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臻[1](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史玮博[2](2021)在《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十分重要。词汇拓展训练作为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所学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练习,使学生更为快速地掌握所学汉语知识,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教师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适时地进行词汇拓展训练,在增强词语拓展训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词汇拓展训练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分类,包括i+1理论、支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理论,以及词汇拓展训练的意义、原则和类型。本论题的研究者认为,词汇拓展训练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词汇拓展训练的原则包括实用性原则、适度与自然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词汇拓展训练的类型分为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和课外拓展训练。第二、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和课外词汇拓展训练的方法以及教学建议。本论题的研究者认为课内词汇拓展训练主要包括看图说话、情景会话、课堂游戏、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和自编故事等训练方法,以课堂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词汇拓展训练。课外词汇拓展训练主要从校园生活体验活动、日常生活体验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体验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课下完成对所学知识地实践运用,并以汇报的形式检验课外词汇拓展训练的完成情况。第四章展示真实的教学案例,以两个教学班的教学情况作为对比,分析词汇拓展训练在课内外的运用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建议。最后是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回顾总结。

崔雨[3](2021)在《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文中指出对外汉语综合课是汉语语言教学的主要课程,其核心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习者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在情景教学法视角下,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在个案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初级汉语综合课情景法教学设计的策略。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展开。我们发现学者们目前教学设计的调研对象主要以教材、多媒体、教学中的课堂活动为主。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理论,让学习者能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体会到趣味性的教学。第二章,问卷调查。我们邀请了国内某大学国教院的师生,共同完成了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从而全方面了解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现状。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1.初级综合课词汇、语法和课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性。2.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简单化和语言导入方式理论化。3.目前学习者对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期望是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前,我们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技巧六大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抽象量化、关联拓展和言语交际三种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辅以动态图示、螺旋顺序、上、下位和小组传输教学策略。同时在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的原则下,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景,研究语境下词汇识别和搭配方面的教学。词的识别我们主要考量词语的发音、语义、结构三个基本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在语境构建中学习词的搭配。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分析后,设计教学过程。初级汉语综合课注重听说读写,而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对初级课堂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即知识点导入、操练和巩固。然后对初级综合课某一具体教学事件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编写。第四章,教学设计实施后评价与反思。设计的教学成果采用ELEOT2.0课堂有效实施环境观察工具进行课后评估和对最终的期末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期末成绩及格率数据达到99%,得出该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实施后,我们从教学优点、缺点和改进意见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反思。第五章,教学设计后反思具体教学策略。在情景教学法指导下,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从短语语境、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三方面,分析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我们认为,情景法应用于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不但能够完成语言知识目标、语言能力目标和文化能力目标,还能增加课堂的交际性。

白楚琦[4](2021)在《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研究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虽然“词本位”和“字本位”的教学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而“语素”作为独立于词语之外,集音、形、义和语法功能于一体的构词单位,在实际教学中更能体现词汇特点,更能符合汉语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运用语素分析法讲解词汇,能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词汇结构,理解词汇含义,扩大词汇量。本文在词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语素分析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讨论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适用范围及运行模式。本文还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语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目的是进一步证实语素分析法的研究意义。希望本篇论文能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为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提供有益的参考。

胡朋蕾[5](2021)在《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但是在幼儿园,我们一提到评价,一般都是对幼儿园管理的评价,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关于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却很少,即使涉及到幼儿评价能力的研究,也是以幼儿的自我评价为主,而关于幼儿对他人的评价能力的研究少之甚少。幼儿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当下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大背景下,关注幼儿的评价能力应当成为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是以绘本教学为载体,通过和幼儿一起精读绘本,启发引导幼儿对绘本角色进行评价,以提高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为精准了解幼儿的评价能力,本研究从评价的语言、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准确性三方面对幼儿评价绘本角色的能力进行解析,并通过七轮行动研究逐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本研究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是绪论、研究设计、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及综合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幼儿对绘本人物的评价能力在第一轮的研究中表现为:评价的语言笼统、评价性词汇少、语句不完整;评价的角度单一,不够全面;评价的准确性方面存在前后矛盾、缺乏依据、不够严谨等问题。通过七轮行动研究,幼儿的评价语言方面,评价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多元,幼儿能够有意识地完整表达,语句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评价的角度在增多;评价的准确性在提高。但是依然存在少数幼儿评价能力一般的情况,这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总体来看,幼儿的评价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也说明了绘本是开展幼儿评价能力研究的有效载体,启发性引导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幼儿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建议包括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对教师的建议,其中后续研究的建议:1、对比实验研究;2、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对教师的建议:1、要有选择合适绘本的能力;2、对绘本要有精读的能力;3、对绘本要有转化成有效问题的能力;4、对幼儿的提问和回答要有机智化解的能力;5、对绘本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归纳整理的能力;6、对幼儿的评价能力要有细化的能力。

刘爱芹[6](2021)在《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寿光市G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紫微[7](2021)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快上来吧,要开车了》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是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处于主导地位。综合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其他初级阶段课程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基础,甚至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论文以分析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相关理论以及在本文中的应用为基础,以《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第九课《快上来吧,要开车了》为例进行了初级综合课的具体教学设计。论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观察法和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在绪论部分分析了选题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在第一章分析了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的相关理论;在第二章对本次教学设计所选课文进行了前期的分析;在第三章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因素对《快上来吧,要开车了》进行了具体设计;在第四章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总结了本次教学设计得到的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以具体一课为案例设计了具体阶段的综合课教学设计,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李卫杰[8](2021)在《对外汉语“身物互喻”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汉语教学为例》文中指出“身物互喻”指“身”与“物”的互相比喻,即:用人的身体比喻某一事物,或用某一事物比喻人。“身物互喻”词是所有语言中的基础词汇,本文结合“斯瓦迪士核心词表”考察现代汉语中的“身物互喻”词,并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本文研究,分三个层面,具体内容如下:绪论,解释“身物互喻”词,提出本选题的意义,分析本论文的重点、难点,对语料分析、研究方法等进行说明。从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着手对“身物互喻”词引申的隐喻、转喻成果进行梳理。第一层面,将“身物互喻”词分为“以身喻物”词和“以物喻身”词两大类,并分别对两类词进行本体研究及教学思考。具体词的考察,先逐一详析各义项,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归总。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词的个性特点及“身物互喻”词的共性特征,进行相关教学问题的讨论。第二层面,进行“身物互喻”词课堂教学的探讨。根据“身物互喻”词的特征,本部分选择适合“身物互喻”词教学的“语义场”教学法理论、语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案设计与方法讨论,并延伸至对“身物互喻”词文化教学问题的讨论。第三层面,进行“身物互喻”词课外教学的探讨。将“身物互喻”词的课外教学聚焦在预习、课后练习、活动设计这三个大环节之上,各环节用较为丰富的内容、形式为“身物互喻”词设计相应的课外教学练习与活动。结语,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朱钰轲[9](2020)在《“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文中指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托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具体到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方面,主要包括打好学生的语音、语调基础,锻炼学生日常交流能力,意在为后续的英语课程奠定基础。可见,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更是提升小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其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新课标要求为背景,运用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面向笔者所在学校——西安市东城第一小学的五年级一班、二班这两个平行班,共计130名学生开展研究,分别使用“灵动课堂”模式和组合课堂模式在两个班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来研究“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否有效?是否合适?是否应该完全套用该模式?参考教育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教育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教育实验前后,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评价等维度来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听写情况分析,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分析,学生习题准确以及学生访谈反馈等方面研究学生在教育实验前后英语学习情况变化。通过访谈活动研究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评价和感受。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课型里,“灵动课堂”模式和组合课堂模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词汇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堂模式教学效果差异不大,而会话课和语法课中,组合课堂模式呈现出较大优势,有更好的课堂效果。可见,“灵动课堂”模式在英语学科中的有效性不高,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应该像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样完全套用该模式,而应该以“灵动课堂”模式为参考,以具体课型为指导,融合“灵动课堂”模式的互动性和传统课堂的讲授性进行组合模式授课。

黄琪[10](2020)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几方面都离不开坚实的词汇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生对词汇学习有抵触情绪,没有掌握正确的单词记忆方法。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词汇量较少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支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确定学习者水平”、“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六个教学步骤开展词汇教学,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提供有益帮助。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初二年段两个班学生和初二年段三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探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Unit 1中的Section B2b语篇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初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如何?(2)初二英语教师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看法如何?(3)支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实施策略?(4)支架式词汇教学法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词汇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初二学生认为英语词汇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畏难、焦虑和失落情绪,缺乏词汇学习兴趣、自信心以及策略意识,使用英语字典和媒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有待加强。(2)初二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词汇的音标和运用是词汇教学的难点,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欠缺科学的选词方法和具体的分级原则。(3)支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主要涵盖了策略支架、情感支架以及媒介支架的具体使用方式。(4)支架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成绩和词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词汇学习的策略意识,建立学生词汇学习自信心;还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最后,本研究针对策略支架、情感支架和媒介支架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支架式教学法中“协作学习”的教学步骤提出了改进措施,还根据学生的词汇错误类型给出了分层词汇教学的启示,冀望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二、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2.1.1 语法修辞视角
        2.1.2 概念整合视角
        2.1.3 关联理论视角
        2.1.4 认知拓扑视角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3.2 研究手段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3.3.1 字谜初选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数据
        4.3.2 眼动数据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仪器
        5.2.5 实验流程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行为数据
        5.3.2 眼动数据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仪器
        6.2.5 实验流程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行为数据
        6.3.2 眼动数据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6.5 本章小结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设计
        7.2.2 实验被试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流程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行为数据
        7.3.2 脑电数据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词汇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第一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三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分类
第二章 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实用方法设计及操作
    第一节 方法一——看图说话
    第二节 方法二——情景会话
    第三节 方法三——课堂游戏
    第四节 方法四——情景再现
    第五节 方法五——小组讨论
    第六节 方法六——自编故事
第三章 课外词汇拓展训练实用方法设计及操作
    第一节 校园学习生活体验活动
    第二节 日常生活体验活动
    第三节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第四节 社会生活体验活动
第四章 词汇拓展训练实践运用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教学实践运用
    第二节 实践结果检测
    第三节 实践结果分析
    第四节 教学反思及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初级汉语综合课研究
        1.2.2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1.2.3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性研究
    1.3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1.3.1 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理论要略
        1.3.2 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1.3.3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2.1 教师的观念
        2.2.2 学生的感受
3 情景视角下的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设计——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
    3.1 制定教学目标
    3.2 分析教学内容
    3.3 探究教学模式
    3.4 分析教学对象
    3.5 制定教学策略
        3.5.1 螺旋式教学顺序
        3.5.2 动态的图示教学
        3.5.3 上、下位的教学
        3.5.4 小组式教学传输
    3.6 选择教学方法
    3.7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3.7.1 组织教学
        3.7.2 知识点引入
        3.7.3 知识点操练
        3.7.4 知识点巩固
    3.8 《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教学详案
        3.8.1 词汇和汉字—第一课时
        3.8.2 课文和语法—第二课时
4.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的测评与反思
    4.1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评价
        4.1.1 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
        4.1.2 课堂有效环境教学评价
    4.2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反思
        4.2.1 教学设计的优点
        4.2.2.教学设计的不足
        4.2.3 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5.情景视角下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策略
    5.1 以语言要素为导向的策略
        5.1.1 词汇
        5.1.2 语法
    5.2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策略
        5.2.1 语言知识目标
        5.2.2 认知结构目标
        5.2.3 文化能力目标
    5.3 以教学主体为导向的策略
        5.3.1 教师方面
        5.3.2 学生方面
6 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语素分析法概述
    第一节 语素和语素分析法的概念
        一、语素的概念
        二、语素分析法的概念
    第二节 语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用于解释词汇
        二、用于辨析词汇
        三、用于扩充词汇
        四、用于复习词汇
    第三节 语素分析法的运用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二、巩固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第一节 语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适用的语素特点
        一、语素义清晰的语素
        二、能产性强的语素
    第二节 语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适用的词汇特点
        一、复合式构词法
        二、附加式构词法
        三、重叠式构词法
    第三节 语素分析法在不同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二、在中级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三、在高级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素分析法在综合课词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概述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目标
        二、问卷设计与操作实施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统计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基于调查结果分析语素分析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利于降低书写难度
        三、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素分析法在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综合课词汇教学特点概述
        一、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
        二、教学任务具有综合性
    第二节 语素分析法在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二、设计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问卷调査
    附录2 《父父子子》生词展示
致谢

(5)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急需重视
        1.1.2 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不容乐观
        1.1.3 绘本教学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理论依据
        1.4.1 儿童批判性思维理论
        1.4.2 启发性教学思想
        1.4.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绘本角色
        1.5.2 绘本教学
        1.5.3 评价能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场域
    2.2 研究的参与者
        2.2.1 大二班幼儿
        2.2.2 幼儿教师
        2.2.3 研究者
    2.3 前期准备
        2.3.1 行动研究选取的绘本及依据
        2.3.2 如何解读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
        2.3.3 行动研究的具体思路与安排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的创新点
    2.6 研究方法
    2.7 研究假设
    2.8 研究思路设计图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及综合分析
    3.1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我不知道我是谁》
        3.1.1 内容简介
        3.1.2 选择此绘本作为了解幼儿对绘本人物角色的评价能力的原因
        3.1.3 教学过程
        3.1.4 总结与反思
    3.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你很特别》
        3.2.1 内容简介
        3.2.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2.3 第二轮行动研究背景
        3.2.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2.5 总结与反思
    3.3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可以》
        3.3.1 内容简介
        3.3.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3.3 第三轮行动研究背景
        3.3.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3.5 总结与反思
    3.4 第四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母鸡萝丝去散步》
        3.4.1 内容简介
        3.4.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4.3 第四轮行动研究背景
        3.4.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4.5 总结与反思
    3.5 第五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三个强盗》
        3.5.1 内容简介
        3.5.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5.3 第五轮行动研究背景
        3.5.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5.5 总结与反思
    3.6 第六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我想要不一样》
        3.6.1 内容简介
        3.6.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6.3 第六轮行动研究背景
        3.6.4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分析
        3.6.5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与分析
        3.6.6 总结与反思
    3.7 第七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
        3.7.1 内容简介
        3.7.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7.3 第七轮行动研究背景
        3.7.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7.5 总结与反思
    3.8 综合分析
        3.8.1 评价的语言方面
        3.8.2 评价的角度方面
        3.8.3 评价的准确性方面
        3.8.4 “三名幼儿代表”评价能力的纵向比较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幼儿的评价能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4.1.2 绘本是开展幼儿评价能力研究的有效载体
        4.1.3 启发性引导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幼儿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
    4.2 研究建议
        4.2.1 后续研究的建议
        4.2.2 对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快上来吧,要开车了》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特点、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特点
        一、重视夯实语音基本功
        二、重视词汇的练习
        三、重视基本语法结构教学
        四、重视突出交际训练
    第二节 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原则
        一、精讲多练原则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三、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原则
    第三节 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方法
        一、语音的教学方法
        二、词汇的教学方法
        三、语法的教学方法
第二章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第一节 教材、课型和教学对象
        一、教材
        二、课型
    第二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 教学方法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方法
        二、课时安排
第三章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节 第一次课(第1—2 课时,90 分钟)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具使用
        五、教学流程
    第二节 第二次课(第3—4 课时,90 分钟)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具使用
        五、教学流程
    第三节 第三次课(第5—6 课时,90 分钟)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四、教具使用
        五、教学流程
第四章《快上来吧,要开车了》教学设计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语音和词汇教学反思
        二、语法教学反思
        三、课文教学反思
    第二节 本教学设计的启示
        一、了解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全面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时间
        三、注重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对外汉语“身物互喻”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三、选题意义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
    五、方法与语料说明
第一章 “以身喻物”词的考察与教学思考
    一、肢体部位词
    二、内脏器官词
    三、面部器官词
第二章 “以物喻身”词的考察与教学思考
    一、植物的“喻身”分析
    二、动物的“喻身”分析
第三章 “身物互喻”词课堂教学探讨
    一、“身物互喻”词的语义场教学法探讨
    二、“身物互喻”词的语境教学法探讨
    三、“身物互喻”词的文化教学探讨
第四章 “身物互喻”词课外教学探讨
    一、课前预习
    二、课后练习
    三、活动设计
第五章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斯瓦迪士核心词列表
    二、“身物互喻”词教学片段式设计
致谢

(9)“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1.1.2 “灵动课堂”模式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传统课堂模式的局限
    2.2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2.1 微课模式
        2.2.2 翻转课堂模式
        2.2.3 合作探索课堂模式
    2.3 “灵动课堂”模式相关研究
        2.3.1 “灵动课堂”模式的定义
        2.3.2 国外相关研究
        2.3.3 国内相关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 生本教育理念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灵动课堂”教学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灵动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4.4 教学效果研究方法
    4.5 研究过程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 访谈结果与分析
        5.2.1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5.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3 教育实验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分析
        5.3.1 学生听写情况
        5.3.2 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5.3.3 学生习题准确率
    5.4 教育实验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分析
        5.4.1 学生听写单词情况及比较
        5.4.2 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及比较
        5.4.3 学生习题准确率及比较
    5.5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发现
    6.2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6.2.1 基于“灵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结论
        6.2.2 基于“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灵动课堂”模式下语文学科导学案示例
附录3 “灵动课堂”模式下数学学科导学案示例
附录4 “灵动课堂”模式下英语学科导学案示例
附录5 家长访谈话题
附录6 学生访谈话题
致谢

(10)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支架教学法
        2.1.2 词汇能力
    2.2 国外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2.2.1 词汇教学观
        2.2.2 词汇教学方法
        2.2.3 词汇教学策略
    2.3 国内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2.3.1 词汇教学观
        2.3.2 词汇教学方法
        2.3.3 词汇教学策略
    2.4 国外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
        2.4.1 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2.4.2 支架式教学法与小学及幼儿英语学科教学
        2.4.3 支架式教学法与大学、高职及高中英语学科教学
    2.5 国内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
        2.5.1 支架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2.5.2 支架式教学法与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
        2.5.3 支架式教学法与大学及高职英语学科教学
    2.6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 活动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方法
        4.4.1 文献法
        4.4.2 调查问卷法
        4.4.3 访谈法
        4.4.4 教学实验法
    4.5 研究工具
        4.5.1 问卷调查表
        4.5.2 词汇能力测试卷
        4.5.3 访谈表
        4.5.4 数据分析软件
第5章 支架式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5.1 支架式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实施
        5.1.1 策略支架实施
        5.1.2 情感支架实施
        5.1.3 媒介支架实施
    5.2 支架式教学法的词汇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研究结果分析
    6.1 问卷数据分析
        6.1.1 实验前调查问卷分析
        6.1.2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6.2 访谈结果分析
        6.2.1 实验前访谈分析
        6.2.2 实验后访谈分析
    6.3 实验前后测成绩分析
        6.3.1 实验前测试成绩分析
        6.3.2 实验后测试成绩分析
        6.3.3 实验前后测试卷成绩变化分析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7.3 局限与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四、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2]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D]. 史玮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D]. 崔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白楚琦.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D]. 胡朋蕾. 河北大学, 2021(02)
  • [6]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寿光市G小学为例[D]. 刘爱芹. 宁夏大学, 2021
  • [7]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快上来吧,要开车了》教学设计[D]. 张紫微.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对外汉语“身物互喻”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汉语教学为例[D]. 李卫杰. 兰州大学, 2021(02)
  • [9]“灵动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D]. 朱钰轲.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琪. 集美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启发式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