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百色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办公室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评价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调查前,2017年6月进行预调查,调查对象204名,回收合格问卷200例。2017年8月在某大学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2018年6月,再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210例,回收问卷204份。结果: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各项知识题的知晓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00名对象,其中收到过或阅读过宣传手册73.0%(146/200)、添加过二维码81.0%(162/200)。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明显提升了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318-02

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因性观念的改变,HIV感染率、艾滋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性传播已成为首要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更为隐秘,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发生率、检出患者例数呈上升趋势,年新增患者1~2万例,现存患者超过60万例[1]。艾滋病危害极大,无根治方法,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传染病防控角度来看,对社会大众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中新发艾滋病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2]。2017年8月对某大学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前,2017年6月进行预调查,调查对象204名,回收合格问卷200例,其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22.1±1.4)岁。2018年6月,再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210例,回收问卷204份,其中男90例、女104例,年龄(21.8±1.5)岁。纳入标准:①非医学专业;②否认性传播疾病病史,艾滋病感染史;③未接受过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的专业宣教;④问卷全部合格。

1.2方法

在某大学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活动包括:①与大学进行合作,开设传染病、性知识选修课程,学习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可以有学分;②与学生会、教研室等校内机构进行合作,在学校宿舍内进行相关知识推广,如在宿舍窗口摆放宣传栏目、张贴相关知识的网址二维码、艾滋病宣传手册,组织学生会的人员、宿管人员发放手册,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的高速、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等;③对校园门诊内对校医进行培训,校医需要承担一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责任,对重点人群,特别是那些进行性方面、有生殖道感染表现的对象,进行艾滋病相关的宣传,督促到专业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人类缺陷病毒的检测,宣教时坚持保密原则。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宣教前、宣教后,进行问卷调查,即答即收,收集其中合格的问卷,进行知晓率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宣教前后知识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各项知识题的知晓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教育后200名对象,其中收到过或阅读过宣传手册73.0%(146/200)、添加过二维码81.0%(162/200)。

3.讨论

有关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调查较多,但是调查结果并不理想,从分值来看,若换算为百分制,得分一般在50~80分之间,合格率较低,特别是那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如艾滋病的潜伏期、艾滋病是否可以阻断,这些知识比较欠缺[3-4]。以阻断技术为例,有紧急HIV阻断技术,社会大众认知度较低,这极大的影响阻断技术的推广。研究中,教育前大学生知晓艾滋病是否有疫苗、怀疑感染HIV立即治疗可以阻断率仅为27.45%、16.67%。在进行校内健康教育后,被调查校园内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上升,均达到50%以上,这有助于提高目标人群自我保护能力。其他文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即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掌握水平[5]。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也开始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与此同时对健康也更为重视。在大学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较多,近年来信息技术、集中宣教开始成为主要方法效率较高。本次研究中,收到过或阅读过宣传手册73.0%(146/200)、添加过二维码81.0%(162/200),覆盖率尚可。需要注意是,目前针对大学生高危人群的干预过并不理想特别是同性恋、参加商业性行为人群,此类对象对宣教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如何对此类人群进行干预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宣教的覆盖率也值得深入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基于园网络宣教、宿舍工作的宣教等,这些都是覆盖率较好的宣教措施。在美国大学的艾滋病宣教主要依托于各种社团活动、成人课程,社会大众的认可程度较高,考虑到国内的大学氛围也越来越开放,可尝试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6]。

小结: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明显提升的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尊友.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2]加沙尔·哈孜泰.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预防控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8):1449-1450.

[3]王永红.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04):376-379.

[4]张欣,娜荷芽,叶墨,等.北京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特

点及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2017,49(3):28-35.

[5]王航赛,曹梅娟.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6):4621-4623.

[6]王继承.中美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757-2759.

作者简介:曾艳丽,1979年1月,女,广西百色人,在职研究生,中级职称,艾滋病防治方向

标签:;  ;  ;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