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及其神韵论文

王泽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及其神韵论文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江畅教授

[主持人语]本期刊发两组文章。第一组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展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现代中国伦理学学科建设的起点,新时代中国伦理学人梳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探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范式,可以从历史资源汲取滋养,在传承中创新,从而开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时代篇章。王泽应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在因由、本质内涵及独特神韵作出了细致而深刻的阐释。他指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使其中国化,是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复和各种比较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其在本质上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近代以来的道德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武卉昕的文章对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历史演进、理论范式、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她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坚持伦理传统与政治抉择相统一、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统一、意识形态与理论形态相统一、学术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统一等方面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和追求,这些经历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台肇地区部分注水管线使用年限较长,管壁结垢、腐蚀严重,注水压力损失较大,增加了无效的能耗,加之部分老化的复合管,出现穿孔、渗漏、损坏等现象[3],对注水系统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消费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本期第二组两篇文章即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龙静云、吴涛的文章,通过对绿色发展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特质的阐释,认为绿色发展是绿色伦理产生的基础和实践场域,而绿色伦理是对绿色发展人本特质和价值意义的彰显。把绿色伦理的理论之善有效地融入绿色发展,必将最终成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之善。王鑫、袁祖社的文章,通过对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危机的批判,提出现代社会要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必须摒弃消费主义的异化消费观,倡导和推广以适度、节制、合宜为核心的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有助于人们过上基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

[摘 要]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使其中国化,是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反复和比较方案后的理性选择,有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和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双重必然和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本质上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近代以来的道德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思想应用、思想创化的前进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独特神韵在于致力寻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辩证结合以及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道德生活;传统伦理

在人类伦理文明的发展史上,各种类型的伦理思想都作出了程度不同的理论贡献,但是始终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上,深刻揭示人类道德生活发展机理和伦理文明发展规律,冀望建构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助、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建构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既充满活力又有良好秩序的理想社会,确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独特的本质和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人类伦理文明,因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而有了精深高远而又正大光明的藏富,使其府库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镇馆之宝”。徜徉并流连于人类伦理文明宝库的人们在阅尽千帆之后总是会把目光久久地驻留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这一“镇馆之宝”身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又结合新的变化了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开辟了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局面,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人们道德生活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亦对世界伦理文明作出了突出且影响深远的理论贡献。

将托架螺栓作为一个承受轴向张力和竖向力的构件进行计算,其承受的轴向张力R h和竖向力R v分别为[2]: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在因由

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西方近代伦理文化都面临着深刻的价值危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而开展的道德革命将矛头直指传统伦理道德,儒学及儒家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道德文化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而遭到猛烈地抨击和痛斥。1905年废除科举取士,切断了儒学与功名仕途的联系。1911年辛亥革命,制度化的儒学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而寿终正寝。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而著称于世,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深陷“花果飘零”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本质上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近代以来的道德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思想应用、思想创化的前进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有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方向之价值的思想,是以善与正当的形式表现人的解放、自由全面发展之丰富内涵的人生观、价值观之综合体现,是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之独特方式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始终着眼于人的解放和人类解放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行为动力的最富实践理性功能和先进理论武装的思想,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先进性、崇高性和文明性。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和性质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内涵着既要实现它的“民族化”,“本土化”和特色化,也要实现它的“时代化”、“现代化”和“当代化”,以使其在向历史扎根的同时不断地向前发展,彰显“旧邦新命”的伦理精神禀赋和价值特质。或者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凝聚并积淀为中国精神,这是一种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精神类型或范式。它既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其与民族源远流长的伦理文化传统相结合,又要应对当代道德生活的挑战,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开拓道德生活新局面。故此既要向历史扎根,更要向现实靠近,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和贴近民众中回应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关切。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而又具体的、历史的,其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着重落在民族化、地域性上,当时没有特别提出时代化问题,这是因为当时战争与革命的主题没有改变。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只强调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已经显得不够,还需要与时俱进推进其当代发展,因此“时代化”的要求得以凸显。邓小平伦理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当代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和时代特征的成功结合;“三个代表”伦理思想和科学发展伦理思想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了邓小平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时代和历史阶段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当代道德生活和伦理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相结合,并放眼世界吸收人类伦理文明优秀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促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构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当代中国具体道德生活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包括了“民族化”和“当代化”或者说本土意识与时代意识两方面的内涵,并要求二者在辩证统一中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伦理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集中表现,代表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刻思索和不懈创造。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古老道德文明传统而在近代又深受西方伦理思想冲击并谋求着道德文明的革故鼎新的东方大国而言,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既能吸收古老文明的智慧和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合理成果,又能比较好地摆脱封建主义道德的纠缠和西方资本主义道德的腐蚀性影响,建设一种真正能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扎根传统而又朝向未来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无疑是一件具有历史挑战性和伦理迎战性的重大课题或难题。它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伦理学人从中国的特殊道德国情和具体道德生活实际出发,在全面系统掌握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中国社会和人们具体道德生活实践及其所形成的独创性经验,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作出批判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辩证汲取西方近现代伦理文化的合理因素,概括提炼出符合中国社会与人们道德生活实际和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趋势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命题、范畴和观点,并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或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是人类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无产阶级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作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先进类型,在共产主义运动和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创造人生价值、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1]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破天荒地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揭示了无产阶级利益同全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利益的高度关联性,阐释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国际主义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伦理原则的内在价值,论述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广阔前途。

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为山西省第一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路,如何快捷有效的积累经验意义重大。太原市地下水位埋深浅,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黏土、黏质粉土和粉细砂,其中局部粉质黏土层和粉细砂层具有液化性,土体自稳能力介于北京、上海两者之间。同时,受“三面环山、北高南低、中间地层属河漫滩和I级阶地”地形地貌特点影响,区域水文地层性质差异较大。本文以某站基坑监控量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反复验证,在基坑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坑内疏干降水的截排水方式下,研究该类型地层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变形特点,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施工、监测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代有一种最为密切的关系,它总是能够全面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根扎进时代的深处,并与时代同发展,不仅擅长总结时代精神,而且擅长通过时代精神来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使自己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始终自觉地将理论根基植于人们道德生活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人民群众道德生活实践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深刻而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伦理道德问题,并结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和实现自我的行动指南。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白痢,可使用大蒜疗法:用大蒜100 g,切碎后加入50°的白酒100 ml,浸泡3~5 d,取浸液按每毫升加冷水4 ml后灌服,每天2~3次,连续2~3 d。也可使用白龙散疗法:白头翁2份,龙胆末1份,混匀,每日1次,内服3 g,连服3 d。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西方近代伦理文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双重危机,给近代中国“古今中西之争”以特别的震撼和警示,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4]560~561。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概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怀中先生言,日本某君以东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生活。诚哉斯言!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5]86毛泽东在这里明确地认定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的道德生活,几多之部分都应该作同时改造。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亦或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文化,都是一种失去了正确价值引领因而不能给人以希望和出路的衰落或腐朽文化。正是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西方近现代伦理文化两者深陷危机的时刻,苏联十月革命获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一批孜孜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觉醒,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观察自己国家、民族命运和伦理文化建设的工具,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6]1470~1471的结论。从伦理文化上讲,“走俄国人的路”也就是走崇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思想,朝向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光明之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后经俄国十月革命而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在经历了对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的双重失望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伦理文化发展的必然[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发生和成功开展,既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本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能够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价值之所在;也取决于中国社会和人民道德生活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比较选择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对之作出创造性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能够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和主体需要之所在。

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涪陵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四有两责”工作部署,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了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双丰收”,有效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和医药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中国人虔诚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大异其趣的是近代伦理文化乃至整个传统伦理文化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尼采在“上帝死了”的判断中对西方基督教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予以“重估”和清算,发出了西方近代伦理文明是“病态”或“将死”之文明的呐喊。1914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资本主义种种罪恶的大爆发。1918年斯宾格勒出版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西方文化已经走过了它的创造和鼎盛阶段,正通过争夺各种物质资源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1918年底至1919年底,梁启超开始了对欧洲为期一年的考察,游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回国后出版了《欧游心影录》一书,向国人介绍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萧条、政治危机和文化低迷的衰败景象,认为现在欧洲“全社会人心,都纳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3]345。尼采、斯宾格勒和梁启超等人的论述既是对西方近代伦理文化危机和困境的深刻揭示,也从一个层面昭示出完全寄希望于西方近代伦理文化来使中国伦理文化获得新生绝非正途。

其次,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能够中国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社会和人民道德生活的深刻需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中国人民认定的一种既高于和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又高于和优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型伦理思想类型,它所崇尚的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类型代表了一种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根本不同的新型道德类型。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认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既不同于压抑个性的封建的整体主义道德,也不同于抛开社会只讲个人利益的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它崇尚的基本原则是群己合一、人我兼顾。只有既同封建宗法道德决裂又同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道德决裂的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既形成健康的自我又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开启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中国伦理文化的现代发展和中国人民道德生活的健康运行深刻地呼唤和需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恰好满足了中国社会和人民既反对封建主义道德又反对资本主义道德而朝着建设一种高于并优于历史上一切道德类型的新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方向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并获得发展的深刻因由[2]。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本质内涵

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致力将其中国化,有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和中国伦理思想现代化发展的双重背景和必然。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因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且昭示了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也因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古今中西之争昭示的封建主义道德无法引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道德无力带来中华道德的真正进步,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在渴望一种既超越封建主义道德又超越资本主义道德的新型道德。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本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崇高性,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寻求一种既超越传统伦理思想又超越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二者的契合造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性选择及其致力使其中国化的目标追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价值引领、价值导向和人格塑造等角度说,首先和最为重要的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比较而言,只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成为中国人民改造自身与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才能真正成为掌握群众的重要力量,才能凸显理论征服人心的品格。伦理思想是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集结和积淀,表达着人们对社会秩序和价值目标、人生意义和道德行为、精神家园和目的追求等的认识把握,指导和引领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把握,是人之目的性和能动性乃至创造性的动力源泉。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也指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如此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5]85~86改造伦理学,才能从根本上变换人们的思想,唤起理性的自觉,进而促成行为的发生,形成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强大力量。先进的伦理思想,是征战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动原,也是改造人自身而造就健全的社会的一种强大而独特的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乃是新的、更崇高的道德关系的创造性伦理学。它不仅提出爱人、尊重人、保持人的尊严的原则,而且也开辟实际实现这一原则的现实途径——通过人们的相互活动,通过革命地、实践地改造生活环境。”[7]50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强调改造个人,又强调改造社会,提倡通过社会的最高价值和目的来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人,通过个人的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活动来撒播建设新社会的种子。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它包含着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或环节,即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社会具体的伦理道德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和人们道德生活发展方向的价值功能,推动中国社会和人民的道德生活不断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丰富的道德实践和道德生活经验予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对中国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和批判继承,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能够中国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本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运行发展的规律,并以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先进而科学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创立了一个新的伦理思想传统,它既继承吸收了人类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又用唯物史观来研究道德现象,将价值视角转到为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谋解放、谋利益和谋幸福上来,凸显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的伦理意义,从而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善与正义的探求尤其是对无产阶级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论述,成为其哲学体系中最具价值理性和精神指向的思想元素,也构成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之目标追求的价值核心。

由是观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内涵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分析和解决现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具体道德问题,借以推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建设,又能根据变化发展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状况予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理论的总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很多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健全,领导及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这主要表现为:①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控制制度。②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该制度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③有的企业设定了有效的内控制度,但是员工并没有按制度执行。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独特神韵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一度在俄国即前苏联获得过发展,并产生了列宁主义及其伦理思想,随后斯大林对列宁伦理思想又作出过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斯大林之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遭遇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双重夹击,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被逐出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只在少数学者那里有一些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在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二次大战后还出现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等学派,不同程度地解释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真正本意和原有的价值立场,实质上成为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或者打着反对教条主义的幌子,在“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阉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或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采取分割对立、制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内部矛盾的手法,用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来修正补充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而悄悄地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因此,无论是在二战后的俄国还是在欧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修正、扭曲、坎陷和危机,一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所谓研究者和发展者都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科学理论、阶级立场和精神原则。

1.名词适用应统一。行政院提出之草案版本名称为“纠缠行为防制法”,而立法委员提出之草案版本名称为“跟踪骚扰防制法”。为贴近一般大众所能理解的反复、持续侵扰情形,建议应将名词统一,以避免名词解释上模棱两可。

只有在东亚大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才获得了名副其实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信奉的意识形态。与此相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成果也成为国家主流伦理思想和人民精神家园的拱心石,成为国家认同和人们认同的价值体系。这种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国家主流伦理思想的过程绝不是单纯外在的强制或权力的约定,而是建筑于中国社会和人们道德生活的实际需要和伦理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基础上的,是一个在一般认同的同时不断挺立、不断丰富并在挺立与丰富中推进其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语文的最佳课程氛围应该是欢快的、愉悦的,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拓展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却是沉闷的。中职学校生源的素质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高,有一些学生的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整顿课堂教学秩序,导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既要反对修正主义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教条主义和僵化主义的发展过程,其独特神韵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亦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来引领、改造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实际,又以尊重和创新中国社会道德生活实践经验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进而形成思想与实践不断促进不断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理论成果表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现当代世界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又是带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丰厚土壤,同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实际高度密合,同中国伦理文化的优秀因素有机结合。这就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精神实质和价值立场的同时还实现了自身的两个结合,即同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同中国优秀伦理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逝世后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大发展国度的重要原因。

从比较伦理的角度完全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既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并实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本身及其发展历程确证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方面所显现出来的在坚持中发展和在发展中坚持的辩证结合。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独特神韵在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道德主张,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与活的灵魂,不能也不应该偏离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轨迹和运行方向,又要结合新的变化了的道德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宝库。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具体的道德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双向的、互动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的道德生活实践,用来解决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实际道德问题,并在这种应用中得到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思想认同,由此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道德生活变革的旗帜和先导。或许可以说,这种应用加深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接受并内化为一种精神信仰,同时也使其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批判旧道德,建设新道德的行为指南;另一方面,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能够自觉地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德生活实践经验并使其上升为伦理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经验予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来源于丰富而火热的道德生活实践,并在总结、归纳人们丰富而火热的道德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既注重从实际的道德生活状况出发,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于现实的道德生活并借以指导现实的道德生活,又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人们火热而丰富的道德生活经验,不断将其上升为伦理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不断在吸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理论发展。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得以创立并能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同中国实际的道德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使自己中国化,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过程,要求在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道德生活发展的实际,同时还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作出辩证的分析和科学的扬弃,有着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近现代道德生活实际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或许还要加上如何吸收外国伦理思想优秀成果这样四元要素的完全把握和科学应用。这就要求在知识谱系、价值立场、现实调研和对人类伦理文明发展大趋势的全面系统理解、把握和创造性应用。推进并较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理解与应用,并不意味着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可以而且能够将其中国化,也不等于能够正确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道德生活实际就可以将其中国化,也不等于能够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作出辩证分析和科学扬弃就会将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一项复杂而繁难的应用过程和创新过程,对致力于将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人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但未必懂中国具体的道德国情,有人对中国具体的道德国情有一定的把握但未必真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有人既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又懂中国具体的道德国情未必懂源远流长的中华伦理思想,即便有人既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又懂中国具体的道德国情还懂源远流长的中华伦理思想,但是未必能够对西方伦理思想和人类伦理文明有深度的把握。理想一点说,纵使这四元要求都能有比较好的把握和了解,但是未必能在具体的结合和怎样结合上取得真正的进步,且有创造性的建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创业维艰和筚路蓝缕的发展史上遭遇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双重夹击,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伦理思想就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致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具体实践中的创造性智慧和创新性发展。当然,毛泽东伦理思想也在晚期遭遇过来自党内、国内包括毛泽东本人的一些扭曲,并产生了某些教条主义、绝对主义和权威主义的错误,其中包括对党内生活的非正常对待,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否定等。这说明在某一段历史时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意味着总是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有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正确坚持和科学坚持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道德生活实际,辩证分析和科学扬弃中华传统伦理思想,且能够放眼世界,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结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体系,极大地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精神与成功经验,不断促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取得新的成就,开辟新的境界,进到新的阶段和水平,反映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理论也将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思想应用、思想创化的前进过程。

[参 考 文 献]

[1]王泽应.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泽应.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3]梁启超.欧游心影录[M]//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季塔连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愚生,重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9)02-0015-07

[收稿日期]2018-09-0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资助项目:16JZD007

[作者简介]王泽应(1956-),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责任编辑:张媛媛]

标签:;  ;  ;  ;  ;  ;  ;  ;  

王泽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及其神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