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梅元(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古龙小学广西贵港537127)
内容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也只有坚持不懈地教育、训练,再教育、再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低年级;良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5-099-02
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也只有坚持不懈地教育、训练,再教育、再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也相当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常常是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教育来代替学生的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加上升学压力的诸多影响,致使学生的各种习惯不尽人意。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独生子女的增多,长辈的娇宠,年轻父母教育子女方法的欠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等,造成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等较差。为此,广大德育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现谈谈我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内容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决非生来就有的,它要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逐渐形成。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掌握《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一日常规》的具体内容,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熟练背诵,才能让《守则》、《规范》、《常规》深入人心,也才能更好地组织实施,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
1.抓开学第一天的常规学习。每学期,我校利用开学前报名的时间,要求每个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渝北实验小学校园一日常规》,将学习和训练有机结合,保证开学第一天的正常秩序。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和班主任更加重视常规的学习,使开学第一天就步入正规。
2.抓开学第一周的常规学习。各班主任在第一周里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通过讲、背、导、评的形式促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开端。讲是班主任讲解《守则》、《规范》、《常规》的内容、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细则;背是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熟背《守则》、《规范》、《常规》的内容(低年级《规范》可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每一条内容;导是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具体操作;评是班主任正确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
3.抓朝会课的常规学习。我校的朝会教育实行系列化,围绕每期、每月、每周的教育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每周的周一是工作布置,周二是常规学习教育训练。学校的行政值周和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常规情况,选择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训练。同时,还结合到时事的学习,如:学习《八荣八耻》等。这样,学生对常规内容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4.抓学科课中的渗透学习。在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社会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常规学习。这样,泉源参与,使常规内容的教育学习更加扎实。
5.抓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常规学习的情况如何,学校在开学第一周就进行严格的检查。每班安排一位教师到班上随机抽几条内容,看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班级开学时学习常规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样,班主任对这一工作就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好,为后面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训练——进行系列训练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常规"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其的内容,并按照要求去做,形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才行。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不管采用“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或者是“从情入手,以情晓理,以情激行”,只要恰当,都是有效果的。训练时可重点作好以下几点。
1.激发训练动机。正确的道德行为来源于正确的行为动机。教师应通过列举事例、树立榜样、体察心情、创设情景、展开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从道理上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从感情上产生道德行为的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如果是机械式的训练,缺乏动情晓理,必然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会自觉地养成好习惯的。所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提出具体要求。在进行行为训练时,对于练什么,怎样练,训练中要注意什么,应提出具体的要求,所提要求必须具体、明确。如:排队集合,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轻,听从指挥不稀不密;路队,要求学生做到不稀不密,不快不慢,走成一线,保持安静,到家离队……总之,我校的常规训练,从晨检、课前准备、上课、课间活动、两操、校园行走、排队集合、路队、购物、学校公物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后,就会按要求去做,行为的训练,才有实效。
3.指导行为训练。学生明确要求后,并不等于就能照着这样去做了,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守则》、《规范》、《常规》等,其中重点是我校的《校园一日常规》;训练的时间可选择朝会、队会、品德课等;训练的形式可采取班级、年级、年段或全校;训练的方法有示范法,练习法,交流法,竞赛法,情景法,评议法,实践法等。训练时,可根据训练内容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如:每天晨检时敬礼、问好等的训练可采取示范法进行;全校性排队集合,(升旗仪式、做操、路队)的训练可用练习法进行;校园行走则可以采用实践法进行……只有多种方法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给予正确评价。行为训练不但要有指导,还应该有及时地检查。每过一个阶段,就要对学生的行为情况进行检查,给予一定的评价。对行为要求掌握好或者进步较快的学生,可通过广播、张榜、橱窗、星星园、升旗仪式等形式表扬。与此同时,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指正,并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规范行为——建立规章制度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掀起学习《守则》、《规范》、《常规》的高潮。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升旗制度、朝会系列化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路队制度、校园普通话制度、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指导、熟悉校纪班规。再经过扎扎实实地训练,辅以各种奖励机制,多数学生能够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深化教育——开展行为评价
行为评价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要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手册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册,每册分为学校周评,家庭周评,激动指标三部分内容。学校部分分别从爱祖国、勤学习、守纪律、礼貌待人、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家庭部分从自理能力、完成作业、接受教育、活动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机动部分从学校、家庭部分中没有涉及的的内容。评价分为两周一评,评价的形式是“自评——组评——师评”和“自评——家评”,对突出优良行为实行加分,对突出不良行为实行减分,最后统计出总分,根据分数划分等级,分别给予金星、银星奖励,对合格、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同时,在评价手册上还设计了家长意见和教师意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由于建立了三结合教育网络,使得这种多元化评价得以实施,这种评价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相继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也有效地促进校风校貌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