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重在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教学重在探究体验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266700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我认为我们要采用“用教材教”的立场,即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充分体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把科学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来设计过程和开展过程,来获得巨大的教育价值。

一、淡化知识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就指明了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从内容上来说,是与自身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所以我在教学《认识液体》时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了水、食用油、蜂蜜、豆浆四种液体来研究;从难度来说,浅显的、便于儿童掌握的,而不是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所以学生就可能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感兴趣;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只要知道就行,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由此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不去强求深刻理解、灵活应用甚至进行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对液体的密度、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知道即可,不去苛求为什么这样。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如在《认识液体》中,液体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他们每天和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液体打着交道,但他们对此只是被动地关心和接受,很少有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和研究,更没有人意识到许多的液体还有很多奇妙而有趣的科学现象和可以利用的科学价值。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曾经说道:“学生只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感兴趣。”这节课就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潜在的求知欲,随着对液体的学习和研究,尝试用多种方式来研究身边熟悉的事物。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成者”。分析教材后,我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是:认识液体的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液体性质的同时,也体验到认识一件事物,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认识液体的多种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来研究液体,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并且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在课堂中,把科学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来设计过程和开展过程,来获得巨大的教育价值。

二、探究体验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此,我们常常设计以下的探究机会让学生来亲身经历、感悟体验,从而理解科学。

1.设计编写谜语:如《认识液体》时,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猜猜它是什么液体”的游戏。老师做示范:它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四处流动,生物缺不了它,它是什么?你也能制一条谜语给大家猜吗?

我们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创新,设计编写谜语是学生综合的观察探究,学会描述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增加了趣味性,充分利用了学生爱做游戏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引导学生有旺盛的探究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大家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畅所欲言”式的研讨方式:学生分组研讨,畅所欲言,并利用学生对原有知识交流的过程,是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体现以学生为主、以人为主的主体教学方式。如:淡水的用途有哪些?通过了解了淡水的分布,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播放VCD,你仔细观察一下,房间里的物品是用哪些常见材料做成的?有人说:“过度使用天然材料不好,那么我们就全部用人造材料来替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为什么?通过研讨,突出研究的问题,唤起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意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综合课程特点。

3.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养成提问-预测-假设-验证的研究方法和习惯,学会制定实验方案,要明白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而不是盲目地玩。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了,课堂也就活跃了,学生的研究热情特别高涨。哪怕假设是错误的,老师也不在实验前指出,而是让他们自行研究后,用事实来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对事物的认识深刻而隽永,因为他们亲历了,感悟了,体验了,效果远远胜于老师的帮助。长此训练后,学生遇到问题不再把“老师,该怎么办?”、“可不可以这样做?”挂在嘴上,而是自己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控制条件去搜集证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在设计中,他们的实验材料也由自己来选择和利用,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而不是在老师预先准备的实验器材的暗示下进行实验。

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来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标签:;  ;  ;  

小学科学教学重在探究体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