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涉及货物运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满足铁路运输安全要求的用于防磨的构件。它是在套管本体内壁设置限位凸筋,两限位凸筋之间的凹槽形成通道;在套管本体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一端口设第一凸隼,在第一凸隼两侧的管壁上各设一隼槽,在套管本体另一端口开设凹口,在凹口两侧各设一第二凸隼。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防磨套管总体为管状结构,采取对拉牵捆绑材料局部环绕包裹的方式,有效避免如普通平面构型的防磨衬垫在铁路运输途中受振动等作用发生松脱,导致防磨措施失效,实现了防磨套管对多个“应采取防磨措施”位置不同形状适用性的统一。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设置限位凸筋(6),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设第一凸隼(1),在第一凸隼(1)两侧的管壁上各设一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开设凹口(4),在凹口(4)两侧各设一第二凸隼(5)。
设计方案
1.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设置限位凸筋(6),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设第一凸隼(1),在第一凸隼(1)两侧的管壁上各设一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开设凹口(4),在凹口(4)两侧各设一第二凸隼(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第二凸隼(5)上设有卡扣(9),在隼槽(2)内设有卡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本体(3)外壁一侧设置径向防滑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本体(3)一侧的壁上开设对位观察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本体(3)另一侧外壁上设有对位标记(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用的防磨套管,其特征是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均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满足铁路运输安全要求的用于防磨的构件。
背景技术
铁路或公路货物装载运输时,在加固线与货物、车辆棱角接触处应采取防磨措施。而目前这种防磨措施是采用橡胶垫置于拉牵加固材料与货物、车辆棱角接触处。专利号200920304818.7公开的“货物运输装载加固用橡胶防磨垫”,按适用位置及外形区分为Π、C、L等型号,其实质是一种以外形变化适应适用位置表面形状的平面构型的防磨衬垫。这种结构的橡胶防磨垫虽能适用于钢丝绳等各直径的拉牵捆绑材料,但在实际使用中,因受振动等作用,橡胶防磨垫两侧的防脱护翼失效,导致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了Π型和L型橡胶防磨垫松脱,防磨措施失效,拉牵捆绑材料与货物、车辆在棱角处直接接触的违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松脱、防磨措施失效的防磨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是在套管本体内壁设置限位凸筋,两限位凸筋之间的凹槽形成通道;在套管本体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一端口设第一凸隼,在第一凸隼两侧的管壁上各设一隼槽,在套管本体另一端口开设凹口,在凹口两侧各设一第二凸隼。
在第二凸隼上设有卡扣,在隼槽内设有卡槽。
在套管本体外壁一侧设置径向防滑条。
在套管本体一侧的壁上开设对位观察孔。
在套管本体另一侧外壁上设有对位标记。
所述限位凸筋在套管本体内沿圆周方向均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防磨套管总体为管状结构,采取对拉牵捆绑材料局部环绕包裹的方式,能自适应拉牵捆绑材料拉牵角度变化及拴结点处形状,有效避免如普通平面构型的防磨衬垫在铁路运输途中受振动等作用发生松脱,导致防磨措施失效。既满足铁路运输关于“加固线与货物、车辆棱角接触处应采取防磨措施”的规定,又实现了防磨套管对多个“应采取防磨措施”位置不同形状适用性的统一。
2、防磨套管内壁的限位凸筋,用于将钢丝绳等拉牵捆绑材料“限制”在限位凸筋之间的凹槽处,增大防磨套管沿拉牵捆绑材料轴向旋(翻)转的阻力;同时,限位凸筋与凹槽配合形成的弹性弧面,增大了防磨套管在货物或(铁路)车辆棱角接触处、拴结点处与拉牵捆绑材料的接触面积,使防磨套管充分贴合在拉牵捆绑材料外表面,起到防磨的作用,加之橡胶材质的缓冲作用,使该处拉牵捆绑材料的折弯变化程度得以减缓,有效地减小了该处拉牵捆绑材料内部形成的剪切应力。
3、防磨套管外壁设有径向防滑条,用于增大防磨套管在货物或(铁路)车辆等物体表面沿拉牵捆绑材料轴向滑动的阻力,在拉牵捆绑材料的压力下,外壁的径向防滑条与内壁的限位凸筋共同作用,将防磨套管固定在适当位置,防止拉牵捆绑材料与货物或(铁路)车辆(棱角接触处等位置)直接接触。
4、防磨套管两侧对称分布的对位标记和对位观察孔,一是方便夜间及佩戴手套时的“盲”操作,帮助使用者确定防磨套管压固时“防滑条”半圈的朝向,确定在与铁路货车的常见接触处,如平车(木地板)边缘角钢、支柱槽等处,防磨套管的位置是否合适,将防磨套管置于适当位置;二是在钢丝绳等拉牵捆绑材料与货物或(铁路)车辆棱角接触处,防磨套管呈“折弯”状态,作为限位凸筋的伸缩孔,防止剪切应力集中,延长防磨套管使用寿命。
5、防磨套管两端的卡扣卡入对应位置的卡槽形成“咬合”,实现防磨套管的串联和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B向视图;
图10,是图7再一侧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相互平行的纵向限位凸筋6,任意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拉牵捆绑材料穿过时的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第一凸隼1,在套管本体3同一端口内壁位于第一凸隼1两侧的限位凸筋6背面的管壁上各设一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开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凹口4与第一凸隼1对应,在凹口4两侧的套管本体3端口各设一第二凸隼5与隼槽2对应。
所述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三等分均布。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和图2,本实施例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相互平行的纵向限位凸筋6,任意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拉牵捆绑材料穿过时的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第一凸隼1,在套管本体3同一端口内壁位于第一凸隼1两侧的限位凸筋6背面的管壁上各设一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开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凹口4与第一凸隼1对应,在凹口4两侧的套管本体3端口各设一第二凸隼5与隼槽2对应。
在第二凸隼5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卡扣9,对应地,在隼槽2内沿圆周方向设有卡槽8。
所述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三等分均布。
实施例三
参见图4、图5、图2,本实施例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相互平行的纵向限位凸筋6,任意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拉牵捆绑材料穿过时的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第一凸隼1,在套管本体3同一端口内壁位于第一凸隼1两侧的限位凸筋6背面的管壁上各设一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开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凹口4与第一凸隼1对应,在凹口4两侧的套管本体3端口各设一第二凸隼5与隼槽2对应。
在套管本体3上未设置防滑条一侧的壁上沿轴向在中间和两端各开设对位观察孔10。
在套管本体3另一侧(设置防滑条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与对位观察孔10对应的对位标记11。
所述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三等分均布。
实施例四
参见图6和图2,本实施例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相互平行的纵向限位凸筋6,任意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拉牵捆绑材料穿过时的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第一凸隼1,在套管本体3同一端口内壁位于第一凸隼1两侧的限位凸筋6背面的管壁上各设一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开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凹口4与第一凸隼1对应,在凹口4两侧的套管本体3端口各设一第二凸隼5与隼槽2对应。
在套管本体3外壁一侧沿圆周方向设置套管半圈长度的径向防滑条12。
所述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三等分均布。
实施例五
参见图7~图10,本实施例是在套管本体3内壁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相互平行的纵向限位凸筋6,任意两限位凸筋6之间的凹槽7形成拉牵捆绑材料穿过时的通道;在套管本体3两端设有接长结构。接长结构是在套管本体3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第一凸隼1,在套管本体3同一端口内壁位于第一凸隼1两侧的限位凸筋6背面的管壁上各设一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隼槽2,在套管本体3另一端口位于凹槽7的位置开设截面形状为燕尾状的凹口4与第一凸隼1对应,在凹口4两侧的套管本体3端口各设一第二凸隼5与隼槽2对应。
在第二凸隼5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卡扣9,对应地,在隼槽2内沿圆周方向设有卡槽8。
在套管本体3外壁一侧沿圆周方向设置套管半圈长度的径向防滑条12。
在套管本体3上未设置防滑条一侧的壁上沿轴向在中间和两端各开设对位观察孔10。
在套管本体3另一侧(设置防滑条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与对位观察孔10对应的对位标记11。
所述限位凸筋6在套管本体3内沿圆周方向三等分均布。
使用过程中需要防磨套管串联和接长时,将一只防磨套管的第一凸隼1卡入另一只防磨套管的凹口4内,同时一只防磨套管的第二凸隼5插入另一只防磨套管的隼槽2内,卡扣9也卡入卡槽8内,由此实现防磨套管的串联和延长。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531340.X
申请日:2019-06-19
公开号:CN110271575A
公开日:2019-09-24
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授权时间:主分类号:B61D 45/00
专利分类号:B61D45/00
范畴分类:32A;32G;
申请人:成都睿智兴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睿智兴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体路1号1栋7层4号
发明人:刘运惠;张培雯;黄健勇;席劲松;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第一发明人:刘运惠
当前权利人:成都睿智兴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海燕
代理机构:5112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