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社会,消极,合作学习,关系,专业,共同体。
互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雷云[1](2018)在《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博士研究生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士研究生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个体打破封闭的学习方式。在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审视博士研究生协作—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同学之间存在学习拒斥心理并产生恶性的学习竞争。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提出以目标导向、交流互动、制度保障、文化熏陶为操作方向的"四位一体"的博士研究生协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转化路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高春舒[2](2017)在《社会互赖理论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互赖理论是基于合作与竞争的社会情境下提出的。合作与竞争是群体之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互赖理论就是研究关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和结果。随着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领域不断广泛,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对合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互赖理论主要通过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叁种形式,产生促进性互动、反向互动和无互动等作用,对合作学习分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7年28期)
张晓晨[3](2017)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可见,在这样一场国家规划性变迁中,作为核心参与者的政府,其治道变革走向成为重要议题。从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伴随着公共事务复杂性和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政府和社会治理主体形成了相互制约和共生的互动关系,传统的政府包揽的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政社协同”成为治理变革的“新道路”。它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多元利益主体的体制性整合。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在给政社协同带来契机的同时,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和风险的不断加剧,也使得政社协同机制的构建面临极大的挑战,协同失灵现象频频发生。理清政社协同运行机理及优化之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本文以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基本遵循,以治理互赖理论为分析工具,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政社协同机制的历史演进、“碎片化”表征、“碎片化”生成机理及系统性优化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和主张。全文的逻辑结构除绪论和尾论以外,主要涵括五个部分,即五章。第一章: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治理互赖理论阐述。本章在叙述治理互赖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主要阐明治理互赖理论的学术要义以及与研究政社协同机制问题的契合性。认为,治理互赖理论是针对政社关系日益紧密下的“治理危机”而提出的,是在治理框架下对诸多理论视角的扬弃,其核心框架是“政府能力——社会资本”,这为理解国家与社会的互赖关系提供了分析工具。本章还认为,治理互赖理论对于研究我国政社协同机制,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解释框架。第二章:我国政社协协同机制的总体状况:历史演进及问题审视。本章主要考察我国政社协同机制从无到有、从消亡到生长的曲折演进历程,从政府能力与社会力量强弱的角度考量,其基本趋势是从政府全能主义走向“强政府—强社会”的政社协同。本章认为,国家/政府中心主义格局之于城镇化而言,致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由国家外生型主导的社会变迁,难以导向内生型发展,常常陷入集体行动的囚徒困境、权力零和博弈。我国社会趋于分化多元、极其复杂、高度风险,政府中心主义进一步陷入困境,我国社会转型的速率、趋向与我国政府的管理能力之间呈现出“非协同关系”,却对“政社协同”提出了要求,越发考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能力。在治理互赖理论视角下,作为考察“社会维度”的“社会资本”同样面临发育不良的困境,如结构不良、信任危机、潜规则越位与网络封闭等。这些问题是本项研究所要聚焦的问题。第叁章:治理互赖视角下我国政社协同机制的实证分析。本章呈述对W市旧村改造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团体代表以及参与了该过程的第叁方代表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并结合相关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利用前文构建的治理互赖模型,分析改造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建构能力与社会资本存量的现状对政策执行过程及政策效果的影响,发现政府能力与公民社会所积累的社会资本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两者如能体认合作共荣的真谛,在相互信任的情境下通力合作,将对政策的推行产生综效。这验证了治理互赖理论的适用性,深化了我们对政社协同问题、治理互赖等观点的认知,更加佐证了治理互赖是一个强调伙伴关系的治理结构,其最大特点是政府不再是治理的绝对权威和权力的控制者,而是成为网络的协调者和引导者。第四章:国外政社协同机制:相关经验及启示概观。本章首先从政策性规范、政府责任、促进参与、监督检查、能力培养等方面,叙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实施POSC、BOT等政社合作中服务替代模式的做法、经验及启示;然后以韩国和芬兰为例,叙述民众参与环保政策决策、实施协同增效模式的做法、经验及启示,从而为优化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提供了实践资源。第五章: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政社协同机制的系统性优化策略:理念及举措探究。本章针对前文对城镇化进程中政社“脱嵌”问题及其生成机理的学理审视和实证分析,结合国外政社协同机制的相关经验及启示,依循治理互赖理论的学术意蕴和系统性思维,在阐明民主平等、过程互动、协商共识、多元包容、普遍互惠、透明公开等优化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政社协同机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优化政社协同机制的“叁维一体”举措,即政府组织维:“加减并用”,调适运作协同治理的权能;非政府组织维:“内外兼修”,增强参与协同治理的能力;企业组织维:“公私相济”,履行参与协同治理的社会责任。本文的创新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研究选题的创新。通过对电子文献的搜索获知,目前国内学术界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探讨“政社协同机制”的选题较为少见。而这一选题在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笔者以此为研究选题,显然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2.分析工具的创新。本文以蕴含资源互补要义和协同增效旨趣的治理互赖理论为工具,利用“政府能力——社会资本”的框架分析了我国政社协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对策性探讨,这在国内学术界同样少见,具有突出的拓新价值。3.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运用治理互赖理论的学术思想,对W市“旧村改造”中的政社协同问题进行了个案剖析,以回应和深化规范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探讨提供了支撑。这种尝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学术见解的创新。本文致力于探索两大研究集体行动议题的理论元素——政府能力与社会资本的有机契合,即通过能力、行动、结构、功能、效果等与网络、互惠规范、主体间信任等特质的优化耦合来考察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机制,其学术见解在国内学界也有创新性。5.对策建议的创新。本文基于治理互赖理论和系统性思维提出的“叁维一体”优化政社协同机制的政策建议,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大的创新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漫琪[4](2016)在《基于社会互赖理论的办公软件协作模块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使用计算机和可移动设备进行协同工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固定工位上独立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传统办公模式已经被多时空、多地点、多人合作的新型办公方式所取代。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连接至互联网,并将文件和资料存储在云端的办公模式以其互动的交流性、使用的灵活性和更卓越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在线协同办公软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协同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使用者在使用其服务的时候并不能享受到预期的协同感受,这样的缺陷会影响使用者使用协同功能的情绪并且无法增加他们的协同办公效率。还有一些协同办公软件过分的强调协同功能,而忽视了办公软件本身是完成办公工作的工具,软件内充满了协作与交流的功能,但办公功能严重缺失,这样也无法满足人们在线协作办公的需求,影响人们的办公体验。针对现有的在线办公软件协作模块功能不完善导致的协同体验不够强烈的问题和过分注重协同功能而忽略办公功能本身的问题,本文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的研究了在线协作办公人际关系的互赖状况。社会互赖理论在人类的群体性合作活动中应用广泛,可以为在线协作办公行为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在线协作办公行为中,利用社会互赖理论能够让人们在协作中产生更多的积极互赖、避免消极互赖、在用户无互赖的情况下不打扰用户独立工作,并引导用户使用协作功能,增强用户使用在线办公软件协作模块的情感体验,达到协作功能和办公功能的体验平衡。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在于,通过对社会互赖理论的深入分析,研究网络中的协作办公行为,分析出人们协作办公的互赖关系模型。并且通过用户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多样化的用户研究方法,对当代用户使用在线办公软件协作的行为进行归纳,从而初步得出在线办公软件协作模块的互赖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在线办公软件设计的相关方法和原则,依次从在线办公软件设计中的五个维度出发,总结出在线办公软件协作模块的设计策略,并用IBM Docs这款在线办公软件协作模块的设计进行佐证,为不断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在线协作办公软件提供设计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4-30)
林勉[5](2014)在《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社会互赖理论,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堂,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证明互赖互助的合作学习模式比传统的强调个人竞争的学习模式更具优越性:1)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2)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3)促进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舒均治[6](2014)在《基于不对称互赖理论下的美台经济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台经济关系显而易见不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它始终是美台战略、政治关系的一个方面,具有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意义。美台经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美台经济关系由冷战时期台湾对美国的单向深度依赖,逐渐减轻为不对称的互赖关系。冷战后,在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表面上呈现两岸经贸关系取代美台经济关系的趋势,特别是美台间的双边直接贸易关系也确实较冷战期间减弱,但大陆、美国与台湾经济的叁角关系的形成,使得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受到太深影响,台湾对美国市场仍然深度依赖,只是在形式上与较冷战期间相较而更加迂回曲折。(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韦雪豫[7](2013)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资源互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应从教学计划改革、师资培训制度改革及校企合作叁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专业建设。(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3年19期)
何健[8](2012)在《论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的“影子培训”》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子培训"是"国培计划"教育实践环节的一种制度创新。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的"影子培训"具有合作性目标、促进性依赖、和谐性环境以及综合性评价等特征。"影子培训"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严密的组织形式,还取决于培训双方对培训合作性目标的理解以及参训教师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11期)
郑淑贞,盛群力[9](2010)在《社会互赖理论对合作学习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互赖理论主要研究个体间在合作性和竞争性社会情境中相互影响时的行动效率、内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结果。它通过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等叁种形式,分别产生促进性互动、反向互动和无互动,从而导致相应的结果。要使合作学习实施卓有成效,教师在教学设计整个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学生之间产生积极互赖,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消极互赖和无互赖。积极互赖的运作是通过加强个人责任感来实现,而促进性互动则是强调社交技能和小组反思。因此,社会互赖理论研究在互赖形态设计、个人责任设计、互动方式设计、社交技能设计和小组反思设计等五个方面,为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互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互赖理论是基于合作与竞争的社会情境下提出的。合作与竞争是群体之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互赖理论就是研究关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和结果。随着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领域不断广泛,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对合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互赖理论主要通过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叁种形式,产生促进性互动、反向互动和无互动等作用,对合作学习分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雷云.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博士研究生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2].高春舒.社会互赖理论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的启示[J].课外语文.2017
[3].张晓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张漫琪.基于社会互赖理论的办公软件协作模块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6
[5].林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6].舒均治.基于不对称互赖理论下的美台经济关系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
[7].韦雪豫.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资源互赖理论[J].广西教育.2013
[8].何健.论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的“影子培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9].郑淑贞,盛群力.社会互赖理论对合作学习设计的启示[J].教育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