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应力模型论文_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应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模型,微观,应变,方程,结晶,高温。

流动应力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1](2019)在《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8MnV非调质钢试样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曲线,分析了应力随应变的变化以及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应力的影响规律,基于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高温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采用未参与模型建立的实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同时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一温度下晶粒的尺寸逐渐变小。(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学文,张家银,皇涛,宋克兴,朱红亮[2](2019)在《基于修正Voce模型的2A12铝合金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20~175℃、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为50%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试验机对2A12铝合金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在该变形条件下有明显软化效应,同一应变速率下,温度由20℃升高到175℃,材料峰值应力平均降低了60 MPa。采用考虑软化系数的Voce模型建立了2A12铝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模拟得到的流动应力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9。基于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2A12铝合金试样在温度为20℃、应变速率为0.1 s~(-1)的条件下进行了压缩模拟。通过对比相同变形条件下的实验与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行程载荷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为4.78%,验证了所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的准确性,为2A12铝合金冷变形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建伟,刘浏,邹宗树[3](2019)在《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掌握其热加工特性,采用Gleeble-1500试验机对TiAl合金在温度为1 050~1 200℃、应变速率为0. 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上述变形条件范围内的流变行为数据,建立了适于TiAl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变形速率和温度敏感,在热压缩过程中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呈现出加工硬化和流变软化的特征。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发现,软化机制主要是先在晶界位置发生动态再结晶,然后再结晶向晶内扩展。通过计算,TiAl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360 k J/mol。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基于此模型绘制的流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5%,能够对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刘国承,王超,宋燕利,薛鹏举[4](2018)在《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塑性应变的等效原理,基于Hill48屈服准则,建立各向异性材料等效塑性应变表达式,并应用于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的建模.将Swift模型、Voce模型及Swift-Voce模型等流动应力模型应用于各向异性材料应变强化行为预测.结果表明:在材料均匀变形的小应变范围内,叁种模型的决定系数高于0.998,均方根优于2.523,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在材料的大应变范围内,Swift-Voce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67,均方根为11.973,预测效果最佳,能较好地预测各向异性材料大应变范围的流动应力.研究结果可为材料的数值模拟提供更准确的流动应力模型,提高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罗皎,高峻,李淼泉[5](2018)在《高温变形过程中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的模型预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前向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等温压缩过程中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金相和SEM观察后,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初生α相晶粒尺寸,并且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微观组织的影响。部分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作为样本数据用于训练模型,另一部分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作为非样本数据用于测试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钛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陈荣创,郑志镇,李建军[6](2017)在《一种统一的耦合动态再结晶过程的300M钢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基于位错密度演化的流动应力模型,在动态回复段和动态再结晶段的形式不统一,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会使流动应力的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本文研究了动态再结晶对材料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流动应力模型。通过在Gleeble 3500试验机上开展热压缩实验,得到了300M钢在不同温度(950-1150℃)、应变(0-0.8)、应变速率(0.01-10/s)下的流动应力,并通过Matlab计算和迭代,建立了300M钢流动应力模型。最后,将该模型用于变应变速率热压缩流动应力预测,取得了较高的计算精度。本文提出的耦合动态再结晶过程的流动应力模型很好的预测300M钢在高温下的流动行为。(本文来源于《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3)

朱艳春,黄庆学,叶力平,黄志权,马立峰[7](2016)在《铸态AZ31B镁合金流动应力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压缩试验获得了铸态AZ31B镁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应变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和温度减小而增大,减小应变速率、适当提高变形温度对材料的动态回复和再结晶是有利的。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流动应力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流动应力的应变敏感性,经验证发现使用其预测流动应力具有较高精度,相关系数高达0.9926,能较好地描述铸态AZ31B镁合金在热变形过程的流动行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李辉,杨健,秦锋英[8](2016)在《TC18钛合金变形行为试验研究及其流动应力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变形温度为993~1203K、应变速率为0.01~5s-1、变形程度为55%叁个不同参数组合的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选取TC18钛合金变形行为。试验结果表明,TC18钛合金在变形初始阶段,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加,当应变超过一定值后,流动应力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流动应力随之降低;在一定的变形温度下,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流动应力随之增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TC18钛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动应力模型,并和试验值进行比较,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C18钛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于朋朋,李霞,刘雅芳,饶轮,李晓霞[9](2016)在《TL1438非调质钢高温流动应力Arrhenius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TL1438非调质钢在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不同应变时的Arrhenius方程模型参数,拟合得出了材料参数与应变的五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最终确定出完整的TL1438钢高温流动应力模型。通过模拟值和试验值对比分析,发现所建立的Arrhenius流动应力模型可以用于TL1438非调质钢热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15期)

张佩佩,隋大山,齐珂,崔振山[10](2014)在《316LN钢高温流动应力与动态再结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316LN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950℃~1250℃、应变速率0.001s-1~1.0s-1下的高温变形特征,并测得相应的流动应力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拟合,建立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高温流动应力模型、动态再结晶百分数及晶粒尺寸模型。将所建模型写入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验吻合,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316LN热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流动应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温度20~175℃、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为50%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试验机对2A12铝合金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在该变形条件下有明显软化效应,同一应变速率下,温度由20℃升高到175℃,材料峰值应力平均降低了60 MPa。采用考虑软化系数的Voce模型建立了2A12铝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模拟得到的流动应力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9。基于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2A12铝合金试样在温度为20℃、应变速率为0.1 s~(-1)的条件下进行了压缩模拟。通过对比相同变形条件下的实验与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行程载荷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为4.78%,验证了所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的准确性,为2A12铝合金冷变形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应力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陈学文,张家银,皇涛,宋克兴,朱红亮.基于修正Voce模型的2A12铝合金流动应力模型[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3].李建伟,刘浏,邹宗树.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J].钛工业进展.2019

[4].刘国承,王超,宋燕利,薛鹏举.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罗皎,高峻,李淼泉.高温变形过程中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的模型预测(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6].陈荣创,郑志镇,李建军.一种统一的耦合动态再结晶过程的300M钢流动应力模型[C].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7].朱艳春,黄庆学,叶力平,黄志权,马立峰.铸态AZ31B镁合金流动应力预测模型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8].李辉,杨健,秦锋英.TC18钛合金变形行为试验研究及其流动应力模型的建立[J].航空科学技术.2016

[9].于朋朋,李霞,刘雅芳,饶轮,李晓霞.TL1438非调质钢高温流动应力Arrhenius模型的建立[J].热加工工艺.2016

[10].张佩佩,隋大山,齐珂,崔振山.316LN钢高温流动应力与动态再结晶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莫尔-库仑模型中用以定义流动准则的区...型节点的加强处理方法有限元模型及搅拌头形状(a)有限元模型...:物理模型简图应力偏量上的屈服面平面应力状态的屈服面

标签:;  ;  ;  ;  ;  ;  ;  

流动应力模型论文_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