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峨眉武术源于道教文化,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不断壮大。文章基于文献以及历史材料,针对道教文化对峨眉武术的影响以及贡献加以分析。文章认为峨眉派的武术主要影响来源是道教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峨眉武术不断扩展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今日独树一帜的武术流派。
关键词:峨眉武术;道教文化;渊源;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在影响与塑造人们信仰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文化现象,其中武术就极具代表性,峨眉武术同样受宗教的深刻影响,由此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文化特征。所以,相对于其它武术流派,峨眉武术受宗教尤其是道教的影响更甚。同时,峨眉武术的发展又推动了道教文化的发展,二者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相互促进。
1 峨眉山历史上的三次“道、佛之争”
峨眉山上存在的不仅仅是道教,还有佛教。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是有矛盾的,因为佛教和道教传入的时间本来就不一样,并且两者的基本教义与传播途径也不尽相同,但不同宗教间总是有冲突的。佛教与道教之间的冲突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次。第一次是在晋代,争论的中心是谁最先来到峨眉山。不管是道教方面还是佛教方面,都拿出了证明自己的资料。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菩萨所说的常驻山中,指的就是佛门中人。道教则说,峨眉山上的光明山从很早开始就有菩萨居住了,道教和佛教两家都说自己才是先来的,以此一直争论不休。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硬件设备都会面临不断被更新或淘汰。所以对于硬件资产,要详细记录用户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如内存、处理器类型、处理器速度、处理器个数、数学协处理器、总线类型等参数,以方便管理员对内网中计算机硬件资产进行统计归档。对于软件资产,要详细记录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定时分析终端计算机安装的软件信息,并通过多种条件进行查询和统计。由管理员对其审核,及时发现用户安装的不安全软件,减少内网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但根据史料,道教开始于峨眉山的时间比佛教早几百年。在峨眉山上的很多山峰中,中锋岭是最适合修行的,于是道教就在那里修建了乾明观。然而后来佛教也想把那里归自己所用,最后道教还是败于佛教,明果乘势进驻中锋,将观这一名称改称为寺。在唐朝,道教和佛教的斗争越演越烈,原因是由于唐朝的高祖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道教的,因而大力支持道教,使得当时的道教队伍不断的壮大。但随后的几代皇帝中,有的崇尚道教,有的则崇尚佛教。这些状况,都影响着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地位。因此,导致了峨眉山道教和佛教势力的此消彼长。
两者的第二次斗争是在宋代。在宋代初期,峨眉山上的万年寺铸造了一尊铜像,并以这个作为标志。因此佛教在大宋皇帝的支持之下,在公元九百八十年,也铸造了一尊骑象作为自己的标志,并以此作为普渡众生的标志,发扬佛教的精神。同时还产生了很多关于道教武术的传说,还有很多人练习道教的武术。因此,佛教和道教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峨眉的武术也在道教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2 峨眉山周边地区的道教文化
考虑目标加速及转弯影响,目标运动模型选择三维协同转弯模型(3DCSCT)、扩维匀速直线运动模型(CV),3DCSCT相应的过程噪声Q(ω)参见文献[10]。
道教的发源地是中国四川,而鹤鸣山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道教的最早发祥地。以“青城天下幽”著称青城山是道教的第五洞天,是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道观。可以看出当时的道教文化覆盖了当时的很多地域,而养生文化也于彼时开始流行。距峨眉七十公里之遥的彭山,说明了引导术在道教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也为后来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就曾住在峨眉山上,而他早年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一位道士,同时苏东坡也受到了这位道士老师的细心栽培。因此苏东坡从小对于道教和道士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苏东坡后来居住在海南的时候,在《众妙堂记》中写到:“眉山道人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谪居海南,一日梦至其处,见张道士如平昔,泛治庭宇,若有所待者。”从中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对苏东坡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
3 道教影响下的峨眉武术
3.1 峨眉武术宗旨
峨眉的武术派系中还包含着拳法,早在南宋时代,就已经记载了关于峨眉武术由于道家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拳法。南宋的时候,一个峨眉的道长,根据大自然的启发,模仿了猴子的各种动作,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拳法,称之为猴拳。因为这位道长当时眉毛是纯白的,因此称之为“白眉道人”,所以,这种独特的拳法也被称之为“白眉拳”。除了这个之外,中国佛教曾经有一位副主席也在考证了很多古籍之后指出,峨眉武术中另外一个很大的分支,就是气功。它的开始时间也是在南宋时期,这就是峨眉临济气功,不过它的产生时间比较晚一些,是在南宋的末期,也就是在佛教和道教的第二次斗争结束的时候产生的,是佛教的一位禅师发明的。一开始只是在内部流传,后来才开始慢慢为外人所熟知。但根据文献资料记载,这位禅师本来就是道家中人,对于养生之术颇有研究,是后来才入佛门的。他的养生功主要模式就是吐纳,不管是练习的方法还是书本中记载到的内容,都是到道家的方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峨眉的武术受到的道家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1)高岩温条件下支护结构的温度分布经历了支护结构施工温度急升期、养护期温度缓降期和运行突降期等3个阶段。在支护结构喷层施工前,环境温度及洞壁温度主要受初始岩温影响,通风后温度降低幅度较大,可较快形成调热圈;在喷层施工后,围岩会出现一定程度温升,喷层与围岩交界面出现热量聚集,可采取降低支护结构的降温路径、提高支护结构导热系数及加大通风等施工措施;在运行期过水时期,过水使得支护结构表面温度发生突降,时间主要集中在24 h内,围岩体内部也将形成一定范围的低温圈,对支护结构产生应力冲击。
3.2 道家文化对峨眉拳种的影响
其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养生。《四川武术大全》第四十八章《通臂拳源流》中曾经记载道:“春秋战国时由白猿公所创,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就是现在的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他在年迈的时候被人称之为白猿道人,在峨眉山上收了很多徒弟。”后来的很多文献资料中都采用了同样的说法,但是,这一说法仅仅只是作为了峨眉道士的起源说法,并没有真正的说出他的具体内容,其中的关联也没有详细说明。所以,想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峨眉武术和道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慢慢考证。在唐代之后,就开始很少有人相信什么灵丹妙药了,而是相信练习武术可以帮助自己延年益寿。因为道家的武术主要以气功为主,讲究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根据现存的一些资料记载,峨眉武术最早源于民间,这也是其迅速流传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峨眉的道教武术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气功。
第二种拳法发源于明末清初,在武术专家吴殳的《手臂录》中有详细记录。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这本著作主要有四卷,其中前面的两卷主要的是描述跟枪法有关的内容,其中峨眉枪法就记载在内。在这以后的八年,作者又把关于关枪的部分内容描述的更加详细,成为了另外一本书。这本书里关于峨眉枪法的记载是很多练习枪法之人趋之若鹜,是非常的想要看到的,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枪法记载的最有名的一部著作。此书的作者本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学识渊博,精通诗词歌赋以及音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非常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外,他还是一位对养生非常有研究的人,也可以说,他也许就是道教中人,因为养生这一说法就是由道家最早提出的。
而后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的武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有两种拳法的始源开始于明代。有很多诗词都是用来描述它的,其中多是三十行的七言诗,是很多学者研究峨眉武术的必须要阅读的资料。对于这些诗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就是程大力教授所说的这些道教所属流派的主要训练的功夫,主要修行的人是僧人,但是这又是道教的文化,这肯定是有所矛盾的。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来,这都是一首描写寺庙的诗词,所以,这应该还是赞扬佛教的。第二种说法是这些诗词是为了赞扬峨眉的道教文化,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这里面的诗词句描写的主要还是道教。因此第二种说法应该更合理,因为所有的诗词不仅仅描写了峨眉武术,而且还详细说明了一位道人练功的过程。而且在明代就有了僧兵,按照僧兵的说法,这些文人是不可能把僧人写成道人的。这其中有一首诗歌中就有写道:“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根据这四句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这里主要描写的还是对于道家中人的武术起源,而不是少林的武功,“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这四句可以看出,描写的主要是道家武术的行进流程、动作以及完成的招式,描写的是道人在空中来去自如的表现,其姿势是非常优美的,身法也显得非常玲珑有致。这些诗词歌句,不单单表现了当时的四川地域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模式,同时还指出了道家气功的深厚内功,这种内功的气息显得非常的高深。
3.3 道教文化对现代峨眉武术的影响
峨眉武术的重要代表是峨眉拳,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它是峨眉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源于一位道姑的创作。一开始是为了防身所用,是谐音而来的叫法,称之为峨眉拳。据说一位非常痴迷于峨眉拳的人的说法,当时他练习了很多门派的拳法,峨眉拳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认识到,峨眉拳是一种由很多不同门派的武功汇聚而成的,一种是说创造他的人是一位来自河南的师祖,而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上面所说到的道姑,说她才是最早的创始人。不管哪一种,都是由道家最早开始练习的。曾经有资料中记载过,一位道姑为了能够有一种武功可以用来防身,为了不跟别的门派有冲突,有自己的特点,经过了十三年的不断历练,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峨眉拳,于是就叫自己门下的弟子练习这套武功。因为是道姑,来自峨眉,所以称这套武功为峨眉拳。
采用的实验环境:Inter(R)Core(TM)i5-4590 CPU 3.30GHz,4GB 内存,Windows 10 操作系统,C++编程语言。
其实,河南也有峨眉拳,但是他们最早的起源是不是同一个门派还不得而知。此外,还有别的拳法也可以代表峨眉山的武术,它综合了道教武功的精华,保留了它自身的特点,集结了一批爱好者。
4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现代的峨眉武术,还是具体的拳法以及枪法,他们的起源以及套路都是可以看出道家的精髓的,他们都带有很浓厚的道家的文化风格。可以说,峨眉武术体现了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也已深刻影响了峨眉武术的发展。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峨嵋的武术都会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但是无论如何演变下去,道家文化都会在其左右,持续地影响着峨眉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慧,辜伟.峨眉武术与道教文化的渊源考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17-20.
[2]毛晓红,毛若.李白“逍遥游”的成因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24-27.
[3]张振谦.道教与北宋诗歌[D].中山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9)02-0082-03
收稿日期:2018—11—25
作者简介:刘精武(1987— ),男,河南商丘人,助教,主要从事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责任编辑 柴仲学)
标签:峨眉论文; 道教论文; 武术论文; 佛教论文; 道家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对道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长治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 长治学院体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