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周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涉及机车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水软管、内锥管和外管套;冷却水软管装设于内锥管和外管套之间;冷却水软管与内锥管之间装设有卡位件;卡位件设置于外管套内侧;内锥管包括连接头和转接管;卡位件包括第一半卡件和第二半卡件;第一半卡件包括第一半卡箍、第一卡位板条和第一弧形板;第二半卡件包括第二半卡箍、第二卡位板条和第二弧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水软管与内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利用卡位件保证了冷却水软管、内锥管和外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包括冷却水软管(1)、内锥管(2)和外管套(3);所述冷却水软管(1)装设于内锥管(2)和外管套(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软管(1)与内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所述卡位件(4)设置于外管套(3)内侧;所述内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所述转接管(202)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所述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所述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的周侧面上;所述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所述第一半卡件(401)包括第一半卡箍(4011)、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第一弧形板(4013);所述第一半卡箍(401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之间沿第一半卡箍(401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半卡件(402)包括第二半卡箍(4021)、第二卡位板条(4022)和第二弧形板(4023);所述第二半卡箍(402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之间沿第二半卡箍(402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其中,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卡装于内锥管(2)的环槽(2021)内;所述卡位件(4)的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分别对应装设于内锥管(2)的两卡位槽(2022)内;所述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凸出于第一弧形槽(2023)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所述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凸出于第二弧形槽(2024)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

设计方案

1.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包括冷却水软管(1)、内锥管(2)和外管套(3);所述冷却水软管(1)装设于内锥管(2)和外管套(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软管(1)与内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所述卡位件(4)设置于外管套(3)内侧;

所述内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所述转接管(202)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所述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所述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的周侧面上;

所述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所述第一半卡件(401)包括第一半卡箍(4011)、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第一弧形板(4013);所述第一半卡箍(401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之间沿第一半卡箍(401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半卡件(402)包括第二半卡箍(4021)、第二卡位板条(4022)和第二弧形板(4023);所述第二半卡箍(402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之间沿第二半卡箍(402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卡装于内锥管(2)的环槽(2021)内;所述卡位件(4)的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分别对应装设于内锥管(2)的两卡位槽(2022)内;所述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4013)凸出于第一弧形槽(2023)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所述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4023)凸出于第二弧形槽(2024)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周侧面沿径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所述卡位件(4)的第二半卡箍(4021)周侧面沿径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和第二贯通孔内均插接有一定位柱(403);所述定位柱(403)上套设有一弹簧(4031);所述弹簧(4031)一端与第一贯通孔的内表面或第二贯通孔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弹簧(4031)另一端与定位柱(403)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套(3)一端口设置有一内折边(301);所述内折边(301)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装设有多个锁位柱(302);多个所述锁位柱(302)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冷却水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套(3)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303);所述外管套(3)的限位凸(303)与冷却水软管(1)过盈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水冷是目前所有冷却方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热流密度的不断增高,水冷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冷却水软管总成用于连接机车的发动机与水冷系统等设备。目前,现有的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效果不理想,常发生冷却水泄漏现象,给机车的发电机组中变流器的安全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并且,当管内水压过大时还会出现软管与软管上的连接头脱离的情况。因此,函需研究出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通过在冷却水软管与内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利用卡位件保证了冷却水软管、内锥管和外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包括冷却水软管、内锥管和外管套;所述冷却水软管装设于内锥管和外管套之间;所述冷却水软管与内锥管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所述卡位件设置于外管套内侧;所述内锥管包括连接头和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所述转接管的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所述转接管的周侧面沿轴向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和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和多个第二弧形槽交错排布于转接管的周侧面上;所述卡位件包括第一半卡件和第二半卡件;所述第一半卡件包括第一半卡箍、第一卡位板条和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半卡箍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一卡位板条;两所述第一卡位板条之间沿第一半卡箍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一卡位板条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半卡件包括第二半卡箍、第二卡位板条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半卡箍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二卡位板条;两所述第二卡位板条之间沿第二半卡箍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二卡位板条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所述卡位件的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均卡装于内锥管的环槽内;所述卡位件的两第一卡位板条和两第二卡位板条分别对应装设于内锥管的两卡位槽内;所述卡位件的多个第一弧形板与内锥管的多个第一弧形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一弧形槽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凸出于第一弧形槽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的内壁;所述卡位件的多个第二弧形板与内锥管的多个第二弧形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二弧形槽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凸出于第二弧形槽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件的第一半卡箍周侧面沿径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所述卡位件的第二半卡箍周侧面沿径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和第二贯通孔内均插接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贯通孔的内表面或第二贯通孔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定位柱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套一端口设置有一内折边;所述内折边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装设有多个锁位柱;多个所述锁位柱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冷却水软管的端口表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套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所述外管套的限位凸与冷却水软管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冷却水软管与内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并将卡位件装设于外管套的内侧,利用卡位件保证了冷却水软管、内锥管和外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且避免了软管与软管上的连接头脱离的情况,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柱装设于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冷却水软管,2-内锥管,3-外管套,4-卡位件,201-连接头,202-转接管,301-内折边,302-锁位柱,303-限位凸,401-第一半卡件,402-第二半卡件,403-定位柱,2021-环槽,2022-卡位槽,2023-第一弧形槽,2024-第二弧形槽,4011-第一半卡箍,4012-第一卡位板条,4013-第一弧形板,4021-第二半卡箍,4022-第二卡位板条,4023-第二弧形板,403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包括冷却水软管1、内锥管2和外管套3;冷却水软管1装设于内锥管2和外管套3之间;冷却水软管1与内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卡位件4设置于外管套3内侧;内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连接头201固定连接于转接管202的一端;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相熔结成一体;转接管202上与连接头201相连接的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转接管202的周侧面沿轴向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和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的周侧面上;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第一半卡件401包括呈半环形结构的第一半卡箍4011、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第一弧形板4013;第一半卡箍401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之间沿第一半卡箍401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且每一个第一弧形板401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第二半卡件402包括呈半环形结构的第二半卡箍4021、第二卡位板条4022和第二弧形板4023;第二半卡箍4021一表面对称固定装设有一对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之间沿第二半卡箍4021的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且每一个第二弧形板4023的两端均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朝向相同的一表面上;

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卡装于内锥管2的环槽2021内;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表面均与冷却水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贴合;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另一表面均与内锥管2的连接头201的一表面相贴合;卡位件4的两第一卡位板条4012和两第二卡位板条4022分别对应装设于内锥管2的两卡位槽2022内;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一一对应;多个第一弧形板401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且每一个第一弧形板4013凸出于第一弧形槽2023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与内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弧形板4023分别对应卡装于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且每一个第二弧形板4023凸出于第二弧形槽2024的部分均内嵌于冷却水软管1的内壁。

其中,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周侧面沿径向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贯通孔;卡位件4的第二半卡箍4021周侧面沿径向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均设置为阶梯孔结构;第一贯通孔内和第二贯通孔内均插接有一定位柱403;定位柱403上套设有一弹簧4031;弹簧4031一端与第一贯通孔的内表面或第二贯通孔的内表面相连接;弹簧4031另一端与定位柱403一端相连接;当卡位件4装设于外管套3内时,定位柱403另一端插接于内锥管2的环槽2021的周侧面内,且环槽2021的周侧面预留有与定位柱403相配合的插接盲孔。通过利用定位柱403将卡位件4固定安装在内锥管2,进一步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连接。

其中,外管套3一端口设置有一内折边301;内折边301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装设有多个锁位柱302;多个锁位柱302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冷却水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抵。通过利用锁位柱302将外管套3与卡位件4相连接,进一步地提升了整个冷却水软管总成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外管套3的内壁并排设置有一对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303;外管套3的限位凸303与冷却水软管1过盈配合。通过在外管套3的内壁上设置限位凸303,进一步保证了外管套3与冷却水软管1的稳定连接,同时也保证了内锥管2与冷却水软管1的稳定连接。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265.0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557856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16L 33/025

专利分类号:F16L33/025;F16L33/02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工华街38号

发明人:周丹

第一发明人:周丹

当前权利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机车用冷却水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周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