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厄特论文-姚成贺

拜厄特论文-姚成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拜厄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S.拜厄特,《巴别塔》,自然,语言

拜厄特论文文献综述

姚成贺[1](2019)在《重返“自然”——A.S.拜厄特《巴别塔》中的语言与科学》一文中研究指出A. S.拜厄特广泛的阅读兴趣与文本指涉令她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线,在虚构小说和批评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自然历史与科学研究的关注。《巴别塔》中的科学知识书写同小说所强调的语言问题发生的关联,并非仅仅停留在符号化象征、语言与真实之间关系的层面。从"自然"这一视角出发,在环境诠释学与伽达默尔语言观的启示下,作品中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在科学知识的书写中展现出词与物的重新交织。自然是否能够言说的问题,令环境问题与语言问题产生了交集。拜厄特相信语言描述世界的能力,并以人类语言的语法结构阐释描述自然与世界的语言。语言已成为人类与世界共同话语的一部分,关于语言教学理论的书写最终也归结于对人类主体与语法规则的认识上。(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闫琳[2](2019)在《腹语与通灵:拜厄特笔下的女性灵媒及其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当代作家拜厄特的两部新维多利亚小说《占有》与《婚约天使》以唯灵论盛行的19世纪中后期为背景,描写了女性灵媒通过主持降神会活动以实现性别、阶级身份的反叛和创造性表达。《占有》中的灵媒作为腹语术的表演者,体现了一种可以相互转换的腹语者与傀儡的对立统一关系;《婚约天使》中的灵媒通过具有腹语术性质的自动书写令过往的声音重现,在宾客与鬼魂的对话与协商中再现更为私密化和情感化的历史,从而成为当代历史小说家的象征。拜厄特的腹语术创作与灵媒的"腹语者—傀儡"隐喻构成呼应。无论是附身还是被附身,操纵还是被操纵,腹语术都是探寻历史、与过去对话的手段。(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赵玲玲[3](2019)在《知识话语与文学认知的探析——评《认知·现实·主体:A.S.拜厄特四部曲中的知识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S.拜厄特作为当今英国文坛着名的小说家、批评家,她的作品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如《巴别塔》《占有》《吹口哨的女人》等优秀作品,在其创作中可以看出其思辨的思想特点,而当今国内对于A.S.拜厄特的研究主要是从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女性主义等角度入手,或者从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人物"焦虑"等角度展开叙述,姚成贺着作的《认知·现实·主体:A.S.拜厄特四部曲中的知识话语研究》一书,选择了《园中处女》《静止的生活》《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四部小说,从知识话语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苏景龙[4](2019)在《热回忆与拯救维多利亚人——重读拜厄特《占有:一个传奇》》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1990年布克文学奖获奖小说《占有:一个传奇》(Possession:A Romance)而崛起的英国当代着名女性作家A. S.拜厄特就其历史小说曾坦言:"我本人的目的更多地在于从诸如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林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等作家的贬损性戏仿中将那些思想深刻复杂的维多利亚人拯救出来。"~([1])在这里,拜厄特指出了她所认为的、其他当代作家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吕静[5](2019)在《拜厄特《占有》中的侦探小说元素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拜厄特的代表作品,《占有》体现了拜厄特对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认识,对文字的迷恋与文体技巧的结合构成了这部充满书信、回忆录、日记、诗歌和童话故事的小说。文章旨在通过对这部作品中侦探小说元素的解读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互文性技巧特色,帮助读者理解拜厄特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与女性主义关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涛,谭彦纬[6](2019)在《在“代沟”的背后——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领导权”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战后出生的一代是最不遵循传统的一代,因此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化解的"代沟",而A.S.拜厄特四部曲呈现了以西方战后两代人的"代沟"为表象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拜厄特四部曲揭示出基督教的世俗化、老资产阶级僵化的思想与消费主义思维的碰撞及"新左翼"思潮都和"文化领导权"之争息息相关。四部曲除了肯定"文化领导权"之争带来了更多元和民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还指出了其不利影响,表达了对那一代年轻人的同情和对化解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合理方式的期盼。(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磊[7](2019)在《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拜厄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维多利亚时期叁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艾伦是父权制社会下婚姻的牺牲品,兰蒙特有着渴望自由、冲破束缚的思想,布兰奇是受父权制社会的影响造成的悲剧式人物;塑造了20世纪末期的女性主义的镜像人物,与兰蒙特构成镜像的人物是莫德,表现为女性意识不断崛起;与艾伦形成镜面人物的是瓦尔,瓦尔向往自立的生活、勇于追求自我,她试图摆脱男性的束缚与控制,对爱情的态度是理智的。(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姚成贺,杨金才[8](2019)在《“乌有乡”情结——拜厄特《孩子们的书》中的田园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田园不仅激发了莫里斯的乌托邦理想,也是贯穿拜厄特作品《孩子们的书》始终的重要意象。小说以双重意象的结构方式展现了莫里斯式理想的社会形态,即通过保持城市与花园各自的内在秩序,并以花园的自然活力赋予城市持久性,从而实现二者的结合。这一理想源于对童年、自然、土地的眷恋,对花园社会的憧憬,对美好艺术设计的追求,最终实现"为生活而艺术"。田园书写关注点广泛,包括城市与乡村之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地位等,成为当代生态批评与生态政治乌托邦研究的焦点。(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蔡薇薇[9](2019)在《“循环的魔咒”——对拜厄特《婚姻天使》的女性空间叙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S.拜厄特是"新维多利亚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天使与昆虫》由两个中篇小说构成,其中的一部《婚姻天使》以女性灵媒为切入点,描写了19世纪中后期维多利亚时期掀起的"唯灵论"热潮。本文以这部小说为研究文本,试通过女性空间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所处的边缘性地位、周而复始的循环时间和与世隔绝的封闭性空间,以把握维多利亚时期及后现代语境下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姝波[10](2019)在《死而不已,“以形相禅”:拜厄特对死亡的生态主义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生暮年,老之将至,如何面对自己行将就木的晚景?怎样与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相处?人的衰老和死亡意味着什么?尽管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但由于人之常情地对这些略显沉重的话题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无论中外,人类晚年,特别是临终的经验,依然是一块神秘和黑暗的大陆,尚未(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4-10)

拜厄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当代作家拜厄特的两部新维多利亚小说《占有》与《婚约天使》以唯灵论盛行的19世纪中后期为背景,描写了女性灵媒通过主持降神会活动以实现性别、阶级身份的反叛和创造性表达。《占有》中的灵媒作为腹语术的表演者,体现了一种可以相互转换的腹语者与傀儡的对立统一关系;《婚约天使》中的灵媒通过具有腹语术性质的自动书写令过往的声音重现,在宾客与鬼魂的对话与协商中再现更为私密化和情感化的历史,从而成为当代历史小说家的象征。拜厄特的腹语术创作与灵媒的"腹语者—傀儡"隐喻构成呼应。无论是附身还是被附身,操纵还是被操纵,腹语术都是探寻历史、与过去对话的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拜厄特论文参考文献

[1].姚成贺.重返“自然”——A.S.拜厄特《巴别塔》中的语言与科学[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

[2].闫琳.腹语与通灵:拜厄特笔下的女性灵媒及其隐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

[3].赵玲玲.知识话语与文学认知的探析——评《认知·现实·主体:A.S.拜厄特四部曲中的知识话语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

[4].苏景龙.热回忆与拯救维多利亚人——重读拜厄特《占有:一个传奇》[J].中国图书评论.2019

[5].吕静.拜厄特《占有》中的侦探小说元素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6].李涛,谭彦纬.在“代沟”的背后——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领导权”之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

[7].刘磊.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8].姚成贺,杨金才.“乌有乡”情结——拜厄特《孩子们的书》中的田园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9

[9].蔡薇薇.“循环的魔咒”——对拜厄特《婚姻天使》的女性空间叙事学分析[J].北方文学.2019

[10].陈姝波.死而不已,“以形相禅”:拜厄特对死亡的生态主义想象[N].文艺报.2019

标签:;  ;  ;  ;  ;  

拜厄特论文-姚成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