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渗律论文-金泠泠

互渗律论文-金泠泠

导读:本文包含了互渗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渗律,思维方式,图形设计,民间美术

互渗律论文文献综述

金泠泠[1](2018)在《民间艺术互渗律特征在当代图形设计中的延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制与创作思维方式,梳理其背后的精神内核"互渗律",并通过研究互渗律特征归纳总结该思维方式的运行逻辑,探讨其在现今图形设计中的价值延续。(本文来源于《上海工艺美术》期刊2018年02期)

朱小枝[2](2013)在《“互渗律”观照下的中国弃物怪故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故事演进顺序和故事元素两方面探讨中国弃物怪故事模型。故事元素为论述重点,包括五个要件:(1)弃物怪以幻形现身人间,多表现为打扰、魅惑、致人生病等。(2)幻形充分表现出原形的外部特征或功能。(3)幻形的人或动物特征浅表化、单一化。(4)显现原形为弃置不用的老旧之物。(5)幻形皆能被人制服。第二部分用"互渗律"研究弃物怪故事模型,从还原弃物怪"生命"的独特角度,论证没有原逻辑思维的互渗观念,就没有所谓的弃物怪故事。(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3年01期)

黄剑波[3](2011)在《列维·布留尔: “互渗律”是法术以及图腾崇拜的思维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列维·布留尔(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年),从族源上说,是一位散居欧洲的犹太人,曾长期在巴黎大学任教。作为一位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1917年,他当选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院士。    列维·布留尔最为人所知(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1-11-08)

刘力超[4](2009)在《“互渗律”与“互文性”的彰显——从经济与政治的角度解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外美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极为复杂。然而,经济与政治话语作为社会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艺术的介入、渗透与覆盖,成为艺术与社会生活前景中愈来愈突出的历史现象。(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09年02期)

钱锦宇[5](2006)在《互渗律之下的门神信仰与蚩尤“方相”——兼谈“灋”字的形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民间的门神信仰,和蚩尤“方相”的文化现象一样,是互渗律支配下初民的原始思维的产物。不同于一般傩祭(戏)中的“方相氏”,蚩尤“方相”具有宗教的、政治性质的双重功能,并且还因此参与到古汉字“灋”的形构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刘道超[6](1989)在《互渗律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宋代经济和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相呼应,宋代思想领域产生了程朱理学。为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控制,二程提出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说教。此说对社会的影响极大,而妇女受害之烈,尤其惨绝!故自明以来,学(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1989年02期)

[7](1988)在《互渗律制约下的当代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与电影》1987年十二期发表廖全京的《互渗律制约下的当代戏曲》。文中说,纷纭繁复的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地域的、民族的文化之间的这种相互渗透性,实质上已经形成某种规律,而普遍地影响、促进着人类文化的整体发展。人类文化生态系统内部的互渗律,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面。中国文化先(本文来源于《戏剧报》期刊1988年02期)

尧正[8](1986)在《互渗律:一种新的艺术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的《小鲍庄》、马原的《西海无帆船》等作品出现后,当代文学明确了一种“客观派”叙述风格。我以为,这种客观叙述风格所揭示出的创作思维方式,体现了新型的思维互渗律原则。“互渗律”是近代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论述区别于逻辑思维的“原逻辑思维”类型时使用的概念。互渗律作为原始思维类型,主要具有两方面特征:1、无主体性。不表示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关系;2、非逻辑性。不依赖思维的逻辑秩序,而依赖直观的意识象征。“客(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1986年02期)

互渗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故事演进顺序和故事元素两方面探讨中国弃物怪故事模型。故事元素为论述重点,包括五个要件:(1)弃物怪以幻形现身人间,多表现为打扰、魅惑、致人生病等。(2)幻形充分表现出原形的外部特征或功能。(3)幻形的人或动物特征浅表化、单一化。(4)显现原形为弃置不用的老旧之物。(5)幻形皆能被人制服。第二部分用"互渗律"研究弃物怪故事模型,从还原弃物怪"生命"的独特角度,论证没有原逻辑思维的互渗观念,就没有所谓的弃物怪故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渗律论文参考文献

[1].金泠泠.民间艺术互渗律特征在当代图形设计中的延续性研究[J].上海工艺美术.2018

[2].朱小枝.“互渗律”观照下的中国弃物怪故事模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3

[3].黄剑波.列维·布留尔:“互渗律”是法术以及图腾崇拜的思维基础[N].中国民族报.2011

[4].刘力超.“互渗律”与“互文性”的彰显——从经济与政治的角度解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J].电影评介.2009

[5].钱锦宇.互渗律之下的门神信仰与蚩尤“方相”——兼谈“灋”字的形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6].刘道超.互渗律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J].学术论坛.1989

[7]..互渗律制约下的当代戏曲[J].戏剧报.1988

[8].尧正.互渗律:一种新的艺术关系[J].当代作家评论.1986

标签:;  ;  ;  ;  

互渗律论文-金泠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