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硕士生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硕士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体系,学术,会计学。
硕士生培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明磊,黄雨恒,周文辉,蓝文婷[1](2019)在《校外导师、实践基地与培养成效——基于2013—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生调查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外导师、实践基地是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关键要素。通过全国性时序数据的监测发现,样本人群中超过50%的专业硕士既无校外导师指导也未进入实践基地训练,说明校外导师指导和实践基地建设现状依然严峻,但从年度变化来看,走势趋好。各类培养单位在实践基地建设上差异不大,但在校外导师安排上有显着差异;年级越高,专业硕士拥有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的比例也越高,而且满意度也越高;西部地区高校在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上均落后于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专业硕士的校外导师、实践基地建设状态及满意度均对其培养成效有显着影响,并且实践基地的影响大于校外导师。建议继续使用制度、政策等举措完善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其中各类培养单位应着力加强校外导师制度;专业硕士应尽早获得校外导师指导,并进入实践基地训练;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培养单位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旭[2](2019)在《硕士生学术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是指硕士研究生在技术性、道德性和知识性方面的学术能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硕士研究生人数不断扩增,势必会影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有的硕士研究生会出现问题意识淡薄、文献综述能力差,自主能力较差、不善于与人合作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建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论下,倡导硕士研究生应转变学习观念,提高技术性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性学术能力;博览群书,提高知识性学术能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朱风尚,王志荣,杨文卓,杨长青[3](2019)在《不同学位类型临床医学硕士生培养的短板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规范化地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生,2010年以后国家正式将临床医学硕士生分为专业学位型和科学学术学位型。前者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结合,偏重于临床医疗,后者偏重于基础科研。但在临床教学中发现二者皆有短板。本文结合硕士生今后个人发展需要,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刘兰英[4](2019)在《未来卓越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以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培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能力薄弱,是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实践能力内涵界定不明确、实践与课程二元分离状态明显、优质教育实践基地缺乏、基地优秀教师指导缺位、实践过程监管机制不健全,是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创新实践能力弱的主要成因。厘清创新实践能力内涵、创建海内外高端实践基地、开展名师带教与导师组协同指导、聚焦"叁模块"开展立体式实践、建立健全过程性质量保障机制,是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举措。(本文来源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周常兰[5](2019)在《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培养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比例逐年增加,录取比例也同步增加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其培养质量成为有待研究的迫切问题。针对跨专业与会计学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在理论研究和各方面最佳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其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水平,分析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毕业生的培养需求,探讨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在读生的培养方法,并探讨如何对他们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万由令,全力,梁浩,乌慧玲,张磊[6](2019)在《“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研究生的能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实践,提出了以研究生个体"1"为中心,包含"2"类校外平台、"3"类实践元素、"4"项课程改革、"5"项保障举措的"12345"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体系,探索出一套全过程与系统化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9年03期)
江丹[7](2019)在《简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完善教育制度、提升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优化专业素养而产生的教育形式。其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偏重专业实践的教学。自2017年起,国家取消在职教育硕士招生计划,招收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且招生比例较之在职教育硕士也有所提高。在结合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基础上,如何建构合理、有效的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孙琦[8](2019)在《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存在的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同质化和就业层次低端化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从校内培养、校企合作和高校间合作等角度找到工科全日制硕士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联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质量,且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刘宁宁[9](2019)在《本硕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及其成效研究——基于1464名学术型硕士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传统研究生院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本硕阶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低水平重复、层次性不明显、前沿性一般及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足等现象。培养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学生对本硕阶段考核方式衔接的评价较低,对硕士阶段导师指导质量和学术报告评价较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导师指导频次和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术活动的满意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袁本涛,杨佳乐,王传毅[10](2018)在《变革中的硕士生培养目标:概念、动力与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相比,目前针对硕士生培养目标还缺乏系统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第一,存在"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两种培养目标的操作性概念,二者各有利弊;第二,培养规模扩大、培养结构调整、知识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需求迭代均是推动硕士生培养目标变革的动因;第叁,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行动包括通过招生改革提前引导生源分流,通过课程改革更新学生所需的能力素质,通过倾听多方声音保障变革的有效落实。未来在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时可兼顾横纵两种概念,综合考虑内外部动力因素,从招生机制、课程教学和参与主体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考虑培养目标的学科差异。(本文来源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硕士生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是指硕士研究生在技术性、道德性和知识性方面的学术能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硕士研究生人数不断扩增,势必会影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有的硕士研究生会出现问题意识淡薄、文献综述能力差,自主能力较差、不善于与人合作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建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论下,倡导硕士研究生应转变学习观念,提高技术性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性学术能力;博览群书,提高知识性学术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硕士生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磊,黄雨恒,周文辉,蓝文婷.校外导师、实践基地与培养成效——基于2013—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生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
[2].王旭.硕士生学术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3].朱风尚,王志荣,杨文卓,杨长青.不同学位类型临床医学硕士生培养的短板和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9
[4].刘兰英.未来卓越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以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培养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
[5].周常兰.跨专业会计学硕士生培养的调查研究[J].商业经济.2019
[6].万由令,全力,梁浩,乌慧玲,张磊.“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9
[7].江丹.简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模式[J].唐山文学.2019
[8].孙琦.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刘宁宁.本硕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及其成效研究——基于1464名学术型硕士生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
[10].袁本涛,杨佳乐,王传毅.变革中的硕士生培养目标:概念、动力与行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