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富1、杨志恒1、朱好1、孙新刚2
(1上蔡县环境保护局中国河南463800,
2驻马店市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河南463000)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环保政策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等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它在防治污染、发布报告、保护生态等工作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不是建立在伤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相反,想要发展经济,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就需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是多么的重要。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生命,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是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可以说,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提升监测站监测能力及监测技术水平的基础。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环境监测任务不断增加,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越来越成为了重中之重。
2.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
2.1监测结果不真实
环境监测结果关乎各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因此受到形形色色的外界干扰,有行业话语权、有政府为了政绩的行政干预、有内部人际关系、有目前的技术瓶颈等等因素。同时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监督制度很少,更容易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尽管有所谓的“持证上岗”、“三级审核”等管理条款和制度,但是都属于内部执行规范,很难做到严格执行。
2.2专业性人才欠缺
监测设备与房舍属于硬件设施,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可望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但是人才属于软件,监测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不可以一蹴而就的。目前,很多监测站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操作人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办公的普遍和常态化,很多工作人员在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讯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导致利用效率低、监测效果差等问题。
2.3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地方监测站比较注重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分析样品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一般室内质控方法:首先是人员的考核,持证上岗;其次是做样时,采用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控图等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分析样品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而室外的质量控制都被忽视了。即忽视了监视信息的代表性,监测目标的设定、技术路线制定、布点、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交接等各坏节质量保证重视不够。实际上如果是不具有代表性的监测信息,室内分析的数据再准确也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4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程序、职责和主要内容做了规定,将质量管理工作引向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各级监测站还先后出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大气监测质量保证规定和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和样品采集、样品保管交接、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数据审核等管理制度,极大地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备和及时。
2.5质量管理技术发展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环境质量监测,与传统监测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监测领域变大。传统的环境监测只涉及到水、气、声,而现在的环境监测已经加大了对土壤、生物等的重视。其次,监测项目扩充。传统的监测项目一般比较少,而现在更加全面。比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上,新加入了PM值测定、臭氧含量检测等项目。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以适应新阶段下环境质量监测的需要。
3.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对策
3.1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保证监测工作规范运行
首先加强样品采集、交接、分析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日常监测中,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从布点、器皿的选择及洗涤、样品采集、样品的固定、运输、交接、保存、分析方法的选择及操作上加以规范控制,由实验室技术监督员亲自监督,要记录详实,程序衔接到位,真正达到采样点位合理,采样操作规范,样品交接到位,分析方法科学,化验操作规范,分析结论正确,记录信息详实。其次规范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制的审核管理程序。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原始记录由化验人员确认,再由实验室内另一持证人员复核,最后由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审核;监测报告由业务室负责编制,室主任确认,站内质量负责人审核,业务主管领导签发。
3.2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面对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尽快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尤显重要,环境监测站要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摆在首位,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了开拓眼界,掌握较高的环境监测信息知识,可以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发达城市进行培训、深造、调研、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使技术人员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学习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
3.3现代信息技术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积极采用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监测的效果和速度。监测部门可以采用GPS、GIS、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通过设置在重点监控区域的高倍可变焦摄像机、安装在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附近的24小时在线监控设备和先进的光纤传输接收设备,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数量的实时自动监测,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监控,对大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实时监控,对环境监察车辆进行科学的调度指挥等,提高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4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环境监测站使用的仪器设备无论从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检定到报废都要执行严格的程序,建有设备台账和计量器具检定周期一览表,并严格按计划送检。仪器设备使用保养要有专人负责,并有记录可查。各类仪器设备操作均由授权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有使用、维护记录。设备失准(过载、处置不当、给出可疑值、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等)时均按规定停止使用,并予以隔离,加贴标识,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3.5提高对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水平
信息分析能力的高低对管理结果的正确性、管理过程顺利实施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我们必须加强信息分析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4.结论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只有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才能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从而为我国环境监测提供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为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为环境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德生.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保产业,2004,(4).
[2]刘红.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