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论文_刘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剖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部位,超声,中脑,细胞,脑脊液,结构,气孔。

解剖部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锐[1](2019)在《EUROPEAN UROLOGY:淋巴结寡转移前列腺癌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疗效与解剖部位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达30%的高危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初次治疗后出现复发,原发性PCa治疗后生化复发的患者通常会存在淋巴结(lymph nodes,LNs)的复发,挽救性淋巴结切除(salvage lymphadenectomy,sLND)和选择性淋巴结放射治疗(elective lymph node radiotherapy,ENRT)均是潜在的治疗选择。这些治疗方式均有自己的治疗标准,但没有数据比较二者之间对患者的潜在影响。对此,近期发表于(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晶[2](2019)在《3.0T MR在CSF循环系统不同解剖部位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相位对比法分析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的流动规律,探讨脑脊液循环不同解剖部位的CSF流动规律及流速流率的分析。方法:通过选择35位24~45岁的正常患者(男24位女11位),运用GEMR750进行常规头颅及颈椎平扫,运用相位对比PC-CSF序列进行扫描,分别垂直头部矢状位中脑导水管位置,颅底与颈椎交界处,颈段水平,选择流速编码并运用指脉监测,观察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流动规律,所有图像分别由3位医师运用CSF流动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同时在颈段分别选取脊髓前端,后端及两侧的CSF感兴趣区测量比较。结果: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呈双向流动规律,舒张期向上运动,收缩期向下流动;脑脊液循环系统不同部位脑脊液流动速率不同,中脑导水管处流动速率最快,颈段脑脊液下端越来越慢;中脑导水管处测量的脑脊液上峰速度为16.23±3.14mm/s,下峰速度为15.38±2.65mm/s;颈段脑脊液流速较慢,平均上峰速度为3.27mm±1.46mm/s,下峰速度为2.54±1.65mm/s;同时发现颈段同一层面脑脊液流动速度不同,脊髓前端较快,后端较慢。结论:利用磁共振PC-MR对测量脑脊液的流动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分析脑脊液循环的不同解剖部位的CSF做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谢忱忱,董虹美,冉素真[3](2019)在《经阴道叁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阴道叁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OmniView)在部分少见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经宫腔镜、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子宫角部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子宫肌壁间妊娠的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经阴道叁维超声OmniView模式检查,分析各种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特征表现以及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手术证实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7例(57/81,70.3%),术前超声诊断57例;子宫角部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2/81,2.5%),术前超声均诊断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18例(18/81,22.2%),术前超声诊断20例,误诊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2例(2/81,2.5%),残角子宫妊娠2例(2/81,2.5%),术前超声均明确诊断。经阴道叁维超声OmniView技术对5种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正确率为97.5%(79/81),误诊率为2.5%(2/81),与宫腔镜、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45,P<0.001)。结论经阴道叁维超声OmniView技术操作简单,可直观显示妊娠包块的位置、与宫腔的关系及周围肌层的情况,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胡明华,袁宪宇,吴长初,朱喜[4](2019)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人躯干皮肤的表皮中无表达。Ⅰ型表位CD34蛋白的分布比Ⅱ、Ⅲ型表位CD34蛋白更加广泛。CD34阳性的基底层细胞同时也有B1整合素或p63的表达,并随着细胞传代而减少。不同年龄CD34Ⅰ型表位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CD34阳性率各表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CD34蛋白主要分布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可用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选。(本文来源于《长沙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冯涛[5](2019)在《胃间质瘤不同解剖部位对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间质瘤不同解剖部位对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按胃不同解剖部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78)肿瘤位于解剖有利部位,即胃底部及胃前壁、大弯侧,对照组(n=42)肿瘤处于解剖困难部位,即胃食管结合部、胃小弯侧及后壁、胃窦、幽门。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7%,对照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随访,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19.23%,对照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3.59%,对照组为92.8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有利部位相比,解剖困难部位的胃间质瘤行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近、远期疗效并无明显变化。对于解剖位置较困难的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沈雪[6](2019)在《中国人群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特征在不同年龄与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黑素细胞痣(Nevus)是皮肤常见的良性肿瘤,肉眼观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疹、丘疹、结节,边界清楚,结构对称或轻度不对称,直径2-6mm。在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部位黑素细胞痣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根据皮损是否出生时就有分为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研究显示29.8%的黑色素瘤在组织学上与黑素细胞痣相关,临床上常因怀疑黑素细胞痣恶变对良性黑素细胞痣进行切除,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创伤。因此,近年来皮肤科医生不断寻求更准确的无创诊断手段。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俗称皮肤CT,根据不同皮肤组织对光的折射率不同,RCM可实现在体观察皮肤组织细胞情况。在RCM中,黑素的折射率最高从而表现为明亮的颜色,对于诊断黑素细胞痣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临床上常用RCM作为诊断黑素细胞痣的辅助诊断手段。皮肤镜(Dermoscopce)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无创检测手段已经在皮肤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皮肤镜通过减少角质层-空气界面的反射光,观察到肉眼不可见的结构及血管扩张。获得性黑素细胞痣主要皮肤镜模式为:球状模式、鹅卵石样模式、网状模式、均质样模式、球-网状模式、假性网状模式等。其他皮肤镜特征有粟粒样囊肿、血管扩张及退行性结构。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皮肤类型、年龄、部位、日晒、怀孕等。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尚无关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特征分布的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中国人群中年龄是否影响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特征;(2)探讨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资料和方法病例收集自2017年6月-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门诊患者619人,共807处皮损。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部位及皮损出现时间,对临床疑疹者拍取临床照片和皮肤镜图片,对皮肤镜表现不典型病例进行RCM或组织病理检查以进一步确诊。皮肤镜图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皮肤镜专家进行阅读,并记录下每个皮损的特征,两位专家意见不一致时,由第叁位专家进行判读。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1.基本信息:共纳入619位患者,807例皮损,其中男性190人(30.7%),女性429人(69.3%),男女比例1:2.25,平均年龄35.4岁(3~83岁)。其中0-15岁患者皮损47例、15-30岁患者皮损223例、30-45岁患者皮损366例、45-60岁患者皮损皮损127例、≥60岁患者44例。面部皮损283例、颈部皮损88例、躯干皮损320例、四肢116例。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部位分布与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2.球状模式和色素减退变异型均与年龄具有强相关性(卡方检验,P=0.0000)。在我们的研究中,球状模式在0-15岁患者中所占比例为27.7%,高于其他年龄组,且球状模式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而色素减退变异型与之相反,在≥60岁患者的皮肤镜模式中占40.9%,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色素减退变异型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3.在不同部位中,球状模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02),在面部所占比例较其他部位(颈部、躯干部、四肢)高(12.4%)。鹅卵石样模式的分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48),其中在颈部所占比例较其他部位高(19.3%)。另外均质样模式、网状模式、色素减退变异型及球-网状模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44、P=0.0000、P=0.000068、P=0.009)。结论本研究显示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模式与年龄及部位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如果能够意识到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模式与年龄及部位相关的差异,可能会更准确的评估和管理表现出与不寻常的皮肤镜模式的黑色素细胞病变。(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Givaapil,Ariunjargal(阿荣吉日嘎拉)[7](2018)在《多解剖部位不同造血发育阶段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通过其维持自我更新、分化、静止和休眠的特性来调控体内血液和免疫系统所有细胞的平衡周转,从而保持全身的稳态。深入了解HSCs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动态演变的各标记分子及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和异质性HSCs的形成机理有助于体外建立HSCs扩增培养体系并向高效诱导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在再生医学和干/免疫细胞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多数HSCs相关研究只涉及HSCs体外自我更新和多重细胞系分化潜能的分子调控机制。针对终末期HSCs的起源阐明和高效获得多能干细胞来源HSCs的分化体系建立研究很少。本论文根据小鼠和人类胚胎早期造血机制及解剖部位相似性,选择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不同造血部位:卵黄囊E9.5-E14.5、主动脉-性腺-中肾区E10.5-E14.5、胎盘E9.5-E14.5和胎儿肝脏E11.5-E14.5中分离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了Cd34、Cd41和Cd45以及Runx1和c-kit等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动态变化。研究中发现了Cd41、Cd45、c-kit和Runx1表达水平具有动态变化,然而Cd34在发育各阶段均无表达。体内外实验结果发现:1)Cd41可作为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中新的候选标记基因之一;2)可将多能干细胞在阶段性诱导培养体系中分化为表达中胚层谱系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样细胞。(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12-05)

张云峰[8](2018)在《EDTA对壶瓶枣裂果不同部位解剖结构及形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钙是枣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对枣裂果的防治也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山西省太谷县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Huping zao’)为试材,对壶瓶枣树喷施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EDTA,喷施浓度分别为1000倍液和1500倍液,喷施次数为2次、4次和6次。测定枣果单果重、果型指数、枣果硬度及气孔指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叶片及枣果的解剖结构,结合裂果率得出防治裂果效果最好的浓度和喷施次数,为壶瓶枣裂果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浓度与喷施次数的EDTA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壶瓶枣的裂果率,裂果率B3<A3<B2<A2<B1<A1<CK,1500倍液EDTA处理6次后,抗裂效果最佳,裂果率达到最低,裂果率为13.71%,相比对照组的45.13%降低了 31.42%。(2)不同浓度与喷施次数的EDTA处理后,枣果单果重、果实硬度相比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EDTA处理显着大于对照,1500倍液EDTA处理6次后枣果单果重及硬度达到最大,单果重为12.81g,比对照增加了 3.4g,硬度为14.66kg·cm-2,比对照增加了1.58 kg·cm-2;EDTA不同浓度及喷施次数处理后枣果果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3)不同浓度与喷施次数的EDTA处理后叶片气孔密度、大小及开度均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明显小于对照,1500倍液处理6次后叶片气孔密度、大小及开度达到最小,分别为210.03p·mm-2、397.05μm2、156.91μm2;果皮气孔密度、大小及开度与对照差异显着,均大于对照,1500倍液处理6次后果皮气孔密度、大小及开度达到最大,分别为66.51p·mm-2、683.21μm2、459.52μm2。(4)叶片显微结构:EDTA处理后,叶片上表皮厚度及上表皮细胞大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明显大于对照,1500倍液处理6次后叶片上表皮厚度及上表皮细胞达到最大,分别为35.30μm和615.24μm2,EDTA处理后叶片下表皮厚度及细胞大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EDTA处理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对照差异显着,均大于对照,且1500倍液处理6次后栅栏组织厚度达到最大值73.60μm。(5)枣果显微结构:喷施不同浓度与次数的EDTA后,不同处理与对照间枣果角质层厚度无显着差异;表皮厚度与对照差异显着,均大于对照,1500倍液处理6次后表皮厚度达到最大值70.07μm,比对照增加了 18.53μm;表皮细胞大小与对照差异显着,明显小于对照,1500倍液处理6次后表皮细胞大小达到最小值222.18μm2,比对照减小了 144.51μm2。(6)壶瓶枣裂果率与叶片气孔密度、叶片气孔大小、叶片气孔开度、果实表皮细胞大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27、0.981、0.983、0.882;与单果重、果实气孔密度、果实气孔开度、叶片上表皮细胞大小、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果实表皮厚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73、-0.942、-0.978、-0.948、-0.979和-0.919。(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高月[9](2017)在《圆利针现代解剖部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圆利针按照解剖结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观察组肩周炎患者给予圆利针解剖结构针刺治疗,对对照组肩周炎患者给予传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肩周炎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减轻程度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圆利针解剖结构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是临床治疗肩周炎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A3期)

扈鑫,高石军,董江涛,李彤,王娟[10](2017)在《中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部位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初次TKA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老年患者137例。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51~60岁)、B组(61~70岁)以及C组(71~80岁),分别于术后第3~5天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叁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及其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A组中,混合型血栓2例(3.8%)、周围型血栓47例(90.4%)、中央型血栓3例(5.8%);B组中,混合型血栓8例(13.5%)、周围型血栓50例(84.8%)、中央型血栓1例(1.7%);C组中,混合型血栓8例(41.7%)、周围型血栓14例(50%)、中央型血栓4例(8.3%)。叁组患者的血栓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03,P<0.05)。A组患者最易累及的深静脉为肌间静脉(79.2%),其次是腓静脉(15.1%)、胫后静脉(13.2%)、腘静脉(7.5%)、髂股静脉(1.9%);而B组,最易累及静脉为肌间静脉(91.5%),其次为腘静脉(16.9%)、胫后静脉(15.2%)、腓静脉(11.8%);C组最易累及的深静脉为肌间静脉(61.5%),其次是腓静脉(42.3%)、腘静脉(34.6%)、胫后静脉(23%)、髂股静脉(7.7%),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4,P<0.05)。在孤立性血栓中,以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在多支静脉血栓中,叁组均以累及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中的两支或叁支常见。结论肌间静脉是行膝关节TKA术后DVT患者最易累及的静脉。TKA后不同年龄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不同。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更易发生混合型DVT,同时中心静脉血栓发生率也会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解剖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法分析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的流动规律,探讨脑脊液循环不同解剖部位的CSF流动规律及流速流率的分析。方法:通过选择35位24~45岁的正常患者(男24位女11位),运用GEMR750进行常规头颅及颈椎平扫,运用相位对比PC-CSF序列进行扫描,分别垂直头部矢状位中脑导水管位置,颅底与颈椎交界处,颈段水平,选择流速编码并运用指脉监测,观察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流动规律,所有图像分别由3位医师运用CSF流动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同时在颈段分别选取脊髓前端,后端及两侧的CSF感兴趣区测量比较。结果: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呈双向流动规律,舒张期向上运动,收缩期向下流动;脑脊液循环系统不同部位脑脊液流动速率不同,中脑导水管处流动速率最快,颈段脑脊液下端越来越慢;中脑导水管处测量的脑脊液上峰速度为16.23±3.14mm/s,下峰速度为15.38±2.65mm/s;颈段脑脊液流速较慢,平均上峰速度为3.27mm±1.46mm/s,下峰速度为2.54±1.65mm/s;同时发现颈段同一层面脑脊液流动速度不同,脊髓前端较快,后端较慢。结论:利用磁共振PC-MR对测量脑脊液的流动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分析脑脊液循环的不同解剖部位的CSF做定量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剖部位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锐.EUROPEANUROLOGY:淋巴结寡转移前列腺癌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疗效与解剖部位相关[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

[2].王晶.3.0TMR在CSF循环系统不同解剖部位的动力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谢忱忱,董虹美,冉素真.经阴道叁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

[4].胡明华,袁宪宇,吴长初,朱喜.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9

[5].冯涛.胃间质瘤不同解剖部位对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

[6].沈雪.中国人群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特征在不同年龄与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Givaapil,Ariunjargal(阿荣吉日嘎拉).多解剖部位不同造血发育阶段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D].内蒙古大学.2018

[8].张云峰.EDTA对壶瓶枣裂果不同部位解剖结构及形态特性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

[9].高月.圆利针现代解剖部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0].扈鑫,高石军,董江涛,李彤,王娟.中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部位分布特点[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种属动物肾脏不同部位氯离子含量干细胞外侧壁注射后在耳蜗分布情况干细胞外侧壁移植后在螺旋神经节Nest...同一检查者不同解剖部位ROI的位...电针左侧后溪穴的fMRI平均信号降低区...显像显示右下肺孤立性结节...

标签:;  ;  ;  ;  ;  ;  ;  

解剖部位论文_刘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