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缠绕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纤维,复合材料,刚度,气囊,软管,船舶。
缠绕角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珠,张磊,张东英,张用[1](2019)在《缠绕角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输电杆塔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材料的选择和纤维的缠绕方式提高了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的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杆塔、碳纤维增强GFRP杆塔在标准检验荷载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杆塔的刚度,杆塔最大位移相对减小2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纱丝螺旋缠绕结合单向布纵向缠绕的线型缠绕方式,计算不同缠绕角度复合材料杆体的等效模量,分析纤维取向对碳纤维增强GFRP输电杆塔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纤维缠绕设计角度为纵向缠绕角20°,螺旋缠绕角50°~55(°)。(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5期)
金着,何琳,赵应龙[2](2018)在《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理论平衡缠绕角计算结果复杂,难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中气囊囊体帘线铺设的问题,对气囊隔振器的基本理论、囊体帘线平衡缠绕角理论和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进行了阐释和研究,通过算例分析,给出算例气囊隔振器的性能参数理论值、帘线理论缠绕角度以及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的计算和选取方法,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对按等效平衡缠绕角缠绕帘线的气囊隔振器样机开展承载试验和静、动态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主要参数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十分吻合,证明了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的正确性和工程上的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明,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对于气囊隔振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1期)
耿沛,邢静忠,陈晓霞[3](2017)在《纤维螺旋缠绕管的缠绕角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材料强度的利用效率,实现纤维缠绕管强度比沿壁厚的均匀分布,在内压和轴向力作用下,基于Tsai-Wu准则,以沿壁厚方向的最小强度比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变缠绕角纤维缠绕管的最优化模型。提出将复合形法和梯度法相结合的改进优化算法,通过优化逐层变化的缠绕角使最小强度比最大化,实现强度比沿壁厚更均匀分布。以玻璃纤维管为例,在纯环向应力、环向应力与轴向应力之比为2∶1和1∶1的3种工况下,研究不同壁厚条件下最优缠绕角分布及其强度比提升效果和均匀程度。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的材料利用率明显提升,不同工况、壁厚对最优缠绕角的分布规律影响很大;最优缠绕角可以实现沿壁厚等强度。(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耿沛[4](2015)在《变缠绕角纤维螺旋缠绕结构的承载能力分析及最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疲劳、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化工、纺织、医学、建筑和体育用品等领域。纤维缠绕增强压力容器是复合材料的典型应用实例。除有限元方法,纤维增强厚壁筒的结构分析和强度设计尚缺乏简便准确的分析方法。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主要由芯模和缠绕层组成。在外层缠绕纤维时,外层的纤维张力对内层张力有放松,导致纤维层内松外紧,引起强度比沿壁厚非均匀分布。通过设计变化的缠绕角,有望实现沿壁厚方向等强度,以提高容器的承载能力。基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本构关系,利用正轴和偏轴坐标系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坐标变换,导出正轴和偏轴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对称均衡铺设层的应力和变形关系,求解得到叁向应力状态下的纤维应力公式。退化情况等同于现有二维公式。利用Hoffinan和Tsai-Wu失效准则比较研究二维公式以及本文叁维公式对强度比的影响。建立碳纤维缠绕铝内胆容器在内外压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对该解析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对比表明本文公式结果与有限元结果一致。采用正交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和厚壁筒理论,在外压和轴向荷载作用下,推导出变缠绕角厚壁筒纤维缠绕层的应力和变形公式。导出纤维方向的纵向应力、横向应力以及剪切应力解析公式。该公式可退化为各向同性材料,用于夹层管或有内胆复合材料管状结构的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结果与理论公式吻合很好。以各层的螺旋缠绕角为优化变量,以结构承载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变缠绕角纤维螺旋缠绕结构的最优化模型。进行内压作用下变缠绕角厚壁柱形容器的缠绕角优化,实现强度比沿壁厚的更均匀分布。提出将两种传统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改进优化算法,大大提高了优化方法的计算效率。在纯环向应力、环向应力与轴向应力之比为2:1和1:1叁种工况下,研究不同壁厚条件下最优缠绕角分布及其强度比提升效果和均匀程度。研究表明:缠绕材料的各向弹性模量差异大小对最优强度比沿壁厚的分布影响很大。纵横模量差异越大,壁厚越厚,各层强度比相互关联性就越显着,缠绕角优化的难度越大。不同壁厚的碳纤维管和玻璃纤维管的最优缠绕角相差很大,强度比优化效果不尽相同。即使很厚的玻纤管也可以通过优化实现比较均匀的强度比,而很薄的碳纤维管才可能实现较均匀的强度比。(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孙菊香,黄立身,孙嘉理[5](2015)在《船舶下水气囊之最佳缠绕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下水用气囊采用锦纶帘子布缠绕制成。建立应力计算模型,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船舶下水用的气囊随着工作高度的不同,帘子布应有不同的缠绕角度;对如何选取最隹缠绕角做了研究,提出了最隹缠绕角的计算方法和强度校核方法。采用最隹缠绕角制作气囊,有利于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节省成本,并为研制更高承载力的气囊做了理论铺垫。(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于海涛,杜金强,何宇廷,朱伯伟,王鹏[6](2010)在《缠绕角对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钢丝缠绕角对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得出了内管和增强钢丝的最大应力随缠绕角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内管的应力水平对缠绕角的变化极其敏感,钢丝缠绕角的轻微偏离会导致内管应力水平的大幅增加,因此在生产中须严格控制增强钢丝的缠绕角。(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0年06期)
朱伯伟,杜金强,王鹏,惠嘉,何宇廷[7](2010)在《缠绕角组合对多层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缠绕角的不同组合对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得出了各层增强钢丝的最大应力随内、外层缠绕角的变化规律,为该类软管的工艺参数优化、失效分析与预防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0年05期)
陈汝训[8](2009)在《纤维缠绕壳体的应力平衡系数和圆筒缠绕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纤维缠绕壳体应力平衡系数的定义。在封头与圆筒等强的条件下,给出了应力平衡系数的确定方法。得到了应力平衡系数ks与圆筒缠绕角α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应力平衡系数随圆筒缠绕角的减小而减小。只要ks<1,则应力平衡系数的引入,将增加圆筒的质量。为此,适当增大圆筒缠绕角,既能使封头得以加强,又能减小圆筒质量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孙江,肖琪[9](2007)在《0°和90°缠绕角圆和非圆截面梁在拉弯载荷下的位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0°和90°缠绕角圆和非圆截面梁在拉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计算方法。本法将圆或非圆截面梁化分为有限个梁元进行位移、应变、应力分析,通过坐标转换,将各梁元的位移和载荷在梁上进行整合,从而得出0°和90°缠绕角圆或非圆截面梁在拉弯载荷作用下的分析模型。文中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可应用于0°和90°缠绕角圆和非圆截面梁在拉弯载荷作用下的分析计算。(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07年06期)
肖琪,孙江[10](2007)在《[+φ/-φ]碳纤维缠绕角管件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实验及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拉伸载荷作用下,本文对有纬结构和无纬结构的[+φ/-φ]碳纤维缠绕角管件进行了实验及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纬结构管件比有纬结构管件的轴向刚度略高些。本文还采用经典层板理论,结合[+φ/-φ]缠绕管件的特点对其轴向刚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无纬结构管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07年02期)
缠绕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理论平衡缠绕角计算结果复杂,难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中气囊囊体帘线铺设的问题,对气囊隔振器的基本理论、囊体帘线平衡缠绕角理论和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进行了阐释和研究,通过算例分析,给出算例气囊隔振器的性能参数理论值、帘线理论缠绕角度以及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的计算和选取方法,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对按等效平衡缠绕角缠绕帘线的气囊隔振器样机开展承载试验和静、动态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主要参数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十分吻合,证明了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的正确性和工程上的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明,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对于气囊隔振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缠绕角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明珠,张磊,张东英,张用.缠绕角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输电杆塔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2].金着,何琳,赵应龙.气囊隔振器囊体帘线等效平衡缠绕角理论与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3].耿沛,邢静忠,陈晓霞.纤维螺旋缠绕管的缠绕角优化[J].纺织学报.2017
[4].耿沛.变缠绕角纤维螺旋缠绕结构的承载能力分析及最优化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15
[5].孙菊香,黄立身,孙嘉理.船舶下水气囊之最佳缠绕角研究[J].船舶工程.2015
[6].于海涛,杜金强,何宇廷,朱伯伟,王鹏.缠绕角对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10
[7].朱伯伟,杜金强,王鹏,惠嘉,何宇廷.缠绕角组合对多层钢丝增强氟塑料软管组件应力水平的影响[J].液压与气动.2010
[8].陈汝训.纤维缠绕壳体的应力平衡系数和圆筒缠绕角[J].固体火箭技术.2009
[9].孙江,肖琪.0°和90°缠绕角圆和非圆截面梁在拉弯载荷下的位移计算[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
[10].肖琪,孙江.[+φ/-φ]碳纤维缠绕角管件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实验及理论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