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道才,李春卫[1](2020)在《小肠影像学检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因小肠形态、结构及位置特殊,其病变检查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小肠内镜、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小肠CT造影、小肠MRI造影、小肠超声造影等。针对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检查方法是影像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础。本文就各种影像检查方式操作过程及优缺点进行简要探讨。
刘霞[2](2016)在《等渗型口服磁共振小肠对比剂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新型等渗型双相对比剂(TY-1)作为口服对比剂联合3.0T超导磁共振仪行MR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MRE),观察此口服对比剂在小肠中的图像质量、扩张效果;直观的显示小肠肠壁厚度及病变侵犯范围。探讨TY-1口服对比剂对小肠病变诊断是否有价值,为MRE检查提供安全性好、稳定性高的口服对比剂。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30名经临床检查怀疑、确诊的小肠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正常行为能力。其中男性为13名,女性为17名,平均年龄44.87±16.184,范围为18-70岁。2、仪器与设备使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3.0T磁共振超导扫描仪(Siemens Skyra 3.0T),接收线圈为腹部16通道相控阵线圈。3、检查前准备30例受检者充盈肠腔,需清洁肠道,检查前一日禁食含渣食物,口服缓泻剂,如番泻叶等,无其他额外准备及饮食限制。在MRE扫描前2小时开始,分3次口服总量为1500ml的TY-1对比剂。其中检查前首个60分钟口服500ml;检查前30分钟口服500ml;上检查床时最后口服500ml,以充盈整个胃肠道。注射山莨菪碱,简称654-2,20mg,以抑制肠蠕动。为受检者连接高压MR Injector造影注射器,注射GD-DTPA-BMA。患者于仰卧位、头先进静卧3-5分钟,无明显不适反应后开始扫描。4、扫描序列主要包括True-FISP(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rue FISP)序列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冠状位T2WI:TR=3.5ms,TE=1.5ms,层厚=5mm,层间距=0.5mm,FOV=400x400mm,空间分辨率=1.3×1.3×5.0,带宽=975Hz,反转角=70,Averages 1次,TA=17s。横轴位T2WI:TR=3.6ms,TE=1.6ms,层厚=5mm,层间距=1.0mm,FOV=261×380mm,空间分辨率=1.2×1.2×5.0,带宽=975Hz,反转角=64,Averages 1次,TA=36s。强化前后扫描3D-T1-VIBE fat suppressed冠状位,TR=3.24ms,TE=1.21ms,层厚=1.5mm,FOV=345×440mm,空间分辨率=1.5×1.5×1.5,带宽=510Hz,反转角=90,Averages 1次,TA=18s。5、图像分析、统计分析记录受检者的不良反应。扫描完成后以优、良、差等级,评价小肠MRE图像质量及小肠的充盈效果、扩张度。并对小肠造影MRE诊断结果予以记录,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Fisher双侧精确概率检验法将MRE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阳性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除1例感到轻度腹胀外,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其余受检者均顺利完成MRE检查。分别应用True-FISP和3D-T1-VIBE fat suppressed序列屏气扫描,肠蠕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为0例;小肠少量气体磁敏感伪影为3例;图像质量评估均为优。小肠空肠扩张度优12例(40%);良14例(47%);差4例(13%)。回肠优26例(86%);良4例(14%)。MRE诊断结果为正常者19例,炎性病变患者7例,均为克罗恩病;1例腺癌,;1例为多发间质瘤(GIST);小肠功能不良1例,1例因胃大部切除造成脾曲小肠肠粘连及不完全性梗阻。除一例最终由小肠内窥镜活检证实的黄色瘤,MRE诊断为未见明显异常外,其余诊断一致,诊断准确度达97%。P值>0.05,诊断无显着差异性。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将TY-1作为口服对比剂行MRE检查,图像质量均为优、小肠扩张度好,小肠疾病诊断准确度高。说明TY-1口服对比剂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能够达到作为MRE检查对比剂标准。本研究证实TY-1口服对比剂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有很大价值。同时所有病人采用True-FISP和3D-T1-VIBE fat suppressed屏气快速序列,使小肠粘膜结构显示清晰,便于手术分期。得出口服TY-1对比剂的MRE检查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简单、易行,是可靠的检查方法。
沈斌,朱宗勇,梁国洪,吕访贤[3](2014)在《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E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段口服自配肠道低浓度碘稀释液2000毫升进行肠道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式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二维图像。结果:34例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顺利完成肠道准备和螺旋CT容积采集,肠道里对比剂均可清晰识别肠道,13例小肠充盈较好,21例小肠充盈稍欠佳,回肠充盈效果优于空肠。结论: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MSCTE是小肠疾病实用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其临床价值较大。
李建军[4](2012)在《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研究3.0T磁共振对犬离体小肠肠壁结构的分层显示能力,并分析各层结构的信号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临床3.0T磁共振,将比格犬小肠不同部位的7个离体标本进行扫描,十二指肠表标本3个,空肠标本2个,回肠标本2个,接收线圈使用八通道相控阵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FSE T1WI脂肪抑制序列,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将7个离体标本依次放置在装满枸橼酸铁铵溶液的容器中,约于离体后3h进行扫描,观察T1WI和T2WI肠壁的分层数目、信号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显示的肠壁结构分层进行对照。结果:枸橼酸铁铵溶液中标本,T1WI观察到4层结构,由内到外信号依次为等信号、低信号、高信号、等/低信号;T2WI观察到3层结构,依次为高信号、低信号、高信号;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对应组织学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第四层为浆膜层。T1WI及T2WI图像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标本的粘膜下层的信号低于粘膜层和肌层,肠壁粘膜下层的CNR与粘膜层和肌层的CNR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磁共振应用头部线圈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犬离体小肠肠壁图像,T1WI和T2WI FSE序列能够显示肠壁组织的三层或四层结构。目的:探讨临床3.0T MR对正常犬小肠肠壁各层结构的显示能力,并与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成年比格犬5条,扫描前禁食12-24小时,禁水6-8小时,接受3.0T MR扫描,应用TORSO体部线圈,采用FSE T2WI序列,呼吸触发,层厚3mm,矩阵288x288,分别获得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的横轴位图像。麻醉状态下,取1条正常比格犬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将MR扫描图像和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扫描层面可分辨的小肠肠壁的层数、各层厚度和信号强度,将结果与组织学标本进行对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MR图像与组织学结果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SE T2WI能够对小肠肠壁结构进行分层显示,MR图像分别显示十二指肠和空肠4层结构,信号由内向外分别为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内侧两层结构对应组织学标本的粘膜层,其外侧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MR显示回肠肠壁3层结构,粘膜层呈高信号,粘膜下层呈低信号,肌层呈等信号。MR显示小肠壁结构分层与组织病理学标本和图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3.0T磁共振能够对正常犬的小肠壁结构进行分层显示,与组织病理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目的:在磁共振显示小肠肠壁各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缺血时间小肠肠壁的表现,探索研究磁共振对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小肠肠壁缺血的诊断价值,力求对小肠缺血做到早期诊断。材料和方法:比格犬9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三只,分别为缺血1h组,缺血3h组,缺血6h组。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进行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采用明胶海绵和血凝块栓塞部分空肠和回肠分支。分别于术后1h、3h、6h进行MR磁共振平扫,MR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的FSE T2WI序列。扫描结束后取得缺血肠段的组织学标本,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和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9只实验比格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MRI脂肪抑制的T2WI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肠壁缺血改变,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肠壁缺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缺血1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结构轮廓可见,部分结构不完整,粘膜层信号增高,或粘膜层呈环形均匀高信号,粘膜下层及肌层信号正常结构完整。缺血3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呈均匀或稍混杂高信号,粘膜下层及肌层信号及结构正常。缺血6h组MR主要表现为粘膜层正常轮廓消失,呈混杂高信号,部分粘膜下层结构不完整,肌层信号增高,肠腔内积液增多。缺血1h和3h主要表现为粘膜层结构和信号改变,缺血6h缺血累及粘膜下层及肌层结构,MR的显示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电镜标本的观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MR可以清楚显示比格犬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小肠肠壁的变化,能够对早期小肠缺血后肠壁的改变进行诊断。
武乐斌,李春卫[5](2008)在《小肠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发展现状》文中提出
李春卫,武乐斌,张安忠,林祥涛,刘村[6](2005)在《内镜导引下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5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改进小肠插管技术,提高小肠检查率和小肠病变的发现率。方法:经胃内镜引导把B-D导管置入空肠上部。结果:50例病人插管成功率100%(50/50);满意率98%(49/50);病变阳性率86%(43/50)。结论:胃内镜导引下小肠插管双对比能明显提高小肠检查率和小肠病变发现率,可作为常规应用。
李楠,徐冰,钱虹霞[7](2004)在《小肠插管钡灌造影方法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总结应用内镜引导下进行小肠钡灌造影诊断小肠病变的特点。方法 内镜引导下导管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 ,尽量达到Treitz韧带的水平 ,进行有选择浓度的钡剂进行低张力造影 ,本组 2 7例患者应用了此项诊断方法 ,全部获得成功。结果 发现小肠腺癌 1例 ,Meckel憩室 3例 ,回肠克罗恩病和回盲部肿瘤各 1例。结论 该小肠插管钡灌造影为小肠疾病可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快捷的诊断方法
吴杰,吕江林,李红燕,彭开文,郭秋惠,胡伟,肖信书,王宗颖[8](2001)在《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为探索一种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 ,采用内镜与X线相结合的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方法对已行肠系钡餐检查的 74例小肠不同病因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 74例中 :7例憩室 ,8例息肉 ,5例肿瘤 ,1例克罗恩病 ,总检出率为 2 8.4 % ,高于肠系钡餐检查 ( 6.8% ) ,P <0 .0 1。结果表明 ,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种较为全面、方便、安全、有效方法 ,而且无需贵重设备 ,病人易于接受 ,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吕江林,彭开文,肖信书,吴杰,李红艳,郭秋惠,胡伟,王宗颖[9](2000)在《小肠钡剂灌肠插管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改进小肠钡剂灌肠插管技术。方法 :将内镜与放射学相结合 ,34例患者接受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34例患者在内镜引导下插管到十二指肠降段均成功 ,插管成功率为 10 0 % ;发现 8例阳性病灶 ,检查阳性率为 2 5 %。结论 :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检查法 ,将内镜与放射学相结合 ,插管成功率高 ,病人痛苦少 ,容易发现病灶 ,不需特殊贵重设备 ,适宜于基层以上医院开展
陈九如[10](1999)在《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高效计算机技术发展,一大批新兴的医学检查设备与技术的开发和在临床应用成功,包括电子纤维内镜;超声与内镜超声;CT 与CTE;MRI DSA……。极大地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检出能力与诊断水平。然任一高、精、新的检查方法均各有其长处与不足( 限度) 。多相胃和结肠造影检查仍应是胃肠道疾病理想的初选检查方法。运用数字摄影成像系统,更能连续、快速获取多幅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射线曝射量;图像储存与传输……,使高质量的双对比胃肠造影检查更有保证。胃肠道CT 检查能直接显示胃肠道各器官本身及其病变的横断面像,因此特别适用于胃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肿瘤病变的分期;手术切除可能性的预测……。运用专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法或容积再现法) 可获得胃肠道仿真内镜三维图像。EUS 能判别胃肠壁各层组织结构,故对胃、直肠癌肿侵入胃肠壁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侵润的判断,要优于其它影像学方法,还可在EUS 导引入下作细针抽吸活检和介入治疗。MRI 随着快速扫描和消除伪影序列的开发;呼吸、心脏门控技术的应用;胃肠道腔内造影剂的研制,再加上MRI 自身固有的多方位成像及较高的组织对比分辩能力,有助于淋巴结、后腹膜及
二、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肠影像学检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口服钡剂小肠造影 |
1.1 口服法单对比小肠造影 |
1.2 口服法双重对比小肠造影 |
2 插管法小肠双重对比造影 |
2.1 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
2.2 插管法小肠钡、甲基纤维素双重对比造影 |
3 小肠CT造影 |
4 小肠MRI造影 |
5 小肠超声检查 |
6 小肠血管造影 |
(2)等渗型口服磁共振小肠对比剂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E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备与材料 |
1.3 检查方法 |
1.3.1 调配对比剂: |
1.3.2 告知所有受试者检查方法, 征得受检者本人同意, 不使用胃肠低张药物。 |
1.3.3扫描时机: |
1.4 图像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主要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MRI 对离体小肠肠壁结构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RI 对正常活体小肠肠壁结构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RI 对急性小肠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肠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肠影像学检查的发展与变迁 |
2 正常小肠影像学表现 |
2.1 常规钡餐检查表现 |
2.2 气钡双对比表现 |
2.3 CT、MR检查表现 |
3 小肠基本病变的表现 |
3.1 肠管的改变 |
3.2 肠管轮廓及黏膜的改变 |
3.3 小肠位置与功能的改变 |
3.4 CT与MRI检查 |
4 小肠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前景 |
4.1 半傅立叶转换单次击发快速自旋回波 (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 MR, HASTE MR) [8] |
4.2 螺旋CT扫描 (Helical CT) |
(6)内镜导引下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5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X线胃肠道钡剂造影 |
一、X线胃肠造影与纤维内镜 |
二、胃肠道X线造影检查 |
(一) 胃肠道多相造影检查 (multiphasic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y) : |
(二) 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 |
(三) 小肠钡剂灌肠检查 (small bowel enema SBE) : |
三、X线胃肠道造影是理想的初选检查法 |
四、X线胃肠道造影能对疾病作出“定位”, “定性”, “定量”与“定期”的全面诊断 |
(一) 显示病变: |
(二) 作出定性诊断: |
(三) 认定疾病的程度: |
(四) 判断疾病的阶段: |
数字摄影胃肠造影 |
一、数字成像可快速获取多幅图像 (rapid sequence images) |
二、数字成像可控制检查质量 (quality control for the study) |
三、数字成像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postprocessing) |
四、数字成像胃肠检查可缩短检查时间 (shorten the time for study) |
五、数字成像可减少病员的射线曝射量 (reduce radiation exposure) |
六、数字成像可标记和打印感兴趣的发现 (annotate and print finding of interest) |
七、数字成像可用软盘储存 (storage) |
八、数字成像可将资料进入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
胃肠道CT与CTE |
一、胃肠道CT |
(一) 胃肠道CT检查的主要适应证: |
(二) 胃肠道CT检查技术: |
1.器官内充液扩张: |
2.高密度对比剂标记器官: |
3.低张药物的应用: |
4.特殊体位的运用: |
(三) 胃肠道癌的CT诊断价值评估: |
(四) 胃肠道梗阻时的CT应用: |
二、胃肠道CT仿真内镜 (CTVE) |
(一) CTE的优点: |
(二) CTE的不足: |
胃肠道超声与内镜超声 |
一、胃肠道经腹超声检查 (Dtransabdominal ultrasono-graply) |
二、胃肠道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
(一) 正常胃肠道壁的EUS表现及其对早期癌的诊断意义: |
(二) EUS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
2.用于胃淋巴瘤的诊断: |
(三) EUS导引下细针抽吸活检: |
(四) EUS导引下的介入治疗: |
胃肠道MRI检查 |
一、胃肠道MRI检查技术进展 |
二、MRI胃肠腔内对比剂 |
(一) 阳性对比剂: |
(二) 阴性对比剂: |
三、胃肠道MRI检查 |
(一) 胃肠道内引入对比剂: |
1.上胃肠道充气法: |
2.下胃肠道逆行注气法: |
3.小肠内口服顺磁性钆对比剂法: |
4.胃肠道水充盈法: |
(二) 胃肠道MRI检查的几个有用技术: |
(三) 胃肠道正常与病理MR表现: |
集成影像检查技术 |
四、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肠影像学检查技术[J]. 王道才,李春卫.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06)
- [2]等渗型口服磁共振小肠对比剂临床研究[D]. 刘霞.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3]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E中的应用价值[J]. 沈斌,朱宗勇,梁国洪,吕访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03)
- [4]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D]. 李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5]小肠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发展现状[J]. 武乐斌,李春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01)
- [6]内镜导引下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50例分析[J]. 李春卫,武乐斌,张安忠,林祥涛,刘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07)
- [7]小肠插管钡灌造影方法临床研究[J]. 李楠,徐冰,钱虹霞. 中国综合临床, 2004(05)
- [8]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的临床研究[J]. 吴杰,吕江林,李红燕,彭开文,郭秋惠,胡伟,肖信书,王宗颖. 医学新知杂志, 2001(04)
- [9]小肠钡剂灌肠插管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J]. 吕江林,彭开文,肖信书,吴杰,李红艳,郭秋惠,胡伟,王宗颖.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01)
- [10]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J]. 陈九如.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