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碳、氮、磷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特殊的地带性植被,分布面积较广,其凋落物的研究在生态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凋落叶是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主体,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研究应着眼于凋落叶,深入探究其养分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浙江天童20公顷动态监测样地,收集一年(2015年8月-2016年7月)内凋落叶,首先针对其中三个自然凋落高峰,测定凋落叶中碳、氮、磷含量,并分析三种元素的利用效率、归还量以及化学计量比;进而在三个凋落高峰间探究凋落叶养分的时间变化特征,在不同生境间探究凋落叶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探究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凋落叶碳含量的年平均值为487.26±19.10 g·kg-1;在时间尺度上,除受干扰生境外,均为高峰1(15年11月)低于高峰2(16年4月)低于高峰3(16年6月)且差异显著;在空间尺度上,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92%),受干扰生境和沟谷生境显著低于坡面生境和山脊生境;碳利用效率的规律与之相反。2.凋落叶氮含量的年平均值为11.64±2.13 g·kg-1;在时间尺度上,除受干扰生境和山脊生境外,高峰1均显著高于高峰2、3;在空间尺度上,氮含量变异系数居中(18.3%),受干扰生境和沟谷生境(尤其是低海拔沟谷生境)显著高于其他生境;氮利用效率的规律与之相反。3.凋落叶磷含量的年平均值为0.42±0.15 g·kg-1;在时间尺度上,除受干扰生境、低海拔沟谷生境和山脊生境外,高峰1均显著高于高峰2、3;在空间尺度上,磷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5.55%),受干扰生境和沟谷生境显著高于山脊生境,高峰3时低海拔生境显著高于高海拔生境;磷元素利用效率与之相反。4.凋落叶碳、氮、磷归还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3.26±9.40 g·m-2、550.94±238.64 mg·m-2、15.52±10.00 mg·m-2;在时间尺度上,除受干扰生境和山脊生境外高峰1均显著高于高峰2、3;在空间尺度上,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41%、43.32%、64.43%,磷归还量空间变异仍最大;低海拔生境中的氮、磷归还量均显著高于高海拔生境,山脊生境中的碳、氮归还量在高峰1时显著低于另外两种生境,而高峰3时显著高于沟谷生境。5.C:N、N:P、C:P三种化学计量比的年平均值分别为43.27±8.07、30.15±6.45、1298.37±412.42。在时间尺度上,C:N和C:P除受干扰生境、低海拔沟谷生境和山脊生境外,高峰1均显著低于高峰2、3,N:P则三高峰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空间尺度上,三者变异系数分别为18.65%、21.39%、31.76%,受干扰生境和低海拔沟谷生境的N:P、C:P均显著低于山脊生境,高峰3时高海拔生境的各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低海拔生境。6.本地区凋落叶碳元素含量及碳利用效率受到地形、土壤、群落因子的影响较少,未呈现明显规律;凋落叶氮含量和氮利用效率以及凋落叶C:N主要受到土壤碳含量、土壤磷含量与物种组成的影响;凋落叶磷含量、磷元素利用效率、N:P和C:P主要受到土壤磷含量、大树立木密度和物种组成的影响,此外还受到海拔与土壤pH较弱的影响;三种元素归还量受到的影响因子与凋落量的影响因子基本一致,主要受到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高峰1时还受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综上所述,本地区凋落叶养分主要受到凹凸度、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种组成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主要表现为落叶种凋落高峰(高峰1)与常绿种凋落高峰(高峰2、3)之间的差异;在空间尺度上主要表现为受干扰生境、沟谷生境和山脊生境三者间的差异;磷作为本地区的限制性元素,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往往表现出的差异更为显著。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首和
导师: 王希华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养分含量,时间动态,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S714
总页数: 87
文件大小: 2967K
下载量: 109
相关论文文献
- [1].汝郴高速公路沿线几种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库的比较[J]. 公路 2009(05)
- [2].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2)
- [3].洞庭湖退田还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6)
- [4].基于豆梨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的最佳施肥量确定[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 [5].韩江流域典型区几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养分库分析[J]. 热带地理 2009(04)
- [6].四川西北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库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5)
- [7].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05)
- [8].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灌漠土养分库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4)
- [9].广西喀斯特次生林地表碳库和养分库特征及季节动态[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05)
- [10].浙江天童森林砍伐对土壤养分库和氮矿化-硝化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03)
- [11].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7(11)
- [12].放牧干扰对高寒杜鹃灌丛草地地下养分库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8)
- [13].子午岭林区人工与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养分库和碳库特征[J]. 生态学报 2009(06)
- [14].缓释肥加载对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12)
- [15].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02)
- [16].羊草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对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J]. 草业科学 2012(10)
- [17].简议施肥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6)
- [18].互花米草入侵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9)
- [19].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地表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8)
- [20].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5)
- [21].桂林市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简报[J]. 广西农学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