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法治的市场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程琳[1](2011)在《产权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产权市场,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特定环境和制度条件下,由政府主导形成的,一种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安排。经过20余年,产权市场已逐步发展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产权市场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政出多门、权责模糊、如多头管理等,这些问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权市场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步伐。本文首次将无缝隙理论运用在资本市场中,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缝隙及原因。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数图文结合的方式,着重研究了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纵向对接以及产权市场自身的横向对接路径。在章节安排上,本文主要围绕产权市场融入资本市场体系这一主线展开:第一章,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创新及不足之处,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回顾了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历史,并对产权市场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章,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缝隙,’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第四章,通过分析产权市场自身发展特性,给出具体的内部横向对接路径;第五章,通过分析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函数,给出具体的外部纵向对接路径;第六章,给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产权市场不断完善,并快速有效的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肖北庚[2](2009)在《论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采购立法模式变迁趋势——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文中认为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形成于法律经验主义时期,法律经验主义对立法实践基础之强调使其采取了分散立法模式,导致了政府采购立法高成本和无收益,并为司法不公和公民对法律的不信任留有空间。今天,当法律经验主义向法律理念主义转变时,法律理念主义对法律自身品格之突出尤其是对其法律一致性的要求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和谐需求必然使政府采购立法走向统一立法模式。
焦兴旺[3](2009)在《大国经济及其战略》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国战略,这是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最为基础的现实条件。然而,长久以来,这一现实条件却被遗忘于新古典经济学技术分析的迷雾之中,至今没有形成系统化、逻辑化的理论和分析范式。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立足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借鉴世界大国发展经验,探究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战略取向,最终为中国的大国复兴之路建言献策。由此形成的大国研究的若干范畴、范式,或曰“大国经济学”,既可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又一基石,亦可成为中国发展战略实践的又一基点。鉴于本人专业和以往的研究经历,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仍然是以实证为主、规范为辅。但是,由于“大国”问题自身的独特属性,使这一研究过程又无法达到所谓的“技术化”层次。其中,研究前期涉及到的田野调查、研究中期涉及到的定性分析、研究后期涉及到的跨学科研究都是这一研究特性的表现。基于研究目标的复杂性,本文的论证思路也采取了一定的灵活性与技巧性,不再反复深究经济学的概念与模型,而是抓住“大国”问题的本质集中切入二个基本问题:一是宏观层面上的政府与制度问题;二是微观上的社区与企业问题,由此形成“俯仰结合”的研究模式。而后在国际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具体而言,本文基本架构分为六部分,导论与五章内容:“导论”着重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且尽最大可能对既有材料加以综述、评价。这一章是学位论文的通常惯例,亦在本人开题报告中有所阐述。第一章“大国及其发展战略”是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界定与说明,也是本研究最为困难之处。虽然其中涉及到的大国、大国经济、大国战略、大国经济发展战略等均是研究的基本概念,理应厘清在先,但是,由于大国研究的争议颇多,而且上述概念也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所在,所以仅给予轮廓性、一般性的描述。第二章“分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力求从宏观上、制度上直接切入“大国”研究最为本质的内核—政府管理中的分权决策和地方竞争问题。“大国”之所以为“大国”,不仅在于经济运行层面的总量,而在于经济制度层面的质量和结构。这一章试图讨论政府制度、央地关系、经济职能、行政区划等四大类政府经济管理制度问题,核心在于说明分权与集权的关系,并以国际视角考察这一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第三章“产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视角”承接第二章宏观研究思路,从区域特征与市场主体来探析大国经济的内在机理,也即确立产权的重要性。本章主要素材是作者常年在苏南地区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成果,是典型的、第一手的研究素材。个案研究中,既介绍“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又分析“苏南模式”的现实争议,既考察企业家的个人成长史,又反思社区“双带”的群体行为。最终以文化视角对大国经济的中观和微观现象给予对比、解释。第四章“全球视野下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以开放的全球化视角评介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等四个大国的发展战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各个大国之间发展的初始条件不尽相同、发展的路径选择有所差异、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走向也可能相去甚远,但其谋求大国发展的战略思路仍有规律可以探循。第五章“中国的大国复兴之路”其实相当于本研究的结论性、政策性部分,是建立在前文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总体分析、个案分析、本土分析、国际分析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判断。具体则从经济战略、政治战略、社会战略、文化战略四个角度出发,以求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的大国发展战略模式。总体而言,本文在研究选题、研究范式、研究视角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目的是在大国研究、进而是“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但是,考虑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创新和突破也只是尝试性的、浅层次的,不足之处可能会集中于所谓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上。
梁木生[4](2008)在《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法治视为一个文化问题,或是一个政治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走向法治最终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作为一个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与法治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界应该给予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从公认的法治的概念入手发现,法治不仅需要国家权力施行法律,还要法律控束国家权力。法治的这一界定告知,走向法治内含政治悖论:国家权力制定、实施法律,国家权力是推动法律运行的外在力量;国家权力受到法律规束,国家权力是法律调控的对象。施行法律与受制于法律的国家权力为同一主体,法治因此存在政治悖论。面对法治中的政治悖论,国家权力不会自我克服,法律亦没有能力克服,只能依靠国家权力与法律以外的力量。文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供给的一个经验事实是,法律伴随国家产生时这一力量并不存在——否则法治理应凭借这一力量于国家出现时确立,这一力量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形成的,它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渐进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变而成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人们约定俗成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健全的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基于生产的专业分工与资源的广泛交易,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这一制约的关系机制,具有能力将法治建构于市场经济社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制约的市场机制内在地支撑着资源的公正交易,并自主整合各类经济主体为统一、强大、稳定的经济力量诉求外力作为公正人维护市场经济的公正运行;而在国家作为公正人为市场经济认可后,自我整合起来的市场主体会以自身强大的经济力量改造传统国家为先打国家,并自主委托代理人履行国家作为公正人履行的职责;为了确保国家职能的公正运行,作为委托人的市场主体将会以多样化的手段、方式,控制和约束代理人的国家行为,同时强制其制定法律将整个政治行为、经济行为及其其他社会行为纳入调控范畴,以达成国家与社会的法治化运行。当然,从实践上讲,市场经济在文明世界的形成具有内生与移植两种基本方式,法治的市场建构也相适应地表现出两种基本路径:内生型市场经济国家以控制国家权力的法律制度首先到位,然后通过法律治理范围的逐步扩大为演进路径;移植型市场经济国家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为推动力量,最终通过政治的民主化转轨达成法治的全面确立为演进路径。我国是移植西方的市场经济开始经济现代化之旅的,法治的演进只能通过市尘玫闹鸩椒⒄棺钪帐迪?那种力图法治在我国一蹴而就的希望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受到国情的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面临各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干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还通过经济影响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正常推进,对此我们同样应该具有你清醒的认识。
梁木生[5](2003)在《论法治的市场构造》文中指出法治并未消除社会业已存在的矛盾,只是改变了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但这一方式不能被任意地创造。市场经济基于自身特殊的生产方式,能够将法治这一文明的社会治理手段构造出来,使人类进入法治社会。市场经济通过自己固有的存在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制约关系的能动作用,为法治规定公正的价值标准,提供支承的决定力量,构建基本的社会秩序,使法治获得至上权威并得以确立。但市场经济构造法治,其经济制约机制必须健康,这种健康离不开它所需要的产权制度作基础,同时排除各种因素对这一构造机制的干扰。
二、论法治的市场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法治的市场构造(论文提纲范文)
(1)产权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产权交易市场的概念和特征 |
1.2.2 资本市场理论 |
1.2.3 无缝隙组织理论 |
1.2.4 研究述评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1.5 论文结构图 |
2.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定位 |
2.1 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历史 |
2.2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缺陷 |
2.2.1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2.2.2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缺陷分析 |
2.3 产权市场的定位研究 |
2.3.1 产权市场的定位研究现状 |
2.3.2 产权交易市场的定位意义 |
2.3.3 产权交易市场的重新定位研究 |
2.3.4 产权交易市场的定位路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我国资本市场的缝隙与结构分析 |
3.1 中国资本市场的缝隙识别 |
3.2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缝隙的原因 |
3.3 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 |
3.3.1 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研究及总结 |
3.3.2 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借鉴和启示 |
3.4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产权市场内部横向对接 |
4.1 产权市场的内部发展 |
4.1.1 产权市场的高抗压弹性 |
4.1.2 产权市场交易特性 |
4.2 我国产权市场"条块分割"现象 |
4.2.1 产权市场的层次化 |
4.2.2 产权市场的板块化 |
4.3 对接路径 |
4.3.1 对接原则 |
4.3.2 对接条件 |
4.3.3 对接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5.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纵向对接 |
5.1 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函数分析 |
5.1.1 问题重述与假设 |
5.1.2 模型建立 |
5.1.3 模型分析及结论 |
5.2 对接路径 |
5.2.1 对接对象 |
5.2.2 对接原则 |
5.2.3 对接条件 |
5.2.4 对接步骤 |
5.3 本章小结 |
6.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的政策建议 |
6.1 建设产权交易市场化 |
6.1.1 由政府主导转向行业协会指导,积极建设行业协会 |
6.1.2 由市场竞争发现买主,积极实施市场化交易 |
6.2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法律及监管环境 |
6.2.1 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法制建设 |
6.2.2 建立统一产权市场监管机构 |
6.3 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 |
6.3.1 交易制度标准化 |
6.3.2 经纪商制度标准化 |
6.4 规范产权交易市场执业 |
6.4.1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6.4.2 规范执业以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大国经济及其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
二、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大国、大国经济与大国战略 |
第一节 “大国”范畴及其界定 |
一、“大国”的概念 |
二、“大国”的界定 |
第二节 大国范畴余论 |
第三节 “大国经济”之谜与中国经济特征 |
一、“大国经济”之谜 |
二、中国经济特征及结构性问题 |
第四节 大国经济余论 |
第五节 战略与大国战略 |
一、战略、大战略及国家战略 |
二、中国的大国战略 |
第二章 分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 |
第一节 大国制度与大国政府 |
一、大国经济发展(增长)的决定因素 |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决定 |
三、政府制度—大国制度的灵魂所在 |
第二节 “央地关系”—大国政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
一、“央地关系”问题的背景:国家结构与政府组织 |
二、“央地关系”问题的本质:财权与事权 |
三、“央地关系”问题的解决:激励与评估 |
第三节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变迁 |
一、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
二、一个简要的理论分析 |
三、一个简要的政策分析 |
第四节 大国行政区划问题 |
一、“行政区划”问题—“央地关系”问题的现实延伸 |
二、中国行政区划现状与症结 |
三、“行政区划”问题的解决:统筹区域发展 |
第五节 大国政府改革最新趋势 |
一、国际比较 |
二、电子政务 |
第三章 产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视角 |
第一节 田野调查方法论说明 |
第二节 “苏南模式”的历史变迁 |
一、地理意义上的苏南 |
二、“苏南模式”的核心:社区政府公司主义 |
三、“苏南模式”:争议与问题 |
第三节 “苏南模式”—一个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 |
一、企业家的成长史—对苏南农村社区领袖的直观考察 |
二、改制:“苏南模式”的产权变革 |
三、“双带”:一个难以言说的新模式 |
四、田野调查的基本结论 |
第四节 区域发展的文化解释与对比反思 |
一、“苏南模式”的文化解释 |
二、“模式”对比与反思 |
三、文化解释和对比反思的基本启示 |
第五节 产权与区域:大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视角 |
第四章 全球视野下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 |
第一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
一、原经济战略的成效和问题 |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
三、实现新构想的政策措施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发展战略 |
一、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背景 |
二、走向循环经济的战略取向 |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动机 |
第三节 美国经济发展战略 |
一、市场体系与企业制度 |
二、市场竞争与科技创新 |
三、对外扩张与经济增长 |
四、“新经济”与政企关系 |
第四节 印度经济发展战略 |
一、发展模式的形成基础 |
二、发展模式的架构体态 |
三、印度发展模式的演化启示 |
第五章 中国的大国复兴之路 |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 |
一、可持续发展 |
二、两次现代化 |
三、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与国家竞争优势 |
四、比较优势与威权政治 |
第二节 政治发展战略 |
一、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 |
二、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
第三节 社会发展战略 |
一、社会发展战略基本范畴 |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 |
三、社会发展监测预警 |
第四节 文化发展战略 |
一、大国崛起的文化维度 |
二、文化与经济: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辩 |
三、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 |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4)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评述 |
1.3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评述 |
1.4 基本的研究思路 |
1.5 几点创新的简说 |
2 建构法治的经济力量的市场整合 |
2.1 建构法治的力量探源 |
2.2 制约的市场经济 |
2.3 市场经济制约体系的自我建构 |
2.4 市场经济力量的自我整合 |
2.5 本章小结 |
3 法治之公正价值的市场确立 |
3.1 公正价值市场确立的经济根据 |
3.2 市场经济公正运行的内在条件 |
3.3 公正价值市场确立的外在诉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委托国家履行公正人的职责 |
4.1 国家作为公正人 |
4.2 国家承担公正人角色的市场委托 |
4.3 传统国家的市场改造 |
4.4 本章小结 |
5 控束国家权力的运行 |
5.1 国家权力存在滥用 |
5.2 控制国家权力的运行 |
5.3 约束国家权力的运行 |
5.4 本章小结 |
6 法治的实现 |
6.1 法治的建构 |
6.2 实现法治:一个渐进的过程 |
6.3 法治实现的两种基本类型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论法治的市场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权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研究[D]. 程琳. 东华大学, 2011(07)
- [2]论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采购立法模式变迁趋势——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J]. 肖北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3)
- [3]大国经济及其战略[D]. 焦兴旺. 中央民族大学, 2009(01)
- [4]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D]. 梁木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5]论法治的市场构造[J]. 梁木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