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涡旋论文_王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锋面涡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锋面,涡旋,黑潮,陆架,营养盐,湾流,东海。

锋面涡旋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1](2004)在《南海北部陆架区域的海洋锋及锋面涡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锋的研究是物理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卫星遥感资料显示,空间尺度为十到几十公里的涡旋在世界海洋表面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尺度的运动近来被认为是上层海洋中最主要的动力学过程之一,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99年2月与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弱的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利用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海洋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状况是影响南海北部陆架海洋锋的一个重要因素。气象状况的短期变化(1-3天)可以引起海洋锋产生相应的短期变化,如锋面位置移动、强度变化等。南海北部陆架海洋锋区域存在混合增密效应,估算的由混合增密效应引起的垂向下降流速最大值约为6.48m/day。由于混合增密效应和锋面不稳定性,在南海北部陆架锋区可以形成各种侵入结构。对观测到的侵入层在双扩散作用下的持续时间进行估算的结果为40-60小时。 利用分析不稳定的线性谱方法,对陆架海洋锋的不稳定性进行研究。给定具有理想背景密度场和背景流速场的理想陆架海洋锋,对此海洋锋的不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且考察了海底地形、背景密度场和流速场对陆架海洋锋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海洋调查的实测密度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锋进行不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不稳定模态的空间尺度为5-10km,时间尺度约1天,表明在此区域5.10km的扰动是最容易产生和发展的。不稳定的产生主要是斜压不稳定的作用,正压不稳定成分较弱。当不存在流速剪切时,扰动发生在锋面的靠外海一侧;而当存在流速剪切时,扰动发生在锋面的靠沿岸一侧。当风速很小或者很大时,区域内的流速剪切可能很小,在这种情况下“暖丝”结构更可能出现;而更多的情况下,区域内的流速存在剪切,在这种情况下“冷丝”结构更可能出现。“冷丝”和“暖丝”现象可能不仅仅发生于海洋表层,其最先出现的区域可能是在表层以下的水体,然后又逐渐影响到表层水体。 在对前人关于次中尺度涡旋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锋区域的各种涡旋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南海北部1999年冬季观测到的“猫眼”式涡旋结构,其产生可能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有较大的关系,黑潮流套的入侵促使了强的水平流速剪切的产生,引起了“猫眼”式涡旋结构的出现。对于卫星图片观测到的其它涡旋现象,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在斜压不稳定作用下,“冷丝”结构逐渐发展产生扭曲旋转而形成涡旋结构。对于出海观测到的因混合增密效应而形成的底层侵入水体,由于其与周围水体具有明显不同的温盐特性,有可能在局地形成冷、暖涡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5-01)

郭炳火,葛人峰[2](1997)在《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交换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NOAA卫星红外影像和水文、化学、生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旋中的黑潮水向陆架一侧倒卷,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以及深层富营养盐水被泵吸到上层海洋的基本形态。分析表明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个锋面涡中的水交换量进行计算得到:卷入到黑潮中的陆架混合水平均为0.44×105m3/s,而进入陆架的倒卷黑潮暖水仅为0.04×106m3/s。对于整个东海陆架边缘,锋面涡作用可使1.8×106m3/s的陆架混合水卷入黑潮。在锋面涡存在情况下,被泵吸到真光层并向陆架方向输运的NO3-N,其单宽输运量为974μmol/(m·s),而无锋面涡存在时仅为79μmol/(m·s).锋面涡造成的陆架方向的NO3-N输运量为1.7×105t/a.(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7年06期)

孟凡,毛兴华,黄凤鹏,俞建銮,张锡烈[3](1995)在《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区浮游动物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1989年4月航次在东海北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黑潮锋面涡旋区饵料浮游动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首次报道了在东海黑潮锋面涡的冷中心区发现冷水性桡足类,从而丰富了调查区浮游动物区系的冷水种成分,并为锋面涡涌升水的研究和黑潮潜流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学证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郭炳火,汤毓祥,陆赛英,孟凡,费尊乐[4](1995)在《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观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1992年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的专题调查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的基本形态以及它在陆架-黑潮水相互交换中的作用。其主要结果是:(1)在30°N以南黑潮锋面涡呈折迭波状,其倒卷暖水舌的厚度约50m,冷中心呈带状;(2)在锋面涡的卷挟下,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中;(3)锋面涡经过的水域生物生产力明显增高。文中还比较了1988、1989和1992年叁次春季观测到的屋久岛西侧海域的锋面涡旋形态,认为这里的锋面涡约以30cm/s;速度随黑潮东移,锋面涡舌已发展成暖丝结构。当暖丝西行抵陆架边缘后,它可能直接北上归入对马暖流,也可能在九州西侧海区演变成暖环。(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5年01期)

郑义芳,黄卫民[5](1994)在《秋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1988年10月20~24日“向阳红09号”调查船在奄美大岛以西海区进行调查时,在陆架斜坡上的表均温层的底部,即50m附近的深层上,出现一个黑潮锋面涡。不论在平面上形成的特点,还是在断面上水系配置的形式,它与春季黑潮锋面涡的特征极为相似。说明秋季东海同样存在陆架水与黑潮水在水平方向交换与混合。(本文来源于《黄渤海海洋》期刊1994年03期)

卢中发[6](1994)在《模糊多元分析方法及其在对马暖流源区水团和锋面涡旋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1989年4月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的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多种指标的观测资料,应用模糊多元分析方法,划分了对马暖流源区(28°~32°N,125°~130°E)的水团,分析了对马暖流源区水的来源,并对本研究海区所观测到的类似于墨西哥湾流在流经乔治亚陆架时所产生的锋面涡旋进行了初步分析。此外,文中还把模糊多元计算的结果与实测资料作了对照,计算的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4年04期)

姜景忠[7](1988)在《西边界流在陆架边缘上的锋面涡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墨西哥湾流在流经乔治亚陆架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流动形态——锋面涡旋(frontal eddy)的特征及其模式,兼述黑潮在流经东海陆架时所观测到的类似现象。(本文来源于《东海海洋》期刊1988年02期)

李立[8](1988)在《湾流锋面涡旋的叁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湾流从佛罗里达海峡北口至哈特勒斯角(Cape Hatteras),沿美国东南陆架外缘流动,该海域称为南大西洋湾(South Atlantic Bight,以下简称SAB)。SAB的陆架宽度为30—120km,两头窄中间宽。(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1988年03期)

锋面涡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NOAA卫星红外影像和水文、化学、生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旋中的黑潮水向陆架一侧倒卷,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以及深层富营养盐水被泵吸到上层海洋的基本形态。分析表明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个锋面涡中的水交换量进行计算得到:卷入到黑潮中的陆架混合水平均为0.44×105m3/s,而进入陆架的倒卷黑潮暖水仅为0.04×106m3/s。对于整个东海陆架边缘,锋面涡作用可使1.8×106m3/s的陆架混合水卷入黑潮。在锋面涡存在情况下,被泵吸到真光层并向陆架方向输运的NO3-N,其单宽输运量为974μmol/(m·s),而无锋面涡存在时仅为79μmol/(m·s).锋面涡造成的陆架方向的NO3-N输运量为1.7×105t/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锋面涡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南海北部陆架区域的海洋锋及锋面涡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2].郭炳火,葛人峰.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交换中的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

[3].孟凡,毛兴华,黄凤鹏,俞建銮,张锡烈.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区浮游动物的分布[J].生态学报.1995

[4].郭炳火,汤毓祥,陆赛英,孟凡,费尊乐.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观测与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5

[5].郑义芳,黄卫民.秋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特点[J].黄渤海海洋.1994

[6].卢中发.模糊多元分析方法及其在对马暖流源区水团和锋面涡旋分析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

[7].姜景忠.西边界流在陆架边缘上的锋面涡旋[J].东海海洋.1988

[8].李立.湾流锋面涡旋的叁维结构[J].海洋与湖沼.1988

论文知识图

锋面与涡旋相互作用简单模型示意图涡旋与锋面强度之比为1.0时,涡流相...一36背景场流速场2情况下的扰动空间分布一41卫星图片中的(a)冷丝和伪)暖丝一271999年2月2日南海北部SST卫星遥感图...一43HZ站温度、盐度、密度分布

标签:;  ;  ;  ;  ;  ;  ;  

锋面涡旋论文_王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