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美殖民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殖民地,北美,清教徒,节庆,代表权,普通法,改革派。
北美殖民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兰星[1](2019)在《北美殖民地移民的农业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移民陆续涌入北美,他们吸取印第安人的农耕经验,发展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殖民地农业。移民还引入传统的旧大陆农具,提高了劳作效率。北美殖民地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地多人少,相关管理较为混乱,造成不少问题,对农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3期)
简天天[2](2019)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天花传播及其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拓殖者踏上北美土地时,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还要应对多种欧洲流行病的侵害。天花便是威胁殖民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由于持续性的移民与贸易交流,天花病毒不间断到达,其传播范围广泛、爆发次数频繁。从北部的新英格兰到南部的弗吉尼亚都是天花肆虐的地方,尤其是殖民地城市波士顿,在半个世纪里,天花出现十几次。在某种程度上说,整个殖民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们和疾病、死亡斗争的历史。殖民地早期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人们对天花的认识不足,很难对此给予有效的应对及治疗,使得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锐减,人们意志消沉、惊惧交加。严重的天花的流行还阻碍了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城镇议会频繁受阻、商业活动陷入停滞,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有时也因天花爆发变得紧张。英属北美殖民地人们对天花的防治水平随着医疗的进步和对疾病起源认识加深而不断提高,尤其天花接种在殖民地出现之后,人们对天花的防治也从以前的物理防治如检疫和隔离变成了主动的医学性的人痘接种。尽管这种技术被予以诟病,还引起了殖民地科学、医学、宗教叁大领域的论战,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引发了社会骚乱和暴动。但事实证明接种是人们防治天花的有效手段,殖民地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随着现代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防治经验的成熟,在殖民地各界人士、团体的共同努力之下,天花疫情在殖民地后期基本得到了控制,天花接种后来在美国革命军队中普遍推行。可以说,对天花的有效防治不仅保障了居民和军队的公共健康,促进社会稳定,也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天花防治过程中初步建立的疾病防御体系、卫生体系也促进了美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靳匡宇[3](2019)在《明与暗的缠斗——北美殖民地时期的附属海事法庭》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英国海事法院的殖民地变种,北美殖民地附属海事法庭是海商贸易的衍生物,具有"国旗(法庭)跟着商业走"的经验主义气质。其在北美殖民地的流变,超越了服务商品经济的技术含义,被人为赋予了特别的政治意涵,从而成为殖民地许多风暴的中心。附属海事法庭在履行其工具意义的同时被涂抹了一层理想色彩,满足着人们对正义与邪恶的想象。在殖民地张力场之中,其演绎着经济压迫者和船员保护者的双重角色,呈现出明与暗的激烈缠斗,在自然追求和被动迎合之间履行着自己的历史使命。美国革命为新国家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义其法律和政府的机会,附属海事法庭全面展示了先例和创新的同等价值,规定了管辖权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走向更民主高效的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资源。(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梁发芾[4](2018)在《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税收和代表是不能分开的,这个立场是建立在自然法之上的。它本身就是永恒的自然法,因为属于一个人的东西,绝对是属于他的,没有人拥有不经过其同意就拿走的权利。美国的独立,源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税收政策。独立战争之前,围绕在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英国和北(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8-07-24)
徐丹[5](2018)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改革派与加拿大建国意识的发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以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为根基的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于1867年,但是早在19世纪初期,加拿大人以弘扬殖民地自治(self-government)为初衷的建国意识就已经初现端倪。具体而言,19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英语移民数量的增多,以及殖民地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渴望获得自治权,甚至为此爆发了武装起义。尽管殖民地的改革诉求以失败告终,但是自治的理念逐渐演变成一种有利于殖民地联合的社会思潮,在紧随其后的加拿大联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超楠[6](2018)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6世纪起,为逃避宗教迫害,一大批清教徒先后从英格兰远涉重洋,迁徙至北美大陆,开始了建立殖民地的历程。在宗教观念上,清教徒主张以契约建立教会和殖民地政府,以理性服务虔诚,以“上帝选民”的身份完成上帝的使命。受此影响,清教徒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用教育培养殖民地所需要的宗教人才,以确保殖民地的顺利发展。清教徒大力倡导教育立法,推动了以《老骗子撒旦法》为代表的殖民地时期最早的一系列教育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为同期北美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清教徒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动。在初等教育领域,清教徒逐步建立起以城镇学校为主,包括主妇学校、阅读和写作学校等在内的初等学校体系;在中等教育领域,开办了以古典教育为主的拉丁文法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创办了哈佛学院、耶鲁学院、新泽西学院、达特茅斯学院等高等学府,奠定了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石。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的教育活动对美国教育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清教徒的教育立法活动对美国教育的制度化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另一方面,清教徒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也为此后美国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此外,清教徒对教育的重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美国重视教育的传统与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凤够[7](2018)在《北美殖民地革命话语的演变(1763-1776)》一文中研究指出1763年至北美独立战争前,英国对英属北美殖民地实施了一系列“新殖民地政策”,旨在强化英王及英国议会在殖民地的绝对主权,强调王室政府在殖民地的权威,但是引起了北美殖民者的不满。他们通过向英国当局递交请愿书、在报纸上发表政论文章、发行小册子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政策的不满,构成了北美殖民者革命话语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1763年至1776年北美殖民者革命话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革命话语的先声、革命话语的深化和扩大、革命话语的分化及独立话语的出现。北美殖民者对《糖税法》的讨论是革命话语的开始,话语中多强调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因素,意在寻求英国对自己英国人身份和权利的认同,强调对殖民地传统秩序的维护。《印花税法》的颁布将北美和英国关于政策的辩论推向高潮,几乎殖民地的所有阶层都参与进来。双方就英国议会在殖民地的权力问题、内外部税区分、“无代表不征税”、殖民地议会权力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北美殖民者对双方思想意识分歧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之后北美殖民者致力于解决北美在英帝国中地位的问题提供基础。另外,这一时期的革命话语逐渐由之前政策层面的讨论向维护政治权利倾斜。《汤森税法》危机时期既是北美殖民者寻求解决双方矛盾的时期,也是殖民地内部革命话语分化时期。他们为维持同英国的宗属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大都反对脱离英国。随着18世纪70年代英国与北美政治矛盾和军事冲突不断升级和扩大,北美殖民者开始宣传以武力来拯救北美的自由,将英国完全置于敌对的位置,意图脱离英国。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的《常识》的发表使独立话语不断扩大,扭转了殖民地革命话语的形势。最终,《独立宣言》的产生标志着独立话语已在北美殖民地占据主导地位。从北美殖民者革命话语的整个演变过程来看,经历了从积极寻求英国认同到脱离英国的两极化转变,话语重心也由之前政策层面的讨论逐渐转向权利和权力等政治层面的争辩,且革命话语的煽动性和鼓动性越来越强。(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仲达[8](2018)在《新英格兰教皇节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大众政治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皇节(Pope’s Day)亦名为"教皇之夜"(Pope-ni ght),起源于英国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是流行于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节日,颇受中下层民众的欢迎,其中尤以新英格兰地区的庆祝活动最盛且富有代表性。教皇节自17世纪中后期举办至美国独立后逐渐消亡,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是美国早期历史上的重要政治节庆之一。其中表现出的政治文化内涵随着北美殖民地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逐渐由一个以反天主教为旗号、带有底层民众狂欢色彩的节日,转变为殖民地大众反抗英国统治的政治活动。(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王卓祎[9](2017)在《论北美殖民地早期印第安人优势地位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早期的北美殖民活动中,作为原住民的印第安人占据重要的地位。相对于欧洲殖民者,印第安人在地理位置、经济、外交以及社会道德等领域都有天然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影响了早期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沈沙沙[10](2017)在《北美殖民地旷野天国的持久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历史背景是北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独立革命时期,论述的焦点在于早期清教徒殖民者试图构筑的旷野天国,即“山巅之城”。远渡重洋来到北美,英国清教徒们作为上帝的选民,在此建立了政教结合的清教徒寡头政治体,设下重重保障措施来防止异端挑战和英王压迫,希冀在此建立一个圣洁的国度。然而不到半个世纪,恩典之约下的神圣共同体就内部危机重重,加之北美殖民地社会环境的巨变,清教徒的神圣之国名存实亡。但旷野天国的理想却在18世纪的北美宗教大觉醒运动中再一次复兴,并与启蒙下的美国相遇。本文聚焦于清教徒殖民者的旷野天国,通过查阅大量第一手和第二首资料,探究了清教徒的神圣共同体从北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独立革命时期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建造历程。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了17世纪早期清教徒殖民者建立的神圣共同体的理念和架构,以及最终导致旷野天国理想失败的内部隐患。二是分析在18世纪早期北美殖民地文化的形成中,宗教大觉醒运动对于建立新旷野天国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启蒙运动对这一新形成的神圣共同体带来的挑战。第叁是从理念和宗教层面,分析诞生于启蒙思想的美利坚合众国与清教徒旷野天国理想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以及这两个国度的历史走向。在结论部分,论文指出这两个对立的理念都为了达到人类的终极福祉,即摆脱苦难,美利坚合众国的启蒙理想成了无法实现的巴别塔,而清教徒的旷野天国之梦仍然在继续着。(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北美殖民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的拓殖者踏上北美土地时,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还要应对多种欧洲流行病的侵害。天花便是威胁殖民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由于持续性的移民与贸易交流,天花病毒不间断到达,其传播范围广泛、爆发次数频繁。从北部的新英格兰到南部的弗吉尼亚都是天花肆虐的地方,尤其是殖民地城市波士顿,在半个世纪里,天花出现十几次。在某种程度上说,整个殖民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们和疾病、死亡斗争的历史。殖民地早期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人们对天花的认识不足,很难对此给予有效的应对及治疗,使得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锐减,人们意志消沉、惊惧交加。严重的天花的流行还阻碍了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城镇议会频繁受阻、商业活动陷入停滞,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有时也因天花爆发变得紧张。英属北美殖民地人们对天花的防治水平随着医疗的进步和对疾病起源认识加深而不断提高,尤其天花接种在殖民地出现之后,人们对天花的防治也从以前的物理防治如检疫和隔离变成了主动的医学性的人痘接种。尽管这种技术被予以诟病,还引起了殖民地科学、医学、宗教叁大领域的论战,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引发了社会骚乱和暴动。但事实证明接种是人们防治天花的有效手段,殖民地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随着现代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防治经验的成熟,在殖民地各界人士、团体的共同努力之下,天花疫情在殖民地后期基本得到了控制,天花接种后来在美国革命军队中普遍推行。可以说,对天花的有效防治不仅保障了居民和军队的公共健康,促进社会稳定,也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天花防治过程中初步建立的疾病防御体系、卫生体系也促进了美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美殖民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兰星.北美殖民地移民的农业探讨[J].农业考古.2019
[2].简天天.英属北美殖民地天花传播及其防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靳匡宇.明与暗的缠斗——北美殖民地时期的附属海事法庭[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梁发芾.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之争[N].深圳特区报.2018
[5].徐丹.英属北美殖民地改革派与加拿大建国意识的发轫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刘超楠.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18
[7].张凤够.北美殖民地革命话语的演变(1763-1776)[D].天津师范大学.2018
[8].王仲达.新英格兰教皇节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大众政治文化[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8
[9].王卓祎.论北美殖民地早期印第安人优势地位的体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10].沈沙沙.北美殖民地旷野天国的持久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