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北宋州郡解试考官制度经历长久且深刻的变迁,其主要特色在于分权制衡。在太祖、太宗时期,主要由州郡长吏与本州属官担任试官,前者在解试中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则是考试官与监试官的经常人选,起着分散与牵制的作用。真宗以后,随着转运司的介入,考官制度发生变化。州郡长吏在解试中逐渐淡出,通判担任监试开始形成制度,而转运司选派考官的权力得到正式的确认。景祐以后,伴随着封弥誊录制的推行,监司负责考官选任、临时的考官负责具体考试、通判担任监试的分权制衡的解试考官制度正式形成。在北宋中后期,为了避免举子请托,由监司选任外州官员担任本州考官形成常制,并在南宋时进一步发展为隔郡差官。分权制衡的解试考官制度,既是宋代中央政府警惕地方权力集中的产物,也受到地方考试追求公平性格的客观推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锴
关键词: 北宋,解试,考官制度,分权制衡,公平
来源: 教育与考试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 D691.42
DOI: 10.16391/j.cnki.jyks.2019.06.006
页码: 35-47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1231K
下载量: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