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缘种属论文_葸玮,杜海梅,唐宗祥,符书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缘种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菊花,基因,根肿病,远缘,挥发物,楠木,抗性。

近缘种属论文文献综述

葸玮,杜海梅,唐宗祥,符书兰[1](2018)在《ND-FISH技术代替GISH技术区分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属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已被广泛用来鉴定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的外源染色体以及小麦A、B、D组染色体。GISH技术主要以植物基因组DNA为探针,整个过程涉及DNA提取、探针制备、染色体制备、染色体和探针变性以及长时间杂交等步骤,整过GISH分析过程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基于寡核苷酸探针的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技术克服了GISH技术步骤繁琐和成本高的缺点。与GISH技术相比,ND-FISH技术的优势在于:省去了探针制备过程,探针可通过公司合成;探针和染色体不需要变性过程,杂交时间短;成本低。ND-FISH技术要达到准确鉴定染色体的目的,寡核苷酸探针的设计是关键。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小麦族重复序列,设计了寡核苷酸探针Oligo-1162,OligopSc200,Oligo-pSc250,Oligo-Ku,(GT)7,Oligo-B,Oligo-D和Oligo-pThp3.93。这些寡核苷酸探针都可以用于ND-FISH分析鉴定小麦背景中的外源染色体或区分小麦A、B、D组染色体。具体如下:Oligo-1162/Oligo-Ku、Oligo-pSc200和Oligo-pSc250相结合,可以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Oligo-Ku和(GT)_7相结合,可以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Oligo-B和Oligo-D相结合,可以区分小麦A、B、D组染色体;Oligo-pThp3.93可以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的部分染色体。(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张小丽,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2](2016)在《青花菜及近缘种属种质资源抗根肿病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了蔬菜产业巨大经济损失。青花菜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良好的防癌保健功效。近年来青花菜根肿病在我国浙江、云南等青花菜主产区发生日益严重,鉴定和筛选青花菜抗根肿病资源,从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根肿病抗源,本试验针对我国优势根肿菌小种—4号小种,利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伤根灌菌法对531份青花菜及其近缘种属材料进行了抗根肿病鉴定。结果显示,446份青花菜材料(其中高代自交系393份,杂交种53份)中缺乏高抗(HR)和抗病(R)材料,包括中抗(MR)材料5份,均为自交系,占供试种质的1.12%,感病(S)材料189份,占供试种质的42.38%,高感(HS)材料252份,占供试种质的56.50%。85份近缘种属材料(其中甘蓝9份,花椰菜32份,大白菜7份,芜菁4份,芥蓝12份,苤蓝8份,菜心8份,油菜2份,野生种2份,欧洲山芥1份)中,包括免疫(I)材料1份,高抗(HR)材料1份,抗病(R)材料5份,中抗(MR)材料2份,感病(S)材料39份,高感(HS)材料37份。总体上高抗青花菜材料缺乏,近缘种属材料中抗源材料比例略高,这些材料为青花菜及甘蓝类蔬菜抗根肿病病育种提供了抗性资源。(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高姣姣,孙静,曹沛沛,任莉萍,刘晨[3](2016)在《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切花菊设施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我国大面积盐渍土是制约菊花生产与园林应用的主要因子;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资源丰富,耐盐性差异很大。对耐盐性差异的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机理研究及耐盐优异基因挖掘是加快培育耐盐菊花新品种的基础。研究发现牡蒿和芙蓉菊耐盐性极强,大岛野路菊耐盐性强,菊花‘神马'对盐胁迫敏感;克隆了该4种植物SOS1s,各自命名为AjSOS1、CrcSOS1、CcSOS1和CmSOS1。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盐处理均诱导4个SOS1s基因表达上调,AjSOS1和CrcSOS1表达水平较高;4个SOS1s均能回补酵母突变体ANT3对Na~+的转运功能,在含盐培养基上酵母细胞表达AjSOS1长势最好,CrcSOS1次之,CcSOS1长势弱于CrcSOS1,强于CmSOS1,而CmSOS1长势最差。通过定点突变产生一系列AjSOS1muts并回补酵母突变体ANT3,发现AjSOS1序列中影响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构建遗传转化表达载体pMDC32-SOS1s,分别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和拟南芥花粉管侵染法将4种载体转入盐敏感的‘神马'、拟南芥野生型g11和突变体sos1-1,获得超表达株系,发现从耐盐植物中分离的SOS1s比盐敏感植物中的SOS1s有较强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园艺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5-23)

程明军[4](2016)在《玉米与其近缘种属间多倍体杂种的合成和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属间的杂交和多倍化是高等植物形成和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多倍化导致核基因组的聚变,常会带来新的性状变异,使其更适合育种选择和自身发展需要。自然界中多倍体分布广泛,但较长时间的进化历程以及模糊的亲缘关系,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人工合成的多倍体因亲缘关系明晰和较短的进化历程而备受关注。玉米近缘野生材料大刍草和摩擦禾是自然保留下来的重要遗传材料,通过杂交和多倍化等途径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并对合成的多倍体杂种的遗传学规律进行探讨,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和多倍体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远缘杂交和加倍合成系列玉米、大刍草和摩擦禾多倍体杂种的基础上,利用解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分析不同亲本基因组组成、不同细胞质组成以及不同倍性对合成的多倍体表型、染色体、基因组、序列以及后代染色体的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以玉米(MM20(M),2n=20).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9475(P),2n=40)和四倍体指状摩擦禾(TZ07(T),2n=72)为亲本合成了系列两物种或叁物种间的多倍体材料。即MM20同源加倍产生的同源四倍体(MM40),染色体组成为2n=40M;MM20与MM40杂交产生的同源叁倍体(MM30),染色体组成为2n=30M;MM20与9475正反交产生的异源叁倍体(MP30和PM30),染色体组成为2n=10M+20P;MM40与9475正反交产生的异源四倍体(MP40和PM40),染色体组成为2n=20M+20P;玉米、9475和摩擦禾杂交产生的异源六倍体MTP74(MMTTPP),染色体组成为2n=20M+20P+34T;MTP74与9475回交产生的异源八倍体MTP94(MMTTPPPP),染色体组成为2n=20M+40P+34T.分析表明,同源叁倍体、同源四倍体以及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条数在不同的个体中产生波动;高倍性的MTP74和MTP94是通过远缘杂交结合2n+n有性生殖加倍的方式形成的异源多倍体,两个异源多倍体营养生长旺盛,多年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扩繁,二者的染色体条数并未随着扩繁和种植年限增加而改变。2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测量技术,对合成的多倍体的气孔、花粉和细胞核以及DNA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大小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多倍化效应”,并且受远缘杂交和不同细胞质组成的影响。然而,花粉粒和细胞核的大小与远缘杂交、倍性以及不同细胞质组成的相关性较小。DNA含量的增加与倍性有关,但是DNA含量的丢失主要受远缘杂交、倍性和不同细胞质的综合影响。气孔、花粉、细胞核、DNA含量以及多倍体亲本染色体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孔的大小与叁亲本染色体的多少呈显着正相关,细胞核的大小与摩擦禾染色体的多少呈显着正相关。花粉性状与DNA含量无关,但花粉面积和花粉体积与玉米染色体数呈显着正相关,花粉长,花粉宽和花粉面积与摩擦禾染色体数呈显着负相关。3为了更好的对多倍体叁亲本染色体组成结构以及后续的多倍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相结合对叁亲本染色体同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与9475染色体基因组相互杂交能够产生较强信号,二者的同源性较高;玉米与摩擦禾基因组相互杂交仅在异染色质纽(Knob)区域产生信号,具有同源性,二者的能够在该区域相互杂交:9475与摩擦禾同样在Knob区域具有同源性,但二者基因组的相互杂交中,仅在摩擦禾DNA杂交9475的染色体上产生Knob信号,9475DNA杂交摩擦禾染色体上并没有检测出Knob言号。综合表明,叁亲本中摩擦禾是较原始的种,与玉米和9475染色体仅在染色体末端Knob区域具有同源性,亲缘关系较远;玉米和9475同属,亲缘关系较近。4采用双色GISH对异源四倍体MP40和异源多倍体MTP74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有丝分裂过程稳定,在各时期并无染色体滞后,染色体桥或染色体不均衡分离等异常染色体的情况出现,叁亲本染色体也没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产生独立区域,而是彼此交融在一起。5采用品红染色法和双色GISH对亲本及其合成的系列多倍体减数分裂行为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玉米和9475基因组内的A和B亚基因组部分染色体存在同源性,并且在9475细胞中B1和B2亚基因组同样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其染色体的基数为5。摩擦禾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与9475类似,为XXX'X'Y1Y1Y2Y2,并且染色体基数可能为9。对多倍体的价体分析表明,玉米与9475组成的杂合价体数量最高,并且玉米A亚基因组中有10条染色体可能与9475A亚基因组中的20条染色体具有同源性;在MTP74和MTP94中存在少量摩擦禾与玉米和9475的杂合价体,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部分的同源性。对多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紊乱与育性相关分析表明,多倍体的减数分裂紊乱程度与育性并无相关性;对多倍体减数分裂受到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多倍体减数分裂的稳定性受倍性、外缘亲本加入和不同细胞质组成的影响。对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的稳定性比较表明,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的稳定性低于异源多倍体,缘于玉米异源多倍体中亲本部分染色体有限的同源性。对异源多倍体中不同亲本的减数分裂稳定性分析表明,玉米的减数分裂稳定性在所有的多倍体中均低于9475;在叁物种多倍体MTP74和MTP94中,摩擦禾染色体稳定性最高;说明摩擦禾染色体与其他两个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保持自身染色体的稳定性。6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合成的多倍体以及它们的亲本共计9份材料进行多倍体合成早期基因组变化的分析。筛选的16对AFLP引物中共扩增出635条清晰条带。叁亲本条带分析表明,叁亲本既有特异的条带,同时具有共同条带,其中摩擦禾的特异条带最多,为102个,9475最少,为32个。玉米与9475共有条带为164个,玉米与摩擦禾共有条带为64个,9475与摩擦禾共有条带为32个。叁亲本共有条带为154个。对叁亲本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玉米在基因组一级结构上与9475同源性最高,而摩擦禾在基因组一级结构上与9475的同源性最高,结果与系统分类相符。对多倍体的AFLP条带分析表明,多倍体对亲本条带以继承为主,但是所有的多倍体中均产生丢失条带,条带的丢失与倍性的增加关系较少,而与基因组内亲本的同源性高低有关。对多倍体丢失的条带分为特异条带和共有条带分析表明,多倍体基因组中倾向丢失特异条带;将丢失的条带分为不同亲本类型分析表明,多倍体基因组中倾向丢失玉米类型的条带。7利用特定序列单克隆测序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位分析技术对多倍体序列的演化进行研究。利用FISH技术,以标记的centc序列、45SrDNA序列和5SrDNA序列作探针,研究了多倍体和亲本的根尖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杂交信号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多倍体着丝粒上的centc序列随着倍性的增加和外缘亲本的加入而改变,主要体现在部分染色体centc信号的降低;而45S和5S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个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选取存在于45S中的ITS序列对多倍体ITS序列变异分析表明,多倍体中隶属于不同亲本的ITS序列长度和GC含量的改变较小,ITS序列的变异主要体现为位点的变异,位点变异在叁亲本中均发生,并受到远缘杂交、倍性以及细胞质的多重影响。多倍体中ITS序列的变异具有亲本的倾向性,其中9475亲本类型的ITS序列产生的变异位点最多。多倍体ITS序列的信息位点分析表明,ITS信息位点在多倍体中发生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主要发生在玉米和9475ITS信息位点中,进化程度受多倍体细胞核中亲本基因组组成、细胞质、倍性和远缘杂交的影响;摩擦禾ITS序列在MTP74和MTP94中所占比例较小,其本身ITS序列信息位点并没有受到其他两个亲本的影响,但摩擦禾ITS序列能够对其他两个亲本的ITS序列产生影响。8以MTP74和MTP94为母本、9475为父本进行回交,获得了两个回交群体,采用双色GISH的方法,对两个回交群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TP74与9475回交获得21个回交后代植株,后代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在37-82之间,呈现叁种不同的生殖方式,分别为单倍体生殖n,正常生殖n+n和无融合生殖2n+n;其中,单倍体生殖n和无融合生殖2n+n各一例,其余19个为n+n方式;n+n方式产生的回交后代中含玉米、9475和摩擦禾的染色体数目范围分别为7-13条,26-33条和4-20条,平均数分别为10.32条、29.42条和16.32条。MTP94与9475回交获得19个回交后代,后代群体的染色体范围在47-87之间,呈现叁种不同的生殖方式,分别为单倍体生殖n,正常生殖n+n和双受精n+n+n;其中,单倍体生殖n和双受精n+n+n各一例,其余17个为n+n方式;n+n方式产生的回交后代中含玉米、9475和摩擦禾的染色体数目范围分别为8-16条,30-41条和14-18条,平均数分别为11.11条、37.94条和16.24条。对两个群体中不同个体亲本染色体数的变异程度分析表明,两个群体种玉米染色体数的变异程度最大。二者间比较表明,MTP94群体仅有摩擦禾染色体数的变异程度小于MTP74群体,其它他均大于MTP74群体。对两个群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表明,两个回交群体中均出现染色体易位现象,其中MTP74群体和MTP94的易位频率分别为2.63%和1.720%,易位主要发生在玉米和9475染色体之间,摩擦禾与两个亲本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较少。对多倍体减数分裂和后代染色体组成相关性分析表明,多倍体减数分裂中亲本染色体紊乱系数与回交后代亲本染色体组成的变异程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多倍体减数分裂中玉米和9475染色体的异源联合与后代玉米和9475染色体的易位呈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孙海楠[5](2015)在《菊花及近缘种属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鉴定及合成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挥发物质作为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各种逆境的响应,同时花香类挥发物质不仅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在植物吸引传粉昆虫的生态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对菊花及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叶片挥发物趋避蚜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菊花及近缘种属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并对其主要成分生物合成路径中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提取香蒿(Artemisia abrotanum L.)叶片挥发物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共获得39种挥发性组分;SPME法共获得34种挥发性组分;使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提取共获得23种组分,而使用甲醇作为溶剂共提取出22种组分。水蒸气蒸馏使用了200 g香蒿叶片,共获得挥发油1.8 g,出油率为0.9%;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正己烷和甲醇,都获得了相对较少的组分,且未鉴定出的组分较多。SPME法可以获得较密集的组分,且检测信号强度很高。香蒿叶片中主要挥发组分为宝丹酮(boldenone)、桉树醇(eucalyptol)、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 D)、β-石竹烯(β-caryophylene),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香精配制领域。2.研究了抗虫材料黄花蒿和蚜虫敏感的菊花品种‘南农红枫'在蚜虫接种后挥发物质对蚜虫行为趋向的影响和叶片挥发物的成分。结果表明蚜虫对黄花蒿叶片挥发物有逃避现象,且遭蚜虫取食后的叶片挥发物显着地加剧了蚜虫的逃避行为;而蚜虫对‘南农红枫’叶片挥发物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遭蚜虫取食后的‘南农红枫’叶片挥发物对蚜虫的吸引力会有所减弱。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在未遭受蚜虫侵害时桉树醇(eucalyptol)、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E)-β-法尼烯((E)-β-famesene)和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 D)都作为主要成分出现。但黄花蒿可以在蚜虫取食后大量释放蚜虫警报信息素(E)-β-法尼烯以抵御蚜蚜侵害,同时蒿酮(artemisia ketone)的挥发量也有显着上升;‘南农红枫’叶片挥发物中,桉树醇、异龙脑(isobormeol)和β-石竹烯的挥发量有所增加。3.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方法,对29个菊花品种和10份菊花野生近缘种属植物的花朵香气成分以及含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优化后的SPME条件为样品鲜重2.0 g、萃取平衡时间30 min、萃取头纤维在花朵顶部上空3 cm处,GC进样口的解析温度为250℃。共检测出193种挥发物质,其主要挥发成分为单萜和单萜的含氧衍生物。以樟脑(camphor)、α-蒎烯(α-pinene)、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臧红花醛(safranal)、月桂烯(myrcene)、桉树醇(eucalyptol)、1H-indene,2,4,5,6,7,7ab-hexahydro-(2,4,5,6,7,7-六氢-1H-茚)、马鞭草烯酮(verbeno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为主要挥发物质。在PCA主成分分析中,蜂窝型品种的花朵气味较为一致,在得分图中表现出聚集现象。根据花朵香气组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39份材料分为6个类群。4.克隆得到了‘滁菊’萜类合成路径中编码关键合成酶的基因6个,两个编码香叶基焦磷酸合酶的基因CmGPPS1.ssu,CmGPPS2.ssu;两个编码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的基因CmHMGR1、CmHMGR2和两个编码法呢基焦磷酸合酶的基因CmFPPS1、CmFPPS2。通过序列比对,HMGR具有保守的HMG-CoA结合域和NADPH结合域,FPPS具有富含天冬氨酸的保守结构域。菊花WRKY家族15个成员中CmWRKY2、CmWRKY7、CmWRKY8和CmWRKY9的表达规律与花朵香气物质的散发规律一致。其中CmWRKY7和CmWRKY9与已报道的可以调控萜类物质合成的青蒿AaWRKY1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CmWRKY7不只定位于胞核内,CmWRKY9定位于细胞核内。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CmWRKY7在酵母体内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而CmWRKY9在酵母体内不具备转录激活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12-01)

高姣姣[6](2015)在《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用途和栽培地域极广,观赏和经济价值很高,在花卉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切花菊设施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我国大面积盐渍土是制约菊花生产与园林应用的主要因子;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资源丰富,耐盐性差异很大。对耐盐性差异的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机理研究及耐盐优异基因挖掘是加快培育耐盐菊花新品种的基础。此外,菊花是浅根观赏花卉,忌水湿,夏季田间积涝会导致其大面积死亡;涝与盐协同胁迫对菊花生长产生的伤害更大,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协同胁迫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菊花'神马,及其3种近缘种属植物(牡蒿、芙蓉菊和大岛野路菊)苗期进行200 mM NaCl处理,分别从形态和根、茎、叶各部位Na+含量两个方面评价4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第7 d时,'神马'叶片首先表现萎蔫和黄化,大岛野路菊叶片在NaCl处理第10 d时表现出相似的症状,而芙蓉菊和牡蒿叶片在第14 d时依旧没有明显伤害;且经NaCl胁迫后,4种植物各部位Na+含量均显着增加,芙蓉菊和牡蒿增加量最少,大岛野路菊次之,'神马'增加量最多。以上结果表明,芙蓉菊和牡蒿耐盐性极强,大岛野路菊耐盐性强,'神马'为盐敏感植物;且NaCl胁迫后,盐敏感材料中Na+增加量多于耐盐材料。2.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是植物受到高盐胁迫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植物长期耐盐胁迫的有效机制。为了明确菊花及其3种近缘种属植物离子稳态及耐盐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克隆其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各自命名为AjSOS1、CrcSOS1、CcSOS1 和 CmSOS1。序列分析发现,AjSOS1 和 CrcSOS1 均编码1147个氨基酸,CcSOS1和CmSOS1均编码1145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4个SOS1s蛋白N端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C端具有约700个氨基酸残基的亲水胞质长尾。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4个SOS1s蛋白与已知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同源性很高,达90.32%-94.6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4个SOS1s和菊芋HtSOS1及番茄S1SOS1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模式分析发现,盐处理均诱导4个SOS1s基因表达上调,AjSOS1和CrcSOS1转录水平较高。3.将4个SOS1s基因导入质膜Na+泵ATPase ENA1-4和质膜Na+/H+逆向转运体NHA1均缺失的酵母突变体ANT3。结果表明:4个SOS1s均能回补ANT3突变体对Na+的转运功能;在含70 mM NaCl的AP培养基上,酵母细胞表达AjSOS1长势最好,CrcSOS1 次之,CcSOS1 长势弱于 CrcSOS1,强于 CmSOS1,而 CmSOS1 长势最差。为了进一步明确4个SOS1s基因回补能力差异的原因,在比较AjSOS1和CmSOS1氨基酸序列差异基础上,采用定点突变技术产生一系列AjSOS1muts。通过其对酵母突变体ANT3的回补实验,发现一些可能影响AjSOS1活性的重要关键氨基酸位点,例如:位于N端跨膜区的G13E、T26S、F143I和V238L及位于C端胞质尾区的Y463H、Y549H、S639L、A919T、YG927HS、G982V、A1027V、N1109K 和 G1127A 等。4.构建4个SOS1s基因植物遗传转化表达载体pMDC32-SOS1s,分别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和拟南芥花粉管侵染法将4种载体转入盐敏感材料'神马'、拟南芥野生型gl1和突变体sos1-1,获得超表达株系。盐处理转基因菊花株系发现,超表达SOS1s基因能减少植株体内Na+含量积累和增加K+含量,提高K+/Na+,增强植株的耐盐性。此外,在含盐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率和植株根长、鲜重均高于对应的拟南芥对照。总之,通过对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盐处理发现,来自耐盐植物中的SOS1s比从盐敏感植物中分离的SOS1s有较强的耐盐性。5.构建 pBIG-CmSOS1-overexpress、antisense 和 amiRNAi 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同源遗传转化'神马'。盐和淹水协同胁迫14 d后,转基因株系中正义株系的存活率(49%-51%)显着高于转空载株系(31%),而反义和人工干扰株系的存活率显着低于转空载株系,仅为20%-22%,表明超表达CmSOS1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耐盐和耐涝性;反义和干扰CmSOS1均降低了转基因株系的耐盐和耐涝性。此外,胁迫条件下,正义株系叶片中相对电导率、MDA及H2O2和O2-含量均低于转空载株系,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都高于转空载株系;上述指标在反义和干扰株系中与正义株系相反,表明CmSOS1基因通过维持植物体内细胞膜的完整性及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多的活性氧从而介导菊花耐盐和耐涝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12-01)

赵爽,张宁,陈发棣,沈其荣[7](2014)在《草坪斑枯病病原菌及其近缘种属的系统发育及基因宏阵列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草坪斑枯病是由子囊菌纲巨座壳科真菌Magnaporthe poae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引起的一种草坪病害。对来源不同的24个Magnaporthe及其近缘种属Gaeumannomyces菌株的ITS1-5.8S-ITS2测序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M.poae及其近缘种属真菌可分为A和B 2个群:A群由M.oryzae和Pyricularia oryzae菌种组成并形成2个分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具有侵染寄主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的能力。B群由M.salvinii、M.poae、M.rhizophila、G.incrustans和G.graminis种内的2个变种(G.graminis var.graminis和G.graminis var.tritici)组成,B群真菌除M.salvinii外均有侵染寄主根部能力。在草坪环境中,B群真菌种内检测鉴定较A群困难。本研究根据真菌ITS基因的种内序列高度保守,种间差异明显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基因宏阵列单体(20~24 bp)、二聚体(40~48 bp)和单体加20个"A"(30~34 bp)3种寡核苷酸基因宏阵列检测探针来快速检测鉴定B群病原真菌。基因宏阵列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探针均能准确、特异地检测鉴定B群的3种真菌,检测灵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二聚体探针、单体加20个"A"探针、单体探针。结论:在草坪土壤环境中,二聚体基因宏阵列检测探针(40~48 bp)对于Magnaporthe及其近缘种属菌株的检测较传统的单体检测探针更为灵敏与准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谢纳,王雷,齐珊珊,刘文轩,武予清[8](2014)在《小麦近缘种属对麦长管蚜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小麦近缘种属的抗虫基因,选取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异源附加系材料在室内进行小麦苗期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抗性鉴定,以蚜情指数为抗性评价标准.结果得到以卵穗山羊草(Aegilops geniculata)为近缘种属附加系的材料具有高抗麦长管蚜的优良性状,且抗虫基因位于1Mg、7Mg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抗虫基因定位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陈云霞,南程慧,薛晓明[9](2014)在《楠木种属及其近缘属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楠木及其近缘属植物的DNA分子鉴定提供依据,对30种楠木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叶绿体matK序列扩增与测定,并进行序列比对与人工校正,计算属间及种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序列间的差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matK各基因序列的组成中G+C含量平均为36.6%。30个楠木及近缘属植物共发现72个碱基变异位点,碱基变异率为9.38%。其matK基因序列种间遗传距离为0~0.098,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聚类分析,新樟属为1个分支,楠属和润楠属聚为1个分支,其余樟属、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山胡椒属、檫木属、月桂属与黄肉楠属聚为1个分支。故matK序列基本可以对楠木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属间鉴定,但在种间水平上并不可行。(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樊博[10](2013)在《涝渍胁迫下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5种菊花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在涝渍胁迫下近缘种属植物生理特性。方法采用土培模拟涝害的办法,分别对5种菊花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以及5种菊花在涝渍胁迫下植物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记录,最后对5种菊花圣体特性进行比较和总结。5种菊花中,紫菊耐涝能力最强,泡黄金菊耐涝能力最差,其余叁者介于二者之间,不分伯仲。(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3年10期)

近缘种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了蔬菜产业巨大经济损失。青花菜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良好的防癌保健功效。近年来青花菜根肿病在我国浙江、云南等青花菜主产区发生日益严重,鉴定和筛选青花菜抗根肿病资源,从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根肿病抗源,本试验针对我国优势根肿菌小种—4号小种,利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伤根灌菌法对531份青花菜及其近缘种属材料进行了抗根肿病鉴定。结果显示,446份青花菜材料(其中高代自交系393份,杂交种53份)中缺乏高抗(HR)和抗病(R)材料,包括中抗(MR)材料5份,均为自交系,占供试种质的1.12%,感病(S)材料189份,占供试种质的42.38%,高感(HS)材料252份,占供试种质的56.50%。85份近缘种属材料(其中甘蓝9份,花椰菜32份,大白菜7份,芜菁4份,芥蓝12份,苤蓝8份,菜心8份,油菜2份,野生种2份,欧洲山芥1份)中,包括免疫(I)材料1份,高抗(HR)材料1份,抗病(R)材料5份,中抗(MR)材料2份,感病(S)材料39份,高感(HS)材料37份。总体上高抗青花菜材料缺乏,近缘种属材料中抗源材料比例略高,这些材料为青花菜及甘蓝类蔬菜抗根肿病病育种提供了抗性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缘种属论文参考文献

[1].葸玮,杜海梅,唐宗祥,符书兰.ND-FISH技术代替GISH技术区分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属染色体[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2].张小丽,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青花菜及近缘种属种质资源抗根肿病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

[3].高姣姣,孙静,曹沛沛,任莉萍,刘晨.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C].第七届长叁角园艺论坛论文集.2016

[4].程明军.玉米与其近缘种属间多倍体杂种的合成和遗传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5].孙海楠.菊花及近缘种属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鉴定及合成机制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6].高姣姣.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5

[7].赵爽,张宁,陈发棣,沈其荣.草坪斑枯病病原菌及其近缘种属的系统发育及基因宏阵列检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

[8].谢纳,王雷,齐珊珊,刘文轩,武予清.小麦近缘种属对麦长管蚜抗性分析[J].河南科学.2014

[9].陈云霞,南程慧,薛晓明.楠木种属及其近缘属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的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4

[10].樊博.涝渍胁迫下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生理特性[J].山西青年.2013

论文知识图

小麦及其近缘种属苗期PDS基因的沉...引物ADZE /ADZF对螺旋粉虱及其近缘种引物对温室白粉虱及近缘种属...3-7小麦及其近缘种属NAM氨基随机引物C08对螺旋粉虱及其近缘种属近缘种属花粉在玉米自交系柱头卜...

标签:;  ;  ;  ;  ;  ;  ;  

近缘种属论文_葸玮,杜海梅,唐宗祥,符书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