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乐亭(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乐清325608)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的有效性是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7日内和7日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如肺部感染率和粘膜损伤率等。结果:研究组的肺部感染率和粘膜损伤率(6.4%,3.1%)在护理7日内和7日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和粘膜损伤率(45.0%,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技术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损伤黏膜率,值的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化护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年的历史。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项抢救措施,以达到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和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所导致的呼吸困难的目的。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使气道和外界直接相通从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有文献报道,特别是呼吸道的侵入性操作感染率达50%[1]。因此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往年气管切开患者对照使用优化护理,希望能在治疗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取得进展,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采用我院从2010年7月到2011年1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术后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在36~66岁,平均年龄在(42±11.11)岁。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32例。研究组男26例,女6例,年龄在37~65岁,平均年龄(44±10.50)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在36~66岁,平均年龄(43±12.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气道的湿化护理: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液融入生理盐水中进行湿化;每隔2小时吸痰一次,吸痰方法直接吸;无菌操作就是常规洗手法;
1.2.2研究组的优化护理方法①气道的湿化加雾化护理,采用0.46%的消毒蒸馏水50毫升加盐酸铵溴索60毫升用微量泵不断泵如进行湿化,加入生理盐水为分次雾化吸入加湿,雾化可使药液变成4微米一下的气雾,湿化液的用量是每小时5~10毫升;②保持气管内套路通畅:由于气管切开后,干燥的空气没有经过上呼吸道加湿加温,容易刺激气管,使支气管过于黏稠和分泌物增多,容易堵塞内管;另外病室内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温、湿度适宜;由于气管套附近有大量的细菌,经常用酒精消毒,定要保持局部干燥;③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促进痰液排除,翻身的时候动作要慢,头要稍微后仰,以保持气道顺畅;④叩击胸部:吸痰前要先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除,彻底吸静。方法:护理人员将手指并拢,手掌成杯状,在患者背部两侧各拍打3到5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力量要适中均匀,在进行吸痰,操作过程中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头部剧烈震荡,引起颅内压升高。⑤有效吸痰:吸痰时吸痰管要由浅而深,依次吸进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一处停留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损伤气管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超声雾化前,呼吸机气囊放气前应吸静痰液。吸痰管一次一换,吸痰物品要每日消毒。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意识以及心率的变化,如果发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与高浓度吸氧。⑥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一日两次进行口腔护理,对有真菌口腔感染的患者,采用5%的碳酸钠溶液做口腔护理;⑥无菌操作:采用六部洗手法;⑦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自然、大方、亲切、温和、面带微笑,和病人及家属主动沟通,换位思考,认真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自在,无拘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及家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
1.3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肺部感染率和粘膜损伤率的比较在护理7日内研究组的肺部感染率是0.000,黏膜损伤率是0.000.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是12.999,黏膜损伤率是15.111;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7日后的比较研究组分别是0.013;0.000;对照组的分别是6.040;18.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一
2.2两组吸痰次数的比较。见图2
3.讨论
近几年来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维持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气管切开加吸痰术,能够紧急抢救患者的呼吸的方法虽然是气管切开,同时也破坏了呼吸道抗菌、加温、加湿的效果。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自行排痰能力降低,所以要使用吸痰术为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也是患者接触外界细菌的主要通道,气管切开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是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所以医护人员如果没有能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可导致细菌交叉感染,特别是吸痰术的操作。
所以经研究证明优化护理技术使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黏膜损伤率有所降低,加强了无菌意识,对患者的生活率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优化护理技术可以被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小民.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82-282.
[2]侯金兰.改良护理措施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34-636.
收稿日期: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