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同伴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伴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伴,初中生,媒介,社交,意向性,不良,幼儿。

同伴交往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沈宇婷[1](2019)在《关注:幼儿在大班转园后的同伴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个案的基本信息及其同伴交往情况个案的基本信息笑笑,女,6岁,九月跟其父母生活并转入七都镇某幼儿园大班。笑笑原先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笑笑平时很内向,不太敢与陌生人交流。案例一:开学第二天,笑笑一直抱着妈妈不肯坐在位子上,妈妈向教师说明了情况:笑笑第一天到园时和小朋友不熟悉,搭积木的时候总是没有积木,笑笑不敢提出自己想要玩积木,小朋友也没有和笑笑交流。(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李恒[2](2019)在《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早期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经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家访谈,拟定的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早期干预方案对湖北省咸宁地区某幼儿园的30名留守幼儿(整班)进行六个月左右的干预。同时随机选取本园另外一个班的30名左右的留守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半年后进行后测,再次评定这些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测量干预方案对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各个维度上的影响。结果发现:自编的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被干预的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总分以及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上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3期)

洪慧芳[3](2019)在《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青少年的同伴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大部分程序都设置了社交功能,任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以和使用同一个程序的用户在界面进行互动与交流,甚至看似不需要交流的听歌、看电影等自娱乐项目,用户均可以通过评论或者弹幕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因此,现在的网络可以说是一个社交型网络世界。网络社交有深浅之分,不管是在陌生人之间,或是在熟人、朋友之间。有人喜欢浅层社交,比如刷弹幕、刷微博,或者点赞、发表情,随意留下自己的只言片语,也不管阅读对象的情绪,只要自己开心就好,这样的社交更像点头之交;有人(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43期)

安冬[4](2019)在《突破虚拟,回归现实——论媒介素养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常常借助QQ、微信等新兴网络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人际交流和自我表达。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中指出,我国中小学生拥有专用手机的比例已经达到75.9%,85.5%的人有QQ号,70.9%的人有微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非常频繁,他们常常把大量时间用在直播平台、微信聊天甚至是手机游戏上。这些数字让人感到担忧,教育者也应深思当下媒介化环境为教育和学生成长带来的问题和隐患。(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43期)

朱颖贤,梁俏,喻承甫,张卫[5](2019)在《不良同伴交往、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良同伴交往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意向性自我调节量表及师生关系量表对134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平均年龄12.91岁,标准差为0.58),考察了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初中生不良同伴交往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Hayes(2013)提出的PROCESS for SPSS的Model 59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学变量及冲动性特质水平后,意向性自我调节显着中介初中生不良同伴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即不良同伴交往通过削弱意向性自我调节从而增加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2)师生关系显着调节中介路径"不良同伴交往→意向性自我调节→网络游戏成瘾"的前半段,即不良同伴交往通过削弱意向性自我调节进而增加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效应在高师生关系初中生中显着。然而,在低师生关系初中生中该中介效应不显着。上述研究发现表明,青少年的不良同伴交往会降低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从而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形成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行为;此外,师生关系的高低会影响不良同伴交往对意向性自我调节的风险,继而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产生间接的效应。所以,在制定干预策略时,可以通过减少不良同伴交往、提高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来减少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并且注意师生关系在其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宇潇,李董平,贾继超,周月月,王艳辉[6](2019)在《校园氛围感知与中国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心理不安全感和消极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如中国。然而,有关学校因素(如校园氛围感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问题性网络使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考察校园氛围感知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前瞻性关系,依据情绪安全感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探讨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在上述前瞻性联系中的单中介以及联合中介作用。本研究以1365名青少年为被试(平均年龄14.68岁,标准差1.56;53.2%男生)进行为期叁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信效度良好的工具测量核心变量。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入学第一年感知到的校园氛围能预测两年后的问题性网络使用;(2)在单中介模型中,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分别在上述纵向联系中起中介作用;(3)多中介模型揭示了两条间接路径,其中一条只通过心理不安全感,另一条先后通过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上述结果模式在控制结果变量初始水平与人口学变量后具有跨性别(男vs.女)、跨学段(初中vs.高中)稳健性。因此,积极的校园氛围感知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感需要,进而引导其同伴交往,最终降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通过识别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为预防与干预提出了具有可塑性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黄波[7](2019)在《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状况及教育培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促进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行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形成。本文运用同伴提名法选出班级内被拒绝幼儿,对其进行行为观察、家庭访谈、与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善其同伴交往行为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陈泉凤,梁俏,连依淇,喻承甫,路红[8](2019)在《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学校联结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初中生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问卷法对117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校联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不良同伴交往显着中介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饮酒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和性别显着调节中介路径"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饮酒行为"。研究结果揭示了不良同伴交往是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初中生饮酒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而学校联结是削弱这一风险效应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因此,为了避免初中生的饮酒行为,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婚姻冲突,让家庭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同伴交往状况,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联结程度。(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2019年10期)

鲍振宙,江艳平,朱键军,张卫,孙昊[9](2019)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交叉滞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双向关系。通过越轨同伴交往、问题性网络使用诊断工具对广东省某地区886名青少年(44.0%男生; M=15.55岁)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性别后发现:(1)学年初始的越轨同伴交往可以显着正向预测青少年学年末的问题性网络使用(b1=.05, SE=.03, p <.05),即青少年在学年初始越轨同伴交往越多,学年末则表现出更多的问题性网络使用;(2)学年初始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其学年末的越轨同伴交往(b2=.08, SE=.03, p <.05)。(3)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双向关系存在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芝蓉[10](2019)在《区域联动游戏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中班幼儿开展区域联动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区域之间游戏角色和材料的流动,从而探索该类活动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和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40名中班幼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分区区域活动相比,区域联动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使用积极的社交策略进行人际互动,并表现出更多社交主动性,更丰富的社交语言、非语言及亲社会行为;消极的社交策略和社交障碍相应减少;教师的引导是推动儿童调整社交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同伴交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经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家访谈,拟定的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早期干预方案对湖北省咸宁地区某幼儿园的30名留守幼儿(整班)进行六个月左右的干预。同时随机选取本园另外一个班的30名左右的留守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半年后进行后测,再次评定这些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测量干预方案对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各个维度上的影响。结果发现:自编的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被干预的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总分以及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上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伴交往论文参考文献

[1].沈宇婷.关注:幼儿在大班转园后的同伴交往[J].家庭生活指南.2019

[2].李恒.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早期干预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洪慧芳.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青少年的同伴交往[J].福建教育.2019

[4].安冬.突破虚拟,回归现实——论媒介素养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育[J].福建教育.2019

[5].朱颖贤,梁俏,喻承甫,张卫.不良同伴交往、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刘宇潇,李董平,贾继超,周月月,王艳辉.校园氛围感知与中国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心理不安全感和消极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黄波.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状况及教育培养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8].陈泉凤,梁俏,连依淇,喻承甫,路红.父母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与初中生饮酒行为:学校联结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

[9].鲍振宙,江艳平,朱键军,张卫,孙昊.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科学.2019

[10].陈芝蓉.区域联动游戏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同伴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