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茧蜂亚科论文_宋胜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腹茧蜂亚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腹,亚科,中国,寄生蜂,施秉县,山国,线粒体。

小腹茧蜂亚科论文文献综述

宋胜楠[1](2015)在《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长度短、基因排列顺序保守、母系遗传及进化速率快等优点,为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分子标记,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理想材料。随着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及测序技术的的发展,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虽然有大量线粒体基因组被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在低级阶元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较为少见。目前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组在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存在碱基替换饱和、长枝吸引、类长枝效应、位点速率异质性和分组策略选择等问题,而在低级阶元间系统发育研究中则很少有这些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应用潜力。小腹茧蜂亚科是膜翅目茧蜂科的一个主要亚科,专性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幼虫,已知寄主几乎包括所有鳞翅目的科(除蝙蝠蛾科(Hepialidae)和少数较低等的蛾类外),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小腹茧蜂亚科内部的进化关系极其复杂,不同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较大争议。由于小腹茧蜂亚科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基因重排、A+T碱基含量高等,以及该亚科的种类鉴定相当困难,导致该类群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极为滞后,因此相对于该亚科巨大的类群数量(现在已有2200多种),目前仅见1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被测定和报道。对小腹茧蜂亚科内不同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深入挖掘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系统发育信号,重建小腹茧蜂亚科主要类群间系统发育关系,对揭示小腹茧蜂亚科的进化过程,正确合理地利用该类群的天敌昆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小腹茧蜂亚科5个族9个属15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注释和分析,同时从GenBank下载该亚科1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了小腹茧蜂亚科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重建了小腹茧蜂亚科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小腹茧蜂亚科5个族9个属15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基因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线粒体基因组组成分析、基因间隔区与重迭区分析、基因组排列方式和密码子使用情况等。已测得的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长度在5996 bp-14137 bp之间,A+T含量为77.64%-86.09%。小腹茧蜂亚科线粒体基因组中已知蛋白编码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TN,主要终止密码子为TAA。虽然茧蜂科昆虫的基因间隔区和重迭区通常较短,但也存在例外。茧蜂科昆虫的基因组重排主要集中在tRNA基因,重排的热点区域主要在trnA-trnR-trnN-trnS2-tryE-trnF和trnH-trnD-trr K两个tRNA簇中。本研究共发现绒茧蜂Apanteles sp.、幽茧蜂Pholetesor sp.两个种,再加上已经报道的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蛋白编码基因发生了大量重排,分属2族3属。比较分析发现,蛋白编码基因重排在类群间没有相关性。Leu、Ile、Phe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氨基酸,TTA (Leu)、ATT (Ile)、TTT (Phe)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密码子。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为典型的叁叶草状。(2)在已测的小腹茧蜂亚科昆虫中,除了幽茧蜂Pholetesor sp.之外其余所有AT偏斜为负值,而GC偏斜都是正值,即A少于T,G多于C。表明碱基组成偏向性在小腹茧蜂亚科中具有保守性,但也存在特例。(3)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对小腹茧蜂亚科昆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本研究采用基于蛋白编码基因DNA序列和RNA序列的系统发育结果。贝叶斯方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均支持小腹茧蜂亚科为一个单系群,支持拱茧蜂族Forniciini处于小腹茧蜂亚科基部,该亚科内部关系为((((绒茧蜂族Apantelini+盘绒茧蜂族Cotesi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横背拱脊茧蜂Choeras grammatitergitus)))+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拱茧蜂族Forniciini。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该亚科各族之间的关系,认为Mason (1981)的分类体系在框架上大致是正确的,同时确认了族内少数属的关系。但还有两个属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结果分析,拱脊茧蜂亚属Choeras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再加上该亚属形态特征差异较大,本亚属内种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本研究从分子上支持van Achterberg et al.(2015)将沟腹茧蜂属Diolcogaster部分种类划分到拱茧蜂族Forniciini,该属还需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0-01)

孙翠英[2](2014)在《龙架山和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物种多样性比较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施秉县云台山分别位于贵州省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本论文通过对这两个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小腹茧蜂亚科物种多样性的比较,揭示了该类群在这些生境中的分布特点及在不同生境下的异同处。并补充了贵州省小腹茧蜂亚科尚未记录的物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在初夏和秋季对两个地区调查,采集时间约一周。共采集小腹茧蜂亚科标本2479号,隶属于14属81种(包括待定种)。其中有中国新纪录属1个,贵州新纪录种24个。其中在龙架山所采集到的标本有1256号,隶属11属75种;在云台山采集到的标本有1223号,隶属11属68种。2.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腹茧蜂亚科的香浓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863,均匀度E为0.665,优势度C为0.084,丰富度R为10.371;施秉县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的香浓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70,均匀度E为0.685,优势度C为0.318,丰富度R为9.425。从整体上看,龙架山小腹茧蜂亚科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的物种多样性。3.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小生境中,小腹茧蜂亚科的丰富度指数R大小依次为草丛区>稻田区>旱作地区>灌木丛区;施秉云台山4个小生境中,小腹茧蜂亚科的丰富度指数R大小依次为草丛区>稻田区>旱作地区>灌木丛区。4.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腹茧蜂亚科在4个生境中种类的相似性指数Cs表现为草丛区与稻田区为中等相似水平,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灌木丛区与旱作地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与稻田区为不相似水平;稻田区与旱作地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从整体来看,4个生境两两之间的相似水平并不高,间接反应了龙架山森林公园的生境复杂多样。5.施秉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在4个生境中种类的相似性指数Cs表现为稻田区与草丛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草丛区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灌木丛区与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总的来说,4个生境之间小腹茧蜂亚科物种的相似水平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云台山生境间两两交错更迭,并不是单一的生境。(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赵龙,石庆型,罗庆怀,孙翠英[3](2013)在《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历史概略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农林鳞翅目害虫的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回顾了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的历史沿革,叙述了中国小腹茧蜂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虫态对不同农药的抗性,从实验室实验、试验田放蜂试验到规模化人工繁蜂和田间大面积治虫、引诱剂研究与应用试验等。通过分析和讨论,预测了今后该类群寄生蜂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探索直接大量繁蜂利用、引诱剂研制与试用、研制和试验对寄生蜂安全的杀虫剂,以及多学科成果的配合应用等方面有创新性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21期)

赵龙,罗庆怀,石庆型,孙翠英[4](2013)在《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属的形态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经济价值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介绍,记述了贵州已知12个属,即绒茧蜂属、长绒茧蜂属、稻田茧蜂属、湿小腹茧蜂属、小腹茧蜂属、彘背茧蜂属、拱茧蜂属、盘绒茧蜂属、沟腹茧蜂属、刻绒茧蜂属、侧沟茧蜂属和陡胸茧蜂属,并对每个属的原始描述都作了一些补充或调整,使每个属的属征显得更为清晰。此外,还首次编制了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以期对该类群的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夕英,谭济才,宋东宝[5](2009)在《侧沟茧蜂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侧沟茧蜂1新种,即黄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vitellipedis,sp.nov.。该新种与长白山侧沟茧蜂Microplitis changbaishana Song et Chen相似,区别特征为黄足侧沟茧蜂:T1平行或近似于平行;触角的12th~15th节连接不紧密;后足基节浓黄色;体型正常。而长白山侧沟茧蜂:T1于基部处稍加宽;触角的12th~15th节连接紧密;后足基节黄褐色;体型粗胖。(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宋东宝,游兰韶[6](2008)在《侧沟茧蜂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侧沟茧蜂1新种,即毛脸侧沟茧蜂Microplitis hirtifacialis,sp.nov..该新种与棉铃虫侧沟茧蜂M.helicoverpae Xu et He相似,区别为:前者,单眼小,高叁角形;1-R1分别为其至缘室端部和翅痣长的1.5倍和1.1倍;第1背板长为其最宽处的1倍.后者,单眼大,矮叁角形;1-R1分别为其至缘室端部和翅痣长的1.1倍和0.7倍;第1背板长为其最宽处的1.7倍.研究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室.(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罗庆怀,游兰韶[7](2008)在《中国拱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一新种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拱茧蜂属Fornicia Brullé研究的历史沿革、中国的研究现状、属征及世界分布等,描述了1新种:长角拱茧蜂Fornicia longiantenna sp.nov.,与其相似种作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游兰韶,李志文,曾爱平,罗庆怀[8](2006)在《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为评价多年来一直使用的Mason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各国学者使用了支序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认为Mason(1981)废弃广义绒茧蜂属Apanteles(s.l.)是正确的.使用形态学及雌雄外生殖器方法的研究者基本上证实了小腹茧蜂亚科族级分类单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即绒茧蜂族Apantel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拱茧蜂族Fornicini+盘绒茧蜂族Cotesiini+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从合意支序图可以看出:小腹茧蜂族和盘绒茧蜂族可能是并系群,其余3个族的单系群可以成立.而使用形态学方法或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者不支持Mason的族级分类单元,只同意现已确认的属级分类单元.显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明了小腹茧蜂亚科族、属间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许维岸,何俊华[9](2006)在《侧沟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河北省保定的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s Foerster1新种:黑腿侧沟茧蜂Microplitis nigrifemur,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宋东宝,陈家骅,杨建全[10](2006)在《中国长颊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长颊茧蜂属2新种:尖管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acutitubasp.nov.和显角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angularissp.nov.。文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附有新种鉴别特征图,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所有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小腹茧蜂亚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施秉县云台山分别位于贵州省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本论文通过对这两个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小腹茧蜂亚科物种多样性的比较,揭示了该类群在这些生境中的分布特点及在不同生境下的异同处。并补充了贵州省小腹茧蜂亚科尚未记录的物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在初夏和秋季对两个地区调查,采集时间约一周。共采集小腹茧蜂亚科标本2479号,隶属于14属81种(包括待定种)。其中有中国新纪录属1个,贵州新纪录种24个。其中在龙架山所采集到的标本有1256号,隶属11属75种;在云台山采集到的标本有1223号,隶属11属68种。2.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腹茧蜂亚科的香浓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863,均匀度E为0.665,优势度C为0.084,丰富度R为10.371;施秉县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的香浓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70,均匀度E为0.685,优势度C为0.318,丰富度R为9.425。从整体上看,龙架山小腹茧蜂亚科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的物种多样性。3.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小生境中,小腹茧蜂亚科的丰富度指数R大小依次为草丛区>稻田区>旱作地区>灌木丛区;施秉云台山4个小生境中,小腹茧蜂亚科的丰富度指数R大小依次为草丛区>稻田区>旱作地区>灌木丛区。4.龙里县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腹茧蜂亚科在4个生境中种类的相似性指数Cs表现为草丛区与稻田区为中等相似水平,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灌木丛区与旱作地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与稻田区为不相似水平;稻田区与旱作地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从整体来看,4个生境两两之间的相似水平并不高,间接反应了龙架山森林公园的生境复杂多样。5.施秉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在4个生境中种类的相似性指数Cs表现为稻田区与草丛区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草丛区分别与灌木丛区和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灌木丛区与旱作地区为不相似水平。总的来说,4个生境之间小腹茧蜂亚科物种的相似水平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云台山生境间两两交错更迭,并不是单一的生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腹茧蜂亚科论文参考文献

[1].宋胜楠.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孙翠英.龙架山和云台山小腹茧蜂亚科物种多样性比较与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赵龙,石庆型,罗庆怀,孙翠英.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研究历史概略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3

[4].赵龙,罗庆怀,石庆型,孙翠英.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属的形态鉴别[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

[5].李夕英,谭济才,宋东宝.侧沟茧蜂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09

[6].宋东宝,游兰韶.侧沟茧蜂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罗庆怀,游兰韶.中国拱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一新种记述[J].动物分类学报.2008

[8].游兰韶,李志文,曾爱平,罗庆怀.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9].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6

[10].宋东宝,陈家骅,杨建全.中国长颊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形态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背面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s.str.(仿陈...~12雄性外生殖器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sFoerster(仿陈家...~12雄性外生殖器

标签:;  ;  ;  ;  ;  ;  ;  

小腹茧蜂亚科论文_宋胜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