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肌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肌电图,手法,下颌,紊乱,关节,肌肉。
表面肌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1](2019)在《表面肌电图在推拿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肌电图(sEMG)是神经肌肉系统进行收缩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组电压时间序列信号。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在推拿手法定量化的研究和推拿疗效监测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何金华,张娟,袁丽平,覃蓉,刘华[2](2019)在《表面肌电图在儿童吞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儿童吞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吞咽障碍患儿20例为观察组,招募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两组儿童静息状态及吞水状态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比较两组儿童静息状态下及吞水5mL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差异。记录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1个月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观察组患儿吞咽障碍程度与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相关性。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儿童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吞水后观察组的肌电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临床症状改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检查可以作为儿童吞咽障碍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方法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89-1093](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瑞青,刘承梅,席建明,冯红霞,刘飞来[3](2019)在《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表面肌电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入组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督脉电针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电针,督脉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电针治疗,30min/次,1次/天,5次/周,共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叁头肌表面肌电图测试、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肱二头肌、肱叁头肌RMS值、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电针组、督脉电针组较康复组RMS(root mean square)值和改良Ashworth(MAS)均有所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督脉电针组较电针组RMS值和MAS均有所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3组协同收缩率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3组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肱二头肌、肱叁头肌RMS值,对两者之间的协同收缩率影响不明显,同时显着改善患者患侧上肢肘关节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齐雨[4](2019)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表面肌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表面肌电图分析评价其对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予以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电动牵引床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次/d,5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和表面肌电图评价。结果 (1)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JOA评分均有显着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表面肌电图分析:两组治疗后,患侧腰部竖脊肌、多裂肌的平均振幅和斜率均显着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竖脊肌、多裂肌平均振幅和斜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改善椎旁肌肉肌力,促进局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其疗效优于常规牵引。(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耀,倪之媛,张楚楚,刘东,李晓文[5](2019)在《表面肌电图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中表面肌电图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32例,患儿均给予康复训练共3个月,随后使用表面肌电图对患儿的康复训练结果进行评估,观察此方法对患儿康复的评估效果。结果 32例患儿经过康复训练后,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后其表面肌电图会有明显变化,其在康复评估中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5期)
李飞,任月,王瑞,李圣节[6](2019)在《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及表面肌电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伴肌筋膜疼痛患者的效果及表面肌电图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16~65(27.0±11.4)岁。采用软组织松动术、关节松动术治疗5次,比较治疗前后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active mouth opening,MMO)、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咬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结果经过5次手法治疗,30例患者的MMO、VAS疼痛评分、sEMG测试平均值均有改善。治疗后的MMO明显优于治疗前[(38.37±5.20) mm vs (31.23±7.77) mm,P <0.001],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93±1.53) vs(3.70±1.57),P <0.001]。患者治疗后下颌姿势位咬肌sEMG测试平均值均低于治疗前[右(2.40±1.36)μV vs (4.45±2.79)μV;左(2.65±1.09)μV vs (5.16±4.62)μV,P均<0.05];紧咬棉棒sEMG测试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右(135.83±38.90)μV vs (90.53±20.55)μV;左(136.97±42.77)μV vs (89.74±21.03)μV,P均<0.05];牙间交错位最大自主紧咬s EMG测试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右(184.92±34.45)μV vs (134.13±33.69)μV;左(191.72±38.51)μV vs (138.34±42.62)μV,P均<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以及张口受限。(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飞,任月,王瑞,李圣节[7](2019)在《连续观察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的表面肌电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连续观察手法治疗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在表面肌电图上的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TMD患者2例,采用手法治疗10次,对两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active mouth opening,MMO)、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咬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进行连续比较。结果经过10次手法治疗,2例患者的MMO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有改善;表面肌电图方面,患者在下颌姿势位sEMG测试平均值均低于治疗前,而在紧咬棉棒测试和牙间交错位最大自主紧咬测试中,患者sEMG测试平均值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以及张口受限症状,应用sEMG评估治疗前后肌肉状况的改变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戴珞珞,章茜,饶高峰[8](2019)在《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动态式踝足矫形器治疗,研究组给予动态式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平衡功能、表面肌电图、叁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iEM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方根振幅(RMS)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RM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促进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6期)
卢惠苹,陈瑞华,张高飞,陈昕[9](2019)在《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周肌肉的表面肌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对膝周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单侧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记录下蹲、站起和屈膝70°最大等长收缩时,健、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结果下蹲和站起时,患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的平均肌电值显着低于健侧(t> 3.945, Z> 3.847, P <0.001),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明显高于健侧(t> 3.650, P <0.01)。在70°最大等长收缩时,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平均肌电值均明显小于健侧(t> 2.907, Z=4.107, P <0.01)。结论 sEMG能定量评价半月板损伤患者不同运动状态下膝屈伸肌功能。半月板损伤患者患肢膝周肌肉功能下降,协调性异常,应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加以纠正。(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邱仲昱[10](2019)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支撑相下肢主要肌群表面肌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法:本文以16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和10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表面肌电图测量方法分析研究对象在正常行走步态支撑相过程中臀中肌(GM)、股二头肌(BF)、股直肌(RF)、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腓肠肌(GA)和胫前肌(TA)等下肢主要肌肉的激活特征,观察KOA对行走步态支撑相下肢主要肌群激活程度和协同激活的影响以指导KOA的临床治疗和康复。结果:(1)KOA患者支撑相股外侧肌和股直肌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最大,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均方根振幅及积分肌电最小。(2)KOA患者支撑相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均方根振幅,腓肠肌积分肌电,胫前肌和腓肠肌贡献率显着低于健康人(p<0.05);相反,KOA患者股外侧肌和股直肌均方根振幅,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积分肌电,股直肌贡献率,膝关节共激活比显着高于健康人(p<0.05)。(3)KOA患者股内侧肌、外侧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激活时间,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VL-BF)及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VM-BF)共收缩指数显着大于健康人(p<0.05)。结论:(1)在激活顺序方面,与健康人相比较,KOA患者股二头肌激活的更早,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则激活较晚;在激活持续时间方面,KOA患者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激活持续时间较长,其中以股直肌、胫前肌最明显。(2)在肌肉激活程度方面,与健康人相比,KOA患者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激活程度较高,其中股直肌激活程度最高;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激活程度较低,其中腓肠肌激活程度最低。这说明了步态支撑相状态下,KOA患者主要依靠伸膝肌群中的股直肌做功,而腓肠肌等则起辅助作用。(3)在肌群协同激活方面,与健康人相比,KOA患者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的激活程度。这可能是由于KOA患肢疼痛导致的步态不平衡所致。建议:(1)在临床治疗与康复中,适当放松激活过早的股二头肌,同时动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促使它们更早的激活;由于股直肌和胫前肌激活持续时间较长,为防止长时间步行带来的肌肉疲劳感,治疗以改善肌肉疲劳状态为主,从而缩短持续收缩时间。(2)放松大腿前侧伸膝肌群的紧张程度,特别是股直肌;采用等长肌力训练等方法来改善神经系统对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的募集水平,特别是腓肠肌。(3)解决患肢疼痛的同时,可选择性地改善激活程度不高的股二头肌和腓肠肌,使得膝关节的主动肌和拮抗肌处于协同激活状态以减轻膝关节接触压力以及相关症状。(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16)
表面肌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儿童吞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吞咽障碍患儿20例为观察组,招募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两组儿童静息状态及吞水状态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比较两组儿童静息状态下及吞水5mL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差异。记录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1个月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观察组患儿吞咽障碍程度与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的相关性。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儿童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吞水后观察组的肌电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临床症状改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与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积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检查可以作为儿童吞咽障碍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方法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89-109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肌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周勇.表面肌电图在推拿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何金华,张娟,袁丽平,覃蓉,刘华.表面肌电图在儿童吞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3].李瑞青,刘承梅,席建明,冯红霞,刘飞来.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表面肌电图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4].齐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表面肌电图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
[5].王耀,倪之媛,张楚楚,刘东,李晓文.表面肌电图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李飞,任月,王瑞,李圣节.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及表面肌电图变化[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
[7].李飞,任月,王瑞,李圣节.连续观察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的表面肌电图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8].戴珞珞,章茜,饶高峰.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
[9].卢惠苹,陈瑞华,张高飞,陈昕.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周肌肉的表面肌电图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10].邱仲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支撑相下肢主要肌群表面肌电图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