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壳体,且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有活动盖,且活动盖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卷绕有止血扎带,所述壳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且穿孔的内部底端熔接有引导管,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驱动轴。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止血扎带和弹性衬板将患者的肢体进行快速的捆扎进行止血,不需要医护人员一直进行手压止血,为抢救医生空出抢救空间,避免捆扎钢辊和驱动轴反转造成松动的现象发生,提高本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简单方便,为医护人员抢救带来便利。
主设计要求
1.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壳体(19),且壳体(1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支撑板(15),所述固定板(1)的一端铰接有活动盖(13),且活动盖(13)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侧卷绕有止血扎带(10),所述壳体(19)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6),且穿孔(6)的内部底端熔接有引导管(2),所述壳体(19)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驱动轴(5),且两个驱动轴(5)的圆周外壁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捆扎钢辊(4),所述壳体(19)的一侧端部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盖(21),且两个驱动轴(5)的一端均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驱动齿轮(22),所述壳体(19)的一侧顶部边角处通过扭簧和固定销连接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制动爪(20),且制动爪(20)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22)接触,所述支撑板(15)的内弧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弹性衬板(8),且弹性衬板(8)的顶部粘接有医用海绵垫(9)。
设计方案
1.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壳体(19),且壳体(1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支撑板(15),所述固定板(1)的一端铰接有活动盖(13),且活动盖(13)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侧卷绕有止血扎带(10),所述壳体(19)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6),且穿孔(6)的内部底端熔接有引导管(2),所述壳体(19)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驱动轴(5),且两个驱动轴(5)的圆周外壁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捆扎钢辊(4),所述壳体(19)的一侧端部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盖(21),且两个驱动轴(5)的一端均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驱动齿轮(22),所述壳体(19)的一侧顶部边角处通过扭簧和固定销连接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制动爪(20),且制动爪(20)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22)接触,所述支撑板(15)的内弧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弹性衬板(8),且弹性衬板(8)的顶部粘接有医用海绵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外侧套接有防尘带(11),且防尘带(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弹性衬板(8)和支撑板(15)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5)的两侧端部开设有扣槽(12),且活动盖(13)的顶部一侧熔接有两个固定扣,两个固定扣与两个扣槽(12)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捆扎钢辊(4)的圆周外壁均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倒齿条,且位于两个捆扎钢辊(4)上的倒齿条之间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9)的内部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马达(18),且驱动马达(18)的输出轴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22)之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扎带(10)的另一端设置有撕扯头(3),且止血扎带(10)的一端穿过引导管(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9)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的内部熔接有电池壳(17),电池壳(17)的内部插接有蓄电池(16),驱动马达(18)通过开关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开关通过螺栓与壳体(19)稳固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内科止血抢救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内科的介入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在内科介入手术时多为手腕或脚腕处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时,大多由医护人员手部按压止血进行抢救,这种方式会造成手术台的拥挤,而利用橡胶管进行捆扎时,松紧调节时非常不便,不利于抢救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壳体,且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有活动盖,且活动盖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卷绕有止血扎带,所述壳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且穿孔的内部底端熔接有引导管,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驱动轴,且两个驱动轴的圆周外壁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捆扎钢辊,所述壳体的一侧端部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盖,且两个驱动轴的一端均延伸至密封盖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壳体的一侧顶部边角处通过扭簧和固定销连接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制动爪,且制动爪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接触,所述支撑板的内弧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弹性衬板,且弹性衬板的顶部粘接有医用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侧套接有防尘带,且防尘带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弹性衬板和支撑板粘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端部开设有扣槽,且活动盖的顶部一侧熔接有两个固定扣,两个固定扣与两个扣槽相匹配。
优选的,两个所述捆扎钢辊的圆周外壁均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倒齿条,且位于两个捆扎钢辊上的倒齿条之间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延伸至密封盖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止血扎带的另一端设置有撕扯头,且止血扎带的一端穿过引导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的内部熔接有电池壳,电池壳的内部插接有蓄电池,驱动马达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开关通过螺栓与壳体稳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将本装置的蓄电池充满电进行备用,在需要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持壳体,撕扯止血扎带上的撕扯头,将需要止血的肢体放置在弹性衬板上,医护人员利用止血扎带跨过待止血的肢体,将止血扎带的一端插入到穿孔的内部,利用开关启动驱动马达,旋转的捆扎钢辊即可快速的将止血扎带从转轴上抽出,利用止血扎带和弹性衬板将患者的肢体进行快速的捆扎进行止血,不需要医护人员一直进行手压止血,为抢救医生空出抢救空间。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在捆扎钢辊将止血扎带带动捆扎后,扭簧带动制动爪的端部卡在驱动齿轮的内部,将捆扎钢辊和驱动轴进行锁紧,避免捆扎钢辊和驱动轴反转造成松动的现象发生,提高本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在需要进行松弛时,可以将制动爪拨开,在从新捆扎时,从新利用开关启动驱动马达即可,使用简单方便,为医护人员抢救带来便利。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在捆扎止血抢救时,患者的肢体位于弹性衬板和止血扎带之间,支撑板通过弹簧与弹性衬板连接,在患者肢体挤压弹性衬板时,弹性衬板发生形变贴合患者的肢体,使得捆扎止血的效果更好,同时,支撑板通过弹簧与弹性衬板之间存在活动的空间,避免患者肢体因为长时间捆扎造成坏死的现象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科止血抢救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引导管、3撕扯头、4捆扎钢辊、5驱动轴、6穿孔、7弹簧、8弹性衬板、9医用海绵垫、10止血扎带、11防尘带、12扣槽、13活动盖、14转轴、15支撑板、16蓄电池、17电池壳、18驱动马达、19壳体、20制动爪、21密封盖、22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内科止血抢救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壳体19,且壳体1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支撑板15,固定板1的一端铰接有活动盖13,且活动盖13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卡槽,两个卡槽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14,转轴14的外侧卷绕有止血扎带10,壳体19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6,且穿孔6的内部底端熔接有引导管2,壳体19的两侧内壁之间位于引导管2处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驱动轴5,两个驱动轴5的圆周外壁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捆扎钢辊4,壳体19的一侧端部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盖21,且两个驱动轴5的一端均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驱动齿轮22,两个驱动齿轮22之间相互啮合,壳体19的一侧顶部边角处通过扭簧和固定销连接有横截面为弧形结构的制动爪20,且制动爪20的另一端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22接触,支撑板15的内弧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弹性衬板8,且弹性衬板8的顶部粘接有医用海绵垫9。
本实用新型中,弹簧7的外侧套接有防尘带11,且防尘带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弹性衬板8和支撑板15粘接,支撑板15的两侧端部开设有扣槽12,且活动盖13的顶部一侧熔接有两个固定扣,两个固定扣与两个扣槽12相匹配,两个捆扎钢辊4的圆周外壁均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倒齿条,且位于两个捆扎钢辊4上的倒齿条之间相互接触,壳体19的内部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马达18,且驱动马达18的输出轴延伸至密封盖2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22之间传动连接,止血扎带10的另一端设置有撕扯头3,且止血扎带10的一端穿过引导管2,壳体19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的内部熔接有电池壳17,电池壳17的内部插接有蓄电池16,驱动马达18通过开关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开关通过螺栓与壳体19稳固连接。
工作原理:将本装置的蓄电池16充满电进行备用,在需要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持壳体19,撕扯止血扎带10上的撕扯头3,将需要止血的肢体放置在弹性衬板8上,医护人员利用止血扎带10跨过待止血的肢体,将止血扎带10的一端插入到穿孔6的内部,利用开关启动驱动马达18,旋转的捆扎钢辊4即可快速的将止血扎带10从转轴14上抽出,利用止血扎带10和弹性衬板8将患者的肢体进行快速的捆扎进行止血,不需要医护人员一直进行手压止血,为抢救医生空出抢救空间,在捆扎钢辊4将止血扎带10带动捆扎后,扭簧带动制动爪20的端部卡在驱动齿轮22的内部,将捆扎钢辊4和驱动轴5进行锁紧,避免捆扎钢辊4和驱动轴5反转造成松动的现象发生,提高本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在需要进行松弛时,可以将制动爪20拨开,在从新捆扎时,从新利用开关启动驱动马达18即可,使用简单方便,为医护人员抢救带来便利,在捆扎止血抢救时,患者的肢体位于弹性衬板8和止血扎带10之间,支撑板15通过弹簧7与弹性衬板8连接,在患者肢体挤压弹性衬板8时,弹性衬板8发生形变贴合患者的肢体,使得捆扎止血的效果更好,同时,支撑板15通过弹簧7与弹性衬板8之间存在活动的空间,避免患者肢体因为长时间捆扎造成坏死的现象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069.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78614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61B17/132
专利分类号:A61B17/132
范畴分类:申请人:田晓燕
第一申请人:田晓燕
申请人地址: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77号
发明人:田晓燕;曹勇
第一发明人:田晓燕
当前权利人:田晓燕
代理人:宋震
代理机构:1142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内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