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戏论文-丁雅琴

鬼魂戏论文-丁雅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鬼魂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杂剧,鬼魂,文化,社会

鬼魂戏论文文献综述

丁雅琴[1](2018)在《元杂剧中鬼魂戏的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剧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是元代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在元杂剧中,"鬼魂"题材的运用十分广泛,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一现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当时社会思想、时代背景、政治制度的反映。本文通过探讨元代鬼魂戏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归纳元杂剧中主要的鬼魂形象,并寻找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总结出鬼魂形象的文化意义、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1期)

庄平[2](2015)在《浅议元杂剧中鬼魂戏的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鬼魂戏何以能够在戏曲舞台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广为流传?这与它独特鲜明、契合了民族普遍心理的美学风格不无关系。现存鬼魂戏从内容上来看,多属于历史剧、公案剧和爱情剧叁类。(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5年11期)

张玉雁[3](2012)在《对传统戏曲中“鬼魂戏”的审视与评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戏曲在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上有着充分的自由和无限广阔的天地,非现实的鬼魂可以在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对于剧情的开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或成为全剧着力刻画的中心。中国传统戏曲中描写鬼魂,其宗旨不是宣扬鬼神迷信,而是剧作家表达现实生活感受的一种特殊的意象,因此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刘玮[4](2008)在《元代戏曲之鬼魂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有一类题材的剧作,以鬼魂为主要人物,多出现鬼魂托梦、祭奠亡灵的情节,我们称之为"鬼魂戏"。其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西蜀梦》,武汉臣的《生金阁》,孔文卿的《东窗事犯》,朱凯的《昊天塔》,郑廷玉的《后庭花》(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08年01期)

邸允峰[5](2008)在《文艺民俗学视野下的元杂剧鬼魂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鬼魂戏凭借自身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已成为整个元杂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相当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鉴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把文学和民俗学结合起来,在文艺民俗学所构建的理论框架指引下,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元杂剧鬼魂戏,以鬼魂意识这一无形心意民俗为研究的基点,观照剧作中深蕴的多重民俗文化因子,揭示各民俗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特点,旨在考察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世态民俗生活相,同时发掘作品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与其深刻的思想旨归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主体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简述文艺民俗学研究视点的建构及其对元杂剧鬼魂戏研究的意义,并介绍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考索“鬼”、“魂”的概念,探讨鬼魂意识作为无形心意民俗的突出表现形式,框定本论文中元杂剧鬼魂戏的研究范围,并对相关文本作概貌介绍。第叁章:分别从鬼魂意识的直接展示、驱鬼辟邪习俗的有意穿插、岁时节令背景的精心搭建、复仇习俗的大量融合等四个方面展现元杂剧鬼魂戏中熔炼的多重民俗文化因子。第四章:在前章对剧作中熔炼的多重民俗文化因子充分展现的基础上,考察作品展现的独特世态民俗生活相,揭示各民俗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特点,力图透视元杂剧鬼魂戏的民俗文化意蕴,并发掘作品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与其深刻的思想旨归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高旭[6](2007)在《戏剧中的黑暗精灵——论《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的鬼魂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臧慧远[7](2007)在《元杂剧的鬼魂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的鬼魂戏在现存的一百六十二本元杂剧中共有十七本。其数量虽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其的研究。我们按照题材内容将元杂剧中的鬼魂戏划分为公案、爱情、历史、社会伦理、宗教五个题材,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探索出元杂剧中不同题材鬼魂戏的整体概貌。在形式上,元杂剧中的鬼魂戏对鬼魂形象进行独特塑造,描写鬼魂与人之间的幻化,借此展现出整个鬼魂戏所具有的奇幻美蕴。在原因上,主要从传统的鬼魂信仰、文学创作中的“鬼话”传统、戏曲形成和民间演剧习俗和元代社会现实四方面对元杂剧中的鬼魂戏进行溯源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张丽红[8](2003)在《中国古典鬼魂戏的独特审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鬼魂戏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一种特殊类别,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鬼魂形象以幽邃奇异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形象,更重要的是以鬼魂形象投射了人们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鬼魂戏以人与鬼的二元对立冲突表现出极为深刻的主题:人的现实是非人的存在,鬼才体现出人渴望的自由;鬼魂戏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以鬼魂的非正常形象表现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心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5期)

罗斯宁[9](2003)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祭奠冤魂剧叁种。元代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象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曹凌燕[10](2002)在《论鬼魂戏的审美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鬼魂戏这一传统戏曲类别中 ,由于鬼魂的介入 ,使原本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情节强行发生逆转 ,故事结局朝着作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由悲而喜、化苦为乐的结构方式和理想结局 ,使鬼魂戏呈现出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适应了观众的普遍心理和欣赏习(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02年04期)

鬼魂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鬼魂戏何以能够在戏曲舞台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广为流传?这与它独特鲜明、契合了民族普遍心理的美学风格不无关系。现存鬼魂戏从内容上来看,多属于历史剧、公案剧和爱情剧叁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鬼魂戏论文参考文献

[1].丁雅琴.元杂剧中鬼魂戏的文化底蕴[J].视听.2018

[2].庄平.浅议元杂剧中鬼魂戏的文化底蕴[J].文学教育(上).2015

[3].张玉雁.对传统戏曲中“鬼魂戏”的审视与评判[J].焦作大学学报.2012

[4].刘玮.元代戏曲之鬼魂戏[J].戏剧之家.2008

[5].邸允峰.文艺民俗学视野下的元杂剧鬼魂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6].高旭.戏剧中的黑暗精灵——论《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的鬼魂戏[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

[7].臧慧远.元杂剧的鬼魂戏研究[D].兰州大学.2007

[8].张丽红.中国古典鬼魂戏的独特审美价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9].罗斯宁.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曹凌燕.论鬼魂戏的审美形态[J].戏曲艺术.2002

标签:;  ;  ;  ;  

鬼魂戏论文-丁雅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