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病论文-王喜成

口吃病论文-王喜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吃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篇小说,口吃病,文学杂志,砖窑场

口吃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喜成[1](2016)在《一个口吃病患者的烦恼》一文中研究指出1听父亲讲过,我在刚学会说话时不结巴,从牙牙学语到吐字清晰,巧舌如簧,伶牙俐齿,很讨父母喜欢。七岁那年,一个来村上锻磨的匠人说话结巴,我觉得好笑、好玩,跟他学,一学就学会了。口吃不是天生我才,全凭后天的"努力"。但只要一学会,就改不掉了。父亲曾后悔道:"俺亭子小时候娇生惯养,没管教过他。当时看他跟那个锻磨匠学结巴,要是打他几回,他也不敢了……"(本文来源于《当代小说》期刊2016年10期)

潘静,黄永旺,李若泊,解蕾,王永明[2](2007)在《口吃病的心理和行为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口吃患者心理治疗和言语矫治来消除心理障碍、改变错误的发音习惯,最大程度的提高或改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流畅说话的目的。方法①心理激励;②细听倾诉;③说明与指导;④心理分析;⑤心理治疗;⑥口吃行为矫治和改变认知评价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当前口吃的心理原因;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心理问卷以60道测试题从"对现实的感知性"、"情绪的稳定性"、"人际关系和谐性"、"心理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动态进行测试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讲话进行录音,观察其初阻、中阻、拖音、字重复、句重复、附加字、附加词、附加动作,记录其出现次数和时间进行评价比较。通过心理治疗、语言行为治疗、以新的语言模式替代旧的语言习惯以及巩固和周期性调整语言模式的方法来综合矫治方法。结果心理问卷中四个部分矫治前平均分分别为16.6、129.5、31.8和25.1;矫治后平均分分别为8.9、55.9、19.1和14.6。矫治后得分比矫治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录音显示口吃及相关行为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崔志汉[3](1999)在《口吃病有新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吃,亦称结巴、磕巴、夹舌子,医学上叫语阻、纳吃。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遗传说:据资料统计,口吃病家族中口吃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有遗传关系。②素质说:根据资料分析,口吃患者的脑发育和身体素质与一般人群不同,可能为皮质优势区域异常所致。③心因说:口吃是一种强迫症状,部分患儿是在急性精神创伤或慢性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出现口吃。④语意说:部分患儿在发育生长过程中,说话时经常(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1999年10期)

赵恩光[4](1987)在《儿童口吃病的矫治原理与方法——谈谈幼儿语言发育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理条件,但据统计,口吃病患者约占人类总数的1%,数字十分惊人。以我们多年矫治口吃的临床实践来看,约占90%以上口吃患者都是自幼染上这种不良语言习惯的,由于父母重视不够或教育方法不当(如训斥、打骂等),致使幼儿日积成习,久之终成疾患,给每个患者的一生带来困难和痛苦。因此,家长能从思想上重视并科学地认识儿童口吃病的形成及其正确的矫治原理与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1987年03期)

杨宝琦,赵恩光[5](1986)在《儿童口吃病的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慧健康,口齿伶利。当意外地发现孩子有口吃时,请您既不要惊慌忧虑,也不要放任自流,更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打骂孩子。而应当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等等冷静地分析发病原因,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矫治。(本文来源于《父母必读》期刊1986年12期)

庄大伟[6](1982)在《注意矫正幼儿口吃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说,世界上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人患口吃病。口吃病基本上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患口吃病的幼儿,常常伴有吮指、遗尿,夜惊和易激怒等神经质现象。也有的幼儿具有易患口吃的先天素质,当受到心理创伤(如突然受到惊吓等刺激),便会出现口吃。还有不少幼儿由于调皮,模仿口吃的人结结巴巴地说话,结果习惯成自然,慢慢地(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1982年02期)

贺洪光[7](1951)在《克莱克托芬治疗口吃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什么人们会口吃和怎样治疗这种口吃病?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苏联医学士捷拉士湼氏很久的工作着。口吃病差不多都是惊吓的结果,岁月不能治好口吃者,相反的患者听了自己的间断的,慢钝钝的声音在精神上很激动,很着急,慢慢的在他脑子里产生一种叫作“发(本文来源于《中级医刊》期刊1951年05期)

口吃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口吃患者心理治疗和言语矫治来消除心理障碍、改变错误的发音习惯,最大程度的提高或改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流畅说话的目的。方法①心理激励;②细听倾诉;③说明与指导;④心理分析;⑤心理治疗;⑥口吃行为矫治和改变认知评价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当前口吃的心理原因;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心理问卷以60道测试题从"对现实的感知性"、"情绪的稳定性"、"人际关系和谐性"、"心理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动态进行测试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讲话进行录音,观察其初阻、中阻、拖音、字重复、句重复、附加字、附加词、附加动作,记录其出现次数和时间进行评价比较。通过心理治疗、语言行为治疗、以新的语言模式替代旧的语言习惯以及巩固和周期性调整语言模式的方法来综合矫治方法。结果心理问卷中四个部分矫治前平均分分别为16.6、129.5、31.8和25.1;矫治后平均分分别为8.9、55.9、19.1和14.6。矫治后得分比矫治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录音显示口吃及相关行为明显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吃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喜成.一个口吃病患者的烦恼[J].当代小说.2016

[2].潘静,黄永旺,李若泊,解蕾,王永明.口吃病的心理和行为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

[3].崔志汉.口吃病有新法[J].家庭医学.1999

[4].赵恩光.儿童口吃病的矫治原理与方法——谈谈幼儿语言发育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康复.1987

[5].杨宝琦,赵恩光.儿童口吃病的矫治[J].父母必读.1986

[6].庄大伟.注意矫正幼儿口吃病[J].幼儿教育.1982

[7].贺洪光.克莱克托芬治疗口吃病[J].中级医刊.1951

标签:;  ;  ;  ;  

口吃病论文-王喜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