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化学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化学,组织,受体,病理学,原位,肿瘤。
组织化学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1](2019)在《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道间质瘤为一类较为罕见的消化系统间叶源性肿瘤疾病[1]。主要好发位置为胃部。在以往,由于受到医学技术的限制,此类肿瘤通常被误诊为神经鞘瘤或者平滑肌瘤。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阳性率。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赵枢泉,张琳,邓伟年,梁悦,石青[2](2019)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蛇咬伤中毒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67岁,农民,某年3月4日20:00许在家中睡觉时被蛇咬伤,当晚至3月6日每日到当地一无证蛇医诊所就医,并诉失眠、全身疼痛及右下肢肿胀,3月7日08:00许在家中死亡。毒蛇经鉴定为当地的常见毒蛇——长江短尾蝮蛇。1.2法医学检验尸体解剖:脑水肿显着,双侧海马沟回疝及小脑(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娜娜,申国庆,张翠[3](2019)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用于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60例乳腺癌患者病灶标本分别行荧光原位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表达情况并记录结果。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HER-2阳性率为35.00%(21/6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阳性率为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准确性更优,临床医生可结合本科室实际条件、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取舍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琰,吴云风,兰希,王静,周义文[4](2019)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叁阴乳腺癌Ki-67抗原的改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叁阴乳腺癌(TNBC)组织中Ki-67抗原实验条件,实现检测技术标准化。方法 20例诊断为TNBC的组织标本,使用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抗原。针对不理想的结果对实验条件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最佳结果。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分析。结果通过对脱蜡、孵一抗、分化时间控制等因素的优化,得到更为理想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通过软件灰度值分析来获得。最终20例标本均为Ki-67阳性高表达。结论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TNBC组织中Ki-67抗原检测结果较传统法更加精准、结果更为可靠。(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8期)
陈志强,米贤军,陈昂,段立锋,代新珍[5](2018)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石蜡切片厚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时的石蜡切片厚度。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5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6例)及宫颈癌(78例)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进行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石蜡切片厚度为2. 0、3. 0、4. 0、5. 0、6. 0μm的标本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随着切片厚度增加,病变部位所在细胞核p16蛋白染色逐渐加深。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 817和1. 332,均P> 0. 05);而LSIL和HSIL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688和10. 182,P <0. 05或P <0. 01),当标本切片厚度为3. 0~5. 0μm时可获得较为稳定而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行子宫颈组织p16蛋白检测推荐的标本切片厚度为3. 0~5. 0μm。(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黄强,周梁[6](2018)在《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联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建库后到2017年1月,收集有关MMP-2在LSCC中表达及其意义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包括是否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法)筛选有关文献并抽取一系列指标数据,然后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MMP-2在LSCC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8.88,95%CI:5.04~15.63,P<0.05)。MMP-2在LSCCⅢ~Ⅳ期的表达高于Ⅰ~Ⅱ期(OR=2.76,95%CI:1.39~5.51,P<0.05),T3~T4期高于T1~T2期(OR=3.46,95%CI:1.72~6.96,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OR=4.07,95%CI:1.60~10.32,P<0.05),中低病理分化组高于高病理分化组(OR=3.04,95%CI:1.35~6.85,P<0.05)。MMP-2在LSCC不同原发位置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38~3.13,P=0.86)。结论 MMP-2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欢,罗洞波,赵兵[7](2018)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状态一致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法(IH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状态的一致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1 0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0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用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阳性者373例,占36.1%(373/1 032);表达阴性者659例,占63.9%(659/1 032)。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325例,占31.5%(325/1 032);基因非扩增707例,占68.5%(707/1 032)。373例HER-2蛋白为阳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293例,符合率为78.6%(293/373);659例HER-2蛋白为阴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非扩增627例,符合率为95.1%(627/659)。2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758 1,P<0.000 1)。结论 IHC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与FISH检测HER-2基因结果一致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薇,刘蕾,韩萌萌,邱柏圣,陈晓[8](2018)在《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与分子分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与分子分型一致性,分析导致粗针穿刺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差异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32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未经新辅助化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粗针穿刺及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指标ER、PR、HER-2、Ki-67与分子分型一致性。结果: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ER、PR、HER-2、Ki-67一致率分别为94.1%(305/324)、90.7%(294/324)、61.1%(198/324)、86.7%(281/324),Kappa值分别为0.84、0.76、0.38、0.34;分子分型一致率为73.4%(91/124),Kappa值为0.64。结论: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ER、PR与分子分型评估中准确性较高,在HER-2、Ki-67检测中一致性较低,粗针穿刺结合术后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可为提高分子分型的准确性及选择最佳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8年02期)
卢冠男,孙宏[9](2017)在《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4例NSCLC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IHC法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进行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EGFR基因突变阳性定位在肿瘤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膜中。突变特异性IHC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6.17%,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48.44%,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30%,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51.56%,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其结果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P<0.001)。结论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并且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快速的反应,具有耗时短、易判读、检测费用少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戴菡珏,陈昊,朱卫东,徐晶晶,郭凌川[10](2017)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基因状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两种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及与C-erb B-2蛋白表达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FISH和IHC法检测3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和C-erb B-2蛋白表达,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145例(41.9%),无扩增201例(58.1%)。IHC检测显示,C-erb B-2蛋白(-)7例,(+)30例,(++)227例,(+++)82例。按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和(+)为阴性结果,(+++)为阳性结果,(++)为不确定病例。全组IHC检测C-erb 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7%(82/346)。IHC检测C-erb B-2蛋白(-)的7例患者经FISH检测无HER-2基因扩增,一致率为100.0%。IHC检测C-erb B-2蛋白(+)的30例经FISH检测25例无基因扩增,一致率为83.3%;227例(++)中有65例基因扩增,一致率为28.6%;82例(+++)中有基因扩增75例,一致率为91.5%。IHC和FISH检测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9.9%,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68,P<0.001)。HER-2基因扩增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IHC和FISH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表达状态有高度一致性。I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状态的首选检测方法,对于IHC检测结果为(++)的标本建议采用FISH法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扩增状态。(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组织化学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67岁,农民,某年3月4日20:00许在家中睡觉时被蛇咬伤,当晚至3月6日每日到当地一无证蛇医诊所就医,并诉失眠、全身疼痛及右下肢肿胀,3月7日08:00许在家中死亡。毒蛇经鉴定为当地的常见毒蛇——长江短尾蝮蛇。1.2法医学检验尸体解剖:脑水肿显着,双侧海马沟回疝及小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化学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佳.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赵枢泉,张琳,邓伟年,梁悦,石青.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蛇咬伤中毒1例[J].法医学杂志.2019
[3].张娜娜,申国庆,张翠.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2019
[4].张琰,吴云风,兰希,王静,周义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叁阴乳腺癌Ki-67抗原的改良方法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5].陈志强,米贤军,陈昂,段立锋,代新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石蜡切片厚度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6].黄强,周梁.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的Meta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
[7].张欢,罗洞波,赵兵.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状态一致性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8].陈薇,刘蕾,韩萌萌,邱柏圣,陈晓.粗针穿刺及术后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指标与分子分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8
[9].卢冠男,孙宏.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10].戴菡珏,陈昊,朱卫东,徐晶晶,郭凌川.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基因状态的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