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气凝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胶,金属,溶胶,阳离子,干燥,卟啉,性能。
有机气凝胶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礁,张昊,郭帅[1](2019)在《Cu/RF有机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气凝胶结构强度低,存在耐热性能不稳定等缺点,通过制备具有双连续结构的金属/气凝胶复合材料,研究有机气凝胶结构形成工艺与双连续介质形成条件,利用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前驱体,采用常压干燥法制备多孔有机气凝胶结构,以泡沫金属为模板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结构的金属/RF气凝胶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当间苯二酚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 000∶1、间苯二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间苯二酚与甲醛的质量浓度为40%、催化剂为NaHCO_3时,能制备结构均一RF有机气凝胶,炭化后能形成具有纳米结构的炭气凝胶;通过该方法所制备的Cu/RF有机气凝胶复合材料热性能稳定。该研究为具有连续结构特征的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湛,单晓雯,杨平平,高壮壮,方千荣[2](2019)在《新型金属有机气凝胶的合成、表征及气体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稳定性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制备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制得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UiO-66-NH_2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极佳的CO_2吸附性能和CO_2/CH_4分离性能,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计算得出其吸附选择性高达18. 3.(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艳楠[3](2019)在《吲哚基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中染料污染是最让人头痛的一项。商业染料用途广泛,染料污染主要来源于纺织,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印染废水,若直接排放入自然水体会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在排放前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染料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诸多的治理方法中,吸附法由于低成本,易操作,设计方法简单,对底物不敏感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纳。如何开发出兼具成本低,吸附量高,选择性好并且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些年被开发出的众多吸附剂中,气凝胶由于轻质,多孔,比表面积高等优点而被作为一类优异的吸附剂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而目前已报道的大量气凝胶依然面临制备过程复杂,需要高成本,耗时长的超临界干燥方法甚至高温碳化等繁琐的制备过程,本论文选用了成本低的吲哚基单体,采用一步聚合法制得吲哚基-甲醛水凝胶,经低成本,易实现的常压干燥即得有机气凝胶。本文首先类比了间苯二酚-甲醛(RF)气凝胶的合成机理,采用羟基功能化的吲哚为底物,和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开创性的合成了一类吲哚基有机气凝胶材料。随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形貌差异,以具有典型网状结构的4-羟基吲哚-甲醛(4-HIF)气凝胶和具有微孔和介孔的断层状结构的5-羟基吲哚-3-乙酸-甲醛(5-HIF)气凝胶为研究对象,用BET测得了其各自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30 m~2/g和102 m~2/g,平均孔径分别为46 nm和7.1 nm,随后利用红外和固体核磁进一步证明了两种气凝胶制备的反应机理为吲哚对甲醛的亲核加成后缩聚,经进一步交联所得。随后将两种气凝胶用于阳离子染料的吸附,以亚甲基蓝,结晶紫为处理对象,重点详细探讨了NaOH改性后的气凝胶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吸附热力学等行为,并且和阴离子染料的竞争性实验证明了两种气凝胶可完成对阳离子染料的选择性去除。并且提出了阳离子-π作用诱导的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和π-π堆积协同作用的机制解释了改性后的两种气凝胶对阳离子染料的高效的吸附。此外,该气凝胶在乙醇和盐酸混合的温和条件下即可完成脱附,经多次循环利用后依然可保持较高吸附量。(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刚,张利[4](2017)在《双核铑-卟啉多孔有机气凝胶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气凝胶是一种多孔有机配位聚合物,具有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相似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及高化学稳定性[1]。近来本课题组基于双核铑paddle wheel结构单元和卟啉四羧酸类配体的自组装合成了一系列稳定性高、催化性能优异的双核铑-卟啉金属有机气凝胶(Rh-MOA),其具有丰富的孔洞结构,众多可用的化学活性位点,在催化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催化包括X-H (X=C,N,O,Si)插入反应[2~4],CO_2环加成反应[1],醛酮的氢化硅烷化在内的一系列反应。在催化方面,双核铑与卟啉单元的自组装得到的多孔气凝胶不同于传统的分子催化剂,可通过合理设计修饰卟啉单元、控制自组装条件来调控气凝胶的孔洞结构与性质,从而具有独特的空间限域效应和多催化活性位点协同效应,实现了与均相双核铑相当甚至更高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多次循环催化后,Rh-MOA依然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表明了其在催化方面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卟啉分子具有的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得Rh-MOA有可能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6)
朱燕[5](2016)在《金属有机气凝胶MOG-100(Fe)作为药物载体的细胞摄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结构(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主要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酸配体通过化学配位经自组装而形成的具有多孔性的结晶骨架材料,其具有结构多孔,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常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废水处理、电化学传感等方面。近年来有报道将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作为药物载体、生物医学成像等。但是,当MOFs用于载药时,只有部分MOFs的载药量高,这限制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材料,金属有机气凝胶(Metal Organic aeroGels,MOGs)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将金属离子引入到超分子有机凝胶中所形成的一种材料,呈半固体状态。与传统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有所不同,MOGs同时具有固体和液体两方面的性质。当其作为催化剂时,可同时表现出非均相催化剂和均相催化剂的双重性质;并且当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凝胶结构有所不同。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MOG-100(Fe)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拓扑结构多样,孔径可调等优点,具有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对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及具体的细胞摄取机制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载体性能考察。首先考察了MOG-100(Fe)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主要以MCF-7细胞株为体外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了MOG-100(Fe)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MOG-100(Fe)对MCF-7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然后利用MOG-100(Fe)负载紫杉醇(PTX),考察其抗肿瘤活性。再以FITC为模型药物,考察MOG-100(Fe)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MOG-100(Fe)对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对细胞正常周期无太大影响,且几乎不会诱导细胞凋亡。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OG-100(Fe)可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抗肿瘤活性。2.细胞摄取机制考察。采用6-香豆素(Coumarin 6)作为模型对MOG-100(Fe)摄取机制进行阐述。首先制备MOG-100(Fe)-Coumarin 6纳米复合物,利用流式细胞术考察MOG-100(Fe)-Coumarin 6细胞摄取特性,同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胞内分布特点。然后考察MOG-100(Fe)-Coumarin 6细胞摄取动力学及其消除动力学特征。最后考察MOG-100(Fe)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再利用LC-MS分析出与MOG-100(Fe)相互作用的具体蛋白,在蛋白水平对其摄取机制进一步阐述。结果表明,Coumarin 6进入细胞后,刚开始随着摄取时间的增加,其细胞内药物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继续延长,其胞内药物含量逐渐降低;MOG-100(Fe)-Coumarin 6纳米复合物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胞内药物含量持续增加。同时利用内吞饱和抑制实验和内吞抑制剂实验,证明MOG-100(Fe)主要是通过clathrin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能量和剂量依赖性。利用细胞裂解法从细胞中提取总蛋白,然后将细胞总蛋白与MOG-100(Fe)孵育反应,再通过SDS-PAGE电泳法,分析发现MOG-100(Fe)能与细胞中总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利用LC-MS分析出与MOG-100(Fe)发生作用的具体蛋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师建军,严蛟,孔磊,杨云华,左小彪[6](2016)在《基于普通酚醛树脂有机气凝胶的高效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通线性酚醛树脂体系,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酚醛树脂有机气凝胶.通过调节交联剂——六亚甲基四胺(HMTA)的浓度对酚醛树脂有机气凝胶的微观孔结构进行优化,减小溶剂在干燥过程中的毛细作用力,采用常压干燥的手段即可得到较小收缩率、较强骨架强度的有机气凝胶.详细研究了交联剂(HMTA)用量对有机气凝胶内部微观孔结构/形貌、表观密度、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孔结构与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MTA浓度的减小,有机气凝胶平均孔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在较低交联剂浓度下,平均孔径达到100 nm,并且孔径分布均匀,内部聚合物有机骨架完好.纳米尺度的孔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能够显着提高有机气凝胶的骨架稳定性,与微米尺度孔径的气凝胶材料相比,压缩模量和压缩强度均有显着的提高.HMTA浓度的提高使酚醛树脂气凝胶体系中引入大量不稳定的N—CH2基团,造成气凝胶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顾龙华,沈晓冬,崔升,孔勇[7](2015)在《氨基改性碳硅复合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碳源,N-氨乙基-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简捷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和CO2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碳硅复合有机气凝胶。进一步考察了凝胶时间随G、H2O以及乙醇的不同添加量的变化,利用FTIR、TG以及CO2吸附脱附方法对气凝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硅复合气凝胶对CO2的吸附量随着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吸附量达到了2.51mmol·g-1。(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5期)
孙超[8](2014)在《酚醛树脂基有机气凝胶及炭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及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气凝胶是一种轻质、多孔、非晶态、块体纳米炭材料,其连续的叁维网络结构可在纳米尺度控制和剪裁。由于其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耐酸碱性强等特点,在储能、环保、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炭气凝胶的制备一般可分为叁个步骤:即形成有机气凝胶、超临界干燥和炭化。其中超临界干燥工艺复杂,耗时耗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炭气凝胶的规模化制备及商业化应用。本文以低成本的原料制备前驱体,采用醇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的路线得到了具有高强度的轻质有机和炭气凝胶块体,并研究了其结构调控规律和块体的力学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线性酚醛树脂(P)、六亚甲基四胺(H)可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发生醇溶胶-凝胶反应得到块体有机及炭气凝胶。HMTA起到催化剂与交联剂的双重作用,分别决定着颗粒的生长与连接,通过调节反应物总浓度及催化剂配比控制旋节相分离的推动力,进而可以控制气凝胶颗粒大小与材料孔径孔容。但对于高强度块体而言,反应物浓度的最优范围为0.05g/ml~0.60g/ml,固化剂配比(P/H)介于4:1-10:1间。2.酚醛树脂-HMTA体系炭气凝胶主要呈大孔特性,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及固化剂配比可以调控其大孔结构。其中,大孔孔径可在100-4000nm范围内调控,孔容在0.2-3.2cm3/g内可控, BET比表面积在400-700m2/g可调。3.炭气凝胶块体具备相当高的压缩强度,最高可达3.2MPa。通过调节块体密度、孔结构,可以对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实现调控。4.C02和水蒸气高温活化可以引入更多的微孔孔隙。活化之后炭气凝胶中微孔孔径变宽,微孔孔隙率提升两倍以上,其中孔容Vmic达到0.39cm3/g。BET比表面积可达1400m2/g,1000-CCO2活化2h对材料的表观形貌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且不破坏其微观网络结构,而水蒸气活化对材料结构烧蚀剧烈,对机械性能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0)
孙志鹏,杨曦,付志兵,马康夫,钟铭龙[9](2013)在《催化剂对叁聚氰胺-甲醛有机气凝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催化剂种类和浓度的叁聚氰胺-甲醛(MF)有机气凝胶模板,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N2吸附等测试手段对其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种类和浓度变化不影响模板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各模板热解程度均达97%;相比NaOH和NaHCO3为催化剂制备的模板,Na2CO3为催化剂时,制备的模板更优,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孔分布范围较宽;当叁聚氰胺与催化剂的浓度比为500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04期)
李君[10](2013)在《木材—有机气凝胶复合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网络结构,气凝胶还具有最低的热导率、折射指数、声速和最低的电阻率,在保温、隔音、环保、催化、吸附和高性能电容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木材是天然的多孔性生物材料,木材的空洞尺寸分布很广,将木材与气凝胶两类多孔性材料的优点相结合,利用气凝胶结构中纳米尺度的无机和有机微粒来制备木材一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是木材功能性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有机气凝胶均匀地嵌入木材的细胞空隙中(细胞壁空隙及细胞腔),探讨气凝胶与木材结合的途径、方式和机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气凝胶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同时也赋予木材新的功能,使木材功能性改良体现木材和纳米材料的双重优点,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加压浸注法将有机气凝胶导入木材,并采用响应面优化了试验工艺,将制备的有机凝胶-木材复合材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使留驻在木材中的有机体保持纳米尺度的气凝胶网络结构,形成新型木材一有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并对有机气凝胶及有机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的制备工艺、微观形貌、结晶特性、化学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RF凝胶的凝胶化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浓度之间进行响应面优化,可得到拟合度较高的用于RF凝胶凝胶化时间的预测模型:R1=23.22-0.58*A+0.18*B-0.64*C-2.35×10-3*A*B-1.80×10-4*A*C+1.73×10-3*B*C+4.38×10-3*A-26.07×10-5*B2+1.80×10-2*C2。合适的真空加压浸注工艺为:压力0.03MPa,前真空持续时间为30min,浸注压力范围为0.8MPa,保压时间为1.5h,后真空度为0.09MPa,后真空时间为10min。经SEM、XRD、FTIR、TG分析可知,RF气凝胶-木材复合具有均匀的网状填充结构,RF气凝胶并没有改变木材固有的结晶学特性,RF气凝胶与木材不仅有化学上的结合,还有物理填充,同时制备的新型复合材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一定抗紫外老化能力。(2)通过对MF凝胶的凝胶化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浓度之间进行响应面优化,可得到拟合度较高的用于RF凝胶凝胶化时间的预测模型::R1=45.60-29.75*X1+2.50*X2-13.75*C-2.00*A*B+5.50*A*C+1.50*B*C-0.30*A2+0.20*B2-4-30*C2,制备MF气凝胶制的最佳试验工艺为反应物浓度为8%,pH为1.5和凝胶化温度为95℃;制备的MF气凝胶内部具有叁维网络结构,构成MF气凝胶的有机颗粒大小均匀。采用真空加压浸注法将MF溶胶填充于木材内部并经超临界干燥可得MF气凝胶-木材复合材。SEM显示MF气凝胶在木材内部呈叁维网络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MF气凝胶的填充也对木材的结晶特性并无破坏。FT-IR分析表明MF气凝胶和木材之间可通过化学实现有机结合,制备的复合材热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对MF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3)RMF气凝胶的合成最佳工艺是:M/R比为4,总浓度为10%,凝胶温度为95℃。采用真空加压浸注工艺制备的RMF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的宏观色泽、结晶态和化学态与素材杨木较为相似,并且可以较短时间完成凝胶化反应,有利于复合材的制备,由于RMF气凝胶的网状结构和低导热系数,使RMF/木材复合材具有良好的绝热性和隔声性。(4)将制备的TiO2、SiO2无机溶胶和MF有机溶胶仅采用物理混合可实现无机纳米材料掺杂MF有机气凝胶的制备。经采用SEM、XRD、FTIR和TG表征分析表明,无机纳米粒子也原位形成于MF气凝胶内部。将在制备的混合溶胶采用真空加压浸注法填充于木材内部可得无机掺杂MF有机气凝胶-木材复合材料。经过SEM、XRD、FTIR和TG表征分析,可知TiO2呈分散状填充与木材内部,而Si02通过网络互穿而形成于木材内部。经采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改性,即可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无机掺杂有机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经加速老化测试表明,制备的无机掺杂MF有机气凝胶-木材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5)有机气凝胶及无机纳米材料掺杂有机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的制备为木材的新型功能化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木材的应用拓展了新的范围和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3-01)
有机气凝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高稳定性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制备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制得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UiO-66-NH_2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极佳的CO_2吸附性能和CO_2/CH_4分离性能,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计算得出其吸附选择性高达18. 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气凝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礁,张昊,郭帅.Cu/RF有机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李湛,单晓雯,杨平平,高壮壮,方千荣.新型金属有机气凝胶的合成、表征及气体吸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李艳楠.吲哚基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4].刘刚,张利.双核铑-卟啉多孔有机气凝胶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5].朱燕.金属有机气凝胶MOG-100(Fe)作为药物载体的细胞摄取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
[6].师建军,严蛟,孔磊,杨云华,左小彪.基于普通酚醛树脂有机气凝胶的高效制备与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6
[7].顾龙华,沈晓冬,崔升,孔勇.氨基改性碳硅复合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8].孙超.酚醛树脂基有机气凝胶及炭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及结构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9].孙志鹏,杨曦,付志兵,马康夫,钟铭龙.催化剂对叁聚氰胺-甲醛有机气凝胶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10].李君.木材—有机气凝胶复合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