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吸尘装置主体、升降调节螺栓和拉紧滑块;所述吸尘装置主体的左端面通过两组所述升降连杆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导向座;所述内导向座的左端面铰链接有两组所述导向连杆;所述内导向座的后端面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拉紧滑块;所述拉紧滑块通过一组所述拉紧杆与后侧一组所述导向连杆铰链接。该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路沿石进行导向,实现自动清扫和吸收灰尘,减少人工操作,清扫和吸收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过可以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路沿石进行导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绝大多数路面,具有很好的使用性,同时该装置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路面交通。
设计方案
1.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吸尘装置主体(1)、升降调节螺栓(101)、升降滑槽(102)、内导向座(2)、花键轴(201)、弹簧(202)、调节螺母(203)、升降连杆(3)、导向连杆(4)、外导向座(5)、拉紧杆(6)和拉紧滑块(7);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通过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内导向座(2)的左端面铰链接有两组所述导向连杆(4);两组所述导向连杆(4)的左端面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外导向座(5);所述内导向座(2)的后端面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拉紧滑块(7);所述拉紧滑块(7)通过一组所述拉紧杆(6)与后侧一组所述导向连杆(4)铰链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和所述内导向座(2)铰链接,另一端通过滑块分别与所述内导向座(2)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相互交叉铰链接形成剪叉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上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升降调节螺栓(101),所述升降调节螺栓(101)与所述升降连杆(3)顶部的滑块螺纹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的中部前后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升降滑槽(102),所述内导向座(2)通过所述升降滑槽(102)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座(2)的后侧设置有一组所述花键轴(201),所述拉紧滑块(7)通过所述花键轴(201)与所述内导向座(2)滑动连接,所述花键轴(201)的前端为螺纹轴,所述花键轴(201)前端螺纹连接有一组所述调节螺母(203),所述调节螺母(203)与所述拉紧滑块(7)之间通过一组所述弹簧(202)弹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导向连杆(4)、所述拉紧杆(6)、所述拉紧滑块(7)之间共同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座(2)与所述外导向座(5)平行安装,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外导向座(5)、所述导向连杆(4)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土木工程管理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过程中扬尘是主要的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的道路两侧经常会堆积很多粉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以免车辆在行驶时将粉尘再次扬起,造成二次污染,在道路两侧的粉尘清理中一般采用吸尘器或者清扫车进行清理。
例如申请号:CN201820884505.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清理车,包括车身,在车身下部设置有车身底板,在车身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和车身软管相连的吸尘罩,还包括设置于车身底板的立柱,立柱关于软管对称设置,还包括可在立柱内升降的升降管,升降管可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立柱,升降管一端嵌套于立柱,另一端固定于吸尘罩。还包括设置于车身底板下部的排气机构,排气机构设置于吸尘机构之间,排气机构包括排气泵、和排气泵相连通的排气导管,在排气导管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朝向吸尘罩设置。还包括设置于车身的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和软管相连的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风机。该结构的道路清理车具备全面除尘的功能同时适应各种类型路面情况。
基于上述,现有的粉尘清理装置体积较大,在清理的过程中占用道路较大,影响交通,在清理时需要专业人员全程操作,操作复杂。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粉尘清理装置体积较大,在清理的过程中占用道路较大,影响交通,在清理时需要专业人员全程操作,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吸尘装置主体、升降调节螺栓、升降滑槽、内导向座、花键轴、弹簧、调节螺母、升降连杆、导向连杆、外导向座、拉紧杆和拉紧滑块;所述吸尘装置主体的左端面通过两组所述升降连杆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导向座;所述内导向座的左端面铰链接有两组所述导向连杆;两组所述导向连杆的左端面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外导向座;所述内导向座的后端面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拉紧滑块;所述拉紧滑块通过一组所述拉紧杆与后侧一组所述导向连杆铰链接。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升降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和所述内导向座铰链接,另一端通过滑块分别与所述内导向座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升降连杆相互交叉铰链接形成剪叉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主体的左端面上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升降调节螺栓,所述升降调节螺栓与所述升降连杆顶部的滑块螺纹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主体的左端面的中部前后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升降滑槽,所述内导向座通过所述升降滑槽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向座的后侧设置有一组所述花键轴,所述拉紧滑块通过所述花键轴与所述内导向座滑动连接,所述花键轴的前端为螺纹轴,所述花键轴前端螺纹连接有一组所述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拉紧滑块之间通过一组所述弹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向座、所述导向连杆、所述拉紧杆、所述拉紧滑块之间共同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向座与所述外导向座平行安装,所述内导向座、所述外导向座、所述导向连杆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通过由两组升降连杆交叉铰链接形成的剪叉机构实现内导向座的升降,可以通过不同高度的路沿石进行导向;通过采用由内导向座、导向连杆、拉紧杆、拉紧滑块之间共同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和由内导向座、外导向座、导向连杆共同构成的双摇杆机构实现外导向座在摆动的同时与内导向座保持平行状态,实现对该装置的良好的导向,同时在使用中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调节弹簧的预紧力,改变外导向座和内导向座的夹紧力,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实现自动吸收清扫灰尘,可以减少人员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该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路沿石进行导向,实现自动清扫和吸收灰尘,减少人工操作,清扫和吸收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过可以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路沿石进行导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绝大多数路面,具有很好的使用性,同时该装置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路面交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下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导向座安装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滑块机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摇杆机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吸尘装置主体;101、升降调节螺栓;102、升降滑槽;2、内导向座;201、花键轴;202、弹簧;203、调节螺母;3、升降连杆;4、导向连杆;5、外导向座;6、拉紧杆;7、拉紧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建筑土木工程用的道路侧边堆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吸尘装置主体1、升降调节螺栓101、升降滑槽102、内导向座2、花键轴201、弹簧202、调节螺母203、升降连杆3、导向连杆4、外导向座5、拉紧杆6和拉紧滑块7;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通过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内导向座2的左端面铰链接有两组所述导向连杆4;两组所述导向连杆4的左端面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外导向座5;所述内导向座2的后端面滑动连接有一组所述拉紧滑块7;所述拉紧滑块7通过一组所述拉紧杆6与后侧一组所述导向连杆4铰链接。
其中,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和所述内导向座2铰链接,另一端通过滑块分别与所述内导向座2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升降连杆3相互交叉铰链接形成剪叉机构,通过剪叉机构带动所述内导向座2上下滑动。
其中,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上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升降调节螺栓101,所述升降调节螺栓101与所述升降连杆3顶部的滑块螺纹传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升降调节螺栓101带动所述升降连杆3顶部的滑块滑动,改变剪叉机构的形态,实现所述内导向座2的升降。
其中,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的左端面的中部前后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升降滑槽102,所述内导向座2通过所述升降滑槽102与所述吸尘装置主体1滑动连接,实现对所述内导向座2的良好导向。
其中,所述内导向座2的后侧设置有一组所述花键轴201,所述拉紧滑块7通过所述花键轴201与所述内导向座2滑动连接,所述花键轴201的前端为螺纹轴,所述花键轴201前端螺纹连接有一组所述调节螺母203,所述调节螺母203与所述拉紧滑块7之间通过一组所述弹簧202弹性连接,在使用中通过所述弹簧202的弹力作用对所述外导向座5施加预紧力,同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203进行调整预紧力。
其中,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导向连杆4、所述拉紧杆6、所述拉紧滑块7之间共同构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拉紧滑块7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带动所述导向连杆4摆动。
其中,所述内导向座2与所述外导向座5平行安装,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外导向座5、所述导向连杆4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所述导向连杆4通过双摇杆机构实现所述外导向座5保持与所述内导向座2平行状态摆动,保证所述内导向座2、所述外导向座5的良好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在路沿石的内侧,将内导向座2和外导向座5的导轮卡在路沿石的两侧,在使用中通过旋转升降调节螺栓101调节升降连杆3交叉铰链接形成的剪叉机构的形态,带动内导向座2上下滑动调整定位高度;弹簧202往后侧推动拉紧滑块7,拉紧滑块7通过由内导向座2、导向连杆4、拉紧杆6、拉紧滑块7之间共同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导向连杆4往后侧摆动,导向连杆4通过由内导向座2、外导向座5、导向连杆4共同构成的双摇杆机构实现外导向座5保持与内导向座2平行状态摆动实现对该装置的良好的导向,在使用中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203调节弹簧202的预紧力,改变外导向座5和内导向座2的夹紧力,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0026.5
申请日:2019-05-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91137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E01H1/08
专利分类号:E01H1/08
范畴分类:36A;36P;
申请人:杨观明
第一申请人:杨观明
申请人地址: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兴围路星航华府四期D2栋19A
发明人:杨观明
第一发明人:杨观明
当前权利人:杨观明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