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型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结构,梁柱,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刚度,位移,大梁。
巨型梁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申雨,樊元晔[1](2019)在《超高层建筑高位转换层巨型梁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来福士广场作为超级综合体,其中4栋250m高的超高层塔楼顶部设计有一条300m长的空中连廊亦为世界之最,为满足空中连廊支撑荷载要求,4栋塔楼顶部距离临江支路地面239.85m高度设计有大截面巨型混凝土梁作为高位转换层做为空中连廊基础支撑,以T2塔楼为例,其屋顶设计有6个5m高的大截面巨型梁,由于高度极高、截面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通过提前策划,进行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优化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施工难题,有效避免了传统多层支撑加固的方式,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30)
栾翠翠[2](2012)在《巨型钢框架结构中巨型梁的布置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巨型梁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巨型钢结构中,由巨型柱和巨型梁组成的主结构是主要的抗侧力体系,巨型梁与其上、下两层楼板构成的加强层在控制结构水平位移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的最优设置,旨在为巨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和抗震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巨型梁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优点和巨型钢结构的研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对巨型钢框架结构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个设置两道巨型梁的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原结构,通过改变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假设不同的计算方案,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选取了Ⅱ类场地条件下的2条地震波及Ⅱ类场地条件下的反应谱,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叁维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原结构不同计算方案的结构内力和位移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巨型梁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巨型梁数量越多,应力集中现象也越多,顶点位移并没有减少,有的甚至是放大。2、在地震波作用下巨型梁位置的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较大,而在反应谱作用下则影响并不明显。3、巨型梁刚度的改变是采用保持巨型梁高而改变巨型梁中构件截面的方法。分析比较方案的内力和位移可知,巨型梁中构件的截面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分析不同方案的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原结构方案是最为合理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寻找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与主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及巨型梁位置的关系。以确定不同巨型梁数量情况下巨型梁的最佳位置及最优巨型梁柱线刚度比,给出了巨型梁最优设置的简化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带有1、2道巨型梁的巨型钢框架结构,分别给出了其巨型梁最佳位置及最优梁柱线刚度比的建议值。本文给出的建议值可供进行巨型钢结构抗震设计时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2-01)
袁镇[3](2011)在《巨框结构中巨型梁在竖向地震下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了考虑节点转动影响的串并联多质点系模型,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竖向振动分析,得到了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总结出了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1年17期)
庄在果[4](2011)在《主次框架连接方式及巨型梁设置对巨型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不但空间划分自由灵活、传力明确、整体性能好,并且还可以充分发挥材料和结构的性能,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等。因此,对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建模。针对不同的主次框架梁柱连接方式、巨型梁柱刚度比、巨型梁的数量和位置等参数,设置不同的计算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和两条天然地震波、一条人工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不同情况下的结构动力特性、变形和内力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主次框架连接方式的改变对结构的周期和变形能力影响很小,当结构由刚接变为半刚性连接、铰接时,周期略微增加,顶点位移适当增加,层间位移角变化不大,但对内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楼层剪力有下降趋势,铰接时最低。巨型梁柱刚度比的增加使结构的周期、顶点最大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逐渐减小,但最大楼层剪力逐渐增大。巨型梁数量的增加使结构的周期和顶点位移逐渐减小,但楼层剪力逐渐增大。从结构的侧移曲线看出,仍然呈弯剪型,不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改变。巨型梁数量越多,且越靠近底部,底部楼层剪力越大。巨型梁位置的上移使结构的最大自振周期逐渐增大,在结构底部和中部时增加幅度很小,结构顶点位移显着增大,楼层剪力逐渐变小,但巨型梁设置在顶部时,楼层剪力相差很小。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主要集中在结构的中下部,但巨型梁设置一个且靠近结构的底部时,最大层间位移角在结构的上部。(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1-06-01)
周虹,李庆,周涛,刘伟[5](2008)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周边巨型梁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高度为世界之最,其主楼结构周边离地19m高有一道8.6m高的钢筋混凝土巨型梁,亦为工程之最,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通过采用分层施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施工难题,也避免了各种复杂的加固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08年06期)
徐国林,金世玉,张令心,刘洁平[6](2008)在《巨型梁设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个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通过改变巨型梁数量和位置,假设了不同的结构计算方案,输入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条典型地震动和4个场地类别的设计反应谱,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案的算例进行叁维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和位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8年03期)
张立伟,张照福[7](2007)在《巨型梁对结构层间位移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定两个模型,假定了8个算例,输入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条典型地震波,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案的算例进行叁维弹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梁的设置对层间位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07年05期)
程卫[8](2007)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巨型梁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和西路五号铁路职工住宅楼工程转换层巨型梁(即转换大梁)施工技术。(本文来源于《职业圈》期刊2007年08期)
彭冲,韩少军,龚朴[9](2006)在《巨型梁焊接变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的焊接变形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该梁焊接变形的方法——合理地选择焊接方法和规范、选用CO2气体保护焊、对四条纵角焊缝采用药芯焊丝、正确选择焊接装配顺序、反变形法、刚性固定法,并制定了相关的焊接工艺,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焊接》期刊2006年11期)
徐国林[10](2005)在《巨型梁对巨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巨型钢结构中,由巨型柱和巨型梁组成的主结构是主要的抗侧力体系,其中巨型梁与其上、下两层楼板所构成的加强层在控制结构水平位移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因此,研究巨型梁数量、位置和刚度的最优设置,旨在为巨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和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巨型结构概念和巨型钢结构发展研究现状;水平加强层的研究发展现状,以供本文借鉴。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刚度及位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 个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通过改变巨型梁数量、位置和刚度,假设不同计算方案,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选取了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 条典型地震波及4 个场地类别的设计反应谱,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叁维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过算例1 和算例2 的不同方案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巨型梁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巨型梁数量越多,应力集中现象较多,顶点位移并没有减少有的甚至是放大。2. 在地震波作用下巨型梁位置的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较大,而在反应谱作用下则并不明显。3.巨型梁刚度的改变是采用保持巨型梁高改变梁中构件截面。分析比较方案的内力和位移可知,巨型梁中杆件的截面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分析不同方案结果表明,所选用2 个算例的原结构方案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寻找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与主框架梁柱刚度比及巨型梁位置间的关系。以确定不同巨型梁数量情况下巨型梁的最佳位置及最优巨型梁柱线刚度比,给出了巨型梁最优设置的简化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带有1、2、3 道巨型梁的巨型钢框架结构,分别给出了其巨型梁最佳位置及最优梁柱线刚度比的建议值。本文给出的建议值可供进行巨型钢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5-06-01)
巨型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巨型钢结构中,由巨型柱和巨型梁组成的主结构是主要的抗侧力体系,巨型梁与其上、下两层楼板构成的加强层在控制结构水平位移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的最优设置,旨在为巨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和抗震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巨型梁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优点和巨型钢结构的研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对巨型钢框架结构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个设置两道巨型梁的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原结构,通过改变巨型梁的数量、位置和刚度,假设不同的计算方案,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选取了Ⅱ类场地条件下的2条地震波及Ⅱ类场地条件下的反应谱,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叁维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原结构不同计算方案的结构内力和位移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巨型梁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巨型梁数量越多,应力集中现象也越多,顶点位移并没有减少,有的甚至是放大。2、在地震波作用下巨型梁位置的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较大,而在反应谱作用下则影响并不明显。3、巨型梁刚度的改变是采用保持巨型梁高而改变巨型梁中构件截面的方法。分析比较方案的内力和位移可知,巨型梁中构件的截面改变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分析不同方案的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原结构方案是最为合理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寻找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与主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及巨型梁位置的关系。以确定不同巨型梁数量情况下巨型梁的最佳位置及最优巨型梁柱线刚度比,给出了巨型梁最优设置的简化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带有1、2道巨型梁的巨型钢框架结构,分别给出了其巨型梁最佳位置及最优梁柱线刚度比的建议值。本文给出的建议值可供进行巨型钢结构抗震设计时作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型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申雨,樊元晔.超高层建筑高位转换层巨型梁施工技术[C].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9
[2].栾翠翠.巨型钢框架结构中巨型梁的布置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巨型梁的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袁镇.巨框结构中巨型梁在竖向地震下的特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1
[4].庄在果.主次框架连接方式及巨型梁设置对巨型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1
[5].周虹,李庆,周涛,刘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周边巨型梁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8
[6].徐国林,金世玉,张令心,刘洁平.巨型梁设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
[7].张立伟,张照福.巨型梁对结构层间位移影响[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
[8].程卫.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巨型梁施工[J].职业圈.2007
[9].彭冲,韩少军,龚朴.巨型梁焊接变形控制[J].现代焊接.2006
[10].徐国林.巨型梁对巨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优化设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