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大豆蛋白论文-郝秀,范东斌

改性大豆蛋白论文-郝秀,范东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合板,环氧化合物,叁羟甲基丙烷叁缩水甘油醚,交联

改性大豆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郝秀,范东斌[1](2019)在《环氧化合物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羟甲基丙烷叁缩水甘油醚(THPTG)交联聚合大豆蛋白降解液制备低黏度大豆蛋白胶黏剂,研究THPTG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大豆蛋白胶黏剂黏度、耐水胶合强度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优化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THPTG用量与反应时间对大豆蛋白胶黏剂黏度、耐水胶合强度均有显着影响,而反应温度仅对黏度影响较大;THPTG用量为9%时,大豆蛋白胶黏剂固化温度为130.20℃,固化反应热达到最大值199.7 J/g。大豆蛋白胶黏剂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THPTG 9%、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70℃,制备的胶黏剂黏度为106 mPa·s,耐水胶合强度达到0.76 MPa,满足GB/T 9846—2015对于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张曦[2](2019)在《改性大豆蛋白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的浸渍剥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杉木芯板和桉木单板为原料,以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桉木单板含水率为影响因素设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通过检测板坯的浸渍剥离长度,对改性大豆蛋白基胶粘剂浸渍膜纸饰面细木工板的热压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板坯浸渍剥离性能影响的主次为热压温度>桉木单板含水率>热压时间;当杉木板芯厚度为12 mm、桉木单板厚度为3 mm、单面施胶量为250 g/m2、热压压力为0.8 MPa时,较优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520 s、桉木单板含水率为12%。(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08期)

王晴,钱玉梅,李红侠,黄铜,李梅梅[3](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分离蛋白价格低且营养价值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但因稳定性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在诸多食品中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物理改性法,进行高温加热和高速剪切处理,选取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加热温度和均质时间作为单因素考察条件,乳化稳定性或持水性作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大豆分离蛋白浓度8%,加热温度93℃,均质时间40 s。经验证得到该条件下乳化稳定性为55. 18±1. 02min,持水性为6. 18±0. 53 m L/g,与响应面预测结果相符。经此法优化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得到明显改善,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妙姿,邵娟娟,孙慧[4](2019)在《大豆蛋白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因其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功能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大豆蛋白可以通过物理、化学、酶和生物工程四种方法进行修饰。改性可增强大豆蛋白的功能和营养特性,从而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以上几种改性方法,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最为良好的是酶修饰法,其作用效果显着且安全,动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的提取方法相对复杂,微生物蛋白酶具有效果显着,原料价格低等优点,将会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崔立东,徐林,张晔[5](2019)在《脲醛树脂中大豆蛋白改性剂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改性大豆蛋白与脲醛树脂的改性剂混合使用,在热压工艺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桦木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与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大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甲醛释放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剪切强度呈先增加、后持平状态。(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葛侠[6](2019)在《大豆分离蛋白的糖基化改性及其凝胶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且在食品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特性,如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抗氧化性、凝胶性和持水性等。在大豆蛋白这些功能特性中,凝胶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大豆蛋白产品的品质。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糖基化改性处理,可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功能特性。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不同分子大小的还原性糖类为糖基化反应对象,研究使用生物化学、酶学、蛋白质化学、光谱学和流变学等学科技术,分别探究了小分子糖和多糖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PI)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分子大小的糖类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包括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流变学等;分析不同种类糖与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如二级(α-螺旋、β-折迭、β-转角);分析谷氨酰胺转氨酶(MTG酶)交联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探索MTG酶交联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机理,通过对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酶促凝胶作用机制的研究,确定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流变性质、微观结构。主要结论如下:(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可以显着改善SPI的结构和功能性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与SPI糖基化反应都改善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并改进了凝胶流变特性。红外光谱二级结构分析表明,糖基化处理降低了蛋白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增加了β-折迭结构含量。四种小分子糖中,麦芽糖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结果最明显,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乳糖。(2)用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显着改善了SPI的结构和功能性质。麦芽糊精、葡聚糖、壳聚糖和黄原胶与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反应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凝胶流变特性也被改善。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二级结构,结果表明,糖基化对SPI改性后,蛋白中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略有下降,β-折迭结构含量略有增加。四种多糖中,对SPI糖基化改性效果最明显的是麦芽糊精,其次分别是是葡聚糖,壳聚糖和黄原胶。(3)研究MTG诱导的SPI-MD(麦芽糊精)凝胶的结构性质。SDS-PAGE分析证实糖基化已经发生。糖基化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流变性和凝胶性。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强度、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和持水性均得到了改善,形成了更致密、更均匀的MTG诱导的SPI-MD凝胶网络。此外,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此外,基于红外光谱测量,我们发现糖基化改变了凝胶样品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含量减少,β-折迭含量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糖基化通过改变蛋白结构促进MTG的交联。因此,糖基化可以促进MTG诱导的SPI-MD凝胶的凝胶化,并可能扩大其在食品蛋白凝胶工业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思雨[7](2019)在《浅析超声波技术对大豆蛋白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波因其能够使蛋白质结构发生物理改性,已在大豆蛋白分子结构改性的实验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大豆蛋白的成分及其功能特性,并对超声技术处理对大豆蛋白性质的影响和该种作用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实践和实用前景进行相应的概述。(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晨,秦烨,王志平[8](2019)在《大豆分离蛋白膜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分离蛋白(SPI)膜因其透气性低且生物可降解等优点,成为当前可食用膜的研究热点,但因其机械强度低、阻隔性能较差,且易滋生细菌等缺点,导致其应用十分有限,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对目前大豆分离蛋白膜改性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比较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大豆分离蛋白膜复合材料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杰,李萌萌,关二旗,卞科[9](2019)在《大豆蛋白基人造板胶黏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环保型大豆蛋白胶黏剂在人造板生产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胶接强度和耐水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大豆蛋白的改性原理、改性方法以及大豆蛋白胶在人造板胶黏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曾剑华,刘琳琳,杨杨,张娜,石彦国[10](2019)在《大豆蛋白热改性及其解离缔合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蛋白的解离缔合行为能够通过热处理使其发生解离缔合反应从而改变大豆蛋白构象来获得理想功能特性,因此蛋白的热解离缔合行为决定了大豆制品的后期加工特性、品质及其应用范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大豆蛋白组分以及大豆蛋白热改性最新研究现状;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球蛋白、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脂蛋白热解离缔合反应过程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蛋白组分在热解离缔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大豆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蛋白的解离缔合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改性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杉木芯板和桉木单板为原料,以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桉木单板含水率为影响因素设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通过检测板坯的浸渍剥离长度,对改性大豆蛋白基胶粘剂浸渍膜纸饰面细木工板的热压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板坯浸渍剥离性能影响的主次为热压温度>桉木单板含水率>热压时间;当杉木板芯厚度为12 mm、桉木单板厚度为3 mm、单面施胶量为250 g/m2、热压压力为0.8 MPa时,较优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520 s、桉木单板含水率为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大豆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郝秀,范东斌.环氧化合物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J].林产工业.2019

[2].张曦.改性大豆蛋白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的浸渍剥离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9

[3].王晴,钱玉梅,李红侠,黄铜,李梅梅.响应面法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工艺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9

[4].高妙姿,邵娟娟,孙慧.大豆蛋白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J].粮食加工.2019

[5].崔立东,徐林,张晔.脲醛树脂中大豆蛋白改性剂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9

[6].葛侠.大豆分离蛋白的糖基化改性及其凝胶性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王思雨.浅析超声波技术对大豆蛋白改性的影响[J].当代化工研究.2019

[8].王晨,秦烨,王志平.大豆分离蛋白膜改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9

[9].王海杰,李萌萌,关二旗,卞科.大豆蛋白基人造板胶黏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木材工业.2019

[10].曾剑华,刘琳琳,杨杨,张娜,石彦国.大豆蛋白热改性及其解离缔合反应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9

标签:;  ;  ;  ;  

改性大豆蛋白论文-郝秀,范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