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下水,系统,伊犁,地下,源地,源热泵,岩溶。
地下水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达,魏勇,刘桂建[1](2019)在《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交互系统中的迁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砂箱实验装置模拟地下水在水平流动情形下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土-水)交互系统中的迁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平均质量比为Cr>Ni>Co>Cu,土壤中垂向迁移能力为Cr>Ni≈Co>Cu;4种重金属在不同深度地下水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Cu>Cr>Ni>Co,同一深度地下水平均质量浓度为Cu>Ni>Cr>Co;4种重金属在土-水交互系统中沿水流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迁移能力均为Cr≈Cu>Ni>Co;污染源在淋滤6h达最大释放量,此时地下水中的重金属质量浓度达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邵杰,李瑛,董美玲,冯俊岭[2](2019)在《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系统划分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依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地下水系统,7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并对一级、二级地下水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划分,为伊犁河谷地下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昝金晶,董一慧,张卫民,李佳乐,高柏[3](2019)在《铀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与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铀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铀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长久的、持续性的、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其在环境及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而引起的由点至面的污染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对铀的来源、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形态、富集迁移及铀污染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且运用模型和相关软件来评估、预测放射性核素铀的迁移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总结前人研究进展,为铀的污染机理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冯堂武,孔凡杜,马亚弟[4](2019)在《山东省荆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荆泉岩溶水资源,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荆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地下水管理软件(GWM),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与最优化模型耦合,并以开采量最大化为目标,以不低于该地区防止岩溶地面塌陷所限定的控制水位为约束条件,根据荆泉地区1991~2016年的降雨资料,确定预测模型的降雨补给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荆泉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了模拟评价,进而给出荆泉水源地最优开采量,为荆泉水资源开发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魏小凡,谢作明,王晶,高班,孙家正[5](2019)在《土着细菌胞外聚合物对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增强的生物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地下水环境中砷(As)对土着细菌的胁迫和土着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对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增强的响应机制,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土着细菌D51001-1受As(V)和As(Ⅲ)胁迫时的生长特征,测定了细菌培养液中生物量、砷含量和细菌EPS组分的变化,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了砷增强对土着细菌表面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着细菌D51001-1具有较强的耐As(V)能力,并且在接种1 d内能使溶液中50%以上的As(V)还原为As(Ⅲ),而As(Ⅲ)则会显着抑制土着细菌D51001-1的生长;FTIR分析发现,土着细菌细胞表面存在多种结合砷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酰胺基和苯酚类),在砷胁迫下,土着细菌的EPS分泌量增加,以应对砷增强对土着细菌细胞的伤害。利用土着细菌的这些特征性变化可以指示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的砷异常。(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孙巍,王海莉[6](2019)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资源发生变化的环境条件和自身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通讯技术和GPRS技术不断发展,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进行阐述,在探讨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信息标准和规范滞后;重建设轻管理;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5期)
杨泽,于慧明,都基众[7](2019)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化学影响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沈阳市已建某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场地长时间序列(2013年7月—2015年10月)地下水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化学及水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质量影响不大,地下水仍为Ⅰ类和Ⅱ类,水质优良;2)对pH值(增加约1.0)、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_3·SO_4—Ca·Mg型变化为监测早期的HCO_3·SO_4·Cl—Na·Ca及监测后期的HCO_3·SO_4—Na·Ca·Mg型)及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温度变高或变低均抑制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及开展不同运行策略的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8](2019)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水利部审批。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研是海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深入贯彻《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认真落实水利部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华北(本文来源于《海河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陆观立,张羲岭,翁启奋,林新锋[9](2019)在《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运行情况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摸清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性,本文通过对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介绍以及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测,证实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可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刘杰,张宁,王卓然,杨桂莲,王锋[10](2019)在《国家地下水综合成果分析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地下水综合成果分析应用系统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增补项目的部分建设内容,该系统是在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考虑地下水日常工作的管理分析需要,融合气象、水文、水资源等地下水相关数据,从补、径、排等方面全方位、自动分析地下水动态,提升地下水监控水平,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4期)
地下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下水系统划分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依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地下水系统,7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并对一级、二级地下水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划分,为伊犁河谷地下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水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吕达,魏勇,刘桂建.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交互系统中的迁移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邵杰,李瑛,董美玲,冯俊岭.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昝金晶,董一慧,张卫民,李佳乐,高柏.铀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与迁移[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4].冯堂武,孔凡杜,马亚弟.山东省荆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5].魏小凡,谢作明,王晶,高班,孙家正.土着细菌胞外聚合物对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增强的生物指示[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6].孙巍,王海莉.地下水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9
[7].杨泽,于慧明,都基众.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化学影响监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研报告编制完成[J].海河水利.2019
[9].陆观立,张羲岭,翁启奋,林新锋.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运行情况介绍[J].福建建设科技.2019
[10].刘杰,张宁,王卓然,杨桂莲,王锋.国家地下水综合成果分析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下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