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布导链架论文和设计-季顺庆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包括角座、斜梁、侧固定板、底板、斜压板、销轴、第一工字轮、第二工字轮、第三工字轮和第四工字轮,斜梁下端与角座紧固连接,侧固定板与斜梁中部连接,底板与侧固定板卡接,斜压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连接,所述第一工字轮与斜梁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字轮设于第一工字轮下方,且与斜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字轮设于第二工字轮下方,且与斜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工字轮设于侧固定板安装位置的下端,且与斜梁转动连接,实现了拉链布的合理化疏导,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翻折或者跑偏,保证了拉链布舒展开的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座(11-1)、斜梁(11-2)、侧固定板(11-3)、底板(11-4)、斜压板(11-5)、销轴(11-6)、第一工字轮(11-7)、第二工字轮(11-8)、第三工字轮(11-9)和第四工字轮(11-10),所述斜梁(11-2)下端与角座(11-1)紧固连接,所述侧固定板(11-3)与斜梁(11-2)中部连接,所述底板(11-4)与侧固定板(11-3)卡接,所述斜压板(11-5)通过销轴(11-6)转动连接,所述销轴(11-6)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11-3)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11-5)连接,所述第一工字轮(11-7)与斜梁(11-2)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字轮(11-8)设于第一工字轮(11-7)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字轮(11-9)设于第二工字轮(11-8)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工字轮(11-10)设于侧固定板(11-3)安装位置的下端,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座(11-1)、斜梁(11-2)、侧固定板(11-3)、底板(11-4)、斜压板(11-5)、销轴(11-6)、第一工字轮(11-7)、第二工字轮(11-8)、第三工字轮(11-9)和第四工字轮(11-10),所述斜梁(11-2)下端与角座(11-1)紧固连接,所述侧固定板(11-3)与斜梁(11-2)中部连接,所述底板(11-4)与侧固定板(11-3)卡接,所述斜压板(11-5)通过销轴(11-6)转动连接,所述销轴(11-6)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11-3)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11-5)连接,所述第一工字轮(11-7)与斜梁(11-2)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字轮(11-8)设于第一工字轮(11-7)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字轮(11-9)设于第二工字轮(11-8)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工字轮(11-10)设于侧固定板(11-3)安装位置的下端,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11-2)下端设有长槽(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4)中间设有长矩形槽(11-40),所述斜压板(11-5)下端设有槽口(11-50),且槽口(11-50)与长矩形槽(11-40)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轮(11-7)、第二工字轮(11-8)、第三工字轮(11-9)和第四工字轮(11-10)都采用“工”字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向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布导链架。

背景技术

现在的拉链布穿拉链头设备,在自动化穿拉链头过程中,需要将拉链布往前输送,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将拉链布成卷的挂在支架上,未经过任何的导向或者防跑偏机构直接进入穿拉链工位,经常会出现拉链布翻折或者弯曲造成穿拉头失败,影响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实现了拉链布的合理化疏导,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翻折或者跑偏,保证了拉链布舒展开的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包括角座、斜梁、侧固定板、底板、斜压板、销轴、第一工字轮、第二工字轮、第三工字轮和第四工字轮,所述斜梁下端与角座紧固连接,所述侧固定板与斜梁中部连接,所述底板与侧固定板卡接,所述斜压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连接,所述第一工字轮与斜梁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字轮设于第一工字轮下方,且与斜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字轮设于第二工字轮下方,且与斜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工字轮设于侧固定板安装位置的下端,且与斜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梁下端设有长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中间设有长矩形槽,所述斜压板下端设有槽口,且槽口与长矩形槽对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字轮、第二工字轮、第三工字轮和第四工字轮都采用“工”字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拉链布导链架,将卷绕有拉链布的第一工字轮插入斜梁顶端,且使其与斜梁转动,然后将拉链布依次从第二工字轮右侧、第三工字轮左侧,然后从底板和斜压板之间穿过,因为所述斜压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连接,所以斜压板压在拉链布表面,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翻折,然后从第四工字轮的下方穿出,其中所述所述底板中间设有长矩形槽,所述斜压板下端设有槽口,且槽口与长矩形槽对齐,使拉链布中间卡钳在槽口与长矩形槽中运动,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跑偏,保证了拉链布舒展开的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斜梁下端设有长槽,可以根据拉链布入链口的高度,改变第四工字轮在长槽中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拉链布的输出部分处于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拉链布导链架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该拉链布导链架整体装配主视图;

图3是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图;

其中:

11-1、角座;11-2、斜梁;11-3、侧固定板;11-4、底板;11-5、斜压板; 11-6、销轴;11-7、第一工字轮;11-8、第二工字轮;11-9、第三工字轮;11-10、第四工字轮;11-20、长槽;11-40、长矩形槽;11-5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链布导链架,实现了拉链布的合理化疏导,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翻折或者跑偏,保证了拉链布舒展开的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角座11-1、斜梁11-2、侧固定板11-3、底板11-4、斜压板11-5、销轴11-6、第一工字轮11-7、第二工字轮11-8、第三工字轮11-9和第四工字轮11-10,所述斜梁11-2下端与角座11-1紧固连接,所述侧固定板11-3与斜梁11-2中部连接,所述底板11-4与侧固定板11-3卡接,所述斜压板11-5通过销轴11-6转动连接,所述销轴11-6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11-3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11-5连接,所述第一工字轮 11-7与斜梁11-2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字轮11-8设于第一工字轮11-7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字轮11-9设于第二工字轮11-8下方,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工字轮11-10设于侧固定板11-3安装位置的下端,且与斜梁11-2转动连接。

所述斜梁11-2下端设有长槽11-20。

所述底板11-4中间设有长矩形槽11-40,所述斜压板11-5下端设有槽口 11-50,且槽口11-50与长矩形槽11-40对齐。

所述第一工字轮11-7、第二工字轮11-8、第三工字轮11-9和第四工字轮 11-10都采用“工”字轮。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实施例1:

该拉链布导链架,将卷绕有拉链布的第一工字轮11-7插入斜梁11-2顶端,且使其与斜梁11-2转动,然后将拉链布依次从第二工字轮11-8右侧、第三工字轮11-9左侧,然后从底板11-4和斜压板11-5之间穿过,因为所述斜压板11-5 通过销轴11-6转动连接,所述销轴11-6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与侧固定板 11-3连接,另外一端与斜压板11-5连接,所以斜压板11-5压在拉链布表面,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翻折,然后从第四工字轮11-10的下方穿出,其中所述所述底板11-4中间设有长矩形槽11-40,所述斜压板11-5下端设有槽口 11-50,且槽口11-50与长矩形槽11-40对齐,使拉链布中间卡钳在槽口11-50 与长矩形槽11-40中运动,避免了拉链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跑偏,保证了拉链布舒展开的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斜梁11-2下端设有长槽11-20,可以根据拉链布入链口的高度,改变第四工字轮11-10在长槽11-20中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拉链布的输出部分处于水平状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拉链布导链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540.1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51560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65H 23/26

专利分类号:B65H23/26;B65H23/032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池州美利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池州美利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7099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厂房23号一楼二楼

发明人:季顺庆;魏礼风

第一发明人:季顺庆

当前权利人:池州美利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曾亚容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拉链布导链架论文和设计-季顺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