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弹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各向异性,模型,聚氯乙烯,关系,力学,弹簧。
超弹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田良,范庆明,曹岩,赵晗[1](2019)在《基于超弹性材料的心脏数学模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心脏运动过程大变形、非线性、各向异性和高应变率的力学特性,采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超弹性材料数学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3种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通过对3种模型求解需要的牛顿迭代次数和CPU时间的对比,选择各向异性本构模型作为心脏运动学仿真的本构模型,这为后续的心脏力学建模、生理分析和数学模型迭代计算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黄斌,吕泓旺,宋阳,吴羿兴[2](2019)在《基于改进的多段线性本构模型的超弹性 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段线性形状记忆合金(SMA)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螺旋弹簧的基本力学性能,给出了复杂荷载下超弹性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的数值仿真方法。对Motahari提出的SMA多段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子环曲线弹性模量的定义,使子环的模拟更加逼近试验结果。同时,考虑到SMA螺旋弹簧的轴向大变形,将原来的一维模型推广到兼顾截面扭转和弯曲两种效应的二维模型。通过两种NiTi螺旋弹簧试件在多种荷载工况下的拉伸试验,对所建立的力-位移关系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超弹性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复杂加载工况下弹簧的力学行为。和Motahari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力-位移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4期)
马康,程晓辉[3](2019)在《孔隙固体超弹性本构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井封固、核废料填埋与浅层地热能利用等问题是能源岩土领域的研究热点。土体、岩石、混凝土材料的多场耦合本构模型理论是这些研究热点问题的核心所在。传统固体弹塑性力学、岩土力学与孔隙固体力学理论相比,由于其基本假设或构建手段的局限性,其关于岩石与混凝土材料的变形计算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且理论扩展性不强。该文分别从饱和岩土力学理论、经典Biot孔隙弹性力学理论出发,阐述其在孔隙固体材料本构理论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进行梳理与对比;其后运用严格物理热力学理论框架,建立孔隙固体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最后针对石灰石与水泥石的既有试验数据,验证孔隙固体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邹佳静,王学玲[4](2019)在《基于超弹性牙周膜的叁维有限元正畸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高精度的正畸模型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直丝弓矫治器叁维非线性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以Mooney-Rivlin超弹性牙周膜为基础的上颌骨-上牙列-MBT矫治器-方丝叁维有限元模型,包括1380785个节点,849924个单元。结论本模型具有可信的临床仿真性,可满足正畸相关力学行为的研究需要。(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周博,王志勇,薛世峰[5](2019)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螺旋弹簧的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普通金属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理论和形状记忆合金(SMA)的力学本构模型,分析与描述SMA螺旋弹簧的簧丝横截面上应变、应力分布规律,进而推导SMA螺旋弹簧的相变临界参数计算公式。基于SMA螺旋弹簧的宏观试验现象和推导的相变临界参数计算公式,建立描述SMA螺旋弹簧的轴向变形和轴向外力间关系的力学模型。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建立的SMA螺旋弹簧力学模型能准确预测SMA螺旋弹簧的轴向外力和轴向变形间的关系,并克服有限单元法模拟计算SMA螺旋弹簧时在几何建模和数值收敛等方面的局限性,可为研究SMA螺旋弹簧的力学行为和基于SMA螺旋弹簧的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安晓通[6](2019)在《聚氯乙烯膜材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且充分地反映和揭示聚氯乙烯膜材料在拉剪耦合应力作用条件下发生的大变形特性、非线性特性,以及各向异性等多样化的力学特性,本项研究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理论,借由将应变能解耦成经向纤维束与纬向纤维束的拉伸变形能,以及两向纤维束之间的角度变化产生的剪切变形能,建构形成了针对聚氯乙烯膜材的各项异性本构模型。本文围绕聚氯乙烯膜材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彭雄奇,苏晓斌,王颖钰[7](2018)在《基于能量分解的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编织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粘超弹性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SMPs)可以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从暂时固定的形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航天航空、医疗以及智能纺织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1]。其中,由于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而激发出形状记忆效应的SMPs称为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纯SMPs的强度和刚度相对较小,因此,通常以SMPs为基体,向其中加入增强体制备成形(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先进复合材料科学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12-07)
徐俊豪,张营营,赵玉帅,周祎,张其林[8](2019)在《聚氯乙烯膜材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反映聚氯乙烯(PVC)膜材在拉剪耦合应力作用下呈现的大变形、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力学特性,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将应变能解耦为经、纬向纤维束的拉伸变形能和两向纤维束间角度变化产生的剪切变形能,建立了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推导了适用于PVC膜材偏轴拉伸的本构模型表达式,给出了获取模型参数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堆载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PVC膜材偏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且较CECS 158:2015中建议模型的计算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任立海,蒋成约,陈勇,胡远志[9](2018)在《基于动态拉伸试验数据的脑组织粘性–超弹性材料模型参数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确定能够有效模拟冲击载荷作用下脑组织力学特性的粘性–超弹性本构方程。本文运用有限元仿真与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脑组织粘性–超弹性材料模型参数求解。首先,基于脑组织动态单轴拉伸试验数据,建立最大拉伸率为1.3、应变率分别为30 s–1和90 s–1的脑组织动态拉伸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以仿真预测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参考试验测量结果均值曲线的拟合误差最小化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材料模型参数求解。结果显示,运用本文所确定的本构方程的脑组织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脑组织动态拉伸力学特性。应用本文获取的脑组织粘性–超弹性本构方程于颅脑有限元模型,将有利于提高模型在动态冲击载荷下的生物逼真度。(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嘉伟,杨慕,倪其军[10](2018)在《基于Arruda-Boyce形式的抗冲瓦黏超弹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橡胶材料不可压缩性假设,利用超弹性理论推导出了单轴应力状态下橡胶Arruda-Boyce超弹性模型应力应变关系。结合橡胶抗冲瓦试件单轴拉压实验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拟合得到Arruda-Boyce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μ和λm。同时利用Modelcenter集成Abaqus探讨了黏超弹性参数对抗冲瓦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其它几种橡胶常用超弹性模型相比,Arruda-Boyce超弹性模型拟合得到的曲线精度最好。抗冲瓦手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参数μ的增大和λm的减小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超弹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段线性形状记忆合金(SMA)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螺旋弹簧的基本力学性能,给出了复杂荷载下超弹性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的数值仿真方法。对Motahari提出的SMA多段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子环曲线弹性模量的定义,使子环的模拟更加逼近试验结果。同时,考虑到SMA螺旋弹簧的轴向大变形,将原来的一维模型推广到兼顾截面扭转和弯曲两种效应的二维模型。通过两种NiTi螺旋弹簧试件在多种荷载工况下的拉伸试验,对所建立的力-位移关系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超弹性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复杂加载工况下弹簧的力学行为。和Motahari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力-位移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弹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田良,范庆明,曹岩,赵晗.基于超弹性材料的心脏数学模型仿真[J].橡胶工业.2019
[2].黄斌,吕泓旺,宋阳,吴羿兴.基于改进的多段线性本构模型的超弹性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3].马康,程晓辉.孔隙固体超弹性本构模型与应用[J].工程力学.2019
[4].邹佳静,王学玲.基于超弹性牙周膜的叁维有限元正畸模型的构建[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周博,王志勇,薛世峰.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螺旋弹簧的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9
[6].安晓通.聚氯乙烯膜材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J].化工管理.2019
[7].彭雄奇,苏晓斌,王颖钰.基于能量分解的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编织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粘超弹性本构模型[C].第二届全国先进复合材料科学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8].徐俊豪,张营营,赵玉帅,周祎,张其林.聚氯乙烯膜材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9
[9].任立海,蒋成约,陈勇,胡远志.基于动态拉伸试验数据的脑组织粘性–超弹性材料模型参数求解[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
[10].陈嘉伟,杨慕,倪其军.基于Arruda-Boyce形式的抗冲瓦黏超弹性本构模型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