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助力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力,特性,曲线,永磁,手力,优化设计,转向系统。
助力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萍[1](2019)在《遵循认知特性,助力习惯养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学校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摇篮,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应该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具体怎么做,而应该从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出发,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将文明礼仪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一、组织活动,在积极参与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基本的是非、善恶都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能够明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从辨析认知到实践行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我们不能直接摘取所谓的行为规范,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而需要通过种种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鲜活可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完全浸润在情(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汪超[2](2019)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整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参数并分析电动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助力特性曲线图,验证了助力特性的准确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耀华,冯乾隆,张洋森,南友飞,欧鹏飞[3](2019)在《商用车全车质量EPS系统助力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载荷变化较大的工况下商用车的转向性能,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商用车全车质量助力特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对其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了全车质量助力特性EPS系统、单一车质量助力特性EPS系统和无EPS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全车质量助力特性EPS系统可使商用车具有良好的转向轻便性,改善了操纵稳定性,并且减小了车质量变化对转向性能的影响,从而使驾驶员获得更清晰的路感。(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洋森[4](2019)在《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EPS助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控制策略虽然能够满足日常驾驶的转向需求,但当路面附着系数发生变化时,尤其是车辆在低附着系数道路上行驶时,传统的EPS系统控制策略难以满足路感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EPS系统助力控制策略,设计一种在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仍具有较好转向性能的EPS系统,并与传统EPS系统进行对比,通过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验证了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EPS系统具有更好的转向性能,能够保证驾驶员在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都获得转向轻便性和较好的路感,同时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首先,分析EPS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EPS系统的总体布局和类型选择。对EPS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助力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基于扭杆弹簧模型的EPS系统机械系统数学模型。其次,分析路面附着系数对转向系统的影响,介绍传统的EPS系统控制策略在应对路面附着系数发生变化时的不足,提出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变化的EPS系统助力特性,设计了基本助力特性曲线和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助力特性曲线。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最大转向阻力矩预测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仿真验证模型在预测不同路面附着系数的最大转向阻力矩时比传统的查表模块精度更高。再次,对EPS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传统EPS系统控制策略和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变化的EPS系统助力控制策略。最后,利用CarSim和Simulink软件建立EPS系统联合仿真模型,通过中心转向区域路感分析和转向角阶跃输入试验、转向轻便性试验、双移线试验及蛇形试验等,分析EPS系统助力控制策略在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变化下,相比传统控制策略对操纵稳定性和助力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简耀[5](2019)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普及开来,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疲劳,但助力系统提供的力矩直接作用在方向盘输入杆上,因此输出力矩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助力电机是转向助力系统的执行机构,其输出特性直接影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对助力电机的选择、设计、优化展开了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输出功率大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助力电机,但永磁同步电机也存在振动大、噪声大、输出转矩脉动大等缺点,这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极为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该电机折线形的永磁体和不均匀的转子铁芯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齿槽转矩、减少气隙磁场谐波含量,从而降低电机的噪声和振动。首先,本文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的背景、工作原理及研究应用现状,分析对比了常用转向助力电机的特点,并介绍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在减小齿槽转矩和抑制输出转矩脉动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本文介绍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类型及运行原理,并且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气隙磁场谐波含量是影响转矩脉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设计气隙长度,可以减少气隙磁场的谐波含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折线形永磁体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推导出了其数学模型,并对转子铁芯、永磁体、定子冲片、绕组等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接着,本文利用软件ANSYS Maxwell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与传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对比,分析了本文提出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分布和气隙磁密,以及电机转子结构与齿槽转矩、空载反电动势波形、交轴电感、直轴电感等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对折线形永磁体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四个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介绍了Taguchi优化方法的理论,并找出了最佳参数组合。另外,本文利用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洋[6](2019)在《基于AMESim真空助力器输入—输出力特性曲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助力器是汽车液压伺服制动系统的关键执行机构,作用是按一定比例放大驾驶员制动时的踏板力,使汽车制动控制更为轻便、可靠。输入-输出力特性曲线是真空助力器开发设计时的主要技术指标,在人车交互过程中,制动踏板感调教、人机工程学评价、制动性能及可靠性等都与真空助力器的特性曲线密切相关。因此,在汽车制动系统开发中对其特性曲线分析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分析真空助力器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开发设计特性曲线分析系统模型。首先是研究真空助力器的工作原理及动态特性,得出特性曲线参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将实体结构抽象化,从AMESim各元件库中选取满足结构参数需求的模型元件,构建成系统级一维仿真模型;模型搭建中充分考虑了机械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及反作用盘的非线性特性。再次,使用实物对标总成零件的台架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结构正确性和数据准确性。最后将仿真模型理论与实际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引入当前新能源电动汽车中真空罐总成与真空助力器总成,将真空罐和助力器的设计参数导入本系统仿真模型中,得到了真空罐在连续工作后制动力剩余储备情况,将容积参数与特性曲线关联,从理论上给出参数变化趋势和设计参考值范围,进而证明仿真模型在产品正向开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本文研究为真空助力器产品及关联系统的开发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正向设计方法,预测产品特性曲线的趋势性变化,为从事于真空助力器技术的研究人员提供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为产品前期开发阶段的系统参数化、平台化设计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谢一兵,刘爱芹,谢吉林[7](2018)在《电液转向助力特性曲线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液转向助力系统中,电动机和液压泵配合工作,导致能耗损失和助力不均匀.针对上述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对助力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建立全车速下助力特性曲线的函数表达式.根据所建数学模型在Matlab中分别绘制3种特性曲线(直线形、折线形、曲线形)的叁维曲面图,通过对比3种助力曲线形式的转向助力性能,确定优化对象和优化方案.对改进后的特性曲线进行建模分析,并通过对比说明其在助力稳定性、转向平稳性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伟军[8](2018)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可变助力特性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已由原来的机械转向系统发展到现在的可变助力转向系统,汽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着提高。文章即着眼于当前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发展现状,对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可变助力特性设计及成果分析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8年10期)
侯训波,杨启富,卢杰,汪超,刘丹[9](2018)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基本助力电流特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基本助力电流特性的设计方法,并将转向手力特性要求纳入其中进行设计研究,结合实车应用参数对所设计的助力电流特性开展验证,分析整车供电电压、EPS电机参数及工作温度等影响因素,来确认EPS电机选型及匹配设计参数等是否合理,指导工程技术人员修正设计,并提出合理的EPS系统应用条件。(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王劲松,唐竞[10](2018)在《基于LMS的液压助力器特性虚拟试验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飞机的液压助力器为例,介绍了基于LMS软件平台的液压助力器特性虚拟试验测试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利用CAD软件建立了液压助力器的虚拟试验平台叁维模型,通过LMS Virtual.Lab Motion建立了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然后根据助力器参数分别建立LMS Imagine.Lab Amesim液压系统模型,并建立Simulink虚拟试验平台的控制系统模型,通过把叁雏模型和一维模型集成到AMESim中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液压助力器的动静态特性性能,通过对比物理试验平台测试数据与虚拟试验平台测试数据,表明液压助力器特性的虚拟试验平台具有可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期刊2018-09-18)
助力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整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参数并分析电动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助力特性曲线图,验证了助力特性的准确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助力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萍.遵循认知特性,助力习惯养成[J].江西教育.2019
[2].汪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3].李耀华,冯乾隆,张洋森,南友飞,欧鹏飞.商用车全车质量EPS系统助力特性仿真分析[J].汽车工程.2019
[4].张洋森.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EPS助力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简耀.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9
[6].王洋.基于AMESim真空助力器输入—输出力特性曲线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7].谢一兵,刘爱芹,谢吉林.电液转向助力特性曲线的优化设计[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8
[8].王伟军.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可变助力特性的设计[J].时代农机.2018
[9].侯训波,杨启富,卢杰,汪超,刘丹.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基本助力电流特性设计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10].王劲松,唐竞.基于LMS的液压助力器特性虚拟试验测试[C].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