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带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带,褐藻,甘露,孢子,转录,磷酸,蓝光。
海带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丁海燕,李晓捷,郭栗,杨官品[1](2019)在《海带钒依赖溴过氧化物酶基因甄别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钒依赖溴过氧化物酶(Vanadium-dependent bromoperoxidase,vBPO)在富集碘的褐藻中广泛存在,催化碘化物生成,消除过量过氧化氢,保护藻体。因此,vBPO基因是褐藻天然免疫和防御应答的指示基因之一。中国广泛栽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但现行的"浮绳网藻体倒置避夏栽培"模式可能使海带孢子体持续性地处于强紫外线、强光照、高温度及频繁的光照和温度波动等环境因素的胁迫状态。这可能是导致海带病害越来越频繁的生理学原因。本研究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了海带孢子体4个生长发育时期(薄嫩期、厚成期、成熟期和衰老期)vBPO基因的表达模式,获得了59条至少在一个生长发育时期表达的vBPO基因转录本组装物,其中的4条含有完整vBPO基因开放阅读框。用这4条序列含有的开放阅读框逆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与从NCBI数据库下载的16个物种的28条vBPO氨基酸序列构建分子系统学树,发现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掌状海带(Laminaria digitata)的vBPO亲缘关系最近,并与所有褐藻vBPO聚为一枝。这说明这些转录本就是海带vBPO基因表达产物。研究还发现,59条海带vBPO基因转录本在4个发育时期的平均丰度是相应时期全部基因转录本的平均丰度的9~19倍,平均13倍,这说明海带天然免疫和防御应答机制之一的碘富集机制持续性处于高活性状态。研究还发现海带vBPO基因表达模式与碘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974)。(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璐,张朋艳,姚建亭,段德麟[2](2019)在《海带CRY-DASH基因的克隆与转录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 CRY-DASH基因(SjCRYDASH)全长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其ORF区长1779 bp,编码592个氨基酸。进行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其与其他藻类和高等植物间存在两个重要辅基MTHF和FAD结合的保守域。通过不同光质照射诱导海带幼孢子体,发现蓝光、白光诱导1h后,均能使SjCRY-DASH转录水平上升,且SjCRY-DASH对蓝光的响应更强烈。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大型褐藻-海带CRY-DASH受光诱导调控功能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袁艳敏,刘福利,梁洲瑞,汪文俊,孙修涛[3](2018)在《海带hsp70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转录水平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天1号’为材料,通过RACE-PCR方法获得海带hsp70(Sj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全长cDNA长度为3778 bp,含有1个2892 bp的开放阅读框,5'和3'非编码区的长度分别为101、785 bp。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理化性质分析显示,该蛋白为稳定蛋白。应用BLASTP程序对不同物种HSP70蛋白比较分析表明,海带与长囊水云(Ectocarpus siliculosus)的HSP70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用HSP70蛋白构建的进化树显示,海带与长囊水云聚为一类。二级结构预测该蛋白由963个氨基酸组成,包含35个α螺旋和25个β折叠。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SP110蛋白叁维结构3C7N为模板,在I-TASSER软件上预测海带HSP70蛋白的叁维结构,预测的蛋白结构与3C7N的A链在折迭和二级结构方面非常类似。对Sjhsp70基因在温度胁迫下表达变化分析表明,高温对Sjhsp70的表达量具有显着影响,Sjhsp70在25℃、24 h胁迫条件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阐明海带HSP70蛋白特性及其应对环境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张朋艳[4](2018)在《海带褐藻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转录谱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褐藻,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褐藻酸是海带最主要的碳代谢产物,从海带中提取的褐藻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因此,褐藻酸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我们以海带全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构建海带褐藻酸合成途径,共注释到3个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MPI)基因,2个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基因,3个GDP-甘露糖-6-磷酸脱氢酶(GMD)基因,1个糖基转移酶2(GT2)基因和125个甘露糖醛酸C5-异构酶(MC5E)基因。在海带不同发育时期,基部褐藻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呈逐月下降趋势,这与海带生长前期细胞生长旺盛、海带叶片快速生长,而后期有机物大量积累有关。此外,与海带顶部细胞相比,基部生长点附近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所以海带基部GMD1、GT2和MC5E2编码基因的转录明显高于顶部;而MPI3和PMM1也参与其它糖类代谢过程,所以其在顶部转录高于基部。我们对海带中高表达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MM/PGM)进行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克隆并获得了海带PMM/PGM基因(Sjpmm/pgm1),该基因编码252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四个保守的结构域,属于HAD超家族成员。对海带PMM/PGM(Sj PMM/PGM1)进行体外表达和功能分析,发现Sj PMM/PGM1能够在Mg2+存在条件下催化G1P和M1P的转变,PMM和PGM活性的最适反应温度都为30℃,最适p H值分别为7.5和7.0。底物G1P和M1P的Km分别为0.08 m M和1.15 m M。此外,高温(25℃)和高光(55±5μmol/m2/s)均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海带Sjpmm/pgm1转录水平的上升,随后逐渐恢复到原始水平,推测海带中褐藻酸合成途径可能与海带对逆境的适应密切相关。对海带MC5E基因家族高表达的49个MC5E基因分析发现,随海带藻体的生长,MC5E基因的转录主要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海带发育后期基部M/G比值逐渐升高密切相关。从基部到顶部,海带中大部分MC5E编码基因的转录呈现下降趋势,但也存在少数MC5E基因,如MC5E16呈升高趋势。在对MC5E2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中,我们得到ORF全长为1458 bp,编码485个氨基酸的核酸序列。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海带MC5E2具有典型的右手β-helix结构域,为β-helix超家族成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真核来源的可溶性MC5E2融合蛋白,并通过1H-NMR方法证实其具有甘露糖醛酸C5-异构酶的功能。本研究以组学技术为基础,开展了海带褐藻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谱和功能研究。研究结果不仅对褐藻酸代谢机制的解析有重要意义,也为生物法改善褐藻胶的理化性质,进而实现在生产中精细化控制其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李璐[5](2017)在《海带CRY-DASH基因的cDNA序列分离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蓝光是能在海水中传播的主要光波,对潮下带生活的海带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隐花色素/光裂解酶家族(Cryptochrome/PhotolyaseFamily,CPF)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能被蓝光诱导激活的蛋白家族,CRY-DASH是该家族的一类新成员,已知其能修复ssDNA和dsDNA环形结构中嘧啶酮二聚体损伤,但对其它功能了解较少。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海带CRY-DASH基因(SjCRY-DASH)全长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其ORF区长1779 bp,编码592个氨基酸。进行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其与其它藻类和高等植物间存在两个重要辅基MTHF和FAD结合的保守域。叁维结构预测表明,SjCRY-DASH与目前已解析的CPF家族其他成员晶体结构的相似度较高。通过选择两种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和pMAL-c5X),对SjCRY-DASH的ORF区进行体外表达及纯化,均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通过不同光质处理海带幼孢子体,发现蓝光和白光诱导1h,SjCRY-DASH转录水平均上升,且SjCRY-DASH对蓝光的响应更强烈,而红光对SjCRY-DASH无明显诱导效应。将海带幼孢子体培养于不同日长条件下,SjCRY-DASH转录变化均维持24 h的周期性,且在长、短日照培养下转录起始位点发生改变,表明其与昼夜节律调控密切相关。此外,SjCRY-DASH转录水平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节律变化具有温度补偿性。本研究相关结果对了解海带中的CRY-DASH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探讨海带生长发育受光、温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7-06-01)
王珊珊,张磊,金月梅,池姗,刘翠[6](2017)在《不同发育时期海带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配子体克隆及幼孢子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海带对草甘膦、草丁膦、氯霉素的敏感性,经SPSS软件计算出一定时间内3种选择试剂对不同发育时期海带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海带配子体及配子体克隆对草甘膦和草丁膦极为敏感,对氯霉素较为敏感。4d时,草甘膦和草丁膦对海带配子体的LD50分别为8.19μg/mL和19.27μg/mL,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的LD50分别为73.69μg/mL和39.08μg/mL;而氯霉素对海带配子体及配子体克隆4天的LD50则高达742.00μg/mL和701.51μg/mL。海带幼孢子体仅对草甘膦极为敏感,4d的LD50为40.93μg/mL;对草丁膦和氯霉素较为敏感,4d的LD50分别为214.51μg/mL和907.86μg/mL。该结果说明草甘膦和草丁膦适合作为以海带配子体和配子体克隆为实验材料的基因工程选择试剂,草甘膦则更适合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实验材料的基因工程选择试剂。(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秋莹,张杰,姚建亭,王秀良,段德麟[7](2016)在《海带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从70 497条Unigenes中共检测到9 237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并对包含SSR序列的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海带转录组中SSR的类型十分丰富,其中单核苷酸和叁核苷酸重复SSR的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40.9%和39.4%,其次为四核苷酸、二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分别占SSR总数的9.8%,6.1%,3.1%和0.7%。SSR重复单元类型共有147种,其重复次数的范围为5~70次。功能注释发现约50%含有SSR的Unigenes获得了注释信息,并且大多数与已知蛋白有同源性。COG、GO功能分类结果均表明,大量含有SSR序列的基因与多种生物功能有关,其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参与细胞组成相关的基因数量最多。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功能性SSR标记奠定基础,也为开展海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张朋艳,于雪,姚建亭,段德麟[8](2016)在《海带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是褐藻胶和岩藻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2条海带PMM基因(Sjpmm1,Sjpmm2)序列。其中,Sjpmm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59 bp,其编码的Sj PMM1为卤酸脱卤酶(HAD)超家族成员,含2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8.51 k Da;而Sjpmm2的ORF长1866 bp,其编码的Sj PMM2属于磷酸己糖变位酶超家族的成员,含62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6.49 k Da。海带PMM的二级结构均以?-螺旋为主。进化分析表明,Sjpmm1来自于原始真核生物,而Sjpmm2来源于质体的第一次内共生作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海带受到高温或低温胁迫时,Sjpmm1和Sjpmm2转录水平上升,以合成岩藻聚糖抵抗环境影响。此外,利用p MAL-c5X载体对Sj PMM1进行体外表达,得到高浓度的可溶性融合蛋白,为后续的Sj PMM功能分析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朋艳[9](2015)在《海带GDP-甘露糖脱氢酶基因及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DP-甘露糖脱氢酶(GMD)是褐藻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海带中GMD基因的功能及特性尚未解析。本研究在前期海带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ACE法克隆得到两条海带GMD基因(Sjgmd1,Sjgmd2)全长序列。同源比对分析表明,两者都属于GDP-甘露糖脱氢酶/UDP-葡萄糖脱氢酶家族的成员。Sjgmd1和Sjgmd2的ORF序列长度分别为963 bp和948 bp,两者之间表现70.06%的一致性。SjGMD1和SjGMD2的主要二级结构均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多序列比对及叁维结构模拟预测表明,海带中GMD可能存在与细菌GMD不同的结合及催化机制。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SjGMD1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0℃,8.0;而SjGMD2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 H值分别为20℃和8.25。SjGMD1对GDP-甘露糖和NAD+的Km值分别为289μM和139μM;SjGMD2对GDP-甘露糖和NAD+的Km值分别为177μM和195μM。此外,我们还对褐藻酸合成途径中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基因进行了分析,获得两条海带PMM基因序列(Sjpmm1、Sjpmm2)。其中,Sjpmm1为HAD超家族成员,ORF长759 bp,编码1个含有252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约为28.51 kDa;而Sjpmm2属于磷酸己糖变位酶超家族的成员,ORF长1866 bp,编码含621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6.49 kDa。海带PMM基因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分子进化分析表明,Sjpmm1来自于原始真核生物,而Sjpmm2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从细菌中获得。qRT-PCR检测分析发现,Sjpmm1和Sjpmm2在高温或者低温刺激时表达量均有上升趋势,表明海带受温度胁迫时,PMM活性提高,岩藻聚糖或褐藻酸的合成增加。此外,体外表达高浓度可溶性融合蛋白,为后续PMM功能分析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5-05-01)
封艳静[10](2014)在《海藻糖和纤维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在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及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带(Laminariaceae)和江蓠(Gracilariaceae)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海藻,由于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海藻化工、水产饲料、农用绿肥等领域。海藻糖、纤维素是以葡萄糖分子为基本单元的二糖和多糖,在生物体内属于葡萄糖代谢通路的两大重要分支。海藻糖是生物体一类重要的抗逆保护物质。纤维素是植物、藻类细胞壁的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重要成分。开展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和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中海藻糖及纤维素合成通路中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将为研究和探讨藻类葡萄糖代谢相关机制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这些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重要的基础。结合国际千种植物转录组计划(OneKP)藻类转录组计划,分别调取海藻糖及纤维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cDNA序列并构建其氨基酸Bayes系统进化树发现,真核藻类的UGPase(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可能起源于内共生过程中的蓝细菌;红藻(red algae)PGM(Phosphoglucomutase)序列与维管植物质体型PGM、绿藻PGM可能起源于蓝细菌,而褐藻(brown algae)PGM序列与维管植物胞质型PGM起源于真核宿主;红藻中除了原始的温泉红藻含有3条TPS(Trehalose synthase)序列,其余均仅含有1条TPS序列,褐藻的H类TPS为二次内共生中红藻起源,C类、D类、F类和G类为二次内共生过程中宿主起源,另外在F类和G类存在褐藻及硅藻同一物种的多条TPS序列,说明在硅藻和褐藻分化之前的原始藻类中就已经出现了TPS的复制现象;红藻中仅存在CESA(Cellulose synthase)一种类型,且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聚为一支,褐藻中存在CESA和CSL两种类型的纤维素合成酶,且在褐藻内部发现CESA类型的基因复制现象。鉴于海藻糖和纤维素合成通路在植物界中的重要地位,本论文选择两个通路中间连接UGPase基因在海带和脆江蓠中进行研究。通过PCR扩增了得到脆江蓠UGPase和海带UGPase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488bp和1446bp,序列相似性为21.6%,分别编码495个和48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4.97KDa和51.90KDa;对得到的序列分别进行蛋白质一级、二级及叁维结构的分析,发现两者均为酸性蛋白质,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在二级结构中含量较多,两条序列的三维结构相似;根据已经研究的其他物种UGPase序列分析扩增到的海带UGPase及脆江蓠UGPase氨基酸序列,发现在真核生物中UGPase蛋白的核苷酸结合位点(NB-LOOP)及底物结合位点(I-LOOP)序列保守性高;构建了pET32a-hdUGPase、pET32a-cjlUGPase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阳性表达克隆后进行蛋白表达,纯化得到海带UGPase蛋白的浓度为1.76mg/ml,脆江蓠UGPase蛋白的浓度为1.4mg/ml。酶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海带UGPase最适反应温度为30-37℃,最适pH为8.0,Mg2+, Mn2+, Ca2+, Zn2+存在时可促进酶活性的提高,但是Pb2+, Cu2+则具有抑制作用,0.5mM Mg2+存在时表现出最大的酶活性为522.21U/g;脆江蓠UGPase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8,金属离子对脆江蓠UGPase酶促反应的影响与海带UGPase相同,0.5mM Mg2+存在时表现出最大的酶活性为780.49U/g;海带UGPase及脆江蓠UGPase蛋白Km值测定结果分别为4.33M和1.67M,两者最大反应速度均为1666.67mol/min/mg,对底物的亲和能力高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3)
海带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 CRY-DASH基因(SjCRYDASH)全长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其ORF区长1779 bp,编码592个氨基酸。进行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其与其他藻类和高等植物间存在两个重要辅基MTHF和FAD结合的保守域。通过不同光质照射诱导海带幼孢子体,发现蓝光、白光诱导1h后,均能使SjCRY-DASH转录水平上升,且SjCRY-DASH对蓝光的响应更强烈。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大型褐藻-海带CRY-DASH受光诱导调控功能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带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丁海燕,李晓捷,郭栗,杨官品.海带钒依赖溴过氧化物酶基因甄别和表达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璐,张朋艳,姚建亭,段德麟.海带CRY-DASH基因的克隆与转录表达分析[J].海洋科学.2019
[3].袁艳敏,刘福利,梁洲瑞,汪文俊,孙修涛.海带hsp70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转录水平定量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8
[4].张朋艳.海带褐藻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转录谱及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5].李璐.海带CRY-DASH基因的cDNA序列分离和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
[6].王珊珊,张磊,金月梅,池姗,刘翠.不同发育时期海带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7
[7].李秋莹,张杰,姚建亭,王秀良,段德麟.海带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分析[J].海洋科学.2016
[8].张朋艳,于雪,姚建亭,段德麟.海带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海洋科学.2016
[9].张朋艳.海带GDP-甘露糖脱氢酶基因及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
[10].封艳静.海藻糖和纤维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在海带(Saccharinajaponica)及脆江蓠(Gracilariachouae)中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