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及电器论文和设计-肖彪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毛细结构管束的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提供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包括第一主体、毛细芯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为板状体,第一主体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槽道,第二主体上设有集液腔;槽道与集液腔相对,毛细芯挤压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密封连接,毛细芯隔开槽道与集液腔。本实用新型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能够避免蒸发器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合理散热;此外,蒸发器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本实用新型的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本实用新型的电器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系统。

主设计要求

1.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毛细芯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板状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集液腔,所述集液腔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所述槽道与所述集液腔相对,所述毛细芯挤压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密封连接,所述毛细芯隔开所述槽道与所述集液腔。

设计方案

1.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主体、毛细芯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板状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集液腔,所述集液腔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

所述槽道与所述集液腔相对,所述毛细芯挤压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密封连接,所述毛细芯隔开所述槽道与所述集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上还设有蒸汽腔,所述蒸汽腔与所述集液腔相互隔离设置,所述蒸汽腔与所述槽道连通,所述蒸汽腔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为板状体,所述集液腔开设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主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为隔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道包括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深于所述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与所述第二槽道连通,所述第二槽道连通至所述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

所述集液腔与所述第一槽道相对,所述毛细芯隔开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集液腔,和\/或所述集液腔与所述第二槽道相对,所述毛细芯隔开所述第二槽道和所述集液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道为树状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的各个分支均与所述第二槽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道设为多条,各条所述第一槽道分散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同侧主面上,各条所述第一槽道均与所述第二槽道连通。

8.环路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

9.电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路热管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的背离所述第二主体一侧的主面贴于发热体的上表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毛细结构管束的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及电器。

背景技术

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包括集液腔和蒸汽腔,集液腔与蒸汽腔之间连接有毛细芯,环路热管系统向集液腔供给液流,液流通过毛细芯渗入蒸汽腔,蒸汽腔通过导热外壳吸收外界的热量,使渗入蒸汽腔的液流汽化形成蒸汽并流出蒸汽腔,毛细芯上液流的蒸发对毛细芯中正在渗透的液流形成抽吸力,进而使集液腔中的液流在抽吸力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向蒸汽腔渗透,以此通过工质相变的方式将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周围的热量带走,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具有传热能力大、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现有技术蒸发器的蒸汽腔为一个集中的腔体,液流汇集在蒸汽腔的底面,液流得不到有效引导,一方面,致使发热体的未靠近液流的部分得不到有效冷却,尤其是对于一些发热不均匀的发热体,还可能造成蒸汽腔内出现局部烧干的现象,另一方面,发热体的靠近液流的部分出现过度冷却,并且蒸汽腔内液流过时多还容易将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大量带走,导致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增加,导致散热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为发热不均匀的发热体散热且适用于发热量不大的发热体散热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包括第一主体、毛细芯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为板状体,第一主体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槽道,槽道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第二主体上设有集液腔,集液腔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槽道与集液腔相对,毛细芯挤压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密封连接,毛细芯隔开槽道与集液腔。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的设置和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运行时,液流首先流入集液腔,然后经毛细芯渗至槽道,液流在槽道的引导下分布至第一主体的各处,槽道内吸热形成蒸汽后流出蒸发器;这样液流在槽道的引导下分布,即使发热体的某处发热集中,该处对液流的消耗量较大,液流也能在槽道的引导下及时补充,使得能够实现少量液流在第一主体上的分散分布,避免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合理散热;此外,由于液流在槽道内流转,第一主体上没有槽道的地方不会有液流,有利于减少作用于发热体的液流量,有利于减缓蒸发器的散热速率,因此蒸发器不容易对发热体造成过度冷却,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另外,槽道的分布及走向可以根据发热体的发热过滤设置,便于对发热体进行精确散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主体上还设有蒸汽腔,蒸汽腔与集液腔相互隔离设置,蒸汽腔与槽道连通,蒸汽腔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

由上可见,这样方便及时排出槽道内部的蒸汽。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主体为板状体,集液腔开设于第二主体的一侧主面上。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主体为隔热体。

由上可见,这样能够避免集液腔通过第二主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一方面,避免在集液腔产生蒸汽影响毛细芯对液流的抽吸,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槽道包括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第一槽道深于第二槽道,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连通,第二槽道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集液腔与第一槽道相对,毛细芯隔开第一槽道和集液腔,和\/或集液腔与第二槽道相对,毛细芯隔开第二槽道和集液腔。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运行时,液流从第二主体上的集液腔流入蒸发器,然后经毛细芯渗至第一槽道和\/或第二槽道,液流在第一槽道的引导下分布至第一主体的各处,第一槽道内吸热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第二槽道的引导流出蒸发器;这样液流在第一槽道的引导下分布,即使发热体的某处发热集中,该处对液流的消耗量较大,液流也能在槽道的引导下及时补充,使得能够实现少量液流在第一主体上的分散分布,避免第一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合理散热;此外,由于液流在第一槽道内流转,有利于减少作用于发热体的液流量,有利于减缓蒸发器的散热速率,因此蒸发器不容易对发热体造成过度冷却,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槽道为树状槽道,第一槽道的各个分支均与第二槽道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槽道设为多条,各条第一槽道分散于第一主体的同侧主面上,各条第一槽道均与第二槽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为发热不均匀的发热体散热且适用于发热量不大的发热体散热的环路热管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能够避免蒸发器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合理散热;此外,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系统的蒸发器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体散热良好且能耗低的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系统。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环路热管系统,能够避免蒸发器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合理散热;此外,蒸发器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有利于为电器的发热体持续良好散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主体的背离第二主体一侧的主面贴于发热体的上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的分解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的分解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贴于发热体上的状态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包括第一主体1、毛细芯2和第二主体3,第一主体1为导热体,第二主体3为隔热体,第一主体1及第二主体3均为板状体,毛细芯2夹持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3之间。

第一主体1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第一槽道11和第二槽道12,第一槽道11为树状槽道,第一槽道11包括位于树干位置的主道111和位于树枝位置的多个分道112,各分道112均与主道111连通,第二槽道12连通各第一槽道11的分道112;沿第一主体1的主面法向,第一槽道11的深度大于第二槽道12的深度;第二槽道12的一端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以便导出环路热管用蒸发器中的蒸汽。

第二主体3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集液腔31,集液腔31通过一条槽道33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集液腔31与第一槽道11相对,毛细芯2覆盖集液腔31,毛细芯2隔开第一槽道11和集液腔31,集液腔31与第二槽道12相对,毛细芯2隔开第二槽道12和集液腔31。

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运行时,液流从第二主体3上的集液腔31流入蒸发器,然后经毛细芯2渗至第一槽道11和\/或第二槽道12,液流在第一槽道11的引导下分布至第一主体1的各处,液流在第一槽道11内吸热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第二槽道12的引导流出蒸发器;这样液流在第一槽道11的引导下分布,即使发热体4的某处发热集中,该处对液流的消耗量较大,液流也能在第一槽道11的引导下及时补充,使得能够实现少量液流在第一主体1上的分散分布,避免第一槽道11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4合理散热;此外,由于液流在第一槽道11内流转,有利于减少作用于发热体4的液流,有利于减缓蒸发器对发热体4的散热速率,因此蒸发器不容易对发热体4造成过度冷却,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

优选地,第二主体3上还设有蒸汽腔32,蒸汽腔32与集液腔31相互隔离的设置,即蒸汽腔32与集液腔31相互不连通,但蒸汽腔32与第一槽道11连通,蒸汽腔31通过槽道34连通至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外。这样更加方便及时排出第一槽道11内的蒸汽。当然,可以不设置第二槽道12,采用蒸汽腔32替代第二槽道12,第一槽道11内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腔32和槽道34排出至蒸发器外。

可选择地,第一槽道11不一定为树形,例如第一槽道11为盘旋状,只要第一槽道11分散分布于第一主体1的一侧主面上,就能通过第一主体1吸收发热体4的热量,就能实现对发热体4冷却散热。

可选择地,第一槽道11还可以是分离的多个,多个第一槽道11分散于第一主体1同侧主面的各处,并采用第二槽道12连通各第一槽道11。

环路热管系统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由于采用前述的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能够避免蒸发器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4合理散热;此外,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系统的蒸发器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

电器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电器包括前述的环路热管系统。本实施例的电器可以是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第一主体1的背离第二主体3一侧的主面贴于发热体4的上表面。由于采用前述的环路热管系统,能够避免蒸发器槽道内的液流被局部烧干,保证液流的合理调配,能够为发热量不均匀的发热体4合理散热;此外,蒸发器也不会大量带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有利于减少蒸发器的液量的消耗,减少环路热管系统的负荷,有利于为电器的发热体4持续良好散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及电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4225.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59477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F28D 15/04

专利分类号:F28D15/04;H05K7/20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发明人:肖彪;何林;李想;叶周

第一发明人:肖彪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永协

代理机构:44262

代理机构编号: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环路热管用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及电器论文和设计-肖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