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抗弯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盾构隧道,接头性能,足尺试验,抗剪切性能
极限抗弯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巩一凡,丁文其,龚琛杰,姜弘[1](2019)在《大断面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极限抗剪切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矩形盾构隧道具有断面利用率大、覆土浅、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在城市高密度区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较于广泛使用的圆形隧道,类矩形隧道由于自身成拱效应较差,隧道肩部接头结构易产生较大的剪切荷载,有必要对接头的剪切性能进行研究。文章以某大断面类矩形盾构隧道为原型,以混凝土管片接头为试验对象,采用足尺试验方法对其抗剪切性能进行研究,归纳宏观破坏现象,获得了剪轴比(接头剪力/轴力)-相对错台量关系等整体力学响应特性,得到了剪力-螺栓应变曲线和剪力-混凝土表面应变等局部力学响应特性,并引入数字照相分析技术(DIC)对接头结构的开裂破坏全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剪切裂缝的扩展规律,最后对结构的抗剪承载性能进行评价。基于试验数据总结了管片错台随剪轴比的"四阶段"变化规律:克服摩擦阶段(剪轴比小于0.4)、间隙闭合阶段(剪轴比为0.4~0.75)、抗剪强化阶段(剪轴比为0.75~2.76)、屈服破坏阶段(剪轴比大于2.76)。试验结果表明,剪切荷载作用下该断面形式的大断面类矩形盾构隧道接头抗剪切屈服剪轴比为2.76,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承载性能。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再谦,帅世杰,蒲黍绦,张丽华,饶军应[2](2019)在《微型抗滑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共27根试件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较低且为脆性破坏,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表现出较高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将桩心配筋桩受荷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将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强化阶段。钢管+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可用钢管混凝土桩极限抗弯承载力乘以1.2的提高系数计算。(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刘殿忠,贾景超,刘婉娟[3](2018)在《冷弯薄壁C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弹性抗弯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换算截面法推导了冷弯C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单向板弹性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应用数值积分方法,考虑泡沫混凝土和冷弯型钢的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基于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得到组合单向板跨中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全曲线.采用上述二种方法以及有限元法计算了组合楼板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换算截面法计算组合楼板的弹性抗弯承载力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俊志,刘权,罗云耀[4](2018)在《超1 m直径薄壁钢管抗弯极限承载力与局部屈曲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外管道工程的规划建设及石油天然气日益加大的需求,钢管作为油气输送及管桩结构的重要构件,大口径化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针对大直径、大径厚比的螺旋焊缝钢管(SAWH)受弯性能研究较少的现状,对大径厚比大口径的13根SAWH和2根直焊缝管(SAWL)的受弯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径厚比从65. 7变化到118. 7,直径介于1 065~1 070 mm。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径厚比及屈服强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厚比较大时,受压区较早出现局部屈曲,并显着降低构件的承载力与延性。变形能力得益于残余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抗弯极限承载力未出现明显变化。屈服强度越高,抗弯极限承载力越大,临界曲率反而越小。随着初始缺陷的增加,承载力急剧下降,在实际工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管的初始几何缺陷。(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11期)
梁中勇,饶军应,陈再谦,帅世界,刘灯凯[5](2018)在《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是在微型钢管桩的基础上加入桩心钢筋组合而成。对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进行了室内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弯矩增大,试件中性轴往受压侧移动,承载力不断提高;设计时应考虑桩心钢筋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试件在纯弯矩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延性。与无桩心配筋的微型钢管桩极限抗弯承载力对比后发现,桩心钢筋的存在使得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了50%,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陈大淀,石启印,范旭红,杨帆,张杰强[6](2018)在《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极限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受弯性能,对4根跨度为4m的组合连续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并对其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混凝土、钢梁及钢筋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连续梁在两跨跨中荷载作用下发生典型的弯曲破坏,有明显塑性破坏特征;组合连续梁中外包U形钢梁和负弯矩区钢筋能通过抗剪连接件有效协同作用,整体性能良好;将高强混凝土与高强钢板组合用于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中是可行的,两者通过栓钉连接,整体组合作用良好,具有良好的延性及较高的安全储备,适用于大跨度结构。(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4期)
张苇,杜涌,高建财,张炎飞,郭昭胜[7](2018)在《砂土中吸力式单桩极限抗斜拉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饱和砂土中吸力式单桩的极限抗斜拉承载力,对3种不同长径比和3种荷载作用角度下的吸力式单桩进行了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桩基础的极限抗斜拉承载力。通过极限平衡法对吸力式单桩的极限竖向抗拔承载力和极限水平向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基于破坏包络线的概念,对吸力式单桩极限抗斜拉承载力的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得到了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之间的归一化关系及经验公式,进而推导出吸力式单桩基础的极限抗斜拉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朱经纬,王春生,翟晓亮,刘浩,崔志强[8](2018)在《圆管翼缘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3根圆管翼缘组合梁静力加载抗弯破坏性试验,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及栓钉滑移与断裂,建立了圆管翼缘组合梁非线性数值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以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为主要结构参数,计算了48根正交设计的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依据试验梁与数值模型梁的抗弯受力性能,提出了基于简化塑性理论的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应用数值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结果,回归得到了圆管翼缘组合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型组合梁与试验梁承载力比值为0.99~1.03,挠度比值为0.87~1.09,因此,弯矩-挠度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采用数值模型组合梁准确模拟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全过程受力行为;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随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圆管管径的改变变化较小,位移延性系数随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平方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钢梁下翼缘宽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不同塑性发展程度的各类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为3.16~7.19,体现了较好的延性;采用极限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与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计算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比值为0.91~1.09,平均比值为0.98,因此,公式计算结果准确;为使圆管翼缘组合梁具有一定延性,建议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5。(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金跃郎,丁文其,姜弘,魏于量,龚琛杰[9](2017)在《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极限承载能力和极限破坏状态,进行了该管片接头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试验在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盾构隧道管片接头试验加载系统中进行,采用Datataker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了接头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过程,同时采集并记录了该接头的破坏过程和最终破坏形态。通过分析管片接缝张角、接头处挠度以及双排螺栓应力随接头处弯矩荷载的变化,对该管片接头结构力学性能变化及破坏全过程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3个阶段:弹性变化阶段(弯矩小于450kN·m)、塑性发展阶段(弯矩为450~800kN·m)、屈服破坏阶段(弯矩大于800kN·m)。试验结果表明:正弯矩荷载下该断面形式的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屈服弯矩为800kN·m,极限抗弯承载力为884kN·m,均远大于该管片接头设计荷载(534kN·m),意味着试验的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可满足抗弯设计的要求,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管片接头试件的最终破坏形态表明,除了传统圆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试验中常见的接缝混凝土受压屈服破坏、接头螺栓受拉屈服破坏以外,所研究的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纵缝接头出现了新的破坏形态,即接头盒断裂和锚固失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王睿,周志祥,魏文龙[10](2017)在《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2片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和1片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负弯矩区段的试验研究分析以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索。试验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在抗弯承载力、刚度上表现良好。提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弹性-塑性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和。(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极限抗弯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共27根试件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较低且为脆性破坏,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表现出较高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将桩心配筋桩受荷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将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强化阶段。钢管+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可用钢管混凝土桩极限抗弯承载力乘以1.2的提高系数计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抗弯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巩一凡,丁文其,龚琛杰,姜弘.大断面类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极限抗剪切承载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陈再谦,帅世杰,蒲黍绦,张丽华,饶军应.微型抗滑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3].刘殿忠,贾景超,刘婉娟.冷弯薄壁C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弹性抗弯极限承载力分析[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8
[4].刘俊志,刘权,罗云耀.超1m直径薄壁钢管抗弯极限承载力与局部屈曲破坏机理研究[J].钢结构.2018
[5].梁中勇,饶军应,陈再谦,帅世界,刘灯凯.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J].铁道建筑.2018
[6].陈大淀,石启印,范旭红,杨帆,张杰强.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极限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8
[7].张苇,杜涌,高建财,张炎飞,郭昭胜.砂土中吸力式单桩极限抗斜拉承载力计算[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朱经纬,王春生,翟晓亮,刘浩,崔志强.圆管翼缘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延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
[9].金跃郎,丁文其,姜弘,魏于量,龚琛杰.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7
[10].王睿,周志祥,魏文龙.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