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语文课引导推动课外阅读

如何利用语文课引导推动课外阅读

河北省大名县杨桥中学靳玉娥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利用语文课来引导推动课外阅读。主要内容有如何利用语文课改变课外阅读观念,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营造阅读氛围及进行广泛性和个性化阅读。语文课上的巧妙引导,会带动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实践。

关键词:观念兴趣方法能力氛围广泛性阅读个性化阅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很多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甚至出现了种种不测时,我总是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孩子们从游戏中拉回来。作为语文教师,更想如何让孩子们把兴趣转移到读书上,让读书充实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成长,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良好的习惯,让阅读改变他们的一生。

有人说,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而阅读可以让你拥有几个人生;也有人说,阅读过程就是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作者交友的过程;热爱阅读是教育成功的标志等等,这无疑证明了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关系到他的成长,关系到他以后的人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甚至是真正让阅读影响学生的人生,又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年中,我在利用语文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油田矿区,现实行五四学制,六年级的学生在中学。五年级的学生升入中学后最让学生及家长头疼的是语文学科,他们很不适应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梯度,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我没有就语文而论语文,而是从课外阅读着手。为此,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调查分三个内容:(一)、什么是课外书?(二)、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三)、哪本书对你的影响最大?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外辅导书、漫画书、卡通书为课外书;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量,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读过少量的童话;而且对于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更是谈的非常肤浅。因此,学生的课外知识极其贫乏,没有读书的习惯,特别是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极差。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提出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那就是改变他们旧有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阅读那些语言优美,传播知识,励志激情,富有情趣的书籍。如结合课本推荐了《舒婷的诗》,鲁迅的《朝花夕拾》,《张晓风散文集》等等。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欣喜地发现语文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而且感觉现在才知道语文应该怎样学。而让家长和学生更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了,谈吐儒雅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外阅读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需要和享受。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让从来没有品尝过这种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呢?我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

(一)、利用课上时间读一些书籍或文章的片段,给阅读设置悬念。

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课外阅读《四世同堂》(七年级有该小说的节选《开学的日子》),我先在课堂上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选取了精彩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朗读,到了情节曲折的关键部分,然后停止,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好奇心促使他想方设法去了解后面的内容,于是他就会主动读这本书,几天后我在课上再和同学交流内容和读后感,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显然这种方法奏效了。

(二)、结合所学的课文,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

新教材选编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学色彩很浓,涉及的作家及文章的题材又很广泛,这些足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如果是节选自某作家的一部书,就指导学生去读全书。例如七年级上册中有《小王子》一课,课文只节选了两节,(国王和商人),我在课上就让学生去想象酒鬼、灯夫、爱慕虚荣的人及地理学家等等这些章节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练笔。课后布置学生去读《小王子》一书,他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书中的内容是否一致,于是读书兴趣很高涨。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读的书有《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等。如果不是节选的文章,那么就布置读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如张晓风的散文,宗璞的散文,周国平的散文等。

(三)、利用影视节目和阅读进行比照,激发阅读兴趣。

看电影看电视永远是学生的最爱,于是我就利用这种形式,让它为阅读服务。如播放电视剧《西游记》时,我就布置前一天看过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读一读原著,大家讨论,原著好在那里。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了原著的艺术美,很多学生开始读原著。《百家讲坛》栏目热播以来,特别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我们六年级就曾学习过《论语十则》,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边看电视边读《论语》,讲到的内容,就让学生看到。利用这种方式推荐阅读的有四大名著及《围城》等等。

(四)、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介绍,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炫耀”,当他读了一本书时,就特别想让别人知道他读的书的内容,急于想和别人沟通,想展示自己。因此,我就利用课前几分钟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们都把自己最近读的书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有的同学还特意把书带来。尽管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对于读书的同学,这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对于不读书的同学,是一种鞭策,会激发他的读书兴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和同学有“共同语言”。

通过以上实践,我发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有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那么他就很难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了解丰富的内容,更无法谈创造性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

(一)、品词法

首先从字词上突破。文章中的多义词、词语的语境义及词语的感情色彩,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讲《行道树》一课时,原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一词,很多学生认为这个词是贬义词,其实这个词在这应是中性词,是“沦落”的意思。从突破词语开始,然后突破句子,把握内容。学生读书最喜欢看情节,而忽略了语言文字和意味,不去思考,不去琢磨。“品词知情”,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知道了如何挖掘词语的深意,挖掘语言深刻的内涵,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把书读厚了。

(二)、玩味法

“品词知情”而“玩味知意”。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意蕴,这种意蕴往往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如果总是从表面上肤浅地理解课文,那就不能准确挖掘出文章的主旨。讲《珍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找出“我对鸟所做的事情”及“鸟的表现”,然后进行讨论,难道作者就只是想把这个过程交代出来吗?再品一品这些词句,发现所有这些内容无非是想表现作者最后的主旨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玩味,学生们明白,写“我和鸟”就是突出“美好”。感悟了美好,也就感悟了本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

(三)、圈点批注法

不拿笔不读书,圈点批注必不可少。从接入新生开始的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提出了统一的圈点符号,如圈出生字(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字),画出词语(需解释词义的词、需掌握书写的词、需揣摩感情的词),画出重点句子(主旨句、承上启下句、需重点理解的句子、精彩语句、中心句等),句子序号,段落序号。批注内容有查字音,查词义,概括段意,查文学常识,批注自己的观点和鉴赏。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学生读过的书不再是一片空白,检查他们的预习课文也不再是只看家长签字,是否认真读书,翻开书一目了然。

(四)读书笔记法

我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周记本,每星期布置两天摘抄词语,两天作读书摘抄(所读内容自行选择),三天自己练笔。每周一上交进行检查批改。另规定全班每月同读一本书,每个月底的最后一天上交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这种方法既简单易行又最有实效,一方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的读书内容记的更牢固。

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逐渐由“读不懂”到“读懂”,阅读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四、广泛性和个性化的阅读。

广泛性应该指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的人数要多,如果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喜欢读书,这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指导学生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那些没有读书兴趣的学生,学会读书。我们知道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孩子,教师的指导工作更容易进行。我们主要给他们推荐一些书目,简单地介绍一些方法即可。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放在怎样让不读书的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改变大多数人。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使他们感受喜悦,得到收获。二是内容的广泛性。学生们最喜欢读的是文学书籍,特别是女生,更喜欢看一些抒情类的内容,而现在的中学课程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知识全面的人才,所以在学生中推荐书目时,我有意推荐一些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书,让学生跨出文学的范围,站在阅读的高度,同时让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个性化阅读,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有自己的见解,有独特的体验,有自己创造性理解。也就是读出“我”来。当然这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为此,在读书中,经常引导学生读到某个情节时,想一想我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曾经是怎样做的,当时我是怎样感受的;或者发生类似事情时,我周围的人都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反应的。指导读《火狐》一文时,由于该文中有很多情节是火狐在奔跑时的心理活动,我于是就让学生想象火狐的内心想法,然后通过小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一开始为了孩子火狐极力想保住自己,于是学生们写到“我要活下去,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孩子,我必须活下去。”当火狐知道了老狼要吃掉幼狐时,学生们写到“为了孩子,我必须牺牲自己,纵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孩子们,记住凶狠的老狼,妈妈不能再陪伴你们了。”有了这种实际的揣摩、推测训练,学生就学会了在阅读时更深入的理解。由火狐的母爱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了曾经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于是个性化阅读就产生了。有了自己的经历,有了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容易产生共鸣。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就能对所读书本有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已经有人作出理解的地方,会有更新的见解。无形之中学生也就不再盲从。

五、在语文课堂、在学校、在家庭、在社区营造读书氛围,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环境育人”。如果一个学生,他生活在一个书香弥漫的氛围中,他很难不被影响。如何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呢?我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做法:

(一)、每天在黑板上书写读书名言。

由值周学生每人一天,不是名言,精彩语句或哲理句都可。

(二)、定期进行读书笔记的检查。

每周一及每月底上交读书笔记,假期有假期单独读书作业。

(三)、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介绍所读书目,介绍心得感受,或者介绍读书对自己的改变。

学生们把自己喜欢读的书拿来,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读,把精彩的情节读给同学。有的几个同学把书中的某些情节编成课本剧。有的同学写读书的影响,写到我曾经非常脆弱,读书使我学会了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布置亲子共读。

油田的环境较市区和郊区有所不同,文化环境较市区差,但经济收入平均水平较高,家长能提供充足的书源。另外家长的学历一般较高,但家长中主要是技术人员较多。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定期给家长布置共读的内容,给学生在家庭中营造读书气氛。

(五)、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览课,在学校提供定时的读书时间。

这样学生们聊的常常是读书的话题,整天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自己感觉如果不读书,会和同学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初中生有一种从众心理,乐意和同学交流、沟通,这样读书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通过这样几种做法,学生们不仅是乐意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是他们有了读书的习惯,而读书又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品位。甚至其他科目的教师也惊喜地发现,由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难想象,当他们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时,那么这时打下的良好的基础,养成的良好习惯,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

重视阅读吧,让阅读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标签:;  ;  ;  

如何利用语文课引导推动课外阅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