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体性论文_刘金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性,教师,教育性,校本,性知识,意识,课程。

教师主体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玲[1](2019)在《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师做好引路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学课堂的常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讲解、做题、对答案,教学的重点就是教师的传授,而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静静地听。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革新,改变了原先教师主讲的课堂形式,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和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即从课堂教学出发,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中心。(本文来源于《数学大世界(下旬)》期刊2019年10期)

魏戈,陈向明[2](2019)在《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戈,陈向明在《教育学报》2019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出如下界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具有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并不完全依赖外部学术专家的理论知识,也不是模仿或复制他人的教学经验,而是基于真实的教育情境,即兴地创造教育性事件,在其中浮现自身的主体性,并指向实践的不断改进。(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义杰[3](2019)在《论智媒时代传媒教育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智能化带来的传媒教育变革,让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强调发挥教师主体性作用不仅是教师个人也是传媒教育本身应对变革的一个重要思路。智媒时代教师面临教育理念和模式改变、专业身份和角色认同困难、知识结构老化、学习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教师确立和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拥抱新技术,建立智能化思维和教育理念;重构专业身份角色,做传媒教育的设计者和价值引导者;更新知识和能力体系,利用智媒做终身学习者;与业界建立合作通道以及优化高校教学体制,为传媒教师主体性发挥建立好的制度环境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魏戈,陈向明[4](2019)在《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潜在本质。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媒介,因其意向性、伦理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在稀疏平常的工作中创造教育性事件,彰显其教育性意义。基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发现,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主体性一体两面,二者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许强[5](2019)在《乡村教师主体性对话的失落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乡发展呈现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教师与学生、同伴、家长、研究者以及学校管理者这些教育主体之间的对话逐渐失落。分析乡村教师主体性对话失落的现状与原因发现,以乡村教师为核心的各教育主体要强化对话意识,遵循平等对话原则,并构建多元对话的平台才能使乡村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陈创献[6](2019)在《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主体性实现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不足引起的。学校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必需强化正确的课程观,承担起课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做出切实的行动,自下而上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二选择。但是现实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成为一句空话,为了落实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张连云[7](2019)在《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课程意识视域下应用技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体性应用实践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科高校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从教师实践课程意识这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分析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思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程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背景下的主体性应用实践教学可以从中总结思路。本文就《基础》课程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主体性应用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6期)

吴朝邦[8](2019)在《在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上下功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如何理解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领悟。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导向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以什(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05-15)

张晓萍[9](2019)在《彰显教师主体性——校本研修的有效实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至关重要。然而,在某些学校的研修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存在教师主体性意识淡薄,参与研修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等现象,使研修效果大打折扣。为改变上述状况,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唤起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培养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提升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芳[10](2019)在《中小学校本教研教师主体性的遮蔽及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教研中教师主体性实然遮蔽的状态违背了校本教研中以教师为本的意蕴和初衷,也导致了中小学校本教研意义的丧失和实效的降低。校本教研主体性遮蔽主要受二元教研体制、工具理性及科层管理体制的影响。要彰显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性,改进校本教研的效果,使其切实成为改善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和推进教育改革的利器,除了凸显校本教研的主体价值、确立主体意识、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从校本教研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改进校本教研科研成果的评价形式等方面给予客观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教师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戈,陈向明在《教育学报》2019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出如下界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具有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并不完全依赖外部学术专家的理论知识,也不是模仿或复制他人的教学经验,而是基于真实的教育情境,即兴地创造教育性事件,在其中浮现自身的主体性,并指向实践的不断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主体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玲.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师做好引路人[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

[2].魏戈,陈向明.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J].教育探究.2019

[3].李义杰.论智媒时代传媒教育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

[4].魏戈,陈向明.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J].教育学报.2019

[5].朱许强.乡村教师主体性对话的失落与回归[J].教师教育论坛.2019

[6].陈创献.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主体性实现的探究[J].科技风.2019

[7].张连云.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课程意识视域下应用技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体性应用实践教学研究[J].国际公关.2019

[8].吴朝邦.在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上下功夫[N].湖北日报.2019

[9].张晓萍.彰显教师主体性——校本研修的有效实现途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10].李芳.中小学校本教研教师主体性的遮蔽及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

论文知识图

市第二中学科研成果(1)市第二中学科研成果(2)市第二中学科研成果(3)中职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性评价图是否会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改变活动预设2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思路

标签:;  ;  ;  ;  ;  ;  ;  

教师主体性论文_刘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