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的一切行为都经过精打细算,那就错了。实际上,商业中充斥着大量的不理性因素。
到底用什么办法能让一件商品变成抢手货?例如,一家珠宝店的新品绿松石滞销,店主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扭转局面,非常气馁。你可能会想,提高销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促销,原本1000元一件的珠宝首饰,现在如果降到500元,一定会有人来买。的确,在市场供需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降价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商品,享受到打折带来的甜头,这是很多商家常用的营销策略。
然而,抬升价格也可以让商品成为抢手货,虽然看似违背常识,但是的确有效。有些商家把1000元的东西价格调整为2000元,居然发现买的人反而更多了;如果限量供应,顾客更是趋之若鹜。这是为什么呢?对于那些光顾珠宝店的客人来说,最终目的是要收获一件“自己认为”价值不菲的宝贝,购买成本则可以忽略不计。多数人在对挑选商品并不在行的前提下,通常会信奉“贵就是好”的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好的商品往往更贵,这一概率起码有80%~90%,就像俗语所说的“十有八九”。于是,久而久之,形成这样的观念和习惯。然而,我们忽略了另外10%~20%的情况是“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也就是不合常理的事情还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花了钱,买到了事实上没那么有价值的商品。
那我们为什么不多花些时间去确认商品的价值,让自己别花冤枉钱呢?大脑的运转很耗费能量,大脑重量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却消耗了人体总能量的40%,这个比例是很不对称的。为了节省能量消耗,我们常常依赖本能、潜意识和过往经验去处理很多事情,而且在这个“经验模式”下,我们得到的结果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我们深度使用大脑,弄清楚身边每一件事情是否100%正确,这肯定会得不偿失,但如果只追求80%~90%的准确度,就会经济很多。比如,当我考虑买一块劳力士手表的时候,如果要彻底了解它的价值,我得去做很多功课,如它用了什么材料、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经手的工匠资历如何等,可能这就是一个耗费时间和财力的大工程。然而,我也可以简单地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看到价格牌上标了3万美元,就快速判断它的价值就是3万美元。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草业创新团队牢记责任使命、兑现科技扶贫承诺,一年到头不停歇,年终岁末、寒冬时节科技支农助力扶贫攻坚热情不减。通过与国家体系合作,联合进行培训和现场答疑解惑,普及了专业技术知识,为下年度科技示范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受到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欢迎。
这个时候,你还能说我们在购买时的决策都是理性的吗?
(心香一瓣摘自《终身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标签:商品论文; 都是论文; 这是论文; 价值论文; 缺血性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37°女人》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