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定盲信号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欠定盲声源分离,时频稀疏性,单源时频点,二值时频掩蔽
超定盲信号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凤[1](2016)在《基于时频稀疏性的欠定盲源语音信号分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盲声源分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如果观测信号的数目大于或等于源信号的数目,将其定义为超定或正定盲声源分离。否则将其定义为欠定盲声源分离。与此同时,根据源信号的混合方式又可分为线性、卷积以及非线性盲声源分离。本论文中主要针对线性欠定盲声源分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1、对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欠定盲声源分离中利用语音信号的时频稀疏性的解决方法“两步法”—混合矩阵的估计和源信号的重建。分别对混合矩阵估计算法和源信号重建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此外还介绍了估计混合矩阵和重建源信号同时进行的ICA算法。2、针对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问题,研究了语音信号的稀疏性增强处理问题。通过将现有的筛选单源时频点的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单源时频点的算法,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其筛选单源时频点的高效准确性。3、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源时频点,估计出混合矩阵,仿真证明了混合矩阵精度有所提高。在重建源信号这一步中,针对最短路径法的重建速度慢、精度低这一问题,提出了将最短路径法和二值时频掩蔽技术结合起来的算法,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新的算法重建源信号的速度、精度都有所提高。4、针对主要解决超定或正定的盲声源分离问题的ICA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将ICA算法与二值掩蔽技术结合起来的算法,充分利用语音信号的时频稀疏性,将ICA算法应用到欠定盲声源分离中,并结合倒谱平滑减少了分离信号中的音乐噪声。最后通过仿真实现了线性混合信号的欠定分离,并证明了其分离效果优于DUET算法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0)
靳旭康,黄翔东[2](2015)在《基于频域最短路径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基于频域最短路径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法。该方法分为3步:首先对各路观测做傅立叶变换;其次,构造势函数来估计源信号个数及混合矩阵;最后,利用最短路径法确定各频点上的源信号组成,进而借助傅立叶反变换实现源信号恢复。对于旋转机械振动信号而言,其傅立叶域具备明显的稀疏分布特点,故本文方法尤其适合机械故障诊断。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既可获得很精确的混合矩阵估计,又能实现高质量的源信号重构。(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5-10-18)
吴新杰,王静文,郑斯文,黄国兴,刘延东[3](2014)在《基于压缩感知和优化算法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欠定盲源信号分离在源信号不充分稀疏的情况下分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优化算法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方法.首先分析了欠定盲源信号分离和压缩感知问题的等价性,并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的数学模型;然后以分离信号的稀疏性和互相关性来建立目标函数,并通过使用压缩感知和优化算法来实现欠定盲源信号的分离;最后对语音信号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源信号不充分稀疏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分离信号与源信号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990 3,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精度较高的分离方法.这也为欠定盲源信号分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炜,杨慧中[4](2014)在《基于核估计的超定混合共轭盲信号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混合信号的个数多于源信号时,盲源分离模型中的混合矩阵被描述为一个超定矩阵,因此不能直接通过估计逆矩阵的方法来得到分离矩阵。针对该线性超定混合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梯度的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基于最小互信息准则,通过对行满秩分离矩阵的奇异值分解而引入了超定盲源分离的代价函数。利用共轭梯度优化算法推导出了迭代计算分离矩阵的更新公式。在每次迭代计算中,利用随机变量概率密度估计的核函数法在线估计分离信号的评价函数。避免了诸多传统盲分离算法中只能凭经验选取特定的非线性函数来代替评价函数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4年22期)
葛素楠,韩敏[5](2014)在《基于四阶累积张量方法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瞬时欠定盲源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四阶累积张量分解算法.首先构建观察信号四阶累积协方差,依据源信号具有相互独立且均值为零的性质,对累积协方差化简并扩展到张量域,得到四阶累积张量.采用分层交替最小二乘算法对四阶累积张量进行非负库克分解,求得非负库克模型的参数,同时获得非负混合矩阵并求其伪逆,最终估计出源信号.选用真实的语音信号和生物信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源信号和非负混合矩阵的估计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苏弦,刘海林[6](2011)在《基于稀疏特性的欠定盲信号分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源信号在非充分稀疏条件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法欠定盲源分离算法.与现有的大多数稀疏分量分析算法法都是假设源信号是充分稀疏不同,该算法放宽了源信号的稀疏性.与此同时,该算法能够估计出聚类空间的个数,能够克服源信号个数未知的情况.模糊划分矩阵的应用更加有利于源信号的分离.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申永军,张光明,杨绍普,吴彦彦[7](2011)在《基于Gabor变换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Gabor变换和盲信号分离的各自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新方法。首先通过混合信号的Gabor变换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源信号个数的估计;然后对Gabor变换后的信号进行阈值处理,并进行Gabor逆变换得到新的混合信号,从而实现混合信号的升维。再利用现有的盲信号分离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不受源信号个数的限制,因此属于一种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最后,通过一组仿真信号的欠定盲分离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1年03期)
赵知劲,卢宏,尚俊娜[8](2011)在《基于约束NMF的欠定盲信号分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约束非负矩阵分解方法用于解决欠定盲信号分离问题。非负矩阵分解直接用于求解欠定盲信号分离时,分解结果不唯一,无法正确分离源信号。在基本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基础上,对分解得到的混合矩阵施加行列式约束,保证分解结果的唯一性;对分解得到的源信号同时施加稀疏性约束和最小相关约束,实现混合信号的唯一分解,提高源信号分离性能。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卢宏[9](2011)在《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盲信号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技术仅利用很少的先验信息就可分离混合信号,在数字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雷达与通信系统、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假设观测信号的数目等于或大于源信号的数目,即混合过程是正定或超定的,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是有效的求解方法,其关键是混合矩阵的逆矩阵估计,目前已有多种性能优越的ICA算法。然而,在实际的盲信号分离应用中,如语音信号采集,无线通信等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观测信号数目小于源信号数目的情况,即欠定混合的盲信号分离。此时,由于混合矩阵不可逆,经典的ICA方法不再适用,欠定盲信号分离的理论和算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首先,本文从稀疏分量分析方法(Sparse Componnent Analysis, SCA)入手,研究放宽稀疏性条件下的欠定盲混合矩阵估计问题。基于SCA的欠定盲混合矩阵估计算法通常先聚类求得混合矢量张成的超平面,然后估计混合矩阵;在源信号稀疏性差时,此方法涉及运算量较大的超平面聚类,算法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超平面法矢量的混合矩阵估计算法,先求解法矢量,取代与之相对应的超平面聚类,然后利用法矢量求得混合矩阵。该方法不需要进行超平面聚类,大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混合矩阵估计效率,而且降低了对源信号的稀疏性要求,增强了算法的实用性其次,研究了基于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MF)的盲信号分离问题。NMF用于求解盲信号分离问题时,为了实现唯一分解,要求混合矩阵是正定或超定的,这限制了它在欠定盲信号分离中的应用,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约束NMF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对NMF的分解结果分别施加分解矩阵行列式最小、源信号稀疏性和不相关性等的约束,实现了混合矩阵和源信号的唯一分解,成功地将NMF拓展应用到欠定盲信号分离中。此外,对于超定或正定混合的情形,约束NMF方法可以提高信号分离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成功盲分离源信号稀疏较差的欠定混合。最后,研究了盲信号分离在成对载波多址(Paried Carrier Multiple Access, PCMA)中的应用。传统PCMA通信信号的获取采用信号抑制方法,该方法要求已知本地信号和自身下行信号参数的准确估计,通过抑制本地信号实现对方发送信号的接收。本文针对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参数估计困难和不能实现非合作通信的缺点,研究提出了基于ICA的单通道PCMA信号的盲分离方法。利用正交接收机,将欠定混合的单通道PCMA信号模型转化为正定混合模型,进而使用成熟的ICA方法分离得到通信双方信号,避免了容易产生误差的复杂参数估计和调整环节,而且能够实现盲接收。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2-01)
宋娟[10](2010)在《欠定盲源信号分离的数学理论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实际应用中通过传感器获得的是一些有用信号的混迭信号或带噪声的混迭信号,如何将这些隐藏在混迭信号中的原始信号分离出来,是一些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盲源分离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系统回顾了盲源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总结盲源分离理论基础及经典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欠定盲源分离技术相关理论。本文的重点是借助稀疏表示,采用“两步法”实现无噪声欠定盲源分离。这里我们在假定A已经估计出来的前提下,集中研究如何估计源信号s (t).此问题的核心就是:建立目标函数和设计优化算法。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情况下(如源信号是否独立同分布,源信号服从哪种分布等),建立不同的目标函数,从而设计相应的优化算法。根据欠定盲源分离的不同情况,本文研究了两种欠定盲源分离问题。一种是只有等式约束的非光滑凸优化问题;另一种是既有等式约束又有不等约束的非光滑非凸优化问题。在解决这两类问题时本文采用以微分包含为模型的神经网络,得出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在参数足够大时,神经网络的轨道在有限步内达到可行域并且永驻其中。同时,本文还得出非光滑凸时轨道收敛到最优解集,而非光滑非凸时收敛到临界点集。最后本文给出两个算例,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超定盲信号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基于频域最短路径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法。该方法分为3步:首先对各路观测做傅立叶变换;其次,构造势函数来估计源信号个数及混合矩阵;最后,利用最短路径法确定各频点上的源信号组成,进而借助傅立叶反变换实现源信号恢复。对于旋转机械振动信号而言,其傅立叶域具备明显的稀疏分布特点,故本文方法尤其适合机械故障诊断。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既可获得很精确的混合矩阵估计,又能实现高质量的源信号重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定盲信号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雅凤.基于时频稀疏性的欠定盲源语音信号分离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靳旭康,黄翔东.基于频域最短路径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C].第九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2015
[3].吴新杰,王静文,郑斯文,黄国兴,刘延东.基于压缩感知和优化算法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李炜,杨慧中.基于核估计的超定混合共轭盲信号分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
[5].葛素楠,韩敏.基于四阶累积张量方法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J].电子学报.2014
[6].张苏弦,刘海林.基于稀疏特性的欠定盲信号分离算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申永军,张光明,杨绍普,吴彦彦.基于Gabor变换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新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
[8].赵知劲,卢宏,尚俊娜.基于约束NMF的欠定盲信号分离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
[9].卢宏.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10].宋娟.欠定盲源信号分离的数学理论与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