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张伯涛(广东省普宁市中医医院内科515300)

【摘要】目的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诊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8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性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78.75%,两组患者临床显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没有1例出现死亡,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死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心力衰竭,有1例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心力衰竭,有2例出现心率失常,有2例出现休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无痛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77-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中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但也有部分患者完全没有疼痛的表现,这在临床上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因此常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导致误诊,延误了患者的病程[1]。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效果较差,本文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让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诊治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80例患者。其中观察中患者男性4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为58~78岁,平均年龄为(65.5±5.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的年龄为56~80岁,平均年龄为(64.5±4.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均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证实患者均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中药方主方具体如下:红参15g(另煎代茶饮),熟附片(先煎)15g,山萸肉18g,当归18g,全瓜蒌12g、红花6g。可根据患者中医分型适当加减,寒心凝脉患者:在主方基础上去山萸肉加上薤白6g,桂枝6g,煅龙牡各30g,降香6g;痰浊闭塞患者:在主方基础上加薤白10g、半夏10g、干姜5g;瘀血阻滞:在主方基础上加桃仁12g、丹参15g、川芎12g、赤芍12g。以上方子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性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效果[2]。

1.3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诊断T波段正常;有效:患者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临床症状改善,T波段反应轻微异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T波波动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中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78.75%,两组患者临床显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没有1例出现死亡,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死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心力衰竭,有1例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心力衰竭,有2例出现心率失常,有2例出现休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显效率对比分析[n(%)]

组别患者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

观察组8038(47.5)37(46.25)5(6.25)75(93.75)

对照组8031(38.75)32(40)17(21.25)63(78.75)

P值<0.05

X26.513.657.5411.20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n(%)]

组别患者例数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休克不良反应率死亡率

观察组801(1.25)1(1.25)0(0.0)2(2.5)0(0.0)

对照组802(2.5)2(2.5)2(2.5)6(7.5)4(5)

P值<0.05<0.05

X23.213.215.126.326.18

3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疼痛出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所致的,当患者冠状动脉供血出现中断或者急剧性减少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时,患者体内酸性代谢物就会出现急性堆积,堆积的产物将刺激患者心脏交感神经末梢,让患者产生痛觉,让患者在心前区或胸后方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蔓延至左上肢、颈部、左肩背部及其他相关部位,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3]。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诊。因此,对提高无痛型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降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这个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笔者认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阳气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乃血瘀、痰浊、寒凝。本法采用红参,熟附片,山萸肉、当归,全瓜蒌,红花为主方,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在主方上加减药方。方中红参大补元气,熟附片温壮真阳,山萸肉、当归滋养阴血,全瓜蒌开胸中痰结,红花活血化瘀,以通心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78.75%,两组患者临床显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由此可以说明根据本组药方能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赵芳佩,王芬.急性心肌梗死21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7,5(2):521.

[2]李贞田.急性心肌梗死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25(2):258.

[3]韩艺辉,范艳慧,王喜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25(5):129-130.

标签:;  ;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