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生素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维生素,稳定性,水溶性,新生儿,注射用,营养液,疗效。
维生素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瑞玲,王晶,张丽锋,张云霞,陈晓芳[1](2019)在《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含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并评价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乳滴平均粒径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和细菌生长情况的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采用回顾性分析肠外营养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住院时间、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生化指标值、并发症发生率考察临床疗效。结果: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数、乳滴平均粒径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PDI值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不含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肠外营养液的乳滴单分散性相对较好。使用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血糖(Glu)以及电解质含量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使用含相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白蛋白(ALB)、前蛋白(PA)以及总蛋白(TP)、血糖(Glu)以及非结合胆红素(IB)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均可用于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但注射剂中抑菌剂的安全性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张新娜,郭琛琛,高宗旺[2](2019)在《维生素E和脂肪来源对番鸭胸肌脂肪酸组成及脂质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大豆油和鱼油)来源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以及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120只1日龄的雌性番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基础日粮维生素E水平为20 mg/kg,其中两个处理组分别添加20 g/kg的鱼油和大豆油,另外两个处理组在油脂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 mg/kg维生素E,试验分为两个阶段,1~42 d和43~66 d,测定试验期间番鸭的体重、日增重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日粮各处理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均无显着影响(P> 0.05),同时对胸肌成分及屠宰24 h后pH值无显着影响(P> 0.05)。肌肉储存1和7 d后,高水平维生素E均显着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 <0.05)。鱼油组较大豆油组显着提高了胸肌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比例(P <0.05),同时n-6脂肪酸比例显着降低(P <0.05),n-3脂肪酸比例显着升高(P <0.05),导致n-6/n-3显着降低(P <0.05)。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番鸭与其他家禽品种一样,饲粮中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对其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着的影响。此外,日粮添加的维生素E水平超过生理需要水平时可以延长肉的货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8期)
兰宏兵,余述燕,黄秋荣,麻怡,梁雯敏[3](2019)在《维生素C多重乳状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液体石蜡为内乳液油相、Tween-80为外水相乳化剂、明胶为高分子增黏剂,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多重乳状液并对维生素C进行包裹,以离心前后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比和放置2周期间维生素C包裹率的变化值为稳定性衡量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外内相用量比、乳化温度、均质速度和高分子材料用量等因素对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其中具有显着性影响的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多重乳状液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以Tween-80和P135分别为外内相乳化剂,Tween-80质量分数为2%,外内相用量比1. 0,乳化温度45℃,均质转速2000 r/min,明胶用量0. 5%.该条件下,制得的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比为0. 966 4,性能稳定,对维生素C的包裹率可达98%,具有令人满意的包裹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顾翠华,蒋利华,张镕,徐春雷[4](2019)在《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25羟维生素D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6月1 042例H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组)、2 68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的体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25(OH)D等指标,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25(OH)D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IMT明显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易损斑块构成比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MT、H型高血压、HDL-C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则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25(OH)D水平降低是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章瑾,王青青,蔡鑫君,周峰[5](2019)在《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能促进糖、蛋白质、脂肪合成和贮存的激素~([1]),它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可有效抵消葡萄糖载体溶液带来的血糖波动。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胆固醇的转化,可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免疫力,同时也是许多酶的辅因子,在胶原、神经递质和许多(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孙健,王青云,王帅[6](2019)在《配方粉中脂溶性维生素稳定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配方粉中脂溶性维生素在前期生产加工和后期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确认最佳的生产工艺以及适宜的贮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贮存温度和湿度、受热时间、光照等因素均会对维生素A的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光照因素对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稳定性均会产生显着影响;贮存温度和湿度除对维生素A的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外,还对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9年07期)
王晶,张丽锋,赵瑞玲[7](2019)在《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样的调配方法,以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临床常用量1. 5 m L和临床最大使用量3 m L为依据,将添加(实验组)和不添加(对照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分别调配成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将其置于避光室温(25℃)下存放,于调配后的0 h、12 h、24 h考察外观变化、p H值、乳粒粒径大小、粒度分布、不溶性微粒以及细菌生长情况等。结果:按临床常用量或临床最大使用量配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的p H值、乳粒粒径大小、不溶性微粒数、细菌生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样品的PD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各样品的PDI值均<0. 2,乳滴的单分散性良好。结论: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添加和不添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调配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均较好,临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晶[8](2019)在《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调配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同时考察储存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在早产儿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差异在于A厂家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含抑菌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B厂家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含抑菌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方法:1.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使用含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混合液3.0 mL、1.5 mL分别调配高剂量、低剂量组的肠外营养液,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肠外营养液分别使用A厂家、B厂家的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室温下通过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值、乳滴粒径大小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细菌生长情况等考察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2.储存温度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影响使用含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混合液1.5 mL的肠外营养液,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肠外营养液分别使用A厂家、B厂家的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储存于不同温度(4℃、25℃、40℃)下,以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值、乳滴粒径大小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细菌生长情况等考察储存温度对肠外营养液的影响。3.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以及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不能完全耐受胃肠道喂养的60例患儿的相关数据。以使用含A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的患儿为对照组,使用含B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的患儿为实验组。对比患儿行肠外营养前及2周后的体质量、血糖、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电解质的含量。结果:1.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液的pH值、乳滴平均粒径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I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肠外营养液PDI值均大于对照组的。肠外营养液的无菌检查和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两剂量组中实验组肠外营养液的颜色较对照组肠外营养液的偏黄。2.储存温度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外营养液于40℃下的乳滴粒径大小与4℃、2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肠外营养液于40℃下24 h后,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且出现轻微的乳化现象。3.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外营养支持前及2周后的体质量、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血糖(Glu)以及电解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和2周后的体质量、白蛋白(ALB)、前蛋白(PA)以及总蛋白(TP)、血糖(Glu)以及非结合胆红素(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调配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较好,均可作为肠外营养支持的水溶性维生素补充剂,含有A厂家的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乳滴分散性相对较好。2.在4℃、25℃的温度下,两组肠外营养液24 h内的稳定性均较好。若不能立即使用肠外营养液,应避免高温条件下放置,确保其稳定性。3.含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均可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为了保障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医师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和临床其他治疗统筹考虑,定期对营养支持治疗的患儿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合理用药。4.虽然本研究显示含抑菌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临床疗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注射剂中含有抑菌剂的安全性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20)
刘增辉,曹殷慧,徐燕,李成网,司武阳[9](2019)在《四种茶饮料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检测了四种代表性市售茶饮料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研究茶饮料在室温未拆封持续贮藏5个月稳定性和拆封后室温下96 h内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除原叶绿茶中茶多酚略低于标准GB/T 21733-2008外,其他受试茶饮料各品质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在室温未拆封存储条件下,各种茶饮料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各样品中茶多酚在存储第3个月(即9月份)含量下降最明显,维生素C含量在存储第1~3个月(即7~9月份)下降较快,存储5个月后,只有调味绿茶中有维生素C检出,而调味红茶、原叶绿茶及原液红茶均未有维生素C检出。茶饮料开封后96 h内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下降,红茶饮料中维生素C在开封后72 h时只有微量检出,96 h后未有检出。以上结果表明茶饮料不宜长期室温存放,开封后不宜长时间放置。对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为茶饮料生产、存储及消费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沈思宇,姜连阁,侯典朋,邵琪,赵晶[10](2019)在《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2稳定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2的稳定性,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原料,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常温试验和模拟开封后使用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60℃)、高湿(RH 92.5%)和强光(4 500 lx)下进行10 d敞口平铺(≤5 mm)考察,高温条件下水分降低,折算干基后2种待测样品中维生素B_2的保存率约为63%和57%;高湿条件下水分升高,但折算干基后维生素B2含量基本不变;强光条件下水分几乎不变,但2种待测样品中维生素B_2保存率约为45%和46%。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包装的影响因素,考察2种不同包装的6批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加速条件(37℃, RH 75%)下和常温条件下维生素B_2变化,加速试验在6个月后2种样品平均保存率达88%和85%,罐装保存率高于盒装率;长期试验也得出带包装的样品的维生素B_2含量稳定;模拟开封后使用也得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各项指标稳定。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应注意避光且在干燥的室温下保存,若条件允许,最好还是选择罐装的奶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维生素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大豆油和鱼油)来源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以及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120只1日龄的雌性番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基础日粮维生素E水平为20 mg/kg,其中两个处理组分别添加20 g/kg的鱼油和大豆油,另外两个处理组在油脂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 mg/kg维生素E,试验分为两个阶段,1~42 d和43~66 d,测定试验期间番鸭的体重、日增重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日粮各处理对番鸭生长和屠宰性能均无显着影响(P> 0.05),同时对胸肌成分及屠宰24 h后pH值无显着影响(P> 0.05)。肌肉储存1和7 d后,高水平维生素E均显着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 <0.05)。鱼油组较大豆油组显着提高了胸肌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比例(P <0.05),同时n-6脂肪酸比例显着降低(P <0.05),n-3脂肪酸比例显着升高(P <0.05),导致n-6/n-3显着降低(P <0.05)。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番鸭与其他家禽品种一样,饲粮中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对其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着的影响。此外,日粮添加的维生素E水平超过生理需要水平时可以延长肉的货架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生素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瑞玲,王晶,张丽锋,张云霞,陈晓芳.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2].张新娜,郭琛琛,高宗旺.维生素E和脂肪来源对番鸭胸肌脂肪酸组成及脂质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3].兰宏兵,余述燕,黄秋荣,麻怡,梁雯敏.维生素C多重乳状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轻工学报.2019
[4].顾翠华,蒋利华,张镕,徐春雷.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25羟维生素D的相关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5].章瑾,王青青,蔡鑫君,周峰.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孙健,王青云,王帅.配方粉中脂溶性维生素稳定性分析研究[J].中国奶牛.2019
[7].王晶,张丽锋,赵瑞玲.两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9
[8].王晶.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9].刘增辉,曹殷慧,徐燕,李成网,司武阳.四种茶饮料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19
[10].沈思宇,姜连阁,侯典朋,邵琪,赵晶.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2稳定性因素[J].食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