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江南丝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南丝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丝竹,江南,太仓市,音乐,湖心亭,昆曲,民族音乐。

江南丝竹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本报记者,洪伟成[1](2020)在《让江南丝竹不绝于耳》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一定要参加表演!”这是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崧雅”江南丝竹乐团一位小团员的迫切心声。眼看就要登台表演了,可这名孩子这些天一直发烧不退。家长和老师都劝她别登台了,她却执意要上。孩子如此看重的演出,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20-01-07)

奚淑婷[2](2019)在《江南丝竹乐中的二胡教学演奏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胡作为江南丝竹乐的重要构成乐器之一,对推动江南丝竹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音乐支持,从而促使江南丝竹乐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以良好的音色和优雅的旋律赢得众多音乐艺术爱好者的青睐。(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91期)

蒋薇[3](2019)在《江南丝竹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竹乐是我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主体,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江南丝竹是其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乐种之一。江南丝竹风格优雅、曲调婉丽,既富有江南秀美之风,又尽显都市灵动之韵,是江南文化的音乐阐述,2006年6月被认定为上海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关于江南丝竹的源头,一方面指的是这一乐种缘起的时间节点,考求江浙沪地区的丝竹音乐何时与中国历史上的丝竹乐产生承继关系,也就是乐种起源的时间问题;另一方面指的是江南丝竹的地域(本文来源于《上海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亚[4](2019)在《丝竹与民乐:上海江南丝竹非遗保护的争议与两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社会生活变迁为视角,关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江南丝竹在当代非遗保护机制与具体实施中产生的争议和问题。透过对民间玩家、文化部门和地方知识精英多角度的访问和观察,从展演、发展和传承叁个层面探讨江南丝竹在国家文化意识下的"民乐化"过程。论文在陈述江南丝竹非遗保护工作复杂性的同时,呈现其保护机制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两难格局。(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时空》期刊2019年05期)

陆钟其[5](2019)在《江南丝竹出太仓》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丝竹乐乐种。它由丝弦中的二胡、中胡、叁弦、琵琶、扬琴,竹管中的笛、笙、箫,打击乐器中的鼓、板、木鱼、碰铃等组成,其中以笛、弦子、二胡为主。合奏时旋律优美、明快、圆润、委婉动听,历来为文人雅士和广大群众喜爱。旧时江南丝竹常在民(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09-14)

李亚[6](2019)在《“玩”音乐作为一种社会记忆——上海湖心亭茶楼江南丝竹的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心亭茶楼作为一个由音乐维系的地点和社会空间,为何成为上海江南丝竹传统的文化象征?文章对湖心亭江南丝竹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展开叙述和分析,说明音乐的传承如何被记忆、延展及赋予意义。在结语中,作者强调突破血缘、地缘的人-物大量流动使城市发展出新的人际互动方式,形成异于乡村乐社的组织形态。一个乐社的文化"权威感"是经由"历史"给予的,当下的音乐体验也在这历史的"叙事"中获得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士比亚[7](2019)在《江南丝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生在东北,离江南看似遥远,谈论起来肯定是"门外汉"。但实不相瞒,我和"江南丝竹"真有段怪怪的缘分。说来话长,第一次触"丝"是20世纪60年代,那是中学宣传队带队的女老师上台拉了段曲子,给我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象,感觉特别好听!后来才知道叫《紫竹调》,旋律没记住,倒是记得她是苏州人,长得和曲子一样漂亮。第二次触"丝"是20世纪70年代,那是在部队里带领战士演出队参加军区调演。友邻部队请来几个小女兵边弹边唱了一段丝调,最后得了个一等奖,事后才那知道是从江苏小红花艺术团挖(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文艺》期刊2019年09期)

吴子铭[8](2019)在《“江南丝竹”跨文化传播瓶颈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倡议,"一带一路"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苏州大学东吴艺术团民乐团多次将中国的非遗音乐江南丝竹带出国门,进行跨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存在注重形式、文化认同差异、文化土壤缺失等瓶颈问题,只有注重文化背景的铺垫、注重接地气传播、重视现代传播科技的运用、重视海外媒体的有效传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吴子铭[9](2019)在《新时代江南丝竹的传承与“活态”发展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丝竹发源于明朝,昌盛于明清,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影响力一直不大。江南丝竹目前正面临演出场所及场次减少、传承人缺失等诸多困境,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持续建设传承队伍、培育文化土壤,采取切实可行的系列措施,在曲目、产学研、媒体传播上开拓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江南丝竹的影响力和非遗生命力。(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4期)

候艺航,王立扬[10](2019)在《浅谈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作为江南丝竹中重要的合奏乐器,拥有丰富的表现力。本文选取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琵琶这门乐器作为江南丝竹的一个重要声部,在其发展演变中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功用;同时以独奏乐器"琵琶"演奏艺术风格中的"丝竹音色"为视角,观察江南丝竹的发展变迁对琵琶独奏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把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还原于产生这种文化事象的人文和社会背景中去,对其发展演变作出文化的解释。(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3期)

江南丝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胡作为江南丝竹乐的重要构成乐器之一,对推动江南丝竹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音乐支持,从而促使江南丝竹乐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以良好的音色和优雅的旋律赢得众多音乐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南丝竹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洪伟成.让江南丝竹不绝于耳[N].中国文化报.2020

[2].奚淑婷.江南丝竹乐中的二胡教学演奏特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3].蒋薇.江南丝竹探源[J].上海艺术评论.2019

[4].李亚.丝竹与民乐:上海江南丝竹非遗保护的争议与两难[J].中国艺术时空.2019

[5].陆钟其.江南丝竹出太仓[N].苏州日报.2019

[6].李亚.“玩”音乐作为一种社会记忆——上海湖心亭茶楼江南丝竹的历史叙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7].士比亚.江南丝竹[J].中国铁路文艺.2019

[8].吴子铭.“江南丝竹”跨文化传播瓶颈及应对策略[J].传媒论坛.2019

[9].吴子铭.新时代江南丝竹的传承与“活态”发展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10].候艺航,王立扬.浅谈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9

标签:;  ;  ;  ;  ;  ;  ;  

江南丝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