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宽带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信技术,信道,通信,脉冲,误码率,军事,接收机。
超宽带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孙荣辉,顾玉全,闫东[1](2019)在《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在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军队信息化作战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超宽带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特点及这一技术在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罗倩文[2](2019)在《基于Spinal-Polar级联编码的非相干超宽带通信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相干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因其复杂度低、无需信道估计和精确同步性能备受关注。本文针对非相干UWB系统,研究其中的信道编码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可靠性,极化码(Polar codes)因其可以逼近香农信道容量且编译码复杂度低等特性已被引入非相干UWB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短码长的极化编码系统性能,本文将Spinal-Polar级联编码方案引入非相干UWB系统,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将内码采用连续消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方案的Spinal-Polar级联码引入非相干UWB系统。针对Spinal-Polar级联码引入非相干UWB系统的实现过程,主要对需要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外码Spinal码编译码参数、内码极化编码的信息比特位选择算法及信息比特位选择过程中需要的噪声方差。仿真结果表明:与Spinal-Polar顺序级联编码的非相干UWB系统相比,Spinal-Polar交织级联编码的系统误码性能更优;相同编码速率情况下,Spinal-Polar级联编码可以提升中、短码长极化编码的非相干UWB系统误码性能。(2)将内码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的译码方案引入Spinal-Polar交织级联编码的传输参考脉冲簇(Transmitted Reference Pulse Cluster,TRPC)非相干UWB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编码速率的情况下,内码采用CRC-SCL译码的级联编码系统误码性能随着CRC校验位数和SCL译码路径数目的增加而变好;且进一步改善了内码采用SC译码的级联编码系统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金嘉卿,陈东,杨利国,曹作文[3](2018)在《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前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目前,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和国外超宽带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于各方研究突破做了比较,简单介绍了超宽带通讯技术的技术关键所在,最后大致介绍了超宽带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7期)
高峰[4](2018)在《信息化战场上军用超宽带通信技术运用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些复杂的电磁环境来说,能够让通信网络的信息流量、用户终端数量等发生增长的现象,而在信息流量不断提升的状态之下,对于那些曾经的战场信息通信网络,是很难更好的满足于现今联合作战信息传输要求了。现今应对通信网络技术进行优化,而且也要明确开发信息流量较大的、具有简单系统结构、较好兼容性和使用快捷的宽带网络体系,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联合作战队伍的整体能力,要对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明确。所以文章就主要针对军用超宽带通信技术(以下简称为"军用宽带")UWB脉冲通信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在信息化战场上更好的发挥军用超宽带通信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08期)
许建军,易翔[5](2018)在《脉冲超宽带通信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脉冲超宽带通信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跳时脉冲超宽带通信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仿真模型,应用仿真模型计算了接收机与发射机完全同步条件下,脉冲超宽带通信在单音干扰、部分频带噪声和宽带噪声以及超宽带随机脉冲干扰条件下的误码率特性,针对部分仿真结果给出了一些定量和定性解释。(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王志波[6](2018)在《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信息获取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有了显着的提升。这种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拥有着耗用电能小、生产成本低以及数据传输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被逐渐运用到了不同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文章主要对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进而对解决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通过这种方式,以促进超宽带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7期)
谢晓娇[7](2018)在《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通信系统因其具有高数据率、低功率谱密度、短时间脉冲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民生、军事等多个领域。超宽带信号由于其带宽较宽,同时室内环境场景狭小、障碍物较多,故会呈现密集多径信现象,为信道模型的识别与估计造成了困难。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革命的兴起,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道模型识别与信噪比估计的方法,并将已识别出的信道模型和信噪比作为先验知识,改进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算法的参数选择,并基于估计结果设计了Rake接收机。本文在超宽带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方面主要研究了叁个内容,分别是信道模型识别、信噪比估计和信道参数估计。首先针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6种传统信道特征参量对信道模型分类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道模型识别方法,该方法依托于IEEE802.15.4a信道模型,利用Gegenbauer多项式构造的正交脉冲作为发射信号,仿真生成接收信号作为训练测试集,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实现信道模型识别时应选取的结构和参数,并对搭建好的网络进行训练测试,得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其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噪比估计的方法,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分析对比了两者在信噪比估计方面的性能优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在信噪比估计方面性能较好。将已识别出的信道模型作为先验知识应用于神经网络,对比测试了在是否已知信道模型情况下信噪比估计的准确度,证明了已知信道模型对提高信噪比估计准确率有所帮助。再次改进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将已知的信道模型和信噪比应用于信道参数估计,分析了导频数在不同信道模型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对估计误差的影响,实现了参数自适应的信道估计方法,提高了信道参数估计的效率。将信道参数估计的结果应用于Rake接收机的设计,得到了较低的误码率。本文提出的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方法,分别基于神经网络和压缩感知算法,逐级应用已获得的结论作为先验知识,相比较传统方法而言,减少了人工干预因素,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马腊宁[8](2018)在《非相干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通信具有高速率、低功耗以及良好的频谱共享等特性,使其在短距离无线通信场景下颇具应用潜力。非相干(Non-coherent,NC)检测因其复杂度低、无需信道估计和精确同步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UWB通信系统实现方案。其中能量检测接收机(Energy Detector,ED)和自相关接收机(Autocorrelation Receiver,AcR)是目前两种典型的非相干接收机技术。能量检测接收机与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结合使用。自相关接收机与传输参考(Transmitted Reference,TR)方案结合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非相干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主要以一种TR-UWB系统的改进系统,即传输参考脉冲簇(Transmitted Reference Pulse Cluster,TRPC-)UWB系统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TR-UWB和NC-PPM系统,研究非相干UWB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将极化码引入非相干UWB通信系统中,应用高斯近似的方法衡量极化的子信道的可靠性,从而构造出适用于非相干UWB通信系统的极化码。在解码方面,分别应用连续删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解码算法和基于列表的连续删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解码算法。考虑到非相干UWB系统无需信道估计的特点,采用训练序列的方法估计信道的噪声方差。仿真结果表明,极化码以有限的计算开销获得系统误码性能的提升,是非相干UWB通信系统的有效信道编码技术之一。2、针对TRPC-UWB系统,在极化码SCL解码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与极化码的级联编码(CRC-SCL)方案,研究不同的CRC码与极化码级联对TRPC-UWB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从而选择使系统误码性能最优的CRC-SCL级联编码方案,并与其它编码方案的系统性能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有限制地增加解码路径数和CRC码的位数能有效地改善TRPC-UWB系统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02)
许英教[9](2018)在《浅谈超宽带通信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服务,导致无线电频谱日益紧张,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指出真正紧张的缘由并不是频谱资源的真正缺乏,而是但由于由于当前的基于固定信道分配方式,造成的频谱低效,只有15%-85%。其结果是,空闲很大数量的授权频段。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频谱资源的紧张,应主要归结于频段分配策略。如今,为了改变有限的频谱频谱被低效利用的现状,人们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寻找新的资源利用率高的无线通信传输技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超宽带通信传输技术。(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3期)
陈峥[10](2017)在《基于射频识别、视觉和超宽带通信的汽车定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道路环境的全面感知是实现汽车高层次自动驾驶的难点之一。现有的智能型无人驾驶汽车装备大量高性能传感器,导致成本过高。网联汽车的兴起提供了一种新的环境感知方式,即利用短程通信技术直接获取其他车辆或道路设施的位置。因此,精确、可靠的车辆定位对于推进汽车自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定位技术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视觉和超宽带通信的车辆定位系统,目的是在城市密集型环境下实现可车道级高精度的定位。该系统中定位过程被分为两步:横向定位和完全定位。横向定位由基于射频识别和机器视觉的车道判别算法实现,车道判别完成后可通过GPS直接获取粗略纵向位置,通过车-路(V-I)超宽带通信和单锚点定位算法获取精确纵向位置,或者通过车-车(V-V)定位算法获取车辆间的相对位置。为了探究本定位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来源、建立典型工况下的误差模型,得到了单锚点V-I定位算法和V-V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V-I距离和V-V距离是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合理布置路侧单元和保持安全车距的情况下,两种定位算法均能够达到分米级的纵向定位精度。以上海市为例,定量比较了为所有汽车配备高性能G P S定位设备和使用本定位系统的硬件成本,表明本定位系统拥有良好的经济性,具备推广条件。基于Open CV和C++开发了车道判别程序和定位系统控制软件,在实车上安装射频识别阅读器、超宽带模块、摄像头搭建起了定位系统样机,并在真实道路上进行了功能验证。利用该样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综合碰撞预警系统,能对纵向200m、横向叁车道范围内的潜在危险进行检测,必要时发出报警。此外,提出了优先在快速公交系统中利用位置感知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愿景和实现方案。研究表现,本文提出的定位系统能够达到横向车道级、纵向分米级的定位精度,相比于高性能GPS定位设备拥有显着成本优势,具备大规模配备的可行性。定位系统的样机开发和应用举例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在汽车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领域拥有的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9)
超宽带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相干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因其复杂度低、无需信道估计和精确同步性能备受关注。本文针对非相干UWB系统,研究其中的信道编码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可靠性,极化码(Polar codes)因其可以逼近香农信道容量且编译码复杂度低等特性已被引入非相干UWB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短码长的极化编码系统性能,本文将Spinal-Polar级联编码方案引入非相干UWB系统,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将内码采用连续消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方案的Spinal-Polar级联码引入非相干UWB系统。针对Spinal-Polar级联码引入非相干UWB系统的实现过程,主要对需要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外码Spinal码编译码参数、内码极化编码的信息比特位选择算法及信息比特位选择过程中需要的噪声方差。仿真结果表明:与Spinal-Polar顺序级联编码的非相干UWB系统相比,Spinal-Polar交织级联编码的系统误码性能更优;相同编码速率情况下,Spinal-Polar级联编码可以提升中、短码长极化编码的非相干UWB系统误码性能。(2)将内码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的译码方案引入Spinal-Polar交织级联编码的传输参考脉冲簇(Transmitted Reference Pulse Cluster,TRPC)非相干UWB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编码速率的情况下,内码采用CRC-SCL译码的级联编码系统误码性能随着CRC校验位数和SCL译码路径数目的增加而变好;且进一步改善了内码采用SC译码的级联编码系统的误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宽带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孙荣辉,顾玉全,闫东.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在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罗倩文.基于Spinal-Polar级联编码的非相干超宽带通信系统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金嘉卿,陈东,杨利国,曹作文.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前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
[4].高峰.信息化战场上军用超宽带通信技术运用解析[J].数码世界.2018
[5].许建军,易翔.脉冲超宽带通信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仿真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8
[6].王志波.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8
[7].谢晓娇.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马腊宁.非相干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8
[9].许英教.浅谈超宽带通信传输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8
[10].陈峥.基于射频识别、视觉和超宽带通信的汽车定位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